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官府高价收购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县令喜极而泣,有这个高产的红薯,如果能够成功在北方推广,就算产量只有一半,一亩地的三千多斤,也能养活一家人了。
这样的高产作物,第一次出现在他的治下,刘县令与有荣焉,甘愿做见证者,一起上报朝廷,他也要功劳。
不一会儿,一亩地的土豆也全部挖好了,一堆堆的土豆,数量众多,目测数量并不比红薯的亩产少很多。
刘县令激动,“这是刘某生平最大的幸事,能有一种高产作物,已经实属难得,现在居然有两种,简直就是天降祥瑞。顾大人,您赶紧带着这些高产作物进京,想必朝廷上下也会为之震惊。”
钦差顾大人点了点头,“等到量完土豆的产量,我再回京。”
下面的衙役也非常激动,能参与到这样的盛事,也是他们的荣幸。很快,土豆的亩产高达五千六百斤。
得到这样的结果,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喜悦。
钦差顾大人也非常高兴,当场拿出二百两银票,递给柳盼儿,“柳娘子,这是本官刚才许诺,红薯亩产量达到五千斤,今天过来帮忙的,每人五两银子的赏钱。这里大约不足三十人,剩下的,就当作今天的饭钱。”
柳盼儿没有拒绝,接了过来,“那民妇就代替村民感谢顾大人的赏赐!”
钦差顾大人摆摆手,不想继续客套,“柳娘子,你简要跟本官说说,如何种植红薯和土豆。”
柳盼儿用最为简单的话概括,手里拿着红薯,指着红薯身上有芽的地方,说:“顾大人,把这些带有芽的地方保存下来,砌成几块,直接埋入土里,最好弄菜畦,一方面方便施肥,另一方面也方便排水浇水。红薯的秧上的分叉,可以掐下来,直接插在地上种植。土豆的种植方法跟红薯差不多,但它的分叉不能扦插,多余的也要掐下来,地下的果实才能长得大。”
钦差顾大人记下来,然后对刘县令说:“刘大人,柳娘子家的红薯以及李家村的红薯,除了留种,剩下的,官府全部收购,妥善保存,准备运送到北方,当作种子。”
县令刘大人想了想,问:“顾大人,这红薯和土豆的价格,多少钱,比较合适呢?”
想到这些种子推广开来,带来的巨大影响,钦差顾大人斟酌片刻,“那就按照五文钱一斤吧,只是这第一年的价格,以后就不会这么贵了。”
五文钱一斤,虽然没有番茄和辣椒一斤三十文钱贵,但亩产很大,而且要收购那么多,价格太贵,官府需要花费的银子太多,压力太大。
刘县令应下,“是,顾大人,属下这就安排人运送这些红薯和土豆进京。”
钦差顾大人点头,看向柳盼儿,“柳娘子,你可满意?”
柳盼儿眉开眼笑,心花怒放,“满意,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一斤五文钱,一亩地的红薯就按照六千斤算,一亩地就能卖三十两银子。即使只有头一年,但卖这么多钱,李家村家家户户都能盖上大房子。
钦差顾大人其实也存心想补贴柳盼儿。不仅因为柳盼儿种植的这两种作物高产,对大周的意义重大,更是因为之前柳盼儿卖给他的白玉膏的方子,被他私下里派人到其他各大城池卖掉,粗略估计,能赚十万两银子。
以后但凡有机会,钦差顾大人都会提携李家村和柳娘子。
这一次写折子,钦差顾大人不仅要写李家村,更要写柳娘子,让这个善良而又坚强勤奋的女子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荣耀。
这两种犹如祥瑞一般的高产作物,送到京城,必然会得到陛下的奖赏。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还没定下来的事情,钦差顾大人也不好现在就说。
钦差顾大人走了,带走的还有那整株的六筐红薯和四筐土豆。连夜写了折子,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钦差顾大人是陛下钦点监察南方百官的官员,简在帝心,在陛下面前说句话,就能决定别人的生死,所以南方的官场听到钦差顾大人急匆匆赶往京城,一个个的忐忑不安,纷纷派人打听。
刘县令亲自派人清点柳盼儿家今天刚刚挖出来的红薯和土豆,一斤五文钱,两亩六分地的红薯,总共一万七千斤红薯,得到八十八两银子。
土豆两亩一分地,总共一万两千斤的产量,五文钱一斤,足足六十两银子。
土豆和红薯加起来,总共的了一百四十八两银子。
刘大人临走之前,交代李村长,而且还当着李家村的其他人说:“李家村其他的红薯,虽然还没完成成熟,但一定要妥善照顾,毕竟皇上马上知道有这样的高产作物,要是出了意外,都得倒霉。”
李村长激动,连忙应下,“刘大人,您放心,我一定带领村民好好照料这些红薯,绝不辜负刘大人和顾大人的期望。”
一亩地就能赚三十两银子,地里长得不仅仅是红薯,是铜钱,是银子,是金子。
李家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红薯,像李村长家里种得最多,足有七亩地,这就二百一十两银子。
去哪找这样的好事?
这都是老天爷保佑!
不,这都是元青家的有能耐,居然发现红薯、种植红薯。
刘大人仔细交代之后,这才离开李家村。
李家村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就凭地里种植的东西,他们就能卖很多钱。
发财了,有钱了。
村里有的种植两三亩,有的种植四五亩红薯,他们的管理并没有柳盼儿家精细,可能产量不高,但产量也很喜人。
有人已经忍不住偷偷挖开自家的红薯,看看下面长得如何。见每一株下面也长了大大小小的红薯,才安心。
要说这村里最后悔的,应该就是三寡妇。
当初她去开荒地,偷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开了半亩荒地。好在她的儿媳妇在竹棚旁边又开了大约七八分的地,用来种植红薯,主要是想吃红薯叶子,不用挖野菜,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柳盼儿看着很多人围在自家门口,议论纷纷,舍不得离开。
刘县令喜极而泣,有这个高产的红薯,如果能够成功在北方推广,就算产量只有一半,一亩地的三千多斤,也能养活一家人了。
这样的高产作物,第一次出现在他的治下,刘县令与有荣焉,甘愿做见证者,一起上报朝廷,他也要功劳。
不一会儿,一亩地的土豆也全部挖好了,一堆堆的土豆,数量众多,目测数量并不比红薯的亩产少很多。
刘县令激动,“这是刘某生平最大的幸事,能有一种高产作物,已经实属难得,现在居然有两种,简直就是天降祥瑞。顾大人,您赶紧带着这些高产作物进京,想必朝廷上下也会为之震惊。”
钦差顾大人点了点头,“等到量完土豆的产量,我再回京。”
下面的衙役也非常激动,能参与到这样的盛事,也是他们的荣幸。很快,土豆的亩产高达五千六百斤。
得到这样的结果,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喜悦。
钦差顾大人也非常高兴,当场拿出二百两银票,递给柳盼儿,“柳娘子,这是本官刚才许诺,红薯亩产量达到五千斤,今天过来帮忙的,每人五两银子的赏钱。这里大约不足三十人,剩下的,就当作今天的饭钱。”
柳盼儿没有拒绝,接了过来,“那民妇就代替村民感谢顾大人的赏赐!”
钦差顾大人摆摆手,不想继续客套,“柳娘子,你简要跟本官说说,如何种植红薯和土豆。”
柳盼儿用最为简单的话概括,手里拿着红薯,指着红薯身上有芽的地方,说:“顾大人,把这些带有芽的地方保存下来,砌成几块,直接埋入土里,最好弄菜畦,一方面方便施肥,另一方面也方便排水浇水。红薯的秧上的分叉,可以掐下来,直接插在地上种植。土豆的种植方法跟红薯差不多,但它的分叉不能扦插,多余的也要掐下来,地下的果实才能长得大。”
钦差顾大人记下来,然后对刘县令说:“刘大人,柳娘子家的红薯以及李家村的红薯,除了留种,剩下的,官府全部收购,妥善保存,准备运送到北方,当作种子。”
县令刘大人想了想,问:“顾大人,这红薯和土豆的价格,多少钱,比较合适呢?”
想到这些种子推广开来,带来的巨大影响,钦差顾大人斟酌片刻,“那就按照五文钱一斤吧,只是这第一年的价格,以后就不会这么贵了。”
五文钱一斤,虽然没有番茄和辣椒一斤三十文钱贵,但亩产很大,而且要收购那么多,价格太贵,官府需要花费的银子太多,压力太大。
刘县令应下,“是,顾大人,属下这就安排人运送这些红薯和土豆进京。”
钦差顾大人点头,看向柳盼儿,“柳娘子,你可满意?”
柳盼儿眉开眼笑,心花怒放,“满意,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一斤五文钱,一亩地的红薯就按照六千斤算,一亩地就能卖三十两银子。即使只有头一年,但卖这么多钱,李家村家家户户都能盖上大房子。
钦差顾大人其实也存心想补贴柳盼儿。不仅因为柳盼儿种植的这两种作物高产,对大周的意义重大,更是因为之前柳盼儿卖给他的白玉膏的方子,被他私下里派人到其他各大城池卖掉,粗略估计,能赚十万两银子。
以后但凡有机会,钦差顾大人都会提携李家村和柳娘子。
这一次写折子,钦差顾大人不仅要写李家村,更要写柳娘子,让这个善良而又坚强勤奋的女子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荣耀。
这两种犹如祥瑞一般的高产作物,送到京城,必然会得到陛下的奖赏。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还没定下来的事情,钦差顾大人也不好现在就说。
钦差顾大人走了,带走的还有那整株的六筐红薯和四筐土豆。连夜写了折子,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钦差顾大人是陛下钦点监察南方百官的官员,简在帝心,在陛下面前说句话,就能决定别人的生死,所以南方的官场听到钦差顾大人急匆匆赶往京城,一个个的忐忑不安,纷纷派人打听。
刘县令亲自派人清点柳盼儿家今天刚刚挖出来的红薯和土豆,一斤五文钱,两亩六分地的红薯,总共一万七千斤红薯,得到八十八两银子。
土豆两亩一分地,总共一万两千斤的产量,五文钱一斤,足足六十两银子。
土豆和红薯加起来,总共的了一百四十八两银子。
刘大人临走之前,交代李村长,而且还当着李家村的其他人说:“李家村其他的红薯,虽然还没完成成熟,但一定要妥善照顾,毕竟皇上马上知道有这样的高产作物,要是出了意外,都得倒霉。”
李村长激动,连忙应下,“刘大人,您放心,我一定带领村民好好照料这些红薯,绝不辜负刘大人和顾大人的期望。”
一亩地就能赚三十两银子,地里长得不仅仅是红薯,是铜钱,是银子,是金子。
李家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红薯,像李村长家里种得最多,足有七亩地,这就二百一十两银子。
去哪找这样的好事?
这都是老天爷保佑!
不,这都是元青家的有能耐,居然发现红薯、种植红薯。
刘大人仔细交代之后,这才离开李家村。
李家村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就凭地里种植的东西,他们就能卖很多钱。
发财了,有钱了。
村里有的种植两三亩,有的种植四五亩红薯,他们的管理并没有柳盼儿家精细,可能产量不高,但产量也很喜人。
有人已经忍不住偷偷挖开自家的红薯,看看下面长得如何。见每一株下面也长了大大小小的红薯,才安心。
要说这村里最后悔的,应该就是三寡妇。
当初她去开荒地,偷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开了半亩荒地。好在她的儿媳妇在竹棚旁边又开了大约七八分的地,用来种植红薯,主要是想吃红薯叶子,不用挖野菜,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柳盼儿看着很多人围在自家门口,议论纷纷,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