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口服、心不服的新罗。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本打算留在东宫,陪云曦吃晚膳的。可程伯献却递上来一份加急的奏本。看过之后,李贤再好的兴致也没了。
起因是上元元年,正月时,新罗王金法敏,也就是大唐的鸡林州大都督府都督。狂悖无礼,纵兵攻略百济,?掠夺百济土地、人口。
如此不识相,李贤本来是打算揍他的。可三省的宰相们却说,应行事宗主国的权力,遣其弟-检校右骁卫大将军-金仁问,回国取而代之。
可根据辽东传过来的本章,金仁问夺权失败,?派去为他争夺皇位五百右骁卫士卒,?也跟着一块丧命。
李贤大怒,随即在宣政殿召开了御前会议。由兵部尚书-岑长倩,?介绍新罗、百济目前的形势。
那些曾经谏言,让李贤不要轻易动刀兵的朝臣,此刻也搭了个脑袋,提不起精神来,生怕太子迁怒于他们。
中原王朝,在辽东半岛,花费的财力,早就是个天文数字了,穷三代之功,尚且不能完全平定。这是男人的耻辱,更是军人的耻辱。
灭了一个高句丽,旁边的新罗就起了歹心,现在百济过半的领土都落入敌手。照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辽东半岛,?也将尽入新罗之手。
“殿下,诸位。如果让新罗做大,趁虚而入高句丽旧地。那我朝两代天子苦心,三代将士的牺牲,便将作废。”
“我朝为此花费的国帑,也将打了水漂。所以。”
所以,岑长倩的意思是打,多的钱都花了,也不差再加一锤子买卖!反正百济已经名存实亡了,那不如将辽东半岛彻底并入唐土。从此以后,哪里将不在是羁縻州,将与大唐其他的州府一样,奉行唐律,推行均田制。
“老臣以为,岑尚书所言甚是。龙朔三年,白江口之战,就证明倭国的野心。”
“如果能改辽东半岛的羁縻州,为寻常的州府,设立卫所,当可为中原屏障。”
刘仁轨这话算是说到李贤心坎里去了。对那个矮子国的本性,李贤比他要清楚。腰里的家伙不硬,他们能服么?
辽东半岛与倭国隔海相望,且不说能不能做屏障,时机合适,李贤还想亲自率兵征讨呢!太子是什么性格,大臣们还是知道的-闻战则喜,一听到打仗,手就痒痒的不行。
怕他说出亲自率军出征的话,刘仁轨起身进言:“殿下,老臣愿率军出征,平叛戡乱。”
“殿下,臣也愿意随军出征。”,卫尉卿-李弼也起身附和。他是李勣的胞弟,虽然是同辈,但岁数差了不少,身子骨还硬朗的很。
“殿下,臣也愿意率军出征。”,兵部尚书-岑长倩也不甘示弱,请缨出战。
点了点头,李贤回顾诸臣,淡淡道:“诸卿,还有别的意见么?”
李贤这话问了等于没问,都让人欺负到家了,不揍他们,大唐的脸面还往哪放!可李贤若是不问,又定然会落人口实,说他擅权独断,不容朝臣进言一样。
见臣工们都没有意见,都异口同声的赞同出战,李贤也是淡淡一笑。
“中书省草诏:着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副之,率兵向新罗。”
“卫尉卿李弼为熊津道行军总管,润州刺史-李思文副之。左卫率-驸马都尉-秦晙为太白道行军总管,李敬业、李如壁副之。”
“三道大军,共计三十万。由左仆射-刘仁轨一体节制。兵员、甲胄、辎重,限期一个月准备妥当。”
“一个月后,孤亲自登台拜将,送诸将出征。”
李贤这话音一落,中书令-郝处俊、兵部尚书-岑长倩、户部尚书戴至德、工部尚书杨昉,四臣领命,毕竟李贤吩咐的这些活计都是他们的本职。
可话说回来,大伙还都挺不适应。以往呢,李治坐朝的时候,怎么打,用什么人,都要臣子们讨论、举荐之后,再行决定。
现在换成了李贤,一切都不一样了。熟谙军事的李贤,直接就将领兵的将领定了,甚至连军备的日期都定好了,让人仿佛一下又回到了贞观年间。
当年,太宗皇帝便是如此,山川地理,兵将军备了然于胸,用谁,怎么用,根本就不用其他人提点。
“另外,调登州、莱州、黄河,三支水师参与轮输转运。孤不希望再看到,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发生。”
“好了,刘相留下,其余的诸臣都退下去办差吧!”
留下刘仁轨不是李贤不放心他统兵的能力。纵观唐军所有服役的将领,除了裴行俭,无人能出其右者。
而是这仗要打多久。是,以大唐的家底,打个三年两载的问题不大。可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
“刘相,这份手谕也给你。这是孤给渤海国主-大祚荣的,命他调五万铁骑给你。”
“一共三十五万军队。你就与孤说个底,你多久能戡乱成功。”
迎着太子灼灼的目光,刘仁轨沉思片刻,随即拱手言道:“回殿下,不算行军时间,一年半,臣必奏凯歌。”
好,李贤要的就是这话。仗不能不打,可能速胜,就不要旷日持久。老百姓土里刨食不容易,能省则省。
“好,刘相用兵,孤还是放心的。”
“你出征后,孤会遣苏庆节大将军率军五万,进驻营州。如果战事不济,他的部队可以随时支援你。”
“此战,多多用年轻的将领。江山代有才人出,大唐的军伍就应该一代接着一代,否则将来便无将可用。”
听到这,刘仁轨要是还不明白,这么大岁数算是活到狗身上去了。太子让六率倾巢出动,又把李思文提了上来,便是有培养后辈的想法。
这是推心置腹的话,也是应有之理,刘仁轨怎么会拒绝了,所以笑着向李贤保证,他一定好好栽培他们。
“为了让你轻装上阵,无牵无挂,孤明日便下谕,晋令公子-刘濬为中书舍人。”
“孤听说他身子不太好,就不要难为他上阵了,做个文官便好。”
刘仁轨又一次领教李贤的“厉害”,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他的心安了。到了前线,怎么不舍生忘死。
“殿下宽心,老臣一定擒下金法敏,这个口服、心不服的逆臣,献于麾下。”
原本打算留在东宫,陪云曦吃晚膳的。可程伯献却递上来一份加急的奏本。看过之后,李贤再好的兴致也没了。
起因是上元元年,正月时,新罗王金法敏,也就是大唐的鸡林州大都督府都督。狂悖无礼,纵兵攻略百济,?掠夺百济土地、人口。
如此不识相,李贤本来是打算揍他的。可三省的宰相们却说,应行事宗主国的权力,遣其弟-检校右骁卫大将军-金仁问,回国取而代之。
可根据辽东传过来的本章,金仁问夺权失败,?派去为他争夺皇位五百右骁卫士卒,?也跟着一块丧命。
李贤大怒,随即在宣政殿召开了御前会议。由兵部尚书-岑长倩,?介绍新罗、百济目前的形势。
那些曾经谏言,让李贤不要轻易动刀兵的朝臣,此刻也搭了个脑袋,提不起精神来,生怕太子迁怒于他们。
中原王朝,在辽东半岛,花费的财力,早就是个天文数字了,穷三代之功,尚且不能完全平定。这是男人的耻辱,更是军人的耻辱。
灭了一个高句丽,旁边的新罗就起了歹心,现在百济过半的领土都落入敌手。照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辽东半岛,?也将尽入新罗之手。
“殿下,诸位。如果让新罗做大,趁虚而入高句丽旧地。那我朝两代天子苦心,三代将士的牺牲,便将作废。”
“我朝为此花费的国帑,也将打了水漂。所以。”
所以,岑长倩的意思是打,多的钱都花了,也不差再加一锤子买卖!反正百济已经名存实亡了,那不如将辽东半岛彻底并入唐土。从此以后,哪里将不在是羁縻州,将与大唐其他的州府一样,奉行唐律,推行均田制。
“老臣以为,岑尚书所言甚是。龙朔三年,白江口之战,就证明倭国的野心。”
“如果能改辽东半岛的羁縻州,为寻常的州府,设立卫所,当可为中原屏障。”
刘仁轨这话算是说到李贤心坎里去了。对那个矮子国的本性,李贤比他要清楚。腰里的家伙不硬,他们能服么?
辽东半岛与倭国隔海相望,且不说能不能做屏障,时机合适,李贤还想亲自率兵征讨呢!太子是什么性格,大臣们还是知道的-闻战则喜,一听到打仗,手就痒痒的不行。
怕他说出亲自率军出征的话,刘仁轨起身进言:“殿下,老臣愿率军出征,平叛戡乱。”
“殿下,臣也愿意随军出征。”,卫尉卿-李弼也起身附和。他是李勣的胞弟,虽然是同辈,但岁数差了不少,身子骨还硬朗的很。
“殿下,臣也愿意率军出征。”,兵部尚书-岑长倩也不甘示弱,请缨出战。
点了点头,李贤回顾诸臣,淡淡道:“诸卿,还有别的意见么?”
李贤这话问了等于没问,都让人欺负到家了,不揍他们,大唐的脸面还往哪放!可李贤若是不问,又定然会落人口实,说他擅权独断,不容朝臣进言一样。
见臣工们都没有意见,都异口同声的赞同出战,李贤也是淡淡一笑。
“中书省草诏:着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副之,率兵向新罗。”
“卫尉卿李弼为熊津道行军总管,润州刺史-李思文副之。左卫率-驸马都尉-秦晙为太白道行军总管,李敬业、李如壁副之。”
“三道大军,共计三十万。由左仆射-刘仁轨一体节制。兵员、甲胄、辎重,限期一个月准备妥当。”
“一个月后,孤亲自登台拜将,送诸将出征。”
李贤这话音一落,中书令-郝处俊、兵部尚书-岑长倩、户部尚书戴至德、工部尚书杨昉,四臣领命,毕竟李贤吩咐的这些活计都是他们的本职。
可话说回来,大伙还都挺不适应。以往呢,李治坐朝的时候,怎么打,用什么人,都要臣子们讨论、举荐之后,再行决定。
现在换成了李贤,一切都不一样了。熟谙军事的李贤,直接就将领兵的将领定了,甚至连军备的日期都定好了,让人仿佛一下又回到了贞观年间。
当年,太宗皇帝便是如此,山川地理,兵将军备了然于胸,用谁,怎么用,根本就不用其他人提点。
“另外,调登州、莱州、黄河,三支水师参与轮输转运。孤不希望再看到,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发生。”
“好了,刘相留下,其余的诸臣都退下去办差吧!”
留下刘仁轨不是李贤不放心他统兵的能力。纵观唐军所有服役的将领,除了裴行俭,无人能出其右者。
而是这仗要打多久。是,以大唐的家底,打个三年两载的问题不大。可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
“刘相,这份手谕也给你。这是孤给渤海国主-大祚荣的,命他调五万铁骑给你。”
“一共三十五万军队。你就与孤说个底,你多久能戡乱成功。”
迎着太子灼灼的目光,刘仁轨沉思片刻,随即拱手言道:“回殿下,不算行军时间,一年半,臣必奏凯歌。”
好,李贤要的就是这话。仗不能不打,可能速胜,就不要旷日持久。老百姓土里刨食不容易,能省则省。
“好,刘相用兵,孤还是放心的。”
“你出征后,孤会遣苏庆节大将军率军五万,进驻营州。如果战事不济,他的部队可以随时支援你。”
“此战,多多用年轻的将领。江山代有才人出,大唐的军伍就应该一代接着一代,否则将来便无将可用。”
听到这,刘仁轨要是还不明白,这么大岁数算是活到狗身上去了。太子让六率倾巢出动,又把李思文提了上来,便是有培养后辈的想法。
这是推心置腹的话,也是应有之理,刘仁轨怎么会拒绝了,所以笑着向李贤保证,他一定好好栽培他们。
“为了让你轻装上阵,无牵无挂,孤明日便下谕,晋令公子-刘濬为中书舍人。”
“孤听说他身子不太好,就不要难为他上阵了,做个文官便好。”
刘仁轨又一次领教李贤的“厉害”,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他的心安了。到了前线,怎么不舍生忘死。
“殿下宽心,老臣一定擒下金法敏,这个口服、心不服的逆臣,献于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