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有意结交当地人脉关系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柳盼儿点了点头,眼神真诚,心里也感激大嫂的帮助,“有,不仅你有,我也有。咱们两个用蝴蝶结就不合适了,这是小姑娘戴着。咱们一条蓝色的和一条红色的发带,待会我教你怎么用。”
刘氏点了点头,颇为期待,“太好了,我等着你给我绑头发。”
柳盼儿做针线,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慢一点也能做好。
发带也很简单,就是把颜色好看的绸缎缝成一个细细的圆筒,然后翻过来,再缝个好看的结尾。
一根发带足有两尺长,足够了。
柳盼儿拿着梳子,拿掉刘氏头上的一个竹簪子,解开刘氏的头发。她先把刘氏的长发,梳理顺滑。
刘氏的头发又黑又浓,即使到了老年,估计也不会担心秃头的问题。
柳盼儿从上面开始给刘氏编发,然后在中间穿插着发带,最后发带两端相遇之后,系在一起。
长长的头发,围着脑袋盘了起来,有发带的固定,又好看,又结实,不容易散落。
李芳惊讶,笑着说:“娘,三婶给你编得头发,可好看了。”
“嗯嗯,好看,三婶,我也想要这样的发带。”李丽见状,跟柳盼儿提要求。
柳盼儿点头,“筐子里还有碎布的,很简单,你们刚才也看到我怎么做的,现在自己做。”
“谢谢三婶。”李丽回答,喜笑颜开地去找喜欢的颜色。
刘氏虽然看不到,但身边的女儿不停称赞。
李蓉端着一盆清水,对刘氏说:“大伯母,你看看,可好看了,我娘没骗你。”
刘氏低着头,看向盆里的水面,微微一愣,身后摸了摸头上的编发,“哎呦喂,三弟妹,你这手可真巧,头发也能编得这么精巧。”
柳盼儿笑笑,谦虚回答:“其实很简单,并不难。嫂子头发好,而且乱发少,这样的编发,凉快又好看。”
刘氏点头,“的确如此,以前头发盘在后面,坠得难受,经常松下来,尤其是干活的时候,要经常重新绑头发,可麻烦了。”
柳盼儿笑着说:“反正编发也不难,以后我给嫂子编发,嫂子再给我编。”
“行,那我先给孩子编发,能学会了,就给你编。”刘氏笑着说,喜不自禁地看向盆里的倒影。
柳盼儿打了个哈欠,去睡午觉。
下午,刘氏先不做衣服,她觉得先跟柳盼儿一起把水稻田里的草,拔一遍再说。
有了刘氏帮忙,柳盼儿的速度快了很多,到了第二天下午,就把几亩地的水稻田过了一遍。
柳盼儿和刘氏见时间还早,就一起去瓜田看看。
李大娘正好也在,正在帮忙拔草。
李大壮夹到两只兔子,非要给柳盼儿一只,“嫂子,这些兔子是在你家地里夹到的。就算你不来,晚上我娘也会给你家送过去,所以你赶紧拿走吧。”
李大娘也笑着说:“是啊,赶紧拿回去。要不然我们娘俩可不好意思晚上吃兔肉。”
柳盼儿见状,点了点头,“那行我收下,等我下次去卖瓜,我给大娘买点油盐酱醋!”
李大娘笑笑,“那行,我也不跟你们客气。我看这瓜成熟不少,可以摘了。你们妯娌,回去拿筐子,摘了新鲜的,明天去卖瓜。”
柳盼儿也觉察家里的瓜成熟不少,“大嫂,我和大娘摘瓜,你回去拿筐子,让大宝也来,大家一起摘,还能快点。”
“行啊,那我先回去。”刘氏应下,在半路上正好遇到村长一家,“婶子,我家地里瓜成熟不少,你家呢?什么时候摘?什么时候去卖瓜?”
周翠花笑笑,“正想跟你们说呢,马上就摘,明天早上去镇子上卖瓜。”
“那行,就这么说定了,三弟妹也是这样想的。”刘氏回答,“我回去拿筐,争取早点摘完。”
刘氏回到家,套上牛车,叫上两个女儿和李大宝,一起去摘瓜,待会还要把牛车放在山坡下面,得有人看车。
等到她们到了,柳盼儿和李大娘、李大壮已经摘了很多,放在地上,地上垫了一些瓜叶子,不会弄破皮。
刘氏把瓜小心翼翼地捡在筐子里,李大壮力气大,背着筐子走到山坡下,放在牛车上。
上次摘了总共摘了五筐,今天瓜成熟比较多,摘了八筐,足足三百六十多个瓜。
一想到这些瓜,明天卖完,就能有一两多的银子,柳盼儿就觉得特别高兴。
与此同时,李村长全家,也特别开心。
这次摘了六筐瓜,也能卖不少钱。
村里人看到柳盼儿一家和村长一家又摘了那么多瓜,羡慕得眼睛红了,像兔子眼睛一样。
不过,他们也就看看,也不敢使坏。
不仅因为柳盼儿和李村长一家不好惹,更是因为村里人都指望明年也种植这些好的香瓜。得罪了这两家,去哪弄种子啊?
当天晚上,柳盼儿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早,柳盼儿带着李大宝和村长夫妻带着毛蛋,继续去白沙镇卖瓜!
到了东市的菜市场,柳盼儿对李村长:“村长,我和婶子带着孩子在这里看摊子,你背着半筐香瓜和半筐羊角蜜,去赵家绸缎庄问问还要吗?上次赵管家说了,我们来,直接给他们送去。就算不要,你再背回来,还能继续卖。”
本来柳盼儿去也行,但她毕竟是女子,在封建礼教很严苛的情况之下,不好直接登门,除非带着李大宝。
如果她和李大宝都走了,这一车的瓜,怎么办?
总不能指望李村长帮他们家卖瓜,李村长一家也要卖瓜呢!
李村长想想,点了点头,“元青家的,你把这样的好事让给我,那我就不客气了。在白沙镇,人生地不熟的,认识一些有本事的人,遇到困难,人家给咱们指条路,那就是活命的路。”
柳盼儿颇为惊讶,没想到李村长想得这么多,不过说得有几分道理,“村长说的是,当初咱们如果没遇到钦差顾大人,也不能在这里安顿下来。”
“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李村长呵呵笑道,手脚麻利地挑拣最大最圆的香瓜和熟得正好的羊角蜜,装了一筐。
柳盼儿点了点头,眼神真诚,心里也感激大嫂的帮助,“有,不仅你有,我也有。咱们两个用蝴蝶结就不合适了,这是小姑娘戴着。咱们一条蓝色的和一条红色的发带,待会我教你怎么用。”
刘氏点了点头,颇为期待,“太好了,我等着你给我绑头发。”
柳盼儿做针线,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慢一点也能做好。
发带也很简单,就是把颜色好看的绸缎缝成一个细细的圆筒,然后翻过来,再缝个好看的结尾。
一根发带足有两尺长,足够了。
柳盼儿拿着梳子,拿掉刘氏头上的一个竹簪子,解开刘氏的头发。她先把刘氏的长发,梳理顺滑。
刘氏的头发又黑又浓,即使到了老年,估计也不会担心秃头的问题。
柳盼儿从上面开始给刘氏编发,然后在中间穿插着发带,最后发带两端相遇之后,系在一起。
长长的头发,围着脑袋盘了起来,有发带的固定,又好看,又结实,不容易散落。
李芳惊讶,笑着说:“娘,三婶给你编得头发,可好看了。”
“嗯嗯,好看,三婶,我也想要这样的发带。”李丽见状,跟柳盼儿提要求。
柳盼儿点头,“筐子里还有碎布的,很简单,你们刚才也看到我怎么做的,现在自己做。”
“谢谢三婶。”李丽回答,喜笑颜开地去找喜欢的颜色。
刘氏虽然看不到,但身边的女儿不停称赞。
李蓉端着一盆清水,对刘氏说:“大伯母,你看看,可好看了,我娘没骗你。”
刘氏低着头,看向盆里的水面,微微一愣,身后摸了摸头上的编发,“哎呦喂,三弟妹,你这手可真巧,头发也能编得这么精巧。”
柳盼儿笑笑,谦虚回答:“其实很简单,并不难。嫂子头发好,而且乱发少,这样的编发,凉快又好看。”
刘氏点头,“的确如此,以前头发盘在后面,坠得难受,经常松下来,尤其是干活的时候,要经常重新绑头发,可麻烦了。”
柳盼儿笑着说:“反正编发也不难,以后我给嫂子编发,嫂子再给我编。”
“行,那我先给孩子编发,能学会了,就给你编。”刘氏笑着说,喜不自禁地看向盆里的倒影。
柳盼儿打了个哈欠,去睡午觉。
下午,刘氏先不做衣服,她觉得先跟柳盼儿一起把水稻田里的草,拔一遍再说。
有了刘氏帮忙,柳盼儿的速度快了很多,到了第二天下午,就把几亩地的水稻田过了一遍。
柳盼儿和刘氏见时间还早,就一起去瓜田看看。
李大娘正好也在,正在帮忙拔草。
李大壮夹到两只兔子,非要给柳盼儿一只,“嫂子,这些兔子是在你家地里夹到的。就算你不来,晚上我娘也会给你家送过去,所以你赶紧拿走吧。”
李大娘也笑着说:“是啊,赶紧拿回去。要不然我们娘俩可不好意思晚上吃兔肉。”
柳盼儿见状,点了点头,“那行我收下,等我下次去卖瓜,我给大娘买点油盐酱醋!”
李大娘笑笑,“那行,我也不跟你们客气。我看这瓜成熟不少,可以摘了。你们妯娌,回去拿筐子,摘了新鲜的,明天去卖瓜。”
柳盼儿也觉察家里的瓜成熟不少,“大嫂,我和大娘摘瓜,你回去拿筐子,让大宝也来,大家一起摘,还能快点。”
“行啊,那我先回去。”刘氏应下,在半路上正好遇到村长一家,“婶子,我家地里瓜成熟不少,你家呢?什么时候摘?什么时候去卖瓜?”
周翠花笑笑,“正想跟你们说呢,马上就摘,明天早上去镇子上卖瓜。”
“那行,就这么说定了,三弟妹也是这样想的。”刘氏回答,“我回去拿筐,争取早点摘完。”
刘氏回到家,套上牛车,叫上两个女儿和李大宝,一起去摘瓜,待会还要把牛车放在山坡下面,得有人看车。
等到她们到了,柳盼儿和李大娘、李大壮已经摘了很多,放在地上,地上垫了一些瓜叶子,不会弄破皮。
刘氏把瓜小心翼翼地捡在筐子里,李大壮力气大,背着筐子走到山坡下,放在牛车上。
上次摘了总共摘了五筐,今天瓜成熟比较多,摘了八筐,足足三百六十多个瓜。
一想到这些瓜,明天卖完,就能有一两多的银子,柳盼儿就觉得特别高兴。
与此同时,李村长全家,也特别开心。
这次摘了六筐瓜,也能卖不少钱。
村里人看到柳盼儿一家和村长一家又摘了那么多瓜,羡慕得眼睛红了,像兔子眼睛一样。
不过,他们也就看看,也不敢使坏。
不仅因为柳盼儿和李村长一家不好惹,更是因为村里人都指望明年也种植这些好的香瓜。得罪了这两家,去哪弄种子啊?
当天晚上,柳盼儿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早,柳盼儿带着李大宝和村长夫妻带着毛蛋,继续去白沙镇卖瓜!
到了东市的菜市场,柳盼儿对李村长:“村长,我和婶子带着孩子在这里看摊子,你背着半筐香瓜和半筐羊角蜜,去赵家绸缎庄问问还要吗?上次赵管家说了,我们来,直接给他们送去。就算不要,你再背回来,还能继续卖。”
本来柳盼儿去也行,但她毕竟是女子,在封建礼教很严苛的情况之下,不好直接登门,除非带着李大宝。
如果她和李大宝都走了,这一车的瓜,怎么办?
总不能指望李村长帮他们家卖瓜,李村长一家也要卖瓜呢!
李村长想想,点了点头,“元青家的,你把这样的好事让给我,那我就不客气了。在白沙镇,人生地不熟的,认识一些有本事的人,遇到困难,人家给咱们指条路,那就是活命的路。”
柳盼儿颇为惊讶,没想到李村长想得这么多,不过说得有几分道理,“村长说的是,当初咱们如果没遇到钦差顾大人,也不能在这里安顿下来。”
“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李村长呵呵笑道,手脚麻利地挑拣最大最圆的香瓜和熟得正好的羊角蜜,装了一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