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灾情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的确带来了诸多破坏和灾难,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只可惜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使得大明没抓住这次充满崎岖的机遇。
相比较于多灾多难的北方诸省,地处气候温和的南方诸省,虽说也常有灾害发生,但南方诸省的繁荣,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怎奈盘根错节的特权群体,牢牢把持着一应财富,资本萌芽在纺织业落地生根,走私海贸盛行,盘剥着底层百姓、
大明朝廷,在南方诸省的赋税征收,一直处在有心无力的尴尬境遇。
这导致大明在频繁的平叛中,频繁的赈灾中,国力一点点被耗尽,直到甲申国难的到来,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大明现行严峻的党争风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皇权和臣权之争,这皇权一直处在下风所致。’
坐在这文华殿内,崇祯皇帝有感而生,‘万历朝闹出的国本之争,就变相验证了这一点啊。
皇祖父,皇考,皇兄他们,三位大明天子,很长的万历朝,短暂的泰昌朝,不长不短的天启朝。
不同的执政风格,无不是在演绎着皇权的兴衰啊。
现在朕算是明白了,皇兄为何要当木匠皇帝,要重用魏忠贤了。
处在那样的局势下,坐看东林党强势崛起,不顾社稷,空谈误国,一门心思想斗垮齐楚浙党等派,好报先前的仇恨,这也难怪会有阉党的横空出世啊。’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疏,崇祯皇帝的内心颇为感慨,治理大明难啊,无时无刻都会有大堆事宜要解决。
山陕籍难民安置事,交由孙传庭、孙祖寿他们处置。
罢黜诸多巡抚,特设直隶巡抚,卢象升在忙,军机处在忙,内阁也在忙。
户部这边也很忙。
仓场也在忙。
驿传改制也在忙。
河道也在忙。
皇庄也在忙。
这还不算陕西的平叛流寇,山西的肃贪和镇压民乱,辽前的平叛事。
大明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就算自己再怎么勤政克己,只怕自己一人,那也做不好事情啊。
“沙沙……”
文华殿外,响起一阵脚步声,韩爌、温体仁神情严肃,快步走进殿内,这叫崇祯皇帝眉头微蹙起来。
这是又出什么事情了?
“臣…韩爌,拜见陛下。”
“臣…温体仁,拜见陛下。”
在崇祯皇帝的思虑下,二人作揖行礼。
“出什么事情了?”
崇祯皇帝放下朱笔,皱眉道。
“启禀陛下,山东巡抚袁可立奏报,言山东境内多府县,水灾严重。”韩爌率先捧起手中奏疏,禀明道。
“此事导致多地百姓,流离失所,袁可立奏报,恳请调拨赈灾粮饷,若此事不早定下,恐山东灾情将难受控制。”
温体仁紧随其后,捧起手中奏疏,禀明道:“启禀陛下,直隶下辖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等地,大旱。
今正值春耕时节,若……”
韩爌、温体仁一前一后,向崇祯皇帝禀明着情况,此刻崇祯皇帝的心情,却变得杂乱起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尽管心中先前已有所准备,可真当灾情奏报,呈递到御前时,崇祯皇帝还是有些无法接受。
前面所遇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后脚就跟着暴露出事情了,而崇祯三年的自然灾害,这才只是一个开始啊。
“皇爷~”
王承恩捧着手里的奏疏,面露忧容,看向自家皇爷,低声说道。
自家皇爷真的太难了。
“着内阁、户部有司官员,来文华殿研讨赈灾事。”崇祯皇帝收敛心神,接过王承恩所递奏疏,坚毅的眼神,看向韩爌他们,沉声道。
“眼下正值国朝艰难之际,赈灾事必须明确,直隶和山东两地,绝不能因灾情,而乱了阵脚。”
“臣等领旨!”
韩爌、温体仁当即应道。
别看二人答应的很好,但对待两地赈灾事,心里却并不看好,甚至持悲观态度,国库无力支撑啊。
‘针对之后频生的灾害,朝廷这边不能被动的承受了。’
拿着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双眼微眯,暗暗思量起来:‘受党争风气的影响,大明吏治腐败严重。
即便从国库调拨赈灾粮饷,只怕还没有出京,这有司官员就会贪一笔,途径的各地官府,也都会捞一笔。
别看先前杀那么多人,但贪欲这种东西,可不是简单的一两次杀戮,就能给他止住的。
历朝历代,对吏治都很重视。
即便是明初的太祖高皇帝,是何其的憎恨贪官污吏,杀的人头滚滚,但该爆雷的时候,还是会爆雷。
大明的赈灾事,必须要像平叛事那样,特设起相应的直属中枢,交由专司专人分管,从国朝层面,去一点点扳正回来。’
大明所构建的国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体。
后世的鞑清,在大明的基础上,又增补一些衙署,这使得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算是达到了新的高峰。
现在还不是鞑清那个时候。
崇祯皇帝是大明的天子。
他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眼前的问题。
特别是赈灾一事,若不能得到有效管控,那之后的大明,会在频繁的爆发灾情,赈济灾民中,被一点点被掏空元气,肥了贪官污吏,饱了恶绅恶霸,苦了大明百姓……
‘幸好啊,先前所明责任制和追责制,包括韩继思所推吏治新规,都逐步在朝明确下来了。’
崇祯皇帝看着进来的阁臣、廷臣,心里庆幸道:‘虽说这些事情,在朝的诸多文官,心里是不高兴的,是不愿意的。
但事情算逐步落实了下来,这也使得一些文官,还是被迫的接受,就像现在的内阁,享受着权柄的同时,也承担着极重的责任。
若是能借着此次山东、直隶的灾情,将自己的主张明确下来,这为后续应对更严峻的灾害,算是夯筑了根基。’
崇祯皇帝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看着以韩爌为首的内阁大臣,看着以毕自严为首的户部大臣,觉得这一切都是时候了。
7017k
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的确带来了诸多破坏和灾难,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只可惜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使得大明没抓住这次充满崎岖的机遇。
相比较于多灾多难的北方诸省,地处气候温和的南方诸省,虽说也常有灾害发生,但南方诸省的繁荣,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怎奈盘根错节的特权群体,牢牢把持着一应财富,资本萌芽在纺织业落地生根,走私海贸盛行,盘剥着底层百姓、
大明朝廷,在南方诸省的赋税征收,一直处在有心无力的尴尬境遇。
这导致大明在频繁的平叛中,频繁的赈灾中,国力一点点被耗尽,直到甲申国难的到来,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大明现行严峻的党争风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皇权和臣权之争,这皇权一直处在下风所致。’
坐在这文华殿内,崇祯皇帝有感而生,‘万历朝闹出的国本之争,就变相验证了这一点啊。
皇祖父,皇考,皇兄他们,三位大明天子,很长的万历朝,短暂的泰昌朝,不长不短的天启朝。
不同的执政风格,无不是在演绎着皇权的兴衰啊。
现在朕算是明白了,皇兄为何要当木匠皇帝,要重用魏忠贤了。
处在那样的局势下,坐看东林党强势崛起,不顾社稷,空谈误国,一门心思想斗垮齐楚浙党等派,好报先前的仇恨,这也难怪会有阉党的横空出世啊。’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疏,崇祯皇帝的内心颇为感慨,治理大明难啊,无时无刻都会有大堆事宜要解决。
山陕籍难民安置事,交由孙传庭、孙祖寿他们处置。
罢黜诸多巡抚,特设直隶巡抚,卢象升在忙,军机处在忙,内阁也在忙。
户部这边也很忙。
仓场也在忙。
驿传改制也在忙。
河道也在忙。
皇庄也在忙。
这还不算陕西的平叛流寇,山西的肃贪和镇压民乱,辽前的平叛事。
大明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就算自己再怎么勤政克己,只怕自己一人,那也做不好事情啊。
“沙沙……”
文华殿外,响起一阵脚步声,韩爌、温体仁神情严肃,快步走进殿内,这叫崇祯皇帝眉头微蹙起来。
这是又出什么事情了?
“臣…韩爌,拜见陛下。”
“臣…温体仁,拜见陛下。”
在崇祯皇帝的思虑下,二人作揖行礼。
“出什么事情了?”
崇祯皇帝放下朱笔,皱眉道。
“启禀陛下,山东巡抚袁可立奏报,言山东境内多府县,水灾严重。”韩爌率先捧起手中奏疏,禀明道。
“此事导致多地百姓,流离失所,袁可立奏报,恳请调拨赈灾粮饷,若此事不早定下,恐山东灾情将难受控制。”
温体仁紧随其后,捧起手中奏疏,禀明道:“启禀陛下,直隶下辖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等地,大旱。
今正值春耕时节,若……”
韩爌、温体仁一前一后,向崇祯皇帝禀明着情况,此刻崇祯皇帝的心情,却变得杂乱起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尽管心中先前已有所准备,可真当灾情奏报,呈递到御前时,崇祯皇帝还是有些无法接受。
前面所遇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后脚就跟着暴露出事情了,而崇祯三年的自然灾害,这才只是一个开始啊。
“皇爷~”
王承恩捧着手里的奏疏,面露忧容,看向自家皇爷,低声说道。
自家皇爷真的太难了。
“着内阁、户部有司官员,来文华殿研讨赈灾事。”崇祯皇帝收敛心神,接过王承恩所递奏疏,坚毅的眼神,看向韩爌他们,沉声道。
“眼下正值国朝艰难之际,赈灾事必须明确,直隶和山东两地,绝不能因灾情,而乱了阵脚。”
“臣等领旨!”
韩爌、温体仁当即应道。
别看二人答应的很好,但对待两地赈灾事,心里却并不看好,甚至持悲观态度,国库无力支撑啊。
‘针对之后频生的灾害,朝廷这边不能被动的承受了。’
拿着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双眼微眯,暗暗思量起来:‘受党争风气的影响,大明吏治腐败严重。
即便从国库调拨赈灾粮饷,只怕还没有出京,这有司官员就会贪一笔,途径的各地官府,也都会捞一笔。
别看先前杀那么多人,但贪欲这种东西,可不是简单的一两次杀戮,就能给他止住的。
历朝历代,对吏治都很重视。
即便是明初的太祖高皇帝,是何其的憎恨贪官污吏,杀的人头滚滚,但该爆雷的时候,还是会爆雷。
大明的赈灾事,必须要像平叛事那样,特设起相应的直属中枢,交由专司专人分管,从国朝层面,去一点点扳正回来。’
大明所构建的国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体。
后世的鞑清,在大明的基础上,又增补一些衙署,这使得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算是达到了新的高峰。
现在还不是鞑清那个时候。
崇祯皇帝是大明的天子。
他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眼前的问题。
特别是赈灾一事,若不能得到有效管控,那之后的大明,会在频繁的爆发灾情,赈济灾民中,被一点点被掏空元气,肥了贪官污吏,饱了恶绅恶霸,苦了大明百姓……
‘幸好啊,先前所明责任制和追责制,包括韩继思所推吏治新规,都逐步在朝明确下来了。’
崇祯皇帝看着进来的阁臣、廷臣,心里庆幸道:‘虽说这些事情,在朝的诸多文官,心里是不高兴的,是不愿意的。
但事情算逐步落实了下来,这也使得一些文官,还是被迫的接受,就像现在的内阁,享受着权柄的同时,也承担着极重的责任。
若是能借着此次山东、直隶的灾情,将自己的主张明确下来,这为后续应对更严峻的灾害,算是夯筑了根基。’
崇祯皇帝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看着以韩爌为首的内阁大臣,看着以毕自严为首的户部大臣,觉得这一切都是时候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