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边境之危,问计郭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京之后,天色已经昏暗下来,满朝文武纷纷回家静养,锦衣卫则是有的忙活了,连夜审讯抓活的俘虏,一众叛军山贼也是纷纷入狱。
禹皇则是召集了朝中几位重臣,在京武将,快马加鞭的赶回皇宫。
“诸位爱卿,今日都辛苦了,陪朕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啊!”
“陛下洪福齐天,自有上苍庇佑,必能遇难呈祥。”
听到郑宣的一阵吹捧,禹皇摆了摆手,有些疲倦的道:“行了,马屁就先不要拍了,如今四方军情紧急,都说说吧,该如何行事?”
“报!”
禹皇的话音一落,便听殿外一声长喝,只见一位小太监急匆匆的迈了进来:“陛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大人求见。”
“宣!”
宁凡也是面色一凝,蒋瓛这个时候连夜觐见,定然是有什么十分要紧之事。
“微臣,参见陛下!”
“出了何事?”
“回陛下,西境密报,大焱正在朝我悬剑关调动兵马,足有三十万大军。”
禹皇的面色当即沉了下去,如今西境仅有十万大军驻守,这些年来,西境之所以稳如磐石,其一便是悬剑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其二,盛王连胜大焱数场,威名在外。
如今,大焱陈兵三十万,直压西境,而又没有盛王坐镇,西境危矣。
“父皇,儿臣请求即刻回疆。”
宁尘当即出列,神色间带着一抹忧色,禹皇陷入了沉吟,没有轻易开口。
“报!”
又是一道长喝传来,只见一位身披甲胄的身影急匆匆的闯了进来,大喝道:“陛下,东淮在我边境纠集十余万大军,请陛下速速派兵驰援!”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皆是寂然,赵长缨的神色凝然,低声道:“如今东境的主力皆在京城,仅留下数万残兵,没想到东淮竟然敢卷土重来,当真好大的魄力啊!”
宁凡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看向禹皇,微微拱手:“父皇,事不宜迟,东西两境,皆应火速派兵支援!”
“尤其是悬剑关,不容有失!”
禹皇当即神色一凝,眸光扫视一圈,沉声道:“宁尘,你从镇国军中调出所有骑兵,即刻率军赶赴悬剑关,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悬剑关!”
“儿臣遵旨!”
宁尘当即抱拳一礼,手持一道兵符快步离殿。
“陛下,老臣请求出兵,抵御东淮。”
“嗯!”
禹皇也是微微颔首,轻声道:“东淮刚在东境战场上丢了大败一场,如今又强行募集十余万大军,看来是赌上了一朝国祚啊!”
“父皇!”
没等赵长缨等人开口,宁凡便上前一步,一脸郑重的道:“东境不足为患,东淮的十余万大军,也不足为惧,当务之急,还是西境,是悬剑关!”
“一但悬剑关失守,大焱的三十万大军,将一马平川,直袭我京都。”
“儿臣提议,让镇国公分兵十万,奔赴悬剑关!”
宁凡的话音一落,群臣皆是陷入了沉默,柳凤平怅然一叹,轻声道:“殿下,悬剑关的重要性无需多提,我等自然知晓。”
“可东境战场却是更加复杂,东淮的疆土与我大禹接壤,南北边境线纵横近百里,若是分兵十万,仅靠十万兵马,定然防不胜防!”
此言一出,宁凡也是陷入了沉默,东境战场的情况与西境不同,一个悬剑关,挡住了一国之兵力,只要悬剑关不破,大焱的兵马,便休想迈入大禹半步。
可东境不同,边境线绵延百里,破其一点,便犹如洪水决堤,全线崩溃。
况且,还有南境淮王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北上,宁凡对十万新军的战力,尚且一无所知。
“孔明,奉孝,公台,你们有何看法?”
宁凡毫不避讳的看向位居最后的三人,郑宣和林秋石的眼中皆是露出一抹不悦,如今他们一众重臣在此,雍王却绕过他们,问几个无名之辈。
“哼!”
“殿下,朝中要事,自有我等肱骨一同商议!”
“他们几个白衣,能够立于这干岸上,已然是陛下圣德,殿下未免有些僭越了。”
听到郑宣开口,宁凡的面色一沉:“若是郑大人有何高见,尽管开口,本王自当洗耳恭听,若是没有什么良策,就乖乖闭嘴当鹌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介白衣又如何,你身穿这大红官袍,却每日想着争权夺位,他们一介匹夫,尚且知道忧国忧民。”
“莫不是当真恬不知耻?”
看到郑宣面色铁青,欲要反唇相讥,沈黎微微拱手:“郑大人,殿下所言,不无道理,只要能够为陛下分忧,能够化解此次危机,一介白衣又如何?”
“况且,孔明乃是吾之故友,其才华学识,犹要在老夫之上。”
“什么!”
此言一出,不仅是众臣神色一愕,就连禹皇也是不由高看了诸葛亮一眼,他早知这位诸葛先生不简单,却没想到,竟然能够当得起沈公如此评价。
“哼,既然沈公如此抬举,本官自然无话可说,倒是愿意听一听这位诸葛先生的高见。”
“哈哈哈,只要诸葛先生不提议和之策便好。”
赵长缨也是听过雍王当堂羞辱吏部郑尚书之言,此刻又旧事重提,郑宣的面色一阵变幻,心中怒气上涌,却终究不敢轻易开罪赵长缨这个混球。
“行了!”
禹皇轻轻拍了拍桌子,呵斥道:“大敌当前,修要胡闹。”
“孔明,你可有何良策?”
诸葛亮微微摇头,拱手一礼,轻声道:“陛下,臣擅长观大势,理朝政,权谋之事,韬略之谋,不如奉孝,想必奉孝心中,已有定计?”
看到诸葛亮将话语转到郭嘉的身上,禹皇的眉头微蹙,脸上也是露出几分不悦,郑宣趁机讥讽道:“这便是先生的良策?”
“如今国事要紧,你却再次相互推诿。”
“呵呵,不过如此!”
郑宣一边讥讽,一边注意到禹皇冷冽的目光,顿时缩了缩脑袋,乖乖闭嘴。
“郭先生,可有何良策?”
……
【发书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加更,不知道大家满不满意……】
回京之后,天色已经昏暗下来,满朝文武纷纷回家静养,锦衣卫则是有的忙活了,连夜审讯抓活的俘虏,一众叛军山贼也是纷纷入狱。
禹皇则是召集了朝中几位重臣,在京武将,快马加鞭的赶回皇宫。
“诸位爱卿,今日都辛苦了,陪朕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啊!”
“陛下洪福齐天,自有上苍庇佑,必能遇难呈祥。”
听到郑宣的一阵吹捧,禹皇摆了摆手,有些疲倦的道:“行了,马屁就先不要拍了,如今四方军情紧急,都说说吧,该如何行事?”
“报!”
禹皇的话音一落,便听殿外一声长喝,只见一位小太监急匆匆的迈了进来:“陛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大人求见。”
“宣!”
宁凡也是面色一凝,蒋瓛这个时候连夜觐见,定然是有什么十分要紧之事。
“微臣,参见陛下!”
“出了何事?”
“回陛下,西境密报,大焱正在朝我悬剑关调动兵马,足有三十万大军。”
禹皇的面色当即沉了下去,如今西境仅有十万大军驻守,这些年来,西境之所以稳如磐石,其一便是悬剑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其二,盛王连胜大焱数场,威名在外。
如今,大焱陈兵三十万,直压西境,而又没有盛王坐镇,西境危矣。
“父皇,儿臣请求即刻回疆。”
宁尘当即出列,神色间带着一抹忧色,禹皇陷入了沉吟,没有轻易开口。
“报!”
又是一道长喝传来,只见一位身披甲胄的身影急匆匆的闯了进来,大喝道:“陛下,东淮在我边境纠集十余万大军,请陛下速速派兵驰援!”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皆是寂然,赵长缨的神色凝然,低声道:“如今东境的主力皆在京城,仅留下数万残兵,没想到东淮竟然敢卷土重来,当真好大的魄力啊!”
宁凡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看向禹皇,微微拱手:“父皇,事不宜迟,东西两境,皆应火速派兵支援!”
“尤其是悬剑关,不容有失!”
禹皇当即神色一凝,眸光扫视一圈,沉声道:“宁尘,你从镇国军中调出所有骑兵,即刻率军赶赴悬剑关,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悬剑关!”
“儿臣遵旨!”
宁尘当即抱拳一礼,手持一道兵符快步离殿。
“陛下,老臣请求出兵,抵御东淮。”
“嗯!”
禹皇也是微微颔首,轻声道:“东淮刚在东境战场上丢了大败一场,如今又强行募集十余万大军,看来是赌上了一朝国祚啊!”
“父皇!”
没等赵长缨等人开口,宁凡便上前一步,一脸郑重的道:“东境不足为患,东淮的十余万大军,也不足为惧,当务之急,还是西境,是悬剑关!”
“一但悬剑关失守,大焱的三十万大军,将一马平川,直袭我京都。”
“儿臣提议,让镇国公分兵十万,奔赴悬剑关!”
宁凡的话音一落,群臣皆是陷入了沉默,柳凤平怅然一叹,轻声道:“殿下,悬剑关的重要性无需多提,我等自然知晓。”
“可东境战场却是更加复杂,东淮的疆土与我大禹接壤,南北边境线纵横近百里,若是分兵十万,仅靠十万兵马,定然防不胜防!”
此言一出,宁凡也是陷入了沉默,东境战场的情况与西境不同,一个悬剑关,挡住了一国之兵力,只要悬剑关不破,大焱的兵马,便休想迈入大禹半步。
可东境不同,边境线绵延百里,破其一点,便犹如洪水决堤,全线崩溃。
况且,还有南境淮王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北上,宁凡对十万新军的战力,尚且一无所知。
“孔明,奉孝,公台,你们有何看法?”
宁凡毫不避讳的看向位居最后的三人,郑宣和林秋石的眼中皆是露出一抹不悦,如今他们一众重臣在此,雍王却绕过他们,问几个无名之辈。
“哼!”
“殿下,朝中要事,自有我等肱骨一同商议!”
“他们几个白衣,能够立于这干岸上,已然是陛下圣德,殿下未免有些僭越了。”
听到郑宣开口,宁凡的面色一沉:“若是郑大人有何高见,尽管开口,本王自当洗耳恭听,若是没有什么良策,就乖乖闭嘴当鹌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介白衣又如何,你身穿这大红官袍,却每日想着争权夺位,他们一介匹夫,尚且知道忧国忧民。”
“莫不是当真恬不知耻?”
看到郑宣面色铁青,欲要反唇相讥,沈黎微微拱手:“郑大人,殿下所言,不无道理,只要能够为陛下分忧,能够化解此次危机,一介白衣又如何?”
“况且,孔明乃是吾之故友,其才华学识,犹要在老夫之上。”
“什么!”
此言一出,不仅是众臣神色一愕,就连禹皇也是不由高看了诸葛亮一眼,他早知这位诸葛先生不简单,却没想到,竟然能够当得起沈公如此评价。
“哼,既然沈公如此抬举,本官自然无话可说,倒是愿意听一听这位诸葛先生的高见。”
“哈哈哈,只要诸葛先生不提议和之策便好。”
赵长缨也是听过雍王当堂羞辱吏部郑尚书之言,此刻又旧事重提,郑宣的面色一阵变幻,心中怒气上涌,却终究不敢轻易开罪赵长缨这个混球。
“行了!”
禹皇轻轻拍了拍桌子,呵斥道:“大敌当前,修要胡闹。”
“孔明,你可有何良策?”
诸葛亮微微摇头,拱手一礼,轻声道:“陛下,臣擅长观大势,理朝政,权谋之事,韬略之谋,不如奉孝,想必奉孝心中,已有定计?”
看到诸葛亮将话语转到郭嘉的身上,禹皇的眉头微蹙,脸上也是露出几分不悦,郑宣趁机讥讽道:“这便是先生的良策?”
“如今国事要紧,你却再次相互推诿。”
“呵呵,不过如此!”
郑宣一边讥讽,一边注意到禹皇冷冽的目光,顿时缩了缩脑袋,乖乖闭嘴。
“郭先生,可有何良策?”
……
【发书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加更,不知道大家满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