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琉璃和千里镜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爷…武备院主事宋应星,汤若望求见。”
韩赞周走进东暖阁,对崇祯皇帝拱手道:“他们有一物,想要献于皇爷,希望能拨款专研。”
“宣。”
崇祯皇帝想都没想,开口说道。
武备院所聚的那些人才,尤其是宋应星这些主事,那每个都是宝贝,不管提出任何的需求,崇祯皇帝都会一一满足。
特别是现在的内帑,变得无比充实,能用银子解决的事情,那都不叫事情!
“臣…宋应星,拜见陛下!”
“臣…汤若望,拜见陛下!”
被领进东暖阁的二人,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在汤若望的手里,还拿着一铜制长筒,这吸引了崇祯皇帝的注意。
那是望远镜?
“两位卿家免礼。”
崇祯皇帝伸手示意,开口道:“两位卿家,此来宫中,是为了何事?有什么需求,只管对朕提。”
宋应星、汤若望相视一眼后,汤若望走上前,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陛下,臣等想要献的,命叫千里镜。
先前臣和邓玉函主教,就曾向朝廷敬献过此物,以方便钦天监观察天象,这次进宫就是想恳请陛下,再给武备院划拨一笔银子。”
王承恩、韩赞周的眉头,微蹙起来,看向汤若望,向皇爷敬献一个千里镜,就想再争取内帑银子。
要知道在这些啥日子,仅仅对武备院这边,内帑前后划拨快一百万银子了。
这千里镜再好,那也没有钻研火药、火器火炮重要啊。
这西洋传教士的胃口,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呈上来叫朕看看。”
崇祯皇帝开口说道:“朕记得这千里镜,站在原处,能看到数里外的景物,朕先前就知道此物。
但忙于国朝的政务,忽略此事了。”
其实汤若望口中的千里镜,就是望远镜,很早就流传进大明,不过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被宋应星、汤若望他们一提醒,崇祯皇帝的心里有了想法。
“此物若是能大批量生产,列装到军队之中,特别是给斥候配上,那对战场的战局来说,会起到不小的助力。”
崇祯皇帝接过王承恩所呈千里镜,举了起来,看向东暖阁外,开口道:“不过单目千里镜,终究有些不便,为何没有想过改成双目?
还有就是这千里镜的观测距离,聚焦情况,并不是特别的好,宋卿,汤若望,你们想争取的银子,就是为改善这些问题的吧?”
“是的陛下。”
宋应星走上前,拱手作揖道:“武备院这边,在召开研讨会时,就发现国朝对千里镜的重视不够。
若是能提升千里镜的品质,研制出更好的千里镜,不管是配发给军队,还是从事天文研究,都是极好的事情。”
只怕就是想从事天文研究吧。
崇祯皇帝在心里感慨一句,看向汤若望,对这帮聚集的西洋传教士,他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要利用好传教士,来吸取西洋的精华,摒弃所存的糟粕,发展壮大本土的科技体系。
大明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其实已被西洋甩来一截。
若不趁早奋勇直追的话,那双方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拉得更大,这不是崇祯皇帝所想看到的。
毕竟身处在大航海时代的风潮下,大明不该只把眼界,仅仅局限于大明本土,更要学会放眼看世界。
“五万两银子够不够?”
崇祯皇帝放下千里镜,想了想,说道:“钻研千里镜这个事情,要在武备院这边,定下相应的调调。
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造出相应的千里镜。
对了汤若望,在西山武备院那边,所聚拢的那些传教士中,是否有精通玻璃制造的人才?”
“陛下说的是琉璃?”
汤若望略带迟疑,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有的,据臣所知晓的情况,至少有七人,精通琉璃,尤其是……”
“有就好!”
崇祯皇帝伸手对汤若望道:“这样,等你们离宫回西山后,将那些精通琉璃的传教士,全都调到一个地方。
王伴伴,你叫内厂这边,筛选一批年轻的工匠,去西山接受培训。
琉璃的烧制事宜,要叫他们尽快学会,朕要在皇庄这边,建造几座烧制琉璃,生产琉璃的厂。”
玻璃这种东西,很早就制造出来了,不过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大明,包括先前的元朝等,并未将这一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玻璃制品在大明治下,是很稀缺的,也是相对昂贵的。
可在崇祯皇帝的眼里,那就是一堆沙子,经过特殊的工艺生产,所制造出来的。
要是皇庄这边,能掌握相应的生产工艺,批量生产玻璃制品,贩卖到大明各处去,那绝对是不错的进项。
“以后武备院这边,每月都要呈递一封奏疏。”
看着宋应星、汤若望他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除了研制火器火炮外,像其他方面的制品,也要多多探讨。
具备实用价值的,不管需要多少银子,朕都会及时划拨的,不要觉得浪费银子,从事研究这一块,花再多的银子,朕都不心疼。”
若非现在的大明,就是传统的农耕大国,连基础的原始工业体系都没有,崇祯皇帝都想叫宋应星他们,钻研蒸汽机了。
有了这一神器,在铺设成规模的铁路,那大明将会迈向何等的方向?
不过没有成建制的科技基础,乃至是原始工业体系,崇祯皇帝是不会想这件事情了。
不现实。
连走都还没学会,就想跑,那不纯粹的异想天开吗?
“陛下放心,武备院这边,定然会好好做事的。”汤若望闻言,当即表态道:“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看来传教的魅力,让汤若望这帮西洋传教士,一个个都想争取信任,这样天主教才能在大明壮大。
瞅着态度积极的汤若望,崇祯皇帝的心里暗暗说道,不过天主教也好,别的教也罢,想在大明传播,那不符合统治核心,不接受改造,肯定是不成的。
7017k
“皇爷…武备院主事宋应星,汤若望求见。”
韩赞周走进东暖阁,对崇祯皇帝拱手道:“他们有一物,想要献于皇爷,希望能拨款专研。”
“宣。”
崇祯皇帝想都没想,开口说道。
武备院所聚的那些人才,尤其是宋应星这些主事,那每个都是宝贝,不管提出任何的需求,崇祯皇帝都会一一满足。
特别是现在的内帑,变得无比充实,能用银子解决的事情,那都不叫事情!
“臣…宋应星,拜见陛下!”
“臣…汤若望,拜见陛下!”
被领进东暖阁的二人,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在汤若望的手里,还拿着一铜制长筒,这吸引了崇祯皇帝的注意。
那是望远镜?
“两位卿家免礼。”
崇祯皇帝伸手示意,开口道:“两位卿家,此来宫中,是为了何事?有什么需求,只管对朕提。”
宋应星、汤若望相视一眼后,汤若望走上前,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陛下,臣等想要献的,命叫千里镜。
先前臣和邓玉函主教,就曾向朝廷敬献过此物,以方便钦天监观察天象,这次进宫就是想恳请陛下,再给武备院划拨一笔银子。”
王承恩、韩赞周的眉头,微蹙起来,看向汤若望,向皇爷敬献一个千里镜,就想再争取内帑银子。
要知道在这些啥日子,仅仅对武备院这边,内帑前后划拨快一百万银子了。
这千里镜再好,那也没有钻研火药、火器火炮重要啊。
这西洋传教士的胃口,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呈上来叫朕看看。”
崇祯皇帝开口说道:“朕记得这千里镜,站在原处,能看到数里外的景物,朕先前就知道此物。
但忙于国朝的政务,忽略此事了。”
其实汤若望口中的千里镜,就是望远镜,很早就流传进大明,不过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被宋应星、汤若望他们一提醒,崇祯皇帝的心里有了想法。
“此物若是能大批量生产,列装到军队之中,特别是给斥候配上,那对战场的战局来说,会起到不小的助力。”
崇祯皇帝接过王承恩所呈千里镜,举了起来,看向东暖阁外,开口道:“不过单目千里镜,终究有些不便,为何没有想过改成双目?
还有就是这千里镜的观测距离,聚焦情况,并不是特别的好,宋卿,汤若望,你们想争取的银子,就是为改善这些问题的吧?”
“是的陛下。”
宋应星走上前,拱手作揖道:“武备院这边,在召开研讨会时,就发现国朝对千里镜的重视不够。
若是能提升千里镜的品质,研制出更好的千里镜,不管是配发给军队,还是从事天文研究,都是极好的事情。”
只怕就是想从事天文研究吧。
崇祯皇帝在心里感慨一句,看向汤若望,对这帮聚集的西洋传教士,他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要利用好传教士,来吸取西洋的精华,摒弃所存的糟粕,发展壮大本土的科技体系。
大明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其实已被西洋甩来一截。
若不趁早奋勇直追的话,那双方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拉得更大,这不是崇祯皇帝所想看到的。
毕竟身处在大航海时代的风潮下,大明不该只把眼界,仅仅局限于大明本土,更要学会放眼看世界。
“五万两银子够不够?”
崇祯皇帝放下千里镜,想了想,说道:“钻研千里镜这个事情,要在武备院这边,定下相应的调调。
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造出相应的千里镜。
对了汤若望,在西山武备院那边,所聚拢的那些传教士中,是否有精通玻璃制造的人才?”
“陛下说的是琉璃?”
汤若望略带迟疑,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有的,据臣所知晓的情况,至少有七人,精通琉璃,尤其是……”
“有就好!”
崇祯皇帝伸手对汤若望道:“这样,等你们离宫回西山后,将那些精通琉璃的传教士,全都调到一个地方。
王伴伴,你叫内厂这边,筛选一批年轻的工匠,去西山接受培训。
琉璃的烧制事宜,要叫他们尽快学会,朕要在皇庄这边,建造几座烧制琉璃,生产琉璃的厂。”
玻璃这种东西,很早就制造出来了,不过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大明,包括先前的元朝等,并未将这一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玻璃制品在大明治下,是很稀缺的,也是相对昂贵的。
可在崇祯皇帝的眼里,那就是一堆沙子,经过特殊的工艺生产,所制造出来的。
要是皇庄这边,能掌握相应的生产工艺,批量生产玻璃制品,贩卖到大明各处去,那绝对是不错的进项。
“以后武备院这边,每月都要呈递一封奏疏。”
看着宋应星、汤若望他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除了研制火器火炮外,像其他方面的制品,也要多多探讨。
具备实用价值的,不管需要多少银子,朕都会及时划拨的,不要觉得浪费银子,从事研究这一块,花再多的银子,朕都不心疼。”
若非现在的大明,就是传统的农耕大国,连基础的原始工业体系都没有,崇祯皇帝都想叫宋应星他们,钻研蒸汽机了。
有了这一神器,在铺设成规模的铁路,那大明将会迈向何等的方向?
不过没有成建制的科技基础,乃至是原始工业体系,崇祯皇帝是不会想这件事情了。
不现实。
连走都还没学会,就想跑,那不纯粹的异想天开吗?
“陛下放心,武备院这边,定然会好好做事的。”汤若望闻言,当即表态道:“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看来传教的魅力,让汤若望这帮西洋传教士,一个个都想争取信任,这样天主教才能在大明壮大。
瞅着态度积极的汤若望,崇祯皇帝的心里暗暗说道,不过天主教也好,别的教也罢,想在大明传播,那不符合统治核心,不接受改造,肯定是不成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