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我来做明帝 > 第二十三章 阁臣们(上)

第二十三章 阁臣们(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七月末,大明京师的天气已经逐渐的转凉。晨曦从天际边徐徐的升起来,照耀在京师充满着古老岁月气息的巍峨城墙上。

    首辅韩爌完成和崇祯的“约定”。五十万两白银由京中大小钱庄、票号、当铺凑出来,用数十辆马车送到皇城的内库中。于今日离开京师,致仕返乡。

    韩爌历经四帝,万历二十年进士,东林党元老。他今日致仕,朝堂上大部分的文臣都来送行。

    南城的右安门前,放眼看去,尽是绯袍大员。

    东林党此时的牌面啊!

    在原来的历史中,崇祯皇帝利用袁崇焕兴大案,将东林党清扫一空,至此之后,周延儒,温体仁分别为首辅,东林党在朝堂的势力被全面的压制。

    韩爌侄儿韩垠带着韩府的数名老仆等在官道上。等候着自己的叔父。

    在天子清理“鸣凤”陶崇道,显露出阴沉的心思时,他就有些担心、害怕。果然,不到三个月,他叔父就罢首辅。而且被罚50万两白银。

    老家那边据说还有人不想给钱,纵然叔父和他父亲联手都压不下去。但在锦衣卫校尉上门缉捕“杀人者”高悬头颅后,满族噤若寒蝉,乖乖交钱。

    惜别匆匆无柳条,瘦马单车出玉桥。

    韩爌其实心里多少有点羞愧。虽然天子明旨是:诏赐白金彩币,驰驿遣行人护归,悉如彝典。

    但是,他的银子运到内库里去,满城文武谁能不知呢?焉知日后这些人的日记里会怎么写?他韩爌一生功业、清名付之东流!

    城门前,韩爌接过钱龙锡递来的水酒,目光一一扫过前排的阁臣,六部尚书、都御史,举杯道:“在下谢诸位相送!”

    钱龙锡举杯道:“虞臣兄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贤。我等岂能不来?”

    韩爌摇摇头,叹道:“只恐天子疑我等结党啊。”交易已成,他脱离樊笼,即将归乡。心里多少还是存了几分怨气的。

    今年正月,御史任赞化弹劾温体仁。帝曰:“进言者不忧国而植党,自名东林,于朝事何补?”

    他并未当面反驳。回去后上奏:人臣不可以党事君,人君亦不可以党疑臣。但当论其才品臧否,职业修废,而黜陟之。若戈矛妄起于朝堂,畛域横分于宫府,非国之福也。

    这些话,天子听进去了吗?恐怕是一个字都没有!阉党之后,立即打压东林党。他这里是序章!

    人群中一时间有些默然。

    孙承宗年龄比韩爌大三岁,但是科名晚十二年。资历差太多。此时在场里最受天子信任的阁臣,他同时也是名列“东林点将录”的人。说道:“

    诸位不必忧虑天子怪罪我怕等为象云公(韩爌)送行。在下第一次面见天子时就谏言天子信任东林党人。天子回复:并不忌讳朝堂中存在着党派。朝中无派,千奇百怪!主要是看能否做事。”

    天子待他甚为礼物,这种情况下,他必须要为天子辩解几句。以他看来,今上是个明白人。

    刚刚拜为兵部尚书、枢密副使、东阁大学士的李邦华可不是什么好脾气。他是铁杆东林党,前东林党魁邹元标的同乡兼弟子!当过言官,抗声道:“

    今上用人自有法度,非以党人论。孙阁老、在下、袁崇焕、孙传庭、孙元化、许誉卿都是东林党。天下人有目共睹。

    在下倒是想当面问韩阁老几句:考成法督促官吏尽职,为何不允?天子令内阁组织抗旱,可有方案实施?陕西连年大旱,盗贼饥民群起,为何不能免除徭役、赋税、加派?”

    说白了,你被罢相,不就是因为你不能做事吗?

    韩爌心里的几分怨气,被李邦华问的消退。这倒不是他觉得李邦华说得有道理。而是,他此时若为首辅,李邦华这样问,他自有见解。但现在看看周围人的表情!

    他终究是落幕了啊!

    而李邦华成为打破“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百年以来的第一人。简在帝心。

    人心向背,不问可知。

    钱龙锡赶紧打着圆场,道:“诸位,诸位,今日不谈国事。且为虞臣兄送行。”

    酒过三巡,翰林院侍讲学士黄道周等人做诗送别,左中允文震孟亲笔书写,赠送。

    韩爌带着侄儿韩垠,坐在马车中,沿着官道回老家山西蒲州。在跃然升起的朝阳中,一行人身影落寞。

    韩爌掀起车帘,回首去看巍峨的京城城墙,心中感慨骤起:京师风华已在身后,不可闻矣。韩家后辈,还有人能踏足这里吗?

    臣今年六十有四,且在江湖,看陛下治国!

    …

    …

    韩爌罢相,按照惯例来说,必然是要朝堂震动。但天子早在半个月前就擢升兵部尚书、枢密副使、提督京营的李邦华为东阁大学士。圣心独裁,乾坤独幄。

    自此是仿北宋东西两府四宰相的格局。

    因而,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并没有晋位首辅,而是在大明门外,原五军都督府中办公。专管军事。李邦华协助。而作为阁臣,两人都有票拟权。

    而新上任的首辅则是李标,他压根就没有清理朝堂的意愿。而是在送别韩爌、正式接任首辅的当天上午,带着次辅钱龙锡到西苑求见天子。

    崇祯其实并不在西苑之中。他正带着孙元化在位于东城,工部下属的工部军器局中。

    孙元化,天启年间举人。师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举荐为兵部司务,在辽东筑台制炮,因功进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六品)。和袁崇焕是旧识,一起参加了宁远大战。

    崇祯初,袁崇焕起复,孙元化随即起复任宁远副使。

    前不久,崇祯询问登莱巡抚的人选。孙承宗举荐许誉卿,袁崇焕举荐的就是孙元化。崇祯最终选择了许誉卿,但就势将孙元化调到京中来,任工部郎中,专门管理火器、大炮打造的事宜。

    稍微熟悉明末历史的人,谁不知道孙元化是大名鼎鼎的火器专家?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叛明,将工匠和火炮带到了螨清,加速了其火器部队的发展进程。

    时任登莱巡抚孙元化下狱论罪,崇祯五年在京城西市斩首。一代火器专家就此陨落。

    “火器制造,自今日起不再归工部所有,所有工匠全部转给兵部、枢密院管理。内廷兵仗局亦如此办理。初阳,你来负责此事。朕任命你为兵部侍郎,专门负责火器打造。”

    孙元化时年四十九岁,在军器局的大院里跪拜,声音哽咽的道:“臣遵旨!”

    在大明做官,进士是第一流的。他一个举人飘零半生,今日被天子一言简拔到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如何能不感激呢?

    崇祯将孙元化扶起来,勉励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袁元素(袁崇焕)对你制造火炮的才能可是大加赞赏。朕相信初阳你的能力!”

    这时,王承恩派小太监传信:辅臣求见。崇祯对随行的人员道:“走,回西苑。”

    ...

    ...

    龙锡,东林党魁也。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