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狼烟起 第1话·上 以留余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宴会依制进行着,卢氏坐于东廊席,目光不时望向殿中诸妇。曾几何时,她也是其中一员,彼时,其夫长孙炽尚在,仕途正盛,甚至皇帝每游江都,留其镇守洛阳。可想而知,那时她何其风光,与众一品夫人同坐殿中,不输丝毫风光,就连皇后萧氏,也曾特赐酒,以为褒奖。而今,其夫长孙炽亡,按制,夫亡从子之品,其子长孙安世复为河南郡陕县令,故卢氏品秩由正三品降为五品,只能坐廊了。自夫亡后,皇后似忘了她般,昨日递帖求见,竟未能获准。
想及此,卢氏心中一阵冷意。转念一想,凉薄之人,从来不念情份,何须在意耶?一阵咳意上来,卢氏掩口,痛苦咳喘着。
萧氏闻见动静,置若罔闻,举酒向诸妇:“一年未见,吾甚念夫人等,愿诸位顺遂,并,行合礼经,以成内助之贤也。”
司言谒东阶上,面西称道:“赐酒。”阶下掌赞承传:“赐酒。”诸外命妇再拜,起身受觯,坐席饮毕,起身授之诸伎,又再拜,方是就席坐。
忽地,东廊一阵骚动。萧氏看去,几个侍女围拢而去,因问:“何故?”司言因下阶询问,得知原委后回禀。原来陕县太君卢氏再拜之时,起身不稳,幸被人搀扶,这才免于倒地。
卢氏颤巍拜道:“妾失礼了……”说时咳喘不停。诸命妇纷纷注目,萧氏不得不正视,因笑:“太君年事已高,情有可原也,快快请起。”
卢氏被人扶于座,萧氏为示关切,问道:“太君所患何疾?看医人否?”卢氏答道:“多谢殿下关怀。人老则病多,旧疾而已。妾之羸躯,不过捱日子罢了,该与亡夫相见了。”萧氏说道:“太君勿言丧气话,仲炽公泉下有知,必愿太君长寿延年。”卢氏叹笑:“殿下所言有理,仲炽常恨未与唐公结为姻戚,如今侄女弄玥许与李家二郎,妾须亲见礼成,他日好相告于地下。”
萧氏面色凝住,问向窦氏:“是耶?”窦氏欠身答道:“是也。次子二郎与季晟公第五女相悦,故我两家约为婚姻。”萧氏举酒笑道:“新春之际,祝你两家结好。”窦卢纷纷拜谢,受觯而饮。
萧氏故作淡然,席间频频赐酒,终于酒行十二遍,会毕。司赞曰:“可起。”殿上者起立至席后,司宾引之降殿,各纳其履,在乐声中归复阶下位,廊下者则仍立席后。上下立定,依礼再拜后,由司宾以次引出。尚仪上前奏道:“礼毕。”因待皇后降座。
乐声复作,皇后却未降。尚仪抬眸暗察,见她望着殿外,若有所思。尚仪小声提醒:“殿下请降座。”萧氏倏地回神,下自御座,由警跸护卫至东房。
出了徽猷门,卢氏跟上窦氏车,隔窗低问:“如此一来,皇后将出二儿乎?”窦氏答道:“一切皆看皇后定夺。”卢氏犹不放心:“皇后若执意不出,将奈何也?”
窦氏沉眸说道:“倘真如此,唯有逼其放人。”说着告辞卢氏,执书往八院而去。
萧氏回宫后,眉头紧锁:“如此看来,彼儿当是唐公次子,怪道其貌眼熟,原来肖似国夫人。事已至此,为免传至朝堂,只得放出二儿了。”侍女道:“若真如此,确该出之。然两家此时定亲,焉非营救之举耶?”
萧氏瞬间恍然:“言之有理也。若已定亲,长孙弄玥何不拒以婚约?”侍女笃定颔首:“唐国夫人意欲救子,故以婚约迫殿下。孰不知,李二郎擅闯宫禁,犯下重罪,李家自身难保。欲与殿下争人,痴心妄想耳!”
一日过去,萧后并未放出二人。李渊焦急踱步:“圣人今日下诏,征天下兵集涿郡,将攻高丽也。我受命督运粮于怀远镇,若是事发,前功尽弃耳!”
窦氏坐榻览帖:“公请安心,皇后理亏在先,断不敢上奏。”李渊叹息,坐去榻边:“此是何物?”
“纳采礼单也,”窦氏答道,“议婚虽于仓促之间,然不可礼亏人家。届时,纳采等礼,当行则行之。”李渊见她胸有成竹,遂也安心下来,因颔首:“治礼郎实诚人也,合该如此。”
再征高丽的诏令发出后,皇帝幻想一雪前耻,心情大好,故午膳时,特诏宠姬共进膳。
席间,王氏佯作无意提及:“听闻皇后强令臣女入侍,若为天下人知,恐损至尊圣德也。”
皇帝环顾案上,伸箸指向鱼羊仙料,侍者进御之,皇帝挥退,自鱼腹内夹羊肉入口,却是问道:“德妃因何复宠?”
王氏大惊失色,当即伏拜:“册云:妾入宫以来,敬慎守礼,贞静贤淑,故特进德妃之位。妾不敢忘也。然皇后所抢之人,乃妾弟礼聘之妻,妾自知卑贱,未敢质询皇后,故而求助至尊,诚望至尊谅妾护弟之心……”
“竟有此事?”皇帝闻言,脸色不悦。王氏连连颔首,泣道:“若非得已,妾断不敢劳烦至尊。”
皇帝疑惑:“皇后为何令女入宫?”刀婕妤答道:“妾有听闻,术士曾言,彼女乃后之贵人,如今杨暕失宠,想是皇后为求多福,故而出此下策。”
涉及术士,皇帝益不悦,拍箸于案:“宣皇后来见。”
不久,萧氏不带花树、青衣金履来见,众嫔纷纷行礼。皇帝御座质问:“皇后问卜作何?”萧氏冷瞥王氏等人,须臾答道:“妾未曾问卜。”
皇帝冷哼一声:“若无问卜之事,何来贵人之说?”萧氏辩解道:“未曾有之。长孙公不幸病殁,至尊常悼之,故妾怜其幼女,欲留于宫,以示皇恩。盖因妾厚待长孙女,故人妄议之,乃有其说也。”
王氏奉通婚书,拜向萧氏:“殿下容禀,长孙女先许妾弟,坊间皆知也。殿下留之于宫,恐不妥矣。”萧氏览之,故作惊讶:“信乎?妾未听长孙女提及,故不知也。”
未免世民牵连出,王氏请向皇帝:“天下妇女,莫不听命于皇后。殿下与长孙女合缘,欲留以驱使,理所当然耳。然彼女先有婚约,殿下不知,亦情有可原也。今唐国公府失新妇,碍于臣礼,不敢索于殿下,正自难安,还请至尊裁断,以抚臣下之心。”
皇帝颔首,皇后留女于宫,不知情者,难免想入非非,必坏自己名声。且李渊将督运粮,若其内怀不安,乃至衔怨,岂不坏事?想及此,皇帝不满萧氏所为,敛容命道:“皇后身为国母,行事鲁莽,险坏朕声名!务必还女于唐公。”
萧氏尤恐帝怒,俯首忙道:“妾知错矣……”
幽禁两日,世民焦躁难安,不知观音婢处境。这时,阁门忽开,世民立时转身,只见萧后领众入来。世民望见观音婢,疾步冲去,侍卫拔刀威吓。萧氏抬手制止,令人放去观音婢,世民携之于旁,怒视萧氏。
萧氏并未怒之,谓向观音婢:“汝不欲留宫,吾成全尔等,”世民闻之,目光戒备,又听她道,“此乃吾之恩惠,日后相见,汝须还报于我。”观音婢暗怪其言,萧氏吩咐侍女:“遣此二人出宫。”
二人颇感意外,相顾欣喜,拜谢皇后,匆忙离去。萧氏目送二人,所谓积善乃有余庆,皇帝当前,她未和盘托出,即为此也。
出了宫门,已是晡后,窦氏等人得消息,等候于外。见二人出,众人关切几句,各自回府。卢氏朝窦氏福身:“二儿安然出宫,唐国夫人功也。时候不早,拜别夫人。”
窦氏敛衽而去,经过观音婢时,扫来一眼,不见喜愠。观音婢心间略顿,面色不改,福身相送。
世民随于母后,朝观音婢嘱道:“除我之外,无论谁来,切勿出门。”观音婢见唐国夫人车帘紧闭,连连颔首:“妾知也。”世民欲再言,云阿未免他喋喋不休,笑道:“李二郎安心去也,观音婢若有闪失,妾提头来见。”世民拱手谢之,复望观音婢,乃走。
观音婢目送他离去,俄而登车。云阿相随于后,曲身入车,余光见城门之上,一人正在俯瞰,定睛看去,正是那人。云阿与他对视一眼,径直入车。
车驾驶走,拐进坊间。庞卿恽按剑立于城门之上,久久未行,任寒风刺骨吹来……
次日,秀宁来帖。原来秀宁归宁,闻听观音婢等人来了洛阳,邀几人去母家小聚。观音婢暗怪,虽与秀宁相识,却并非亲善,邀请她们去家,实所意外。
前来拜年的卢四娘闻之,却很欢喜:“李三娘风气高,妾常慕之,可否同去?”观音婢想及前事,略有迟疑,云阿却笑:“自然可以。”三人遂去之。
几月不见,秀宁已腹部高隆。虽身怀六甲,却精神极佳,引接之时,健步如飞,全然不似孕妇。
“卢四娘看何?”行在廊上时,云阿忽然笑问。卢四娘正自四顾,期盼偶遇那人,闻言笑道:“妾初来国公府,故而新奇。”云阿顾谓观音婢:“妾等亦初来也。”
观音婢回以微笑,不料秀宁问道:“长孙五娘初来乎?”观音婢欲点头,却见她目光审视,竟暗藏敌意,正不知该否作答,云阿笑道:“妾初来之,观音婢亦然也,李三娘此问何意?”秀宁转而笑道:“想是妾错记了。”
一行人入正院,去西厢秀宁舍,观音婢瞥见正房窗棂下,唐国夫人驻足望来,见她发觉,浅淡一笑,俄而隐去。
观音婢瞬间了然。
果然,围坐须臾,一青衣入来,对秀宁耳语后,躬请观音婢:“唐国夫人请长孙小娘子入阁相见。”
观音婢向秀宁告辞,随婢女而去。云阿了然而笑,卢四娘却惊诧,秀宁遂朝她解释:“长孙公昔与阿耶相交,阿娘欲问高夫人安。”卢四娘笑道:“原来如此。”
观音婢入至正房,窦氏执盏坐席,见她入来,指褥说道:“请坐。”又令侍女将火炉移近她。
观音婢敛身致谢,方是就席。接过婢女奉饮,见唐国夫人饮浆不语,观音婢也低首浅饮,耳听动静,等她发话。
窦氏漫饮之时,察其举动,见她从容就饮,举止落落,不禁暗笑。想她心中必在忐忑,窦氏也不再戏她,遂搁盏于案。听见杯盏落案,观音婢适时放盏,洗耳恭听。
“汝与二郎婚姻已定。”终于,唐国夫人开口。观音婢虽已得知,如今听她直接相告,眸中仍是闪过一丝惊波,转瞬即逝为脸上红晕。不料,唐国夫人话锋一转:“至于聘财,我家出绢五十匹。”
观音婢抬眸,见她嘴角轻笑,强忍心中羞辱,乃是笑道:“妾在幼龄,常听父伯推服夫人。夫人长于宫闱,于四海方物,若浮云过眼;且礼仪教习,自不在人下,故有今之气度也。”窦氏执盏而饮,不骄不喜,任她恭维。
“我朝有律:天下嫁女受财,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过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过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过五十匹。妾父长孙公,卒官右骁卫将军,位正三品也。夫人以五十绢为聘,岂不畏坊间笑乎?”观音婢不卑不亢反问。
“……”窦氏瞠目视之,欲怒不怒,见她面色自若,须臾朗笑:“善!”
观音婢与她相视一笑,她知道,唐国夫人全然认可了。
宴会依制进行着,卢氏坐于东廊席,目光不时望向殿中诸妇。曾几何时,她也是其中一员,彼时,其夫长孙炽尚在,仕途正盛,甚至皇帝每游江都,留其镇守洛阳。可想而知,那时她何其风光,与众一品夫人同坐殿中,不输丝毫风光,就连皇后萧氏,也曾特赐酒,以为褒奖。而今,其夫长孙炽亡,按制,夫亡从子之品,其子长孙安世复为河南郡陕县令,故卢氏品秩由正三品降为五品,只能坐廊了。自夫亡后,皇后似忘了她般,昨日递帖求见,竟未能获准。
想及此,卢氏心中一阵冷意。转念一想,凉薄之人,从来不念情份,何须在意耶?一阵咳意上来,卢氏掩口,痛苦咳喘着。
萧氏闻见动静,置若罔闻,举酒向诸妇:“一年未见,吾甚念夫人等,愿诸位顺遂,并,行合礼经,以成内助之贤也。”
司言谒东阶上,面西称道:“赐酒。”阶下掌赞承传:“赐酒。”诸外命妇再拜,起身受觯,坐席饮毕,起身授之诸伎,又再拜,方是就席坐。
忽地,东廊一阵骚动。萧氏看去,几个侍女围拢而去,因问:“何故?”司言因下阶询问,得知原委后回禀。原来陕县太君卢氏再拜之时,起身不稳,幸被人搀扶,这才免于倒地。
卢氏颤巍拜道:“妾失礼了……”说时咳喘不停。诸命妇纷纷注目,萧氏不得不正视,因笑:“太君年事已高,情有可原也,快快请起。”
卢氏被人扶于座,萧氏为示关切,问道:“太君所患何疾?看医人否?”卢氏答道:“多谢殿下关怀。人老则病多,旧疾而已。妾之羸躯,不过捱日子罢了,该与亡夫相见了。”萧氏说道:“太君勿言丧气话,仲炽公泉下有知,必愿太君长寿延年。”卢氏叹笑:“殿下所言有理,仲炽常恨未与唐公结为姻戚,如今侄女弄玥许与李家二郎,妾须亲见礼成,他日好相告于地下。”
萧氏面色凝住,问向窦氏:“是耶?”窦氏欠身答道:“是也。次子二郎与季晟公第五女相悦,故我两家约为婚姻。”萧氏举酒笑道:“新春之际,祝你两家结好。”窦卢纷纷拜谢,受觯而饮。
萧氏故作淡然,席间频频赐酒,终于酒行十二遍,会毕。司赞曰:“可起。”殿上者起立至席后,司宾引之降殿,各纳其履,在乐声中归复阶下位,廊下者则仍立席后。上下立定,依礼再拜后,由司宾以次引出。尚仪上前奏道:“礼毕。”因待皇后降座。
乐声复作,皇后却未降。尚仪抬眸暗察,见她望着殿外,若有所思。尚仪小声提醒:“殿下请降座。”萧氏倏地回神,下自御座,由警跸护卫至东房。
出了徽猷门,卢氏跟上窦氏车,隔窗低问:“如此一来,皇后将出二儿乎?”窦氏答道:“一切皆看皇后定夺。”卢氏犹不放心:“皇后若执意不出,将奈何也?”
窦氏沉眸说道:“倘真如此,唯有逼其放人。”说着告辞卢氏,执书往八院而去。
萧氏回宫后,眉头紧锁:“如此看来,彼儿当是唐公次子,怪道其貌眼熟,原来肖似国夫人。事已至此,为免传至朝堂,只得放出二儿了。”侍女道:“若真如此,确该出之。然两家此时定亲,焉非营救之举耶?”
萧氏瞬间恍然:“言之有理也。若已定亲,长孙弄玥何不拒以婚约?”侍女笃定颔首:“唐国夫人意欲救子,故以婚约迫殿下。孰不知,李二郎擅闯宫禁,犯下重罪,李家自身难保。欲与殿下争人,痴心妄想耳!”
一日过去,萧后并未放出二人。李渊焦急踱步:“圣人今日下诏,征天下兵集涿郡,将攻高丽也。我受命督运粮于怀远镇,若是事发,前功尽弃耳!”
窦氏坐榻览帖:“公请安心,皇后理亏在先,断不敢上奏。”李渊叹息,坐去榻边:“此是何物?”
“纳采礼单也,”窦氏答道,“议婚虽于仓促之间,然不可礼亏人家。届时,纳采等礼,当行则行之。”李渊见她胸有成竹,遂也安心下来,因颔首:“治礼郎实诚人也,合该如此。”
再征高丽的诏令发出后,皇帝幻想一雪前耻,心情大好,故午膳时,特诏宠姬共进膳。
席间,王氏佯作无意提及:“听闻皇后强令臣女入侍,若为天下人知,恐损至尊圣德也。”
皇帝环顾案上,伸箸指向鱼羊仙料,侍者进御之,皇帝挥退,自鱼腹内夹羊肉入口,却是问道:“德妃因何复宠?”
王氏大惊失色,当即伏拜:“册云:妾入宫以来,敬慎守礼,贞静贤淑,故特进德妃之位。妾不敢忘也。然皇后所抢之人,乃妾弟礼聘之妻,妾自知卑贱,未敢质询皇后,故而求助至尊,诚望至尊谅妾护弟之心……”
“竟有此事?”皇帝闻言,脸色不悦。王氏连连颔首,泣道:“若非得已,妾断不敢劳烦至尊。”
皇帝疑惑:“皇后为何令女入宫?”刀婕妤答道:“妾有听闻,术士曾言,彼女乃后之贵人,如今杨暕失宠,想是皇后为求多福,故而出此下策。”
涉及术士,皇帝益不悦,拍箸于案:“宣皇后来见。”
不久,萧氏不带花树、青衣金履来见,众嫔纷纷行礼。皇帝御座质问:“皇后问卜作何?”萧氏冷瞥王氏等人,须臾答道:“妾未曾问卜。”
皇帝冷哼一声:“若无问卜之事,何来贵人之说?”萧氏辩解道:“未曾有之。长孙公不幸病殁,至尊常悼之,故妾怜其幼女,欲留于宫,以示皇恩。盖因妾厚待长孙女,故人妄议之,乃有其说也。”
王氏奉通婚书,拜向萧氏:“殿下容禀,长孙女先许妾弟,坊间皆知也。殿下留之于宫,恐不妥矣。”萧氏览之,故作惊讶:“信乎?妾未听长孙女提及,故不知也。”
未免世民牵连出,王氏请向皇帝:“天下妇女,莫不听命于皇后。殿下与长孙女合缘,欲留以驱使,理所当然耳。然彼女先有婚约,殿下不知,亦情有可原也。今唐国公府失新妇,碍于臣礼,不敢索于殿下,正自难安,还请至尊裁断,以抚臣下之心。”
皇帝颔首,皇后留女于宫,不知情者,难免想入非非,必坏自己名声。且李渊将督运粮,若其内怀不安,乃至衔怨,岂不坏事?想及此,皇帝不满萧氏所为,敛容命道:“皇后身为国母,行事鲁莽,险坏朕声名!务必还女于唐公。”
萧氏尤恐帝怒,俯首忙道:“妾知错矣……”
幽禁两日,世民焦躁难安,不知观音婢处境。这时,阁门忽开,世民立时转身,只见萧后领众入来。世民望见观音婢,疾步冲去,侍卫拔刀威吓。萧氏抬手制止,令人放去观音婢,世民携之于旁,怒视萧氏。
萧氏并未怒之,谓向观音婢:“汝不欲留宫,吾成全尔等,”世民闻之,目光戒备,又听她道,“此乃吾之恩惠,日后相见,汝须还报于我。”观音婢暗怪其言,萧氏吩咐侍女:“遣此二人出宫。”
二人颇感意外,相顾欣喜,拜谢皇后,匆忙离去。萧氏目送二人,所谓积善乃有余庆,皇帝当前,她未和盘托出,即为此也。
出了宫门,已是晡后,窦氏等人得消息,等候于外。见二人出,众人关切几句,各自回府。卢氏朝窦氏福身:“二儿安然出宫,唐国夫人功也。时候不早,拜别夫人。”
窦氏敛衽而去,经过观音婢时,扫来一眼,不见喜愠。观音婢心间略顿,面色不改,福身相送。
世民随于母后,朝观音婢嘱道:“除我之外,无论谁来,切勿出门。”观音婢见唐国夫人车帘紧闭,连连颔首:“妾知也。”世民欲再言,云阿未免他喋喋不休,笑道:“李二郎安心去也,观音婢若有闪失,妾提头来见。”世民拱手谢之,复望观音婢,乃走。
观音婢目送他离去,俄而登车。云阿相随于后,曲身入车,余光见城门之上,一人正在俯瞰,定睛看去,正是那人。云阿与他对视一眼,径直入车。
车驾驶走,拐进坊间。庞卿恽按剑立于城门之上,久久未行,任寒风刺骨吹来……
次日,秀宁来帖。原来秀宁归宁,闻听观音婢等人来了洛阳,邀几人去母家小聚。观音婢暗怪,虽与秀宁相识,却并非亲善,邀请她们去家,实所意外。
前来拜年的卢四娘闻之,却很欢喜:“李三娘风气高,妾常慕之,可否同去?”观音婢想及前事,略有迟疑,云阿却笑:“自然可以。”三人遂去之。
几月不见,秀宁已腹部高隆。虽身怀六甲,却精神极佳,引接之时,健步如飞,全然不似孕妇。
“卢四娘看何?”行在廊上时,云阿忽然笑问。卢四娘正自四顾,期盼偶遇那人,闻言笑道:“妾初来国公府,故而新奇。”云阿顾谓观音婢:“妾等亦初来也。”
观音婢回以微笑,不料秀宁问道:“长孙五娘初来乎?”观音婢欲点头,却见她目光审视,竟暗藏敌意,正不知该否作答,云阿笑道:“妾初来之,观音婢亦然也,李三娘此问何意?”秀宁转而笑道:“想是妾错记了。”
一行人入正院,去西厢秀宁舍,观音婢瞥见正房窗棂下,唐国夫人驻足望来,见她发觉,浅淡一笑,俄而隐去。
观音婢瞬间了然。
果然,围坐须臾,一青衣入来,对秀宁耳语后,躬请观音婢:“唐国夫人请长孙小娘子入阁相见。”
观音婢向秀宁告辞,随婢女而去。云阿了然而笑,卢四娘却惊诧,秀宁遂朝她解释:“长孙公昔与阿耶相交,阿娘欲问高夫人安。”卢四娘笑道:“原来如此。”
观音婢入至正房,窦氏执盏坐席,见她入来,指褥说道:“请坐。”又令侍女将火炉移近她。
观音婢敛身致谢,方是就席。接过婢女奉饮,见唐国夫人饮浆不语,观音婢也低首浅饮,耳听动静,等她发话。
窦氏漫饮之时,察其举动,见她从容就饮,举止落落,不禁暗笑。想她心中必在忐忑,窦氏也不再戏她,遂搁盏于案。听见杯盏落案,观音婢适时放盏,洗耳恭听。
“汝与二郎婚姻已定。”终于,唐国夫人开口。观音婢虽已得知,如今听她直接相告,眸中仍是闪过一丝惊波,转瞬即逝为脸上红晕。不料,唐国夫人话锋一转:“至于聘财,我家出绢五十匹。”
观音婢抬眸,见她嘴角轻笑,强忍心中羞辱,乃是笑道:“妾在幼龄,常听父伯推服夫人。夫人长于宫闱,于四海方物,若浮云过眼;且礼仪教习,自不在人下,故有今之气度也。”窦氏执盏而饮,不骄不喜,任她恭维。
“我朝有律:天下嫁女受财,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过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过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过五十匹。妾父长孙公,卒官右骁卫将军,位正三品也。夫人以五十绢为聘,岂不畏坊间笑乎?”观音婢不卑不亢反问。
“……”窦氏瞠目视之,欲怒不怒,见她面色自若,须臾朗笑:“善!”
观音婢与她相视一笑,她知道,唐国夫人全然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