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话·下 临终三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渊去后不久,皇帝率大军至涿郡。庞卿恽趁着休沐,前来拜访世民,同时还带来国中近况。
“齐郡丞张须陀大破王薄部,斩贼数万,圣人大悦之,特别重用。”
世民颇感意外:“先官吏每战辄逃,张须陀真勇果也。”庞卿恽颔首:“是也,圣人喜出望外,遣使慰问,并画张须陀、罗士信战斗之景而观之。”
“罗士信?”张须陀有武才,世民有所耳闻,然罗士信其人,确实闻所未闻。
“罗士信者,历城人也,其年十四。跟从张须陀击贼于潍水之时,贼人方刚布阵,罗士信驰至阵前,刺杀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以长矛盛之,巡走于阵前;贼人见之惊愕,莫敢靠近。而后张须陀引兵奋击,贼众大溃。罗士信追逐溃军,每杀一人,割其鼻装怀,及还,以验杀贼之数。”
世民听得惊异:“真勇士也!若能结识此人,则大幸矣。”庞卿恽点头称是,继续说道:“继孟海公谋反后,有向海明者,自称弥勒下世,讲经惑众,于扶风称帝,从者竟数万人,太仆卿杨义臣奉命击之,中流矢而死……”
世民神色一顿,略略颔首。庞卿恽则执杯低饮,掩去伤感。沉默须臾,世民转而说道:“高娘子有信交汝。”说罢递之书信,庞卿恽闻言眼睛一亮,连忙接过。
庞卿恽走后,世民入告阿娘。阿梅呆立一旁,哀伤的眸光投向一言不发的主母,却见她突然栽倒榻下。世民眼疾手快,上前扶住阿娘,只听哇地一声,地上溅开一汪血迹。“阿娘!”世民大愕,眼眸惊惧。
窗外蝉鸣聒噪,听得人心焦灼。观音婢跽坐于席,见世民双手攥紧,眉头不觉轻蹙,望向榻边。
阿梨移下手指,面色凝重,世民连忙坐起,目光询问,阿梨示意主人出外。阿梅正替主母拭汗,听见屏风外阿梨禀道:“主母脉象虚弱,恐不妙矣……”
世民眸光发紧:“如何不妙?”阿梨卑立答道:“主母体内风毒积久,如今唇青泛黑,此为肝坏之象,恐怕……”“恐怕如何?”“恐怕时日无多矣……”
“绝无可能!”世民不肯相信,随即压低声音,“阿娘每犯风疾,饵汤药即愈,何得如此邪?!”阿梨垂首不敢答。
“其实不然……”阿梅自屏后走出,啜泣说道,“开春以来,娘子身体每况愈下,唇面发青,医人诊为肝风日重。为使人不察觉,娘子每日盛饰伪之……”世民不可置信:“何不早说?!”阿梅低泣:“娘子不许……”世民冲入房内,执着阿娘的手颤抖不已。
随着暑气升高,窦氏病情反复,奏请宫医诊治,稍有起色。然而好景不长,不过几日,窦氏已是卧床,不得倾侧。
这日,阿梨灸毕,延请二郎出外,躬身说道:“风已入心,只能听天命,二郎须有准备……”世民抬手捶额,掩去昼夜扶侍的疲惫。观音婢执他手,目光安慰,随即入内,俯身榻前,低声唤道:“阿家,阿家……”
唤了数声,窦氏终于半睁眼睛。观音婢说道:“妾婢阿茉有孕,向海明子也,请阿家垂眼看之。”
果然,窦氏目光寻向诸婢,指向阿茉,盯得阿茉一阵心惊,连忙拜倒,交代缘故。
“汝近来之……”阿茉上前,窦氏抬指,轻抚其腹,嘱道:“汝务必护好此儿。”又朝次媳说道:“我付之于汝,望尔护其成人。”观音婢道:“阿家之托,新妇必不相负!”得到承诺,窦氏放心下来,精神也大好,竟能扶坐而起,与世民夫妇说话。
“辽东战事如何?”“许国公奉命渡辽水击敌,我军小胜。”
皇帝出征前诏赦宇文述,渡辽水后令其与杨义臣率军进攻平壤城。鉴于前次教训,皇帝终于承认,行军打仗非他所长,同意诸将便易从事。少了皇帝的胡乱指挥,隋军屡有小胜,然而伤亡依然惨重。隋军昼夜攻打辽东城,二十余日不克。
窦氏闻罢,无悲无喜,又指榻边柜。阿梅取之,乃是一小盒,窦氏示意交予观音婢。“此乃府库诸钥,新妇务必掌好。”观音婢垂眸接过,又听她嘱道,“我去之后,内务之事,托付于汝。”
观音婢连道:“阿家勿言丧气话……”“新妇不必劝慰,”窦氏吃力说道,“病在自身,我最是清楚。此来涿郡,未曾指望生还,我若西去,丧事悉数从俭,汝父不必回来……”世民欲言,被她抬手轻抚眉眼:“二郎长大了,阿娘甚为欣慰。”“阿娘……”
窦氏慨然笑道:“阿娘此生,衣食无忧,未有大憾也,然有三恨……”说着敛起眸子,声音微弱,“一恨未能手刃杨坚,二恨未见隋氏灭国……”言及此时,眼底尽是不甘,转而神色痛苦,几声咳喘淹没了话语。
“三……恨……”咳声终于平复,微弱的声音复又响起,“恨……”却终究没了下话,只见她眸子望向墙边,涣散的目光倏忽明亮,又在爱子的哭声中颓然黯淡……观音婢顺之看去,见是墙边悬挂的大人公公服,伤感之余甚为疑惑。
婆母终前一瞬所思,已经无从知晓,但观音婢知道,那定是她此生最为美好的时刻,否则她的嘴边怎会定格了一丝浅笑?拭去眼泪,观音婢来不及感慨,劝出世民,吩咐婢女为婆母擦身换衣,又遣人送出卜告。
李渊接到消息,询问置丧情况,奴仆一一对答,又将遗言相告:“娘子遗言:郎君不必奔丧,安心军务即可。”李渊闻罢,掩泣不语。这正是他的妻子,从始至终主导一切,就连生离死别,亦独断如此。他纵容她如此,但又每每压抑……
由于身在前线,窦氏灵柩安厝于寺庙,待宫内恩准还京安葬。这日,观音婢去灵堂,见婢女执碗出来,因问:“如何?”阿芙叹气:“二郎不言不食,已有几日,长此下去,如何是好?”观音婢伸手接过,说道:“备热汤去。”阿芙应了。
轻步入内,观音婢跪坐下来,将碗搁于一旁,轻脆的声响并未引起他反应。沉默良久,观音婢终于开口:“九岁那年,先父亡逝,我也曾如此心境,也曾......痛不欲生。”世民颓丧的眸子微微颤动,却依旧无话。“阿耶去后,三兄挟怨,逐出我们,”观音婢看向他转来的眸子,嘴角一丝苦笑,“阿耶殁了,家也没了……”
世民望她,喉间一阵哽痛。虽然欲知她所有——他错过的每一时刻,可她从未提及那段过往,他也就不曾追问,以免揭人伤疤,世民无法想象,九岁的她,当年如何面对父亡的伤痛以及被逐出家门的屈辱?联系自己的丧母之痛,仿佛被人分担了些许,不如先前的那般哀痛,反而多了几分宽慰。至少,她是懂自己的。
“观音婢......“世民执她双手,怜惜而愧疚。观音婢泪光一闪,轻声叹息,递之碗筷:“妾已无碍......人死不能复生,妾有母兄与舅舅,如今又有二郎,未能尽孝家君,固然永伤于心,然妾心已无所惧。因为你们,是妾今后之守望所在也。”
世民默然叹息,知她担心自己,于是强自食了几口。观音婢松了松气,也不勉强,只扶他去洁身。因为她深知,有些伤痛,需要时日来平复。
经过劝慰,世民渐至接受母亲猝然离世的事实,每日亦肯进食,观音婢放下心来。宫中终于传下旨意,考虑天益炎热,准许已故唐国夫人梓棺还京安葬。还京前日,万事已备,寺里连日的诵经声终于停歇,笼罩在这对小夫妇心间的阴郁也仿佛逐渐沉寂下来。
晚风徐徐,世民坐在廊下,仰望天边升起的星点,忽然一声长叹,立刻得到妻子的轻问:”怎地了?“
世民望着浩瀚星河,仿佛阿娘慈爱的眼睛,悲从心来,说道:”阿娘一生为阿耶着想,弥留之际,阿耶不在身侧也就罢了,如今即将还葬,也不见人回。“
观音婢听他语气含怨,只得劝道:“大人公军务在身,事出有因......”世民倏地立起,许因起身猛,眼前一暗。观音婢见他抵额,赶忙扶住。世民缓步回屋,喃喃说道:“即便如此,阿娘只此一程,往后真就阴阳两隔了......“此后许多年,阿娘的抱憾辞世,令世民一直难以释怀。
而李渊得知亡妻棺椁还京颇为伤感。此时军中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先后称病,卧床不出,想到妻子曾言杨玄纵兄楚国公杨玄感或有反心,再联系杨玄感督运粮草不力等传闻,李渊有所警觉。杨玄感乃杨素长子,因在朝文武多为杨素手下,于朝中颇有人缘。此次征辽,杨玄感奉命督运于黎阳,军粮却久不至,耽误行军,皇帝下诏催促,杨玄感称遇盗贼,未能按时发送军资。
李渊思前想后,上书状告杨玄感潜谋篡逆。果然,不久杨万硕于高阳被捕,送回涿郡,皇帝怒斩之。不出几日,杨玄感反书至,听闻东京被围,皇帝大惧,诏苏威入帐询问对策。苏威安慰说道:“杨玄感粗疏之辈,难成大器也。然臣听闻,达官子弟皆归玄感,如观王之子杨恭道、擒虎之子韩世谔者,国朝恐将内乱也。”皇帝益惧,加之征辽不顺,有心还师。
没过几日,有人来报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丽。皇帝这才知道,原来斛斯政早与杨玄感通谋,甚至暗助杨玄纵亡归,如今杨玄纵等人事泄,斛斯政内不自安,亡奔高句丽。因忧腹背受敌,皇帝连夜密诏诸将,命令弃械撤军,又令宇文述、屈突通等发兵讨伐杨玄感。
杨玄感起兵后,决定先取东都,打响头阵,于是率兵直驱东京,包围洛阳。隋军据守之,两军对峙多日,不分胜负。镇守京师的代王杨侑遣兵四万,火速救援东京,一时间,大兴城内人心骚动。
在京治丧的世民夫妇也关注着叛乱,尤其观音婢,心中总有不祥预感,当斛斯政叛逃的消息传来,更加坐实了她的预感。
“观音婢,这可如何是好?”这日,云阿来问她。阿耶与斛斯政亲善,如今斛斯政逃亡敌军,云阿担心阿耶连坐。
观音婢亦一筹莫展,斛斯政与杨玄感交好,杨玄感之叛乱,其亲友难逃干系。如今斛斯政又叛逃,坐实罪责,阿舅只怕会被牵连。观音婢不知如何开解,只能安慰说道:“只盼叛乱早定,皇帝或能网开一面,从轻处置此案......”
听她如是说,云阿知阿耶难逃责罚,沮丧说道:“阿娘方刚有孕,若阿耶连坐......”说时啜泣起来,观音婢一时也急得无主,只能祈求阿舅吉人天相。
由于隋军主力回师,杨玄感四面受敌,于是西进关中,却在陕县被牵制,这时,宇文述等部追上,大败之。杨玄感见大势已去,令弟刺死自己。首级被追兵送至东都,皇帝下令磔其尸,暴市三日,又割碎而焚之。杨氏子弟皆处极刑,曾经风光了整个开皇朝的杨素后人落了个身死门灭的下场。
因弘化郡留守元弘嗣与斛斯政相交,皇帝遣唐公李渊驰往弘化执之,并代为弘化留守,可调度关右十三郡兵。而后令御史大夫裴蕴等人清算其党,皇帝特别交代:杨玄感一呼万应,可知天下人不能多,人多则相聚为盗耳。如不全部杀尽,无以惩戒后者。
裴蕴等人严格执行旨意,竟诛杀三万余人,流放达六千余人,其中枉死者大半;围困东都之时,杨玄感开仓赈给百姓,凡受米者,皆坑杀于城南。不足两月的杨玄感之乱就此平息,却未能从此平复日益割裂的隋氏江山,而是杨隋更大分裂的开始......
李渊去后不久,皇帝率大军至涿郡。庞卿恽趁着休沐,前来拜访世民,同时还带来国中近况。
“齐郡丞张须陀大破王薄部,斩贼数万,圣人大悦之,特别重用。”
世民颇感意外:“先官吏每战辄逃,张须陀真勇果也。”庞卿恽颔首:“是也,圣人喜出望外,遣使慰问,并画张须陀、罗士信战斗之景而观之。”
“罗士信?”张须陀有武才,世民有所耳闻,然罗士信其人,确实闻所未闻。
“罗士信者,历城人也,其年十四。跟从张须陀击贼于潍水之时,贼人方刚布阵,罗士信驰至阵前,刺杀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以长矛盛之,巡走于阵前;贼人见之惊愕,莫敢靠近。而后张须陀引兵奋击,贼众大溃。罗士信追逐溃军,每杀一人,割其鼻装怀,及还,以验杀贼之数。”
世民听得惊异:“真勇士也!若能结识此人,则大幸矣。”庞卿恽点头称是,继续说道:“继孟海公谋反后,有向海明者,自称弥勒下世,讲经惑众,于扶风称帝,从者竟数万人,太仆卿杨义臣奉命击之,中流矢而死……”
世民神色一顿,略略颔首。庞卿恽则执杯低饮,掩去伤感。沉默须臾,世民转而说道:“高娘子有信交汝。”说罢递之书信,庞卿恽闻言眼睛一亮,连忙接过。
庞卿恽走后,世民入告阿娘。阿梅呆立一旁,哀伤的眸光投向一言不发的主母,却见她突然栽倒榻下。世民眼疾手快,上前扶住阿娘,只听哇地一声,地上溅开一汪血迹。“阿娘!”世民大愕,眼眸惊惧。
窗外蝉鸣聒噪,听得人心焦灼。观音婢跽坐于席,见世民双手攥紧,眉头不觉轻蹙,望向榻边。
阿梨移下手指,面色凝重,世民连忙坐起,目光询问,阿梨示意主人出外。阿梅正替主母拭汗,听见屏风外阿梨禀道:“主母脉象虚弱,恐不妙矣……”
世民眸光发紧:“如何不妙?”阿梨卑立答道:“主母体内风毒积久,如今唇青泛黑,此为肝坏之象,恐怕……”“恐怕如何?”“恐怕时日无多矣……”
“绝无可能!”世民不肯相信,随即压低声音,“阿娘每犯风疾,饵汤药即愈,何得如此邪?!”阿梨垂首不敢答。
“其实不然……”阿梅自屏后走出,啜泣说道,“开春以来,娘子身体每况愈下,唇面发青,医人诊为肝风日重。为使人不察觉,娘子每日盛饰伪之……”世民不可置信:“何不早说?!”阿梅低泣:“娘子不许……”世民冲入房内,执着阿娘的手颤抖不已。
随着暑气升高,窦氏病情反复,奏请宫医诊治,稍有起色。然而好景不长,不过几日,窦氏已是卧床,不得倾侧。
这日,阿梨灸毕,延请二郎出外,躬身说道:“风已入心,只能听天命,二郎须有准备……”世民抬手捶额,掩去昼夜扶侍的疲惫。观音婢执他手,目光安慰,随即入内,俯身榻前,低声唤道:“阿家,阿家……”
唤了数声,窦氏终于半睁眼睛。观音婢说道:“妾婢阿茉有孕,向海明子也,请阿家垂眼看之。”
果然,窦氏目光寻向诸婢,指向阿茉,盯得阿茉一阵心惊,连忙拜倒,交代缘故。
“汝近来之……”阿茉上前,窦氏抬指,轻抚其腹,嘱道:“汝务必护好此儿。”又朝次媳说道:“我付之于汝,望尔护其成人。”观音婢道:“阿家之托,新妇必不相负!”得到承诺,窦氏放心下来,精神也大好,竟能扶坐而起,与世民夫妇说话。
“辽东战事如何?”“许国公奉命渡辽水击敌,我军小胜。”
皇帝出征前诏赦宇文述,渡辽水后令其与杨义臣率军进攻平壤城。鉴于前次教训,皇帝终于承认,行军打仗非他所长,同意诸将便易从事。少了皇帝的胡乱指挥,隋军屡有小胜,然而伤亡依然惨重。隋军昼夜攻打辽东城,二十余日不克。
窦氏闻罢,无悲无喜,又指榻边柜。阿梅取之,乃是一小盒,窦氏示意交予观音婢。“此乃府库诸钥,新妇务必掌好。”观音婢垂眸接过,又听她嘱道,“我去之后,内务之事,托付于汝。”
观音婢连道:“阿家勿言丧气话……”“新妇不必劝慰,”窦氏吃力说道,“病在自身,我最是清楚。此来涿郡,未曾指望生还,我若西去,丧事悉数从俭,汝父不必回来……”世民欲言,被她抬手轻抚眉眼:“二郎长大了,阿娘甚为欣慰。”“阿娘……”
窦氏慨然笑道:“阿娘此生,衣食无忧,未有大憾也,然有三恨……”说着敛起眸子,声音微弱,“一恨未能手刃杨坚,二恨未见隋氏灭国……”言及此时,眼底尽是不甘,转而神色痛苦,几声咳喘淹没了话语。
“三……恨……”咳声终于平复,微弱的声音复又响起,“恨……”却终究没了下话,只见她眸子望向墙边,涣散的目光倏忽明亮,又在爱子的哭声中颓然黯淡……观音婢顺之看去,见是墙边悬挂的大人公公服,伤感之余甚为疑惑。
婆母终前一瞬所思,已经无从知晓,但观音婢知道,那定是她此生最为美好的时刻,否则她的嘴边怎会定格了一丝浅笑?拭去眼泪,观音婢来不及感慨,劝出世民,吩咐婢女为婆母擦身换衣,又遣人送出卜告。
李渊接到消息,询问置丧情况,奴仆一一对答,又将遗言相告:“娘子遗言:郎君不必奔丧,安心军务即可。”李渊闻罢,掩泣不语。这正是他的妻子,从始至终主导一切,就连生离死别,亦独断如此。他纵容她如此,但又每每压抑……
由于身在前线,窦氏灵柩安厝于寺庙,待宫内恩准还京安葬。这日,观音婢去灵堂,见婢女执碗出来,因问:“如何?”阿芙叹气:“二郎不言不食,已有几日,长此下去,如何是好?”观音婢伸手接过,说道:“备热汤去。”阿芙应了。
轻步入内,观音婢跪坐下来,将碗搁于一旁,轻脆的声响并未引起他反应。沉默良久,观音婢终于开口:“九岁那年,先父亡逝,我也曾如此心境,也曾......痛不欲生。”世民颓丧的眸子微微颤动,却依旧无话。“阿耶去后,三兄挟怨,逐出我们,”观音婢看向他转来的眸子,嘴角一丝苦笑,“阿耶殁了,家也没了……”
世民望她,喉间一阵哽痛。虽然欲知她所有——他错过的每一时刻,可她从未提及那段过往,他也就不曾追问,以免揭人伤疤,世民无法想象,九岁的她,当年如何面对父亡的伤痛以及被逐出家门的屈辱?联系自己的丧母之痛,仿佛被人分担了些许,不如先前的那般哀痛,反而多了几分宽慰。至少,她是懂自己的。
“观音婢......“世民执她双手,怜惜而愧疚。观音婢泪光一闪,轻声叹息,递之碗筷:“妾已无碍......人死不能复生,妾有母兄与舅舅,如今又有二郎,未能尽孝家君,固然永伤于心,然妾心已无所惧。因为你们,是妾今后之守望所在也。”
世民默然叹息,知她担心自己,于是强自食了几口。观音婢松了松气,也不勉强,只扶他去洁身。因为她深知,有些伤痛,需要时日来平复。
经过劝慰,世民渐至接受母亲猝然离世的事实,每日亦肯进食,观音婢放下心来。宫中终于传下旨意,考虑天益炎热,准许已故唐国夫人梓棺还京安葬。还京前日,万事已备,寺里连日的诵经声终于停歇,笼罩在这对小夫妇心间的阴郁也仿佛逐渐沉寂下来。
晚风徐徐,世民坐在廊下,仰望天边升起的星点,忽然一声长叹,立刻得到妻子的轻问:”怎地了?“
世民望着浩瀚星河,仿佛阿娘慈爱的眼睛,悲从心来,说道:”阿娘一生为阿耶着想,弥留之际,阿耶不在身侧也就罢了,如今即将还葬,也不见人回。“
观音婢听他语气含怨,只得劝道:“大人公军务在身,事出有因......”世民倏地立起,许因起身猛,眼前一暗。观音婢见他抵额,赶忙扶住。世民缓步回屋,喃喃说道:“即便如此,阿娘只此一程,往后真就阴阳两隔了......“此后许多年,阿娘的抱憾辞世,令世民一直难以释怀。
而李渊得知亡妻棺椁还京颇为伤感。此时军中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先后称病,卧床不出,想到妻子曾言杨玄纵兄楚国公杨玄感或有反心,再联系杨玄感督运粮草不力等传闻,李渊有所警觉。杨玄感乃杨素长子,因在朝文武多为杨素手下,于朝中颇有人缘。此次征辽,杨玄感奉命督运于黎阳,军粮却久不至,耽误行军,皇帝下诏催促,杨玄感称遇盗贼,未能按时发送军资。
李渊思前想后,上书状告杨玄感潜谋篡逆。果然,不久杨万硕于高阳被捕,送回涿郡,皇帝怒斩之。不出几日,杨玄感反书至,听闻东京被围,皇帝大惧,诏苏威入帐询问对策。苏威安慰说道:“杨玄感粗疏之辈,难成大器也。然臣听闻,达官子弟皆归玄感,如观王之子杨恭道、擒虎之子韩世谔者,国朝恐将内乱也。”皇帝益惧,加之征辽不顺,有心还师。
没过几日,有人来报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丽。皇帝这才知道,原来斛斯政早与杨玄感通谋,甚至暗助杨玄纵亡归,如今杨玄纵等人事泄,斛斯政内不自安,亡奔高句丽。因忧腹背受敌,皇帝连夜密诏诸将,命令弃械撤军,又令宇文述、屈突通等发兵讨伐杨玄感。
杨玄感起兵后,决定先取东都,打响头阵,于是率兵直驱东京,包围洛阳。隋军据守之,两军对峙多日,不分胜负。镇守京师的代王杨侑遣兵四万,火速救援东京,一时间,大兴城内人心骚动。
在京治丧的世民夫妇也关注着叛乱,尤其观音婢,心中总有不祥预感,当斛斯政叛逃的消息传来,更加坐实了她的预感。
“观音婢,这可如何是好?”这日,云阿来问她。阿耶与斛斯政亲善,如今斛斯政逃亡敌军,云阿担心阿耶连坐。
观音婢亦一筹莫展,斛斯政与杨玄感交好,杨玄感之叛乱,其亲友难逃干系。如今斛斯政又叛逃,坐实罪责,阿舅只怕会被牵连。观音婢不知如何开解,只能安慰说道:“只盼叛乱早定,皇帝或能网开一面,从轻处置此案......”
听她如是说,云阿知阿耶难逃责罚,沮丧说道:“阿娘方刚有孕,若阿耶连坐......”说时啜泣起来,观音婢一时也急得无主,只能祈求阿舅吉人天相。
由于隋军主力回师,杨玄感四面受敌,于是西进关中,却在陕县被牵制,这时,宇文述等部追上,大败之。杨玄感见大势已去,令弟刺死自己。首级被追兵送至东都,皇帝下令磔其尸,暴市三日,又割碎而焚之。杨氏子弟皆处极刑,曾经风光了整个开皇朝的杨素后人落了个身死门灭的下场。
因弘化郡留守元弘嗣与斛斯政相交,皇帝遣唐公李渊驰往弘化执之,并代为弘化留守,可调度关右十三郡兵。而后令御史大夫裴蕴等人清算其党,皇帝特别交代:杨玄感一呼万应,可知天下人不能多,人多则相聚为盗耳。如不全部杀尽,无以惩戒后者。
裴蕴等人严格执行旨意,竟诛杀三万余人,流放达六千余人,其中枉死者大半;围困东都之时,杨玄感开仓赈给百姓,凡受米者,皆坑杀于城南。不足两月的杨玄感之乱就此平息,却未能从此平复日益割裂的隋氏江山,而是杨隋更大分裂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