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珍贵的自由民身份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几个言官指着李大宝气得哆嗦,在李大宝诬蔑他们是奸细并且离间陛下和李将军君臣之谊之时,一阵胆寒。
李元青有没有造反之意,他们的确不清楚。
平时他们弹劾,也都是有意而为。
有的有证据,有的并没有证据。
可他们是言官,有直言百官之权。
几个言官连忙跪下,“陛下,天工侯污蔑我等!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意。更没有离间陛下跟李大将军之意。”
李大宝撇了撇嘴,眼露鄙夷,“你们说别人的时候,拿出来证据呀?知道现在被别人冤枉是什么滋味了吧?”
“反正我父忠心耿耿,你们攻击他,你们诬蔑他,那我就说你们是奸细,你们要害我父,其心险恶。”
几位言官,额头上出了一层密密麻麻的汗水。
他们现在有些后悔之前的言论。
李大宝有句话说得对,他们的确没有证据证明李元青有不臣之心。
这时候太子站了起来,“父皇,刚才天工侯有句话说得对。”
“事不辩不明,事不查不知道真相。既然朝堂上有这么多人攻讦李大将军,那父皇,您就派人去西云府调查。”
“若这些言官所说是真,那就惩罚李大将军;如果这些言官说的是假,那也要惩罚他们。”
“虽然言官有弹劾之权,但并非肆无忌惮诬蔑。还请父皇定夺。”
周平帝目露严肃,环视众臣,“太子所言有理,朕会派人去西云府。”
“原青玉县县令孙立柱,欺压百姓,残害百姓,愚弄百姓,激起青玉县民变,误朕大事。”
“经过刑部审理之后,朕现在决定割除孙立柱功名,打五十大板,流放西云府青玉县劳役十年。”
吏部尚书孙大人一听这话,身体一阵摇晃,差点晕倒。
流放到青玉县,跟送命差不多了。
本来以为他压下来,过段时间,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想到陛下根本就没想过放过孙立柱。
再想想,最近他授意管家,找那几个言官弹劾李大将军,孙大人暗暗后悔。
太急躁了。
不管如何,应该等把侄子从监牢里弄出来再说。
不仅如此,孙大人回家之后,发现管家不见了,顿时急了,一身的冷汗。
当晚就生病,发了高烧。
孙大人第二天醒来,当机立断,上书周平帝请求致仕。
若是以往,这样的大臣辞官,周平帝都会挽留一番。
现在倒好,周平帝直接准了,而且还要求孙大人在京城三个月之后,才能回乡。
众人不明所以,但很快他们都想到了一个可能。
孙大人被陛下厌弃。
可为什么被陛下厌弃呢?
好奇心强的人,都去打听。
一打听就知道,原来攻讦李大将军的主谋是孙大人,原因更加令人无语。
居然是为了一个在青玉县犯大错的侄子出头。
不值当的。
拔出萝卜带出泥,想查的话,怎么可能查不到吏部尚书孙大人的事情呢?
只是现在朝廷正式用人之际,好不容易凑够了足够的官员送到西云府。
如果现在大动干戈,必然会引起动荡。
因此,在吏部尚书辞官之后,周平帝并没有追根问底。
不过,周平帝没有挽留孙大人,可见对其厌恶。
平时有争执,政见不同,这些都可以理解,周平帝能接受,但唯独不能容忍以权谋私。
还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
在吏部尚书孙大人辞行之后,周平帝直接命令顾邵成为吏部尚书。
按照顾邵的功绩和能力,足矣。
两个月之后,调查结果出来,几个言官对李大将军的弹劾,子虚乌有。
不过言官有进言的权利,虽然目的不纯,但也不算是大错,直接降三级,罚俸禄半年。
这一下就降了三级,想要再升上来就难了。
另外,这几个人也知道被陛下厌弃,不敢作妖。
一转眼到了年底。
去年一家人还齐齐整整,但今年李元青并没有回来。
他要等西云府彻底成为大周的一部分,才可以回来。
周平帝从折子,以及内卫的汇报,可以看出来李元青的办法才是有效的,十分赞成。
李元青不回来,但周平帝和周皇后给李家的赏赐更加丰厚。
全京城的人都看到陛下对李家信任有加。
赵家那边也是如此。
赵大将军坐镇西北城,稳定后方,给西云府那边提供足够的粮草。
第二年开春,周平帝开恩科。
虽然明年才到三年之期,但西运府那边太大了,重新划分之后,高达十六县。
县令就需要十六个。
这还不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人才,另外,不合格的官员,就下来,有能力的人上。
大周上下的读书人,都十分高兴。
这些举子从全国各地来京城考试。
家里贫穷的举子,没有盘缠,可以去当地的官府借钱,朝廷出路费。
只为求贤。
在殿试的时候,考题很简单,全部都是围绕西云府,另外还有算术题,农桑等。
反正四书五经,还有各种策论公文,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已经考过了。
能榜上有名的,都是天之骄子,满腹经纶。
这个殿试,就要考实务。
这些官员都要下放到西云府,在那边做事,否则根本就没必要开恩科啊!
有的人觉得去年最热的就是西云府,开恩科也是跟西云府那边缺少官员有关系,因此就特别关注。
因此在殿试的时候,成绩比较好。
有的人在农桑和西云府当地风土人情的题目上,居然还作诗,一看就是读书读得有点迂腐了。
周平帝对下面的官员很宽松,不怕官员有功利心。
功利心,在某些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上进心。
他通过科举考试,是为了选拔官员,替他管理四方。
可不是为了选择文采好的诗人。
因此这次文采斐然的那些人,眼睛只盯着书本,对外物不在意的读书人,名次靠后。
反倒是那些务实的,甚至家贫的贡士,在农桑上比较关注。因此回答得比较接地气,还能说说如何治理。
这样的人名次靠前。
成绩一出来,原本名次好的,有的十分靠后,成了同进士,表示不服。
周平帝也很光棍,直接把试卷张贴出来,让那些考生自己看。
读书人属于最聪明的那一拨人,从试卷的内容看,就知道陛下的目的。
在算术题上作诗,显摆你文采好啊?
在农桑题目上,还作诗,虽然诗才很高,但你答不对题,谁给你分啊?
原本闹闹哄哄的科举舞弊,就这样结束了。
在这三百人安排去西云府之前,必须安排进一步学习。
比如小学数学,必须考核合格。
比如西云府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也必须合格。
如此才能有资格,去西云府赴任。
能考上进士的人,都是人尖子,聪明绝顶。不仅记忆力好,理解能力也很强。
两个月之后,七成以上都合格了。
直接被派往西云府,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安排工作。
这些人的到来,大大解决了西云府这边用人难的问题。
剩下的三成,用了一个月,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考核通过,也去了西云府。
这些人怕去晚了,好位置都被抢光了。
重新划分的十六个县,官员终于配齐了。
县学也都开办起来。
不仅教授四书五经,而且还要教数学和一些杂学。
这是大周皇帝亲自下令,礼部督办的。
时隔一年半,西云府彻底成为大周的领土,原来的农奴全部成了大周百姓。
这些农奴原来要把八成以上的东西上交给领主,自己得到很少。
现在只需要上交两成给官府,自己得到很多。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到了收税的时候,大周的官员果然严格按照两成的标准缴税。
这些人看着羊圈里,牛圈里的牛羊,纷纷哭了。
他们终于明白自由民的珍贵。
他们有了房,有了产业,有了自由。
也就是在这时候,所有西云国原来的农奴,都纷纷跪在地上,朝着数千里之外的皇帝磕头。
生生世世愿意做大周的百姓!
几个言官指着李大宝气得哆嗦,在李大宝诬蔑他们是奸细并且离间陛下和李将军君臣之谊之时,一阵胆寒。
李元青有没有造反之意,他们的确不清楚。
平时他们弹劾,也都是有意而为。
有的有证据,有的并没有证据。
可他们是言官,有直言百官之权。
几个言官连忙跪下,“陛下,天工侯污蔑我等!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意。更没有离间陛下跟李大将军之意。”
李大宝撇了撇嘴,眼露鄙夷,“你们说别人的时候,拿出来证据呀?知道现在被别人冤枉是什么滋味了吧?”
“反正我父忠心耿耿,你们攻击他,你们诬蔑他,那我就说你们是奸细,你们要害我父,其心险恶。”
几位言官,额头上出了一层密密麻麻的汗水。
他们现在有些后悔之前的言论。
李大宝有句话说得对,他们的确没有证据证明李元青有不臣之心。
这时候太子站了起来,“父皇,刚才天工侯有句话说得对。”
“事不辩不明,事不查不知道真相。既然朝堂上有这么多人攻讦李大将军,那父皇,您就派人去西云府调查。”
“若这些言官所说是真,那就惩罚李大将军;如果这些言官说的是假,那也要惩罚他们。”
“虽然言官有弹劾之权,但并非肆无忌惮诬蔑。还请父皇定夺。”
周平帝目露严肃,环视众臣,“太子所言有理,朕会派人去西云府。”
“原青玉县县令孙立柱,欺压百姓,残害百姓,愚弄百姓,激起青玉县民变,误朕大事。”
“经过刑部审理之后,朕现在决定割除孙立柱功名,打五十大板,流放西云府青玉县劳役十年。”
吏部尚书孙大人一听这话,身体一阵摇晃,差点晕倒。
流放到青玉县,跟送命差不多了。
本来以为他压下来,过段时间,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想到陛下根本就没想过放过孙立柱。
再想想,最近他授意管家,找那几个言官弹劾李大将军,孙大人暗暗后悔。
太急躁了。
不管如何,应该等把侄子从监牢里弄出来再说。
不仅如此,孙大人回家之后,发现管家不见了,顿时急了,一身的冷汗。
当晚就生病,发了高烧。
孙大人第二天醒来,当机立断,上书周平帝请求致仕。
若是以往,这样的大臣辞官,周平帝都会挽留一番。
现在倒好,周平帝直接准了,而且还要求孙大人在京城三个月之后,才能回乡。
众人不明所以,但很快他们都想到了一个可能。
孙大人被陛下厌弃。
可为什么被陛下厌弃呢?
好奇心强的人,都去打听。
一打听就知道,原来攻讦李大将军的主谋是孙大人,原因更加令人无语。
居然是为了一个在青玉县犯大错的侄子出头。
不值当的。
拔出萝卜带出泥,想查的话,怎么可能查不到吏部尚书孙大人的事情呢?
只是现在朝廷正式用人之际,好不容易凑够了足够的官员送到西云府。
如果现在大动干戈,必然会引起动荡。
因此,在吏部尚书辞官之后,周平帝并没有追根问底。
不过,周平帝没有挽留孙大人,可见对其厌恶。
平时有争执,政见不同,这些都可以理解,周平帝能接受,但唯独不能容忍以权谋私。
还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
在吏部尚书孙大人辞行之后,周平帝直接命令顾邵成为吏部尚书。
按照顾邵的功绩和能力,足矣。
两个月之后,调查结果出来,几个言官对李大将军的弹劾,子虚乌有。
不过言官有进言的权利,虽然目的不纯,但也不算是大错,直接降三级,罚俸禄半年。
这一下就降了三级,想要再升上来就难了。
另外,这几个人也知道被陛下厌弃,不敢作妖。
一转眼到了年底。
去年一家人还齐齐整整,但今年李元青并没有回来。
他要等西云府彻底成为大周的一部分,才可以回来。
周平帝从折子,以及内卫的汇报,可以看出来李元青的办法才是有效的,十分赞成。
李元青不回来,但周平帝和周皇后给李家的赏赐更加丰厚。
全京城的人都看到陛下对李家信任有加。
赵家那边也是如此。
赵大将军坐镇西北城,稳定后方,给西云府那边提供足够的粮草。
第二年开春,周平帝开恩科。
虽然明年才到三年之期,但西运府那边太大了,重新划分之后,高达十六县。
县令就需要十六个。
这还不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人才,另外,不合格的官员,就下来,有能力的人上。
大周上下的读书人,都十分高兴。
这些举子从全国各地来京城考试。
家里贫穷的举子,没有盘缠,可以去当地的官府借钱,朝廷出路费。
只为求贤。
在殿试的时候,考题很简单,全部都是围绕西云府,另外还有算术题,农桑等。
反正四书五经,还有各种策论公文,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已经考过了。
能榜上有名的,都是天之骄子,满腹经纶。
这个殿试,就要考实务。
这些官员都要下放到西云府,在那边做事,否则根本就没必要开恩科啊!
有的人觉得去年最热的就是西云府,开恩科也是跟西云府那边缺少官员有关系,因此就特别关注。
因此在殿试的时候,成绩比较好。
有的人在农桑和西云府当地风土人情的题目上,居然还作诗,一看就是读书读得有点迂腐了。
周平帝对下面的官员很宽松,不怕官员有功利心。
功利心,在某些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上进心。
他通过科举考试,是为了选拔官员,替他管理四方。
可不是为了选择文采好的诗人。
因此这次文采斐然的那些人,眼睛只盯着书本,对外物不在意的读书人,名次靠后。
反倒是那些务实的,甚至家贫的贡士,在农桑上比较关注。因此回答得比较接地气,还能说说如何治理。
这样的人名次靠前。
成绩一出来,原本名次好的,有的十分靠后,成了同进士,表示不服。
周平帝也很光棍,直接把试卷张贴出来,让那些考生自己看。
读书人属于最聪明的那一拨人,从试卷的内容看,就知道陛下的目的。
在算术题上作诗,显摆你文采好啊?
在农桑题目上,还作诗,虽然诗才很高,但你答不对题,谁给你分啊?
原本闹闹哄哄的科举舞弊,就这样结束了。
在这三百人安排去西云府之前,必须安排进一步学习。
比如小学数学,必须考核合格。
比如西云府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也必须合格。
如此才能有资格,去西云府赴任。
能考上进士的人,都是人尖子,聪明绝顶。不仅记忆力好,理解能力也很强。
两个月之后,七成以上都合格了。
直接被派往西云府,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安排工作。
这些人的到来,大大解决了西云府这边用人难的问题。
剩下的三成,用了一个月,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考核通过,也去了西云府。
这些人怕去晚了,好位置都被抢光了。
重新划分的十六个县,官员终于配齐了。
县学也都开办起来。
不仅教授四书五经,而且还要教数学和一些杂学。
这是大周皇帝亲自下令,礼部督办的。
时隔一年半,西云府彻底成为大周的领土,原来的农奴全部成了大周百姓。
这些农奴原来要把八成以上的东西上交给领主,自己得到很少。
现在只需要上交两成给官府,自己得到很多。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到了收税的时候,大周的官员果然严格按照两成的标准缴税。
这些人看着羊圈里,牛圈里的牛羊,纷纷哭了。
他们终于明白自由民的珍贵。
他们有了房,有了产业,有了自由。
也就是在这时候,所有西云国原来的农奴,都纷纷跪在地上,朝着数千里之外的皇帝磕头。
生生世世愿意做大周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