第二十七章 婚姻这条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尤其是结婚以后的日子。李亚玲和张颂的婚姻,平静得如一杯水,在婚前和婚后,李亚玲应该说是主动者,她主动追求张颂,婚后又是她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平静如水的日子。婚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婚前的恋爱并不轰轰烈烈,结婚后,日子也依旧平静。
还有一种就是,婚前的恋爱搞得轰轰烈烈,可婚后却大相径庭,于是活法出现了强烈的反差,这种结果只能是对现实婚姻的抱怨和不满。
李亚玲和张颂就属于后者,李亚玲在婚后还想试图改变什么,也就是说她想找到恋爱时的那种美好感觉,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她在现实面前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在李亚玲心的心目中,张颂和几年前的张颂已经是两个人了。在他们上学时,张颂可以说是她们女生心目中的偶像,年轻、文弱,书生意气。这样的形象非常符合那时女孩子心目中的审美标准。那时,知识分子在她们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呀。现在并不是知识分子没用了,而是有了些许的变化。
张颂也是工农兵大学毕生,随着正规大学毕业生一年年地多起来,工农兵大学生这样的身份,便变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了。张颂在大学里工作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评上高级职称,他只能是个讲师了。比他晚当老师的那些通过高考留校的学生,有的已经是副教授了。教授和讲师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比主说分房子,工资,都差着一大块呢。在这之前,许多和张颂同住在筒子楼的那些人,纷纷分到了公寓房,欢天喜地搬出去住了。唯有张颂还住在筒子楼里,还是那一间小房。他的身份自然也一成不变,依旧是讲师。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学生了,他们见多识广,对任课老师很挑剔。对一些教授副教授的课很重视,他们可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听教授的课,也不愿意花六分的力气去听一个小讲师的课。
张颂以前教的是《中医学理论》,在中医学院,这是一门必修课,显得很重要。后来,张颂老师的课,就被调换了,他以前的课让一位副教授去讲了。现在张颂只能讲学生听的选修课了。顾名思义已经不那么必要了,是自愿的,想选就选,不想选当然就不选了。在张颂现在的课堂上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局面,空空荡荡的课堂里,经常只会了十几个学生,而且,这十几个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天下课时,能剩下六七个学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为眼下的处境感到一丝悲凉。他现在讲的课程是《中医与传统文化》,这不是考试课程。这些学生,中医还没入门,又何谈文化呢。很少有人来上张颂的课就显得很正常了。他又想到了几年前,自己给学生们上课的景像,教室里满满地坐着学生,男生们的目光满是嫉妒,女生们呢则是羡慕,还有那么几双是那么的一往情深,那时,他在众多人的目光中,显得才华横溢,把《中医学理论》讲得委婉动听,然而现在呢,他有了一种理屈词穷的感受。他在讲台上,面对着课堂中的十几个人、六七个人,一时竟不知讲些什么。
张颂的情绪不能不低落,这直接影响到了他婚姻的质量,一个人在单位里的心情很不好,他不可能回到家里马上就变成一个欢天喜地的人,这样很难,一般人做不到,除非他的家里是一座宫殿,有若干美女小心侍候。对张颂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张颂一回到家里,便歪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播放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事,他得找一件事打发时间。
李亚玲把饭菜做好,都端到了他的面前,他也没有吃饭的兴致,即便吃,也是草草应付,然后把碗一推,又歪侧在床上。张颂变得很迷惘,像以前深更半夜还在那里备课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李亚玲对张颂眼前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已经司空见惯了。她不奢求什么了,况且她已经没有关心张颂的心情了。她在单位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些日子,有个医生给病人开方子,下错了一味药,弄得病人吃了药后上吐下泻的,人家找到了医院,不依不饶的。那位男医生正巧也是工农兵大学生,在这之前,上面已经有文件,文件中说,要对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进行重新论证,也就是说,在特殊年代里,这个特殊受益的群体,他们的公共形像和资格问题已经受到了全面的质疑。重视知识是没错的,要是重视了假的知识,那可是法理不容的。在全国形势的影响下,他们医院的这几个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医生,也受到了非议和排斥。正巧,又有一名工农兵出身的医生出现了这么一个事件。医院上上下下很重视,经过院领导研究决定,他们这几个工农兵学生出身的医生,暂时从一线退回到了二线,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了给病人开处方的权力了。忙的时候也可以接诊,但下处方前一定要争求别的医生的建议,下好后处方,也要得到别的医生的认同签字,才可以交给病人。这样一来,李亚玲他们又回到了助理医生的位置上去了。
这些还不算,每天下班后,院里都要组织他们这几个人学习,当然学习专业知识,请老医生或者后来经过高考上过大学的医生们讲课,学习一阵以后,他们要经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考虑重新上岗,关于职称问题,当然也是靠后站了。
李亚玲的遭遇和张颂的处境可以说是同病相连,两个同病相连的人都没有?相互慰籍的心情,忙各自的事情,用低落的心情对付糟糕的困境。他们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说话的欲望,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各自发呆。这时的李亚玲多么希望张颂能伸出男人的臂膀把她抱在怀里,说一些安慰的话,那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也会感到宽慰。可是,张颂却没能及时伸出自己的臂膀,他抱紧双肩,冲着电视里的广告愣神。
李亚玲这时对婚姻就生出了许多不满,他们在筒子楼里已经算是老住户了,许多人评上职称后,都分到了正式住房,唯有他们还守在这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他们和那些刚留校的大学生在一起,那是一群年轻而又陌生的面孔,每日朝气蓬勃地出现在筒子楼里,大呼小叫,精力旺盛的样子。李亚玲看着这一切,有一种晃若隔世的感觉。
情绪低落的李亚玲不能不对自己的婚姻有些想法了,在这时,她甚至想到了刘双林,章卫平,以前和自己有过关联的两位男人。她从父亲的来信中得知刘双林在部队找了一位高干子女儿做妻子。章卫平的婚礼她没有参加,她无法面对章卫平的婚礼,因为她和张颂的婚姻一开始她就是失望的。不过当时,她并没有绝望,她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时,她对婚姻和未来是有着许多美好和浪漫的想法的。随着她被医生宣判为再也不能生育了,她的心就凉了一半,后来,她又有了眼下不尴不尬的处境,她的所有激情和梦想也就烟消云散了。
昔日里,那个文弱又书生意气的才子张颂在她的心里已经荡然无存了。那时的张颂简直就是她们这批女生追求的偶像,张颂是幸福和理想的化身。当她得知张颂目前的处境时,只能又多了一层悲哀。她自己也没有了给病人的处方权,她还得需要回炉学习,才能继续工作,张颂被贬到去讲选修课也是情理之中了。但她也为张颂感到不公,她知道张颂讲《中医学理论》是够格的,他是中医世家,对中医有着一种无师自通的天份,当年就是张颂讲《中医学理论》的才华横溢,才震惊了所有学生。
那天晚饭,她对他说:学校这么安排,对你不公平。
他望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她又说:全校这么多老师,就你讲《中医学理论》最合适。
他吃饭的动作停住了,这么长时间以来,他第一次听到有人替他说句公道话。他望着她,有些走神,眼睛有些潮湿了。很快,他潮湿的眼睛又变得空洞起来,低低地说了句:说那些干什么,
让讲什么就讲什么。
她对他怒其不争的样子失望了。这么多年来,她自己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弱者,她想通过自己的婚姻,来改变自己。第一步达到了,她从一个农村人变成了一个城里人,然而她并不满足仅仅是个城里人,她要和城里人比,她发现自己和城里人比时,自己就显得一无是处了。她现在又和那些同学有了联系,她们有的留在了省城,有的回到了家乡,不管留在省城的还是回到家乡的,似乎日子过得比她都好。
她们自然早就结婚了,有的嫁给了处长,有的嫁给了生意人,当然,在她们选择配偶时,她们的配偶还不是处长,也不是生意人,是时间让她们的配偶都发生了变化。她们把婚姻这个宝押中了,然而自己呢,除了留在了城市之外,其它的几乎一无是处。张颂这个教书匠,(她在心里只能这么称呼他了),未来的前途似乎只能教书了,就是书教得再好,
当上了教授又有什么用呢?他又怎么能和处长或者那些生意人去比呢?她住在筒子楼里,每天
进进出出的,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熟人,都会毫无例外地和她打招呼,第一句话就是:还住
在这呢,怎么不想办法搬搬家。
她听了别人的问话,感到脸红心跳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刚开始恋爱或者刚结婚的时,筒子楼里这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她是多么的神往和留恋呢。然而现在呢,她恨不能早日逃离开这里,筒子楼让她感到耻辱,此时此刻的婚姻让她感到困惑和惘然。
正当李亚玲对自己感到心生倦意和失望时,卫生厅王副厅长的进入,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王副厅长的夫人,也就是王娟的母亲住进了中医学院的附属中医院。那时,王娟和章卫平的孩子刚刚出生,还没有满月,王副厅长的夫人就病重了。王副厅长的夫人姓李,叫李兰。?李兰年轻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省城有名的美女,她*前毕业于中医学院护理专业,那时她分到了不同的医院工作,*开始的时候,卫生厅要加强机关工作,两人又一同被调到了卫生厅。这次来中医院住院是李兰自己选择的,一来是对中医院有感情,毕竟自己在这里实习过。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前住院一直是西医治疗断断续续的十几年了,病情没有见好,
反而又有了加重的迹像。于是这次李兰自作主张选择了中医院。
毕竟是王副厅长的夫人住院,惊动了院党委,院长亲自挂帅,组成了个医疗小组,对李兰进行特殊治疗,并制定了特殊的治疗方案,也就是中药、西药一起上。
李亚玲并不是这个特殊医疗小组的成员,这么重要的事情本来是轮不上她的,她一直在门诊上班,她还没有通过医院的回炉考试,还没有下处方的权力,也有病人来到她的诊室看病,问了病情,号了脉,写完处方之后,她要拿着处方到别的诊室让别的医生把药方重新审上一遍,再签上别的医生的名字,她才能把药方交到病人手上。
后来她到住院部纯属于临时抽调,住院部一位医生因抢救病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骨折了,躺在家里养病。住院部各科室的医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机动的人,后来就让李亚玲到住院部来临时帮忙。
李兰的病专家们会诊了,开了处方,下面的事情由医生、护士执行就是了。李亚玲就是来查李兰的病房时,认识王副厅长和李兰的。那天,她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轻轻地推开李兰病房的门。李兰住的是套间,外间是一个小客厅,摆着沙发、茶几什么的,里面那间才是病房。李亚玲进来的时候,王副厅长还坐在外面的沙发上看报红,多年机关养成的习惯,一天不看报纸,仿佛少了什么似的。这时,李亚玲就推门进来了,王副厅长抬头的时候,就看见了李亚玲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他很惊叹这双眼睛,后来他和李亚玲说:我一看见你的眼睛就想起了李兰年轻时的样子,咱们真是有缘呀。
王副厅长望着李亚玲愣了一下神,李亚玲也愣了一下神,她调到住院部之后,才听说病人李兰的名字,别人就跟她说:这是王副厅长的夫人。显然,在她的眼里,眼前这个男人就是王副厅长了。在没有见到王副厅长前,主管全省的医院,往大里说每个医院的命运都在领导手里掌握着,往小里说,每个医生护士的命运自然也被领导把握着。在这之前,她认识的最大领导就是本院的院长,院长和眼前的王副厅长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她看到眼前的王副厅长就有些慌乱,她低着头,红着脸说:首长,我是来给病人查房的。
王副厅长也看到了李亚玲的慌乱,他没有看到她脸红,而是看到了她慌乱的眼睛。他觉得眼前的女孩很有意思,虽然她猜不出她的年龄,但用孩子称呼一点也不为过,他觉得很有意思,便站起来说:查吧。
说完还陪着李亚玲走进了里间,李兰正在睡着,病魔已经把李兰折磨得不成个样子了,以前的美人李兰,此时脸色蜡黄,已经是皮包骨头了,一头秀发也脱落了不少,只能从她的眼神里依稀地还能感受到她以前曾经有过的高贵和美丽。
李亚玲没说什么,给李兰量了体温,又号了号脉,纯属于正常查房而已。检查完这些,她又冲王副厅长低低地说:首长没事,那我就走了。
王副厅长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注视着李亚玲一飘一荡地走出去。她和李兰比起来,两人的气色和身体简直是天上人间。五十出头的王副厅长可以用气宇不凡来形容,他面色红润,神情若定,一个成功的男人该有的都有了。牵挂他的只是李兰的病,但好在他所处的位置,有人替他分担了许多。今天是周末,他才来到医院陪一陪李兰,平时他很忙,很少有时间来陪李兰。李兰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都有十来年了,好了,又犯了,犯了又好了,返返复复,不知住过多少次医院了,他都适应这种生活了。
李亚玲走后,王副厅长就看不下去报纸了,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李亚玲那双可以称得上美丽的眼睛,透过眼睛,他就有一瞧庐山真面目的冲动。他在病房里又坐了一会,还给李兰削了一个苹果,然后就出去了。来到医生值班室,李亚玲查了一圈的病房,正在写记录,这时她的口罩已经摘下去了,露出了洁净的脸。王副厅长站在门口已经仔细地把李亚玲打量过了,她比他想像的还要年轻美丽。他一时不知是走进去还是退回去,正在这时,李亚玲抬起头来,看到他,她有些吃惊,忙惊呼一声:首长,你有事?
说完站了起来,王副厅长一边往里走一边摆摆手说:没事,随便走走。说完坐在李亚玲对面一张空出来的椅子上,因为是周末,值班室里只有李亚玲一个人。李亚玲还在那里站着,王副厅长又很厅长地挥挥手说:坐嘛。
李亚玲就坐下了,她以为王副厅长是来问夫人病情的,便说:夫人的气色很不好,脉相太弱了,她……
王副厅长还没等李亚玲把话说完,便点点头说:她这是老病了,肝不好,肺也不好。他说这些时,?似乎不是说自己的夫人,而是说别人。然后就差开话头说:小姑娘,在这工作几年了?
非常领导的口气,也显得亲切自然。
李亚玲还第一次和这么大的领导面对面地说话,她有些紧张,她一紧张脸就红了。但她还是答:我在这工作都快三年了。
他又问:小姑娘,贵姓。
她答:我叫李亚玲。
他说:噢,在哪毕业的。
她说:中医学院。
他吃惊地说:这么说咱们还是校友呢。
她也吃惊地说:首长也是中医学院毕业的?
他点点头,面带微笑,非常慈祥可亲的样子。
接下来,两人就说到了中医学院,越说话题越投机,李亚玲不像刚开始那么紧张了,她再见副厅长时,觉得他也不像首长那么遥远了,仿佛她的眼前就是一个师兄。
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算这么认识了,在王副厅长眼里,李亚玲年轻漂亮,在五十多岁人眼里,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在李亚玲的眼里,王副厅长既有领导的威仪,又有文化人的亲切感,况且,两人都是中医学院毕业的,莫名的在她心里,对王副厅长就多了一层亲近感。王副厅长自从认识了李亚玲,他也说不清为什么到医院里来的次数多了起来,有时在中午,
或者是下班时,王副厅长的小骄车会悄没声息地停在医院楼下,然后王副厅长背着手,迈着方
步,来到住院部,他路过医生值班室时,会习惯地往里面望一望,如果看到李亚玲在,他就会在门口停一会,和李亚玲说上几句话,大部分时间里,李亚玲都在和王副厅长说病情,比如今天又吃了什么药,病人反应如何,饮食起居怎么样,等等。王副厅长就微笑地听着,并不停地点头,他对李亚玲的话仿佛很感性趣,然后又例行公事地来到李兰的病床前,说几句话,关照一些什么。然后就走了,走到医生值班室门口时,又冲着李亚玲打个招呼到:小李医生,我走了。
这样的招呼让李亚玲很感动,她忙从值班室里走出来,无论如何可也要送一送王副厅长,王副厅长就客气道:小李医生你忙,就别送了。
她还是送到楼下,在小骄车前,王副厅长就伸出手和她握了握然后说一些诸如受累了,辛苦之类的话,坐上车就一溜烟地走了。
李亚玲目送着王副厅长的车驶远了,她依然能感受到来自王副厅长手上的力度,以及温暖,王副厅长的手又有力气又温暖,她仍能感受到王副厅长的存在。
有时王副厅长来时,李亚玲并不值班,王副厅长就会径直来到病房里,问李兰的感受,有时削个苹果、梨什么的,有时不削,然后又说一些安慰的话就走了。没有李亚玲相送,他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车都起动了,他还不时地透过车窗张望着。
因为李亚玲的存在,王副厅长出入医院的次数越加的勤奋起来,王副厅长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为什么,反正他很愿意见到李亚玲,看着她青春的脸上,还有走路时一飘一飘的样子,让他一次又一次想起李兰年轻时的样子,他和李兰年轻时,都在医院工作过,他去另外一所医院看李兰,当时李兰也是这么一飘一飘地走路,同时也有着一张青春的脸,他是被年轻的李兰迷住了,当然,那时他也年轻。看到今天的李亚玲,就让他想起了年轻的李兰。然而现在的李兰已经不成样子了,病床上的李兰只剩下一堆骨头了,再看他的脸已经人不人鬼不鬼的了。他望着病床上的李兰,有时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王副厅长频繁出入医院,探望病中的老伴,医院上下对王副厅长都很敬重,他的形为足以证明,爱情是真实的。满面红光,身体健康的王副厅长和身患重病的李兰比起来,简直是天上人间,但王副厅长一点也不嫌弃,仍恪守着爱情,精心呵护着病床上的李兰,不仅看到的人很受感动,就是躺在病床上的李兰也受不了了,她气喘着冲王副厅长说:你忙,我知道。你以后就少往这跑了,这里有医生护士呢。
久病的李兰,深深地感到对不住王副厅长,这么多年了,她没有很好地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
以前她躺在家里的床上也曾对王副厅长说过:老王,你看我这样,拖累了你这么多年,要不,咱们离了吧,你也过几天像样的日子。
王副厅长就撮着牙花子说:又来了,又来了,你看你。
王副厅长虽然这样说,想想这么多年自己过的日子,他也感到心酸。王娟这孩子,可以说是他一手拉扯大的,李兰生了王娟不久,身体就一直不好。没想到的是,家庭的不幸,事业上却得到了补偿,他一路都很顺,不知不觉就当上了副厅长。全省卫生系统,他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有时他也感到挺满足的。
有了和李亚玲的交往,他和李亚玲也算是个熟人了。每次去医院的时候,他探头向里面望一眼,如果李亚玲在,她总是第一个发现王副厅长的到来,不论忙什么,她总是第一个打招呼:首长,您来了,里间坐吧。
如果在这时,医生值班室里只有李亚玲一个人在,他会毫不犹豫地走进去,坐在李亚玲对面,李亚玲就会汇报李兰的病情,他很专心地听着,然后说一些感谢之类的话。要是有别人在场,他只探探头,冲里面说:你们忙。然后她就去病房看病人去了。
主治医生过一会儿一定会去病房,在病房里汇报李兰的治疗情况,这会儿是轮不到李亚玲的,她是替别人顶班,况且她也不是李兰的主治大夫,她没有这个权利。因为没有李亚玲在,他听起来就不那么专心,似听非听的样子,也没有插话的兴趣,听完了点点头,然后说:听你们医生的,你们看怎么治就怎么治吧。
走的时候,他仍忍不住向医生值班时看望一下,如果李亚玲在,她一定会站起来,走出值班室,来到电梯间门前,回头顾忌地望一望,她最后还是目送着王副厅长走进电梯间,一脸遗憾的样子,轻声说一句:首长,走好。电梯间慢慢合上了,王副厅长的眼睛也有遗憾。又一段时间之后,那个养病的医生上班了,李亚玲只能又去门诊上班去了。王副厅长来了几次他都没有看见李亚玲,心里不免空空落落的。有一次,他忍不住问科主任:你们那个小李大夫哪去了?
科主任说:你是说那个李亚玲吧,她回门诊工作去了。
王副厅长就噢一声,向前走了两步又说:我看她挺尽职的,为什么不让她在住院部工作??王副厅长随便这么一说,却让科主任怔了一下,这回轮到他“噢”了一声。
王副厅长又一次来到病房时,他如期地看到了李亚玲。李亚玲又被调回到病房工作了,调回的原因领导找她谈话时也说了,只说:厅领导对她印像不错。具体怎么不错,却没有说。她心里非常感激王副厅长,王副厅长只一句话就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现在已经是李兰医疗组
的成员了,这在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在李兰住院期间,还有王副厅长来探视时,她显得热情、主动、大方。
现在的李亚玲似乎不避讳什么了,全医院上上下下,都知道王副厅长对她印像不错,既然这样,她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这层纸一经捅破,一切都变得平坦起来。
王副厅长每次来,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用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着王副厅长,然后轻车熟路地把王副厅长领导到李兰的病床前,底气十足地介绍李兰的病情,又提出下一步治疗的方案,有时科主任和别的医生也在一旁,有时不在。
王副厅长就背着手说:好,好,不错。
李亚玲受到了鼓励,她更加大胆和热情了,于是,她俯在李兰的耳边,阿姨长、阿姨短地叫着,又亲自给李兰翻动身体,就是站在李兰的身边,她的手也不闲着,不时地为李兰捏捏这儿,揉揉那儿的。有时还坐下来,为李兰削个水果,切成一块一块地喂李兰。
在她走后,李兰就冲王副厅长说:这孩子不错。
王副厅长就不置可否地“噢”一声。
有时,王副厅长探视完毕,正赶上李兰下班,她脱下了白大褂,换上了便装,她又有了另外一种味道,一个成熟女人气韵。王副厅长就说:下班了?
李亚玲红着脸点点头。
他就说:坐我的车吧,我送你一程。
她忙说:首长,那多不好,我坐公共汽车很方便的。
王副厅长挥着手说:没啥,没啥,就是几分钟的路。
来到楼下,不由分说让李亚玲上了自己的当,李亚玲嘴上客气,其实她巴不得能坐一回厅长的车呢,在众人惊愕目光的注目下,厅长的小车拉着李亚玲扬场而去。那一刻,李亚玲浑身僵硬,但心里却感觉好极了。
他又问:有孩子了么?
这回她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
王副厅长就拍着腿说:好,好,年轻人应该先忙事业,你这种做法很好。
两人说着话,车眨眼就开进了中医学院内,在李亚玲的指点下,车径直地来到了筒子楼下。
李亚玲就说:首长,我到家了,要不要到上面坐一会儿?
王副厅长透着车窗,向外看了看就问:你就住在这儿?
李亚玲一脸羞愧地点点头。
王副厅长就说:下次吧。
说完车就走了。
因为王副厅长,李亚玲在医院的地位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现在已经在住院部站稳了脚跟,由以前没有处方权,现在成了李兰治疗组的成员,她显然有权力开任何处方了。就是科主任和院长在她面前的态度都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变化。
以前,总是她和领导打招呼,领导愿不愿意“嗯”一声,那完全要依据心情而定。现在不用她打招呼了,领导都会主动和她打招呼。
小李呀,最近怎么样?
她说:谢谢领导的关心,挺好的。
领导又说:有什么困难提出来。
她说:谢谢领导。
然后又说一些山高水长的话,这情形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当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才发生的。
在私下里有人这么问过她:王副厅长对你那么关心,你们是不是以前就认识。
她不语,只微笑。
也有人问:你和王副厅长是不是有亲戚关系,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
她照例不予以回答,用微笑保持着沉默。其实,她这种不回答就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了,人们在她的沉默中感受着她与王副厅长那种深懊的关系。
这一段时间以来,好的心情很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她当然明白,这种美好的心情是谁为她创造的。她和王副厅长这种关系,有时她都感到不可思议,她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于是她只能用缘份来解释。在治疗李兰的病时,她比任何医生都要积极主动,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往李兰的病房里听,那怕是没什么事,就是陪李兰说说话,她也感到踏实和高兴。
渐渐的,病中的李兰也喜欢上了她。
有一天,李兰就说:小李呀,我要有你这个闺女就好了。
她忙问:阿姨,我怎么没看见你的孩子来看你呢。
李兰就说:我也有个姑娘,她生小孩了,还没满月,她不方便来看我。
李亚玲点点头,就不再说话了。
李兰又说:你这孩子,跟我姑娘差不多大,真好哇。
李亚玲就真诚地说:阿姨你要是不嫌弃就把我当成你的闺女吧,在这个城市里,我也没有什么亲人。
李兰就说:那感情好。
李亚玲又说:就是不知道首长愿不愿意。
李兰说:咱娘俩的事,不关他什么事。
李亚玲笑一笑道:咱们是本家,要不怎么都姓李呢。
李兰吁着说:你这姑娘真会说话。
下次王副厅长又来到病床前时,李兰就把认李亚玲干闺女的事冲他说了,王副厅长笑一笑,并没说什么。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尤其是结婚以后的日子。李亚玲和张颂的婚姻,平静得如一杯水,在婚前和婚后,李亚玲应该说是主动者,她主动追求张颂,婚后又是她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平静如水的日子。婚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婚前的恋爱并不轰轰烈烈,结婚后,日子也依旧平静。
还有一种就是,婚前的恋爱搞得轰轰烈烈,可婚后却大相径庭,于是活法出现了强烈的反差,这种结果只能是对现实婚姻的抱怨和不满。
李亚玲和张颂就属于后者,李亚玲在婚后还想试图改变什么,也就是说她想找到恋爱时的那种美好感觉,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她在现实面前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在李亚玲心的心目中,张颂和几年前的张颂已经是两个人了。在他们上学时,张颂可以说是她们女生心目中的偶像,年轻、文弱,书生意气。这样的形象非常符合那时女孩子心目中的审美标准。那时,知识分子在她们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呀。现在并不是知识分子没用了,而是有了些许的变化。
张颂也是工农兵大学毕生,随着正规大学毕业生一年年地多起来,工农兵大学生这样的身份,便变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了。张颂在大学里工作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评上高级职称,他只能是个讲师了。比他晚当老师的那些通过高考留校的学生,有的已经是副教授了。教授和讲师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比主说分房子,工资,都差着一大块呢。在这之前,许多和张颂同住在筒子楼的那些人,纷纷分到了公寓房,欢天喜地搬出去住了。唯有张颂还住在筒子楼里,还是那一间小房。他的身份自然也一成不变,依旧是讲师。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学生了,他们见多识广,对任课老师很挑剔。对一些教授副教授的课很重视,他们可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听教授的课,也不愿意花六分的力气去听一个小讲师的课。
张颂以前教的是《中医学理论》,在中医学院,这是一门必修课,显得很重要。后来,张颂老师的课,就被调换了,他以前的课让一位副教授去讲了。现在张颂只能讲学生听的选修课了。顾名思义已经不那么必要了,是自愿的,想选就选,不想选当然就不选了。在张颂现在的课堂上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局面,空空荡荡的课堂里,经常只会了十几个学生,而且,这十几个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天下课时,能剩下六七个学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为眼下的处境感到一丝悲凉。他现在讲的课程是《中医与传统文化》,这不是考试课程。这些学生,中医还没入门,又何谈文化呢。很少有人来上张颂的课就显得很正常了。他又想到了几年前,自己给学生们上课的景像,教室里满满地坐着学生,男生们的目光满是嫉妒,女生们呢则是羡慕,还有那么几双是那么的一往情深,那时,他在众多人的目光中,显得才华横溢,把《中医学理论》讲得委婉动听,然而现在呢,他有了一种理屈词穷的感受。他在讲台上,面对着课堂中的十几个人、六七个人,一时竟不知讲些什么。
张颂的情绪不能不低落,这直接影响到了他婚姻的质量,一个人在单位里的心情很不好,他不可能回到家里马上就变成一个欢天喜地的人,这样很难,一般人做不到,除非他的家里是一座宫殿,有若干美女小心侍候。对张颂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张颂一回到家里,便歪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播放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事,他得找一件事打发时间。
李亚玲把饭菜做好,都端到了他的面前,他也没有吃饭的兴致,即便吃,也是草草应付,然后把碗一推,又歪侧在床上。张颂变得很迷惘,像以前深更半夜还在那里备课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李亚玲对张颂眼前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已经司空见惯了。她不奢求什么了,况且她已经没有关心张颂的心情了。她在单位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些日子,有个医生给病人开方子,下错了一味药,弄得病人吃了药后上吐下泻的,人家找到了医院,不依不饶的。那位男医生正巧也是工农兵大学生,在这之前,上面已经有文件,文件中说,要对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进行重新论证,也就是说,在特殊年代里,这个特殊受益的群体,他们的公共形像和资格问题已经受到了全面的质疑。重视知识是没错的,要是重视了假的知识,那可是法理不容的。在全国形势的影响下,他们医院的这几个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医生,也受到了非议和排斥。正巧,又有一名工农兵出身的医生出现了这么一个事件。医院上上下下很重视,经过院领导研究决定,他们这几个工农兵学生出身的医生,暂时从一线退回到了二线,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了给病人开处方的权力了。忙的时候也可以接诊,但下处方前一定要争求别的医生的建议,下好后处方,也要得到别的医生的认同签字,才可以交给病人。这样一来,李亚玲他们又回到了助理医生的位置上去了。
这些还不算,每天下班后,院里都要组织他们这几个人学习,当然学习专业知识,请老医生或者后来经过高考上过大学的医生们讲课,学习一阵以后,他们要经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考虑重新上岗,关于职称问题,当然也是靠后站了。
李亚玲的遭遇和张颂的处境可以说是同病相连,两个同病相连的人都没有?相互慰籍的心情,忙各自的事情,用低落的心情对付糟糕的困境。他们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说话的欲望,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各自发呆。这时的李亚玲多么希望张颂能伸出男人的臂膀把她抱在怀里,说一些安慰的话,那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也会感到宽慰。可是,张颂却没能及时伸出自己的臂膀,他抱紧双肩,冲着电视里的广告愣神。
李亚玲这时对婚姻就生出了许多不满,他们在筒子楼里已经算是老住户了,许多人评上职称后,都分到了正式住房,唯有他们还守在这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他们和那些刚留校的大学生在一起,那是一群年轻而又陌生的面孔,每日朝气蓬勃地出现在筒子楼里,大呼小叫,精力旺盛的样子。李亚玲看着这一切,有一种晃若隔世的感觉。
情绪低落的李亚玲不能不对自己的婚姻有些想法了,在这时,她甚至想到了刘双林,章卫平,以前和自己有过关联的两位男人。她从父亲的来信中得知刘双林在部队找了一位高干子女儿做妻子。章卫平的婚礼她没有参加,她无法面对章卫平的婚礼,因为她和张颂的婚姻一开始她就是失望的。不过当时,她并没有绝望,她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时,她对婚姻和未来是有着许多美好和浪漫的想法的。随着她被医生宣判为再也不能生育了,她的心就凉了一半,后来,她又有了眼下不尴不尬的处境,她的所有激情和梦想也就烟消云散了。
昔日里,那个文弱又书生意气的才子张颂在她的心里已经荡然无存了。那时的张颂简直就是她们这批女生追求的偶像,张颂是幸福和理想的化身。当她得知张颂目前的处境时,只能又多了一层悲哀。她自己也没有了给病人的处方权,她还得需要回炉学习,才能继续工作,张颂被贬到去讲选修课也是情理之中了。但她也为张颂感到不公,她知道张颂讲《中医学理论》是够格的,他是中医世家,对中医有着一种无师自通的天份,当年就是张颂讲《中医学理论》的才华横溢,才震惊了所有学生。
那天晚饭,她对他说:学校这么安排,对你不公平。
他望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她又说:全校这么多老师,就你讲《中医学理论》最合适。
他吃饭的动作停住了,这么长时间以来,他第一次听到有人替他说句公道话。他望着她,有些走神,眼睛有些潮湿了。很快,他潮湿的眼睛又变得空洞起来,低低地说了句:说那些干什么,
让讲什么就讲什么。
她对他怒其不争的样子失望了。这么多年来,她自己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弱者,她想通过自己的婚姻,来改变自己。第一步达到了,她从一个农村人变成了一个城里人,然而她并不满足仅仅是个城里人,她要和城里人比,她发现自己和城里人比时,自己就显得一无是处了。她现在又和那些同学有了联系,她们有的留在了省城,有的回到了家乡,不管留在省城的还是回到家乡的,似乎日子过得比她都好。
她们自然早就结婚了,有的嫁给了处长,有的嫁给了生意人,当然,在她们选择配偶时,她们的配偶还不是处长,也不是生意人,是时间让她们的配偶都发生了变化。她们把婚姻这个宝押中了,然而自己呢,除了留在了城市之外,其它的几乎一无是处。张颂这个教书匠,(她在心里只能这么称呼他了),未来的前途似乎只能教书了,就是书教得再好,
当上了教授又有什么用呢?他又怎么能和处长或者那些生意人去比呢?她住在筒子楼里,每天
进进出出的,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熟人,都会毫无例外地和她打招呼,第一句话就是:还住
在这呢,怎么不想办法搬搬家。
她听了别人的问话,感到脸红心跳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刚开始恋爱或者刚结婚的时,筒子楼里这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她是多么的神往和留恋呢。然而现在呢,她恨不能早日逃离开这里,筒子楼让她感到耻辱,此时此刻的婚姻让她感到困惑和惘然。
正当李亚玲对自己感到心生倦意和失望时,卫生厅王副厅长的进入,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王副厅长的夫人,也就是王娟的母亲住进了中医学院的附属中医院。那时,王娟和章卫平的孩子刚刚出生,还没有满月,王副厅长的夫人就病重了。王副厅长的夫人姓李,叫李兰。?李兰年轻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省城有名的美女,她*前毕业于中医学院护理专业,那时她分到了不同的医院工作,*开始的时候,卫生厅要加强机关工作,两人又一同被调到了卫生厅。这次来中医院住院是李兰自己选择的,一来是对中医院有感情,毕竟自己在这里实习过。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前住院一直是西医治疗断断续续的十几年了,病情没有见好,
反而又有了加重的迹像。于是这次李兰自作主张选择了中医院。
毕竟是王副厅长的夫人住院,惊动了院党委,院长亲自挂帅,组成了个医疗小组,对李兰进行特殊治疗,并制定了特殊的治疗方案,也就是中药、西药一起上。
李亚玲并不是这个特殊医疗小组的成员,这么重要的事情本来是轮不上她的,她一直在门诊上班,她还没有通过医院的回炉考试,还没有下处方的权力,也有病人来到她的诊室看病,问了病情,号了脉,写完处方之后,她要拿着处方到别的诊室让别的医生把药方重新审上一遍,再签上别的医生的名字,她才能把药方交到病人手上。
后来她到住院部纯属于临时抽调,住院部一位医生因抢救病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骨折了,躺在家里养病。住院部各科室的医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机动的人,后来就让李亚玲到住院部来临时帮忙。
李兰的病专家们会诊了,开了处方,下面的事情由医生、护士执行就是了。李亚玲就是来查李兰的病房时,认识王副厅长和李兰的。那天,她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轻轻地推开李兰病房的门。李兰住的是套间,外间是一个小客厅,摆着沙发、茶几什么的,里面那间才是病房。李亚玲进来的时候,王副厅长还坐在外面的沙发上看报红,多年机关养成的习惯,一天不看报纸,仿佛少了什么似的。这时,李亚玲就推门进来了,王副厅长抬头的时候,就看见了李亚玲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他很惊叹这双眼睛,后来他和李亚玲说:我一看见你的眼睛就想起了李兰年轻时的样子,咱们真是有缘呀。
王副厅长望着李亚玲愣了一下神,李亚玲也愣了一下神,她调到住院部之后,才听说病人李兰的名字,别人就跟她说:这是王副厅长的夫人。显然,在她的眼里,眼前这个男人就是王副厅长了。在没有见到王副厅长前,主管全省的医院,往大里说每个医院的命运都在领导手里掌握着,往小里说,每个医生护士的命运自然也被领导把握着。在这之前,她认识的最大领导就是本院的院长,院长和眼前的王副厅长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她看到眼前的王副厅长就有些慌乱,她低着头,红着脸说:首长,我是来给病人查房的。
王副厅长也看到了李亚玲的慌乱,他没有看到她脸红,而是看到了她慌乱的眼睛。他觉得眼前的女孩很有意思,虽然她猜不出她的年龄,但用孩子称呼一点也不为过,他觉得很有意思,便站起来说:查吧。
说完还陪着李亚玲走进了里间,李兰正在睡着,病魔已经把李兰折磨得不成个样子了,以前的美人李兰,此时脸色蜡黄,已经是皮包骨头了,一头秀发也脱落了不少,只能从她的眼神里依稀地还能感受到她以前曾经有过的高贵和美丽。
李亚玲没说什么,给李兰量了体温,又号了号脉,纯属于正常查房而已。检查完这些,她又冲王副厅长低低地说:首长没事,那我就走了。
王副厅长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注视着李亚玲一飘一荡地走出去。她和李兰比起来,两人的气色和身体简直是天上人间。五十出头的王副厅长可以用气宇不凡来形容,他面色红润,神情若定,一个成功的男人该有的都有了。牵挂他的只是李兰的病,但好在他所处的位置,有人替他分担了许多。今天是周末,他才来到医院陪一陪李兰,平时他很忙,很少有时间来陪李兰。李兰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都有十来年了,好了,又犯了,犯了又好了,返返复复,不知住过多少次医院了,他都适应这种生活了。
李亚玲走后,王副厅长就看不下去报纸了,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李亚玲那双可以称得上美丽的眼睛,透过眼睛,他就有一瞧庐山真面目的冲动。他在病房里又坐了一会,还给李兰削了一个苹果,然后就出去了。来到医生值班室,李亚玲查了一圈的病房,正在写记录,这时她的口罩已经摘下去了,露出了洁净的脸。王副厅长站在门口已经仔细地把李亚玲打量过了,她比他想像的还要年轻美丽。他一时不知是走进去还是退回去,正在这时,李亚玲抬起头来,看到他,她有些吃惊,忙惊呼一声:首长,你有事?
说完站了起来,王副厅长一边往里走一边摆摆手说:没事,随便走走。说完坐在李亚玲对面一张空出来的椅子上,因为是周末,值班室里只有李亚玲一个人。李亚玲还在那里站着,王副厅长又很厅长地挥挥手说:坐嘛。
李亚玲就坐下了,她以为王副厅长是来问夫人病情的,便说:夫人的气色很不好,脉相太弱了,她……
王副厅长还没等李亚玲把话说完,便点点头说:她这是老病了,肝不好,肺也不好。他说这些时,?似乎不是说自己的夫人,而是说别人。然后就差开话头说:小姑娘,在这工作几年了?
非常领导的口气,也显得亲切自然。
李亚玲还第一次和这么大的领导面对面地说话,她有些紧张,她一紧张脸就红了。但她还是答:我在这工作都快三年了。
他又问:小姑娘,贵姓。
她答:我叫李亚玲。
他说:噢,在哪毕业的。
她说:中医学院。
他吃惊地说:这么说咱们还是校友呢。
她也吃惊地说:首长也是中医学院毕业的?
他点点头,面带微笑,非常慈祥可亲的样子。
接下来,两人就说到了中医学院,越说话题越投机,李亚玲不像刚开始那么紧张了,她再见副厅长时,觉得他也不像首长那么遥远了,仿佛她的眼前就是一个师兄。
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算这么认识了,在王副厅长眼里,李亚玲年轻漂亮,在五十多岁人眼里,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在李亚玲的眼里,王副厅长既有领导的威仪,又有文化人的亲切感,况且,两人都是中医学院毕业的,莫名的在她心里,对王副厅长就多了一层亲近感。王副厅长自从认识了李亚玲,他也说不清为什么到医院里来的次数多了起来,有时在中午,
或者是下班时,王副厅长的小骄车会悄没声息地停在医院楼下,然后王副厅长背着手,迈着方
步,来到住院部,他路过医生值班室时,会习惯地往里面望一望,如果看到李亚玲在,他就会在门口停一会,和李亚玲说上几句话,大部分时间里,李亚玲都在和王副厅长说病情,比如今天又吃了什么药,病人反应如何,饮食起居怎么样,等等。王副厅长就微笑地听着,并不停地点头,他对李亚玲的话仿佛很感性趣,然后又例行公事地来到李兰的病床前,说几句话,关照一些什么。然后就走了,走到医生值班室门口时,又冲着李亚玲打个招呼到:小李医生,我走了。
这样的招呼让李亚玲很感动,她忙从值班室里走出来,无论如何可也要送一送王副厅长,王副厅长就客气道:小李医生你忙,就别送了。
她还是送到楼下,在小骄车前,王副厅长就伸出手和她握了握然后说一些诸如受累了,辛苦之类的话,坐上车就一溜烟地走了。
李亚玲目送着王副厅长的车驶远了,她依然能感受到来自王副厅长手上的力度,以及温暖,王副厅长的手又有力气又温暖,她仍能感受到王副厅长的存在。
有时王副厅长来时,李亚玲并不值班,王副厅长就会径直来到病房里,问李兰的感受,有时削个苹果、梨什么的,有时不削,然后又说一些安慰的话就走了。没有李亚玲相送,他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车都起动了,他还不时地透过车窗张望着。
因为李亚玲的存在,王副厅长出入医院的次数越加的勤奋起来,王副厅长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为什么,反正他很愿意见到李亚玲,看着她青春的脸上,还有走路时一飘一飘的样子,让他一次又一次想起李兰年轻时的样子,他和李兰年轻时,都在医院工作过,他去另外一所医院看李兰,当时李兰也是这么一飘一飘地走路,同时也有着一张青春的脸,他是被年轻的李兰迷住了,当然,那时他也年轻。看到今天的李亚玲,就让他想起了年轻的李兰。然而现在的李兰已经不成样子了,病床上的李兰只剩下一堆骨头了,再看他的脸已经人不人鬼不鬼的了。他望着病床上的李兰,有时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王副厅长频繁出入医院,探望病中的老伴,医院上下对王副厅长都很敬重,他的形为足以证明,爱情是真实的。满面红光,身体健康的王副厅长和身患重病的李兰比起来,简直是天上人间,但王副厅长一点也不嫌弃,仍恪守着爱情,精心呵护着病床上的李兰,不仅看到的人很受感动,就是躺在病床上的李兰也受不了了,她气喘着冲王副厅长说:你忙,我知道。你以后就少往这跑了,这里有医生护士呢。
久病的李兰,深深地感到对不住王副厅长,这么多年了,她没有很好地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
以前她躺在家里的床上也曾对王副厅长说过:老王,你看我这样,拖累了你这么多年,要不,咱们离了吧,你也过几天像样的日子。
王副厅长就撮着牙花子说:又来了,又来了,你看你。
王副厅长虽然这样说,想想这么多年自己过的日子,他也感到心酸。王娟这孩子,可以说是他一手拉扯大的,李兰生了王娟不久,身体就一直不好。没想到的是,家庭的不幸,事业上却得到了补偿,他一路都很顺,不知不觉就当上了副厅长。全省卫生系统,他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有时他也感到挺满足的。
有了和李亚玲的交往,他和李亚玲也算是个熟人了。每次去医院的时候,他探头向里面望一眼,如果李亚玲在,她总是第一个发现王副厅长的到来,不论忙什么,她总是第一个打招呼:首长,您来了,里间坐吧。
如果在这时,医生值班室里只有李亚玲一个人在,他会毫不犹豫地走进去,坐在李亚玲对面,李亚玲就会汇报李兰的病情,他很专心地听着,然后说一些感谢之类的话。要是有别人在场,他只探探头,冲里面说:你们忙。然后她就去病房看病人去了。
主治医生过一会儿一定会去病房,在病房里汇报李兰的治疗情况,这会儿是轮不到李亚玲的,她是替别人顶班,况且她也不是李兰的主治大夫,她没有这个权利。因为没有李亚玲在,他听起来就不那么专心,似听非听的样子,也没有插话的兴趣,听完了点点头,然后说:听你们医生的,你们看怎么治就怎么治吧。
走的时候,他仍忍不住向医生值班时看望一下,如果李亚玲在,她一定会站起来,走出值班室,来到电梯间门前,回头顾忌地望一望,她最后还是目送着王副厅长走进电梯间,一脸遗憾的样子,轻声说一句:首长,走好。电梯间慢慢合上了,王副厅长的眼睛也有遗憾。又一段时间之后,那个养病的医生上班了,李亚玲只能又去门诊上班去了。王副厅长来了几次他都没有看见李亚玲,心里不免空空落落的。有一次,他忍不住问科主任:你们那个小李大夫哪去了?
科主任说:你是说那个李亚玲吧,她回门诊工作去了。
王副厅长就噢一声,向前走了两步又说:我看她挺尽职的,为什么不让她在住院部工作??王副厅长随便这么一说,却让科主任怔了一下,这回轮到他“噢”了一声。
王副厅长又一次来到病房时,他如期地看到了李亚玲。李亚玲又被调回到病房工作了,调回的原因领导找她谈话时也说了,只说:厅领导对她印像不错。具体怎么不错,却没有说。她心里非常感激王副厅长,王副厅长只一句话就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现在已经是李兰医疗组
的成员了,这在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在李兰住院期间,还有王副厅长来探视时,她显得热情、主动、大方。
现在的李亚玲似乎不避讳什么了,全医院上上下下,都知道王副厅长对她印像不错,既然这样,她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这层纸一经捅破,一切都变得平坦起来。
王副厅长每次来,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用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着王副厅长,然后轻车熟路地把王副厅长领导到李兰的病床前,底气十足地介绍李兰的病情,又提出下一步治疗的方案,有时科主任和别的医生也在一旁,有时不在。
王副厅长就背着手说:好,好,不错。
李亚玲受到了鼓励,她更加大胆和热情了,于是,她俯在李兰的耳边,阿姨长、阿姨短地叫着,又亲自给李兰翻动身体,就是站在李兰的身边,她的手也不闲着,不时地为李兰捏捏这儿,揉揉那儿的。有时还坐下来,为李兰削个水果,切成一块一块地喂李兰。
在她走后,李兰就冲王副厅长说:这孩子不错。
王副厅长就不置可否地“噢”一声。
有时,王副厅长探视完毕,正赶上李兰下班,她脱下了白大褂,换上了便装,她又有了另外一种味道,一个成熟女人气韵。王副厅长就说:下班了?
李亚玲红着脸点点头。
他就说:坐我的车吧,我送你一程。
她忙说:首长,那多不好,我坐公共汽车很方便的。
王副厅长挥着手说:没啥,没啥,就是几分钟的路。
来到楼下,不由分说让李亚玲上了自己的当,李亚玲嘴上客气,其实她巴不得能坐一回厅长的车呢,在众人惊愕目光的注目下,厅长的小车拉着李亚玲扬场而去。那一刻,李亚玲浑身僵硬,但心里却感觉好极了。
他又问:有孩子了么?
这回她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
王副厅长就拍着腿说:好,好,年轻人应该先忙事业,你这种做法很好。
两人说着话,车眨眼就开进了中医学院内,在李亚玲的指点下,车径直地来到了筒子楼下。
李亚玲就说:首长,我到家了,要不要到上面坐一会儿?
王副厅长透着车窗,向外看了看就问:你就住在这儿?
李亚玲一脸羞愧地点点头。
王副厅长就说:下次吧。
说完车就走了。
因为王副厅长,李亚玲在医院的地位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现在已经在住院部站稳了脚跟,由以前没有处方权,现在成了李兰治疗组的成员,她显然有权力开任何处方了。就是科主任和院长在她面前的态度都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变化。
以前,总是她和领导打招呼,领导愿不愿意“嗯”一声,那完全要依据心情而定。现在不用她打招呼了,领导都会主动和她打招呼。
小李呀,最近怎么样?
她说:谢谢领导的关心,挺好的。
领导又说:有什么困难提出来。
她说:谢谢领导。
然后又说一些山高水长的话,这情形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当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才发生的。
在私下里有人这么问过她:王副厅长对你那么关心,你们是不是以前就认识。
她不语,只微笑。
也有人问:你和王副厅长是不是有亲戚关系,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
她照例不予以回答,用微笑保持着沉默。其实,她这种不回答就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了,人们在她的沉默中感受着她与王副厅长那种深懊的关系。
这一段时间以来,好的心情很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她当然明白,这种美好的心情是谁为她创造的。她和王副厅长这种关系,有时她都感到不可思议,她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于是她只能用缘份来解释。在治疗李兰的病时,她比任何医生都要积极主动,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往李兰的病房里听,那怕是没什么事,就是陪李兰说说话,她也感到踏实和高兴。
渐渐的,病中的李兰也喜欢上了她。
有一天,李兰就说:小李呀,我要有你这个闺女就好了。
她忙问:阿姨,我怎么没看见你的孩子来看你呢。
李兰就说:我也有个姑娘,她生小孩了,还没满月,她不方便来看我。
李亚玲点点头,就不再说话了。
李兰又说:你这孩子,跟我姑娘差不多大,真好哇。
李亚玲就真诚地说:阿姨你要是不嫌弃就把我当成你的闺女吧,在这个城市里,我也没有什么亲人。
李兰就说:那感情好。
李亚玲又说:就是不知道首长愿不愿意。
李兰说:咱娘俩的事,不关他什么事。
李亚玲笑一笑道:咱们是本家,要不怎么都姓李呢。
李兰吁着说:你这姑娘真会说话。
下次王副厅长又来到病床前时,李兰就把认李亚玲干闺女的事冲他说了,王副厅长笑一笑,并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