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第486章 、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三)
推荐阅读:起点文男主是我爸、七根凶简、旧爱无处可逃、我的鬼尸新娘、闺秘、民间山野怪谈、末世游戏降临,我提前氪金十亿!、不良笔探、青菲舰、网游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七十七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三)
崇祯七年三月,北直隶,滦州(现代的唐山附近),石佛口
虽然在大明朝廷的官方编制上,石佛口这地方连县城都不是,只不过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乡镇,或者大地主的私家庄园罢了。但事实上,石佛口的辉煌与精致,已经远远胜过了华北平原上的绝大多数寻常县城。
作为闻香教的圣城,石佛口这座城池本身的面积并不大,周长只有四里,但建筑规划却特别讲究。三百多年前的石佛口建筑面积并不大,周长只有四华里。但建筑规模却特别讲究。首先是在四郊设置“前亭(张亭子)、后店(后店子)、东谷(雷谷庄,后改称雷庄)、西楼(徐家楼)”,以负责接待四方“朝贡”的信徒。此外还建有庞大的庙宇群:城东北山脚下为“神主庙”,后人惯称其为“雹神庙”,庙内供奉两米高的红色花岗石弥勒佛像,石佛口就由此而得名。每年端午节,这里便有持续一个月的盛大庙会。光是庙内和尚接受进香施主施舍的香油,就有好几鼎缸。西关为老爷庙、娘娘庙、土地祠、三官庙;南关为菩提寺、八仙观、城隍庙。其中“神主庙”和菩提寺最为壮观,占地面积都有百十亩。这些庙宇全都是雕梁画栋,黄琉璃瓦盖顶,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富贵逼人的奢华气象。
而“圣城”石佛口本身,自然也是结构严谨,气派十足。四围城墙牢固,城门雄伟,与任何朝廷修筑的城池并无区别。城内只有一条东西大街,街两头修筑两大牌楼,分别刻写有“青山主人”、“弥勒转世”。中央是教主的住宅,前后占地过百亩。内院有客厅、花园,侧院有卫厅、武场。除此之外,还有一片占地百亩,竖立有二十四座“龟趺蟠龙透雕碑”,规格近似于皇陵的历代教主陵墓,更显示石佛口的非凡气派。
自从初代教主王森,于万历年间创立闻香教以来,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帝王之梦,王氏家族已经在石佛口这个大本营里,苦心经营敛聚了数十年之久,其影响力堪称是根深蒂固。即使经历了天启年间的徐鸿儒起义失败,和近两年闻香教大军在两淮的起兵受挫,但当王可教主带着圣物顺利逃回石佛口之后,依靠城内积蓄的巨额钱粮和数以十万计的狂热教众,还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又一次恢复了相当的实力。
此时此刻,在石佛口的闻香教总坛大堂内,正是一派香烟缭绕,数十名身穿各色华服,在闻香教内担任仙师、香主、护法等职的男子,都在大堂中对着香案上高悬的“圣物”,一条长长的狐狸尾巴跪拜叩首。
而闻香教教主王可,则挺着最近略显伛偻的腰板,穿着一袭明黄龙袍,端坐在上首处,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这数十名从北直隶各府县赶来的仙师、香主、护法,待到他们礼毕之后,方才朗声喝道:“……本教自先祖创教以来,筚路蓝缕数十年矣!中兴福烈帝(徐鸿儒)虽举义山东失败,本教主去年亦于两淮失利转进,但这都不过是一时蛰伏!本教信众仍有千万之众,石佛口基业犹在,此乃帝王之基也!
今明庭分崩离析,清虏盛极而衰,天下战乱四起,黎民苦不堪言,正是我圣教事业发扬光大之时!故而本教主召集诸位前来总坛,共商再次起兵复国之大事!”
数十名仙师、香主、护法一听教主的雄心壮志,都道:“……教主鸿福齐天,光大圣教!明王再世。”
“……甚好!那么本教主就顺天应人,起兵再造华夏乾坤,真空家乡……”看着众人都表示赞成,王可教主朗声一笑,随即站了起来,“……从即日起,本教主再登帝位,至于尔等也各有公侯之赏……”
“……谢陛下重赏!陛下乃明王降世,顺天应人,必当再造华夏乾坤,一统天下!”
※※※※※※※※※※※※※※※※※※※※※※※※
于是,崇祯七年三月上旬,从南方摆脱清廷的软禁,一路潜逃回滦州石佛口总坛的闻香教主王可,在蛰伏等待了几个月之后,再次于石佛口起兵称帝,宣布建立“大乘国”,并且火速颁发了宰相、三省六部、都察院等官职,还有一大堆公爵、侯爵和伯爵的爵位,用以“恩赏”诸多乱七八糟的追随者。
紧接着,得知教主王可起事,数十万遍布北地的闻香教众旋即起兵响应。坐镇北京的祖大寿闻讯大惊失色,赶紧发兵弹压了京畿地区的闻香教叛乱,然后集结了一万关宁军,朝着滦州石佛口扑来。
不得不承认的是,滦州石佛口虽然是闻香教历代经营的根基之地,但滦州的北面是长城,南面是大海,东面是山海关,西边就是北京城,回旋余地甚小。在起兵后如果不能一口气拿下北京的话,就会陷入困境。
但经过了先前这么多的战火磨砺,作为闻香教主和“大乘皇帝”的王可陛下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称帝之后,王可就席卷石佛口囤积的财货粮秣,又裹挟了数十万铁杆信徒,赶在祖大寿发兵来剿之前,便放弃了石佛口,浩浩荡荡地西迁冀南,跳出了关宁军的包围圈,一下子就把这盘死局给做活了!
——清廷崩溃之后,关宁军因为内部的分裂和牵制,长期局促于京畿一带,未能迅速扩张。而登州镇陈新大帅最西边也只打到了济南,连山东全境也未能占稳。所以,在清廷退出北方之后,冀南豫北一带的上百个县城就陷入了无政府状态,闻香教势力随即趁虚而入,早已在不少府县建立了“秘密政府”。教主御驾一到,这些“地下党”立刻由暗转明,眨眼间就建立起了一个北到保定,南到开封的“八百里大乘国”!
发现这些闻香教妖人居然跑到冀南死灰复燃,在滦州扑了个空的晋王祖大寿自然要南下征讨。然而此时的关宁军刚刚分裂,不但被吴襄带走了相当一部分部众,就连祖大寿的嫡系精锐,也有不少在山西南部跟洛阳的吴家兵马对峙,再扣掉北京和山海关一线的留守部队之后,祖大寿手头可以使用的机动部队非常有限,被迫临时凑了些杂牌新兵南征,结果才打到真定、保定一线,就再也推不过去了,只得就此收兵。
在击退了祖大寿的进攻之后,眼看着大乘国暂时已经站稳了脚跟,王可便宣布定都于河北大名府,改名为“神京”,并且派遣使者与洛阳吴襄的“大周国”联络,企图仿照三国时蜀吴结盟抗魏之事,结盟共抗祖大寿的晋国。而刚刚从北京败逃出来的周王吴襄,自然也是欣喜应允,跟王可歃血结盟。
于是,就在南直隶陷入五帝并立的时候,中原也出现了周晋乘三帝争霸的“北地三国志”。
但问题是,在这三家之中,势力最弱的闻香教主王可已经称帝,而祖大寿和吴襄却还只是晋王和周王,似乎有点地位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在跟王可缔结盟约之前,根据手下一帮文武官员的意见,周王吴襄便火速设坛祭天,定都洛阳,自称大周皇帝。而盘踞北京的晋王祖大寿,突然听说两个对头都当皇帝了,自己却还只是晋王,感觉实在有些掉价。于是在派遣使者跟镇守辽东的黄石元帅沟通了一番,发现“澳宋”方面并不介意中原多几个皇帝之后,也很高兴地把自己的头衔升级成了大晋皇帝,定都北京。
接下来,似乎是老天爷还嫌眼下这部“北地三国志”不够热闹似的,硬是又塞进来了一个新选手。
——被所有人遗忘了很久的蒙古黄金家族嫡系后裔,盘踞河套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在崇祯七年夏天的时候,也跟着宣布自己继承了大元皇帝之位,有资格参加这场中原逐鹿的游戏!
※※※※※※※※※※※※※※※※※※※※※※※※
作为正史上的末代蒙古可汗,林丹汗也是一个类似于崇祯皇帝的悲剧人物,并且同样有着惊人的作死天赋。原本父辈交到他手里的蒙古汗国,有点类似于早期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诸侯割据,各成体系,汗庭权威有限,但依靠藏传佛教的信仰和传承自成吉思汗时代的祖宗法统,依然勉强保持着统一的外表。然而,在林丹汗的“宗教改革”之下,之前还能勉强凑合的蒙古汗国,很快就被他玩得彻底分裂崩溃了!
——藏传佛教之中,有黄、红、白、花等多种流派。在林丹汗刚刚即位的时候,蒙古草原上盛行的是黄♂教,而林丹汗最初也是黄♂教信徒。但在他二十六岁的那一年,从青藏高原上来了一个红教活佛,在面见林丹汗后施展了法术,使得年轻的林丹汗深为折服,封他为国师,并接受灌顶,从此改信了红教。接下来,林丹汗更是挥霍巨资,大修红教寺院,企图将红教变成整个蒙古草原的国教!
众所周知,宗教改革都是要流血的。结果就跟同一时期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一样,蒙古草原上同样爆发了激烈的宗教战争,信奉红教的汗庭和信奉黄♂教的各部彻底撕裂,兴起于辽东的努尔哈赤趁机插手,很快就使得科尔沁和喀尔喀部落相继倒戈,连直属于林丹汗的察哈尔部都爆发了叛乱,一时间仿佛败亡在即。
一败再败之下,心惊胆战的林丹汗再也不敢跟女真人争锋,下令丢弃祖宗故地,率部西迁到河套地区,躲避女真铁骑的进犯。蒙古各部对此甚为失望,纷纷叛离,不愿意继续追随这个窝囊废大汗。
按照原本的历史,一代天骄皇太极将会在大凌河之战得胜之后,率领女真八旗西征河套,对苟延残喘的林丹汗发动最后一击,彻底覆灭成吉思汗后裔的江山霸业。但是在这个时空,由于清军在打赢了大凌河之战后,就找到机会大举入关、征伐中原,再也顾不上贫瘠的塞北,于是无形中就让林丹汗逃过了一劫。
所以,在退到河套苟延残喘了几年之后,因为一直没有遭到军事打击,林丹汗居然在这边渐渐站稳了脚跟。但他的处境依然很艰难,因为明末小冰河期的连绵灾害,同样影响到了蒙古草原,使得曾经号称“塞外江南”的河套之地连年大雪成灾,庄稼颗粒无收,牲畜大批冻死,甚至还爆发了一场瘟疫,在最低谷的时候,林丹汗帐下男女老幼一度减少到了四万众,而且穷饿困窘至极,眼看着就要熬不下去了。
为此,林丹汗只得硬着头皮南下劫掠汉地,企图解决察哈尔部落的吃饭问题。不料此时中原分崩离析,边塞豪强彼此攻杀,面对蒙古人的南下进犯,能够组织起来的抵抗力量极为薄弱。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蒙古骑兵,很轻易就攻入了宁夏和陕北,占领了长城以南的大片地盘,不由得甚为欣喜。
之后,林丹汗又听说大明已经亡了,让他畏惧至极的女真八旗也差不多完蛋了,中原没有了主人,顿时更是大喜过望,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于是,林丹汗便绑了几个哆哆嗦嗦的汉地儒生,让他们给自己上劝进表,然后在宁夏府祭天登基,自称大元皇帝,定都于河套的归化城,宣布要恢复忽必烈的江山云云。
虽然林丹汗的真实军力非常虚弱,但正在中原纠缠的周晋两国都顾不上西北一隅,而在河套的四周,暂时也没有能够威胁到察哈尔部的强敌,所以这个不伦不类的大元帝国,居然也暂时生存了下来。
至此,随着大清、大金(多尔衮的分裂势力)、大周、大晋、大乘、大元这一系列新的国家,在大明帝国的旧疆土上相继建立,属于大明王朝的统一时代正式终结,从此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与此同时,似乎是嫌大明剩余的版图还太大一般,在这一年的南中国各省,同样突然涌现了一堆打着各种旗号的新兴国度,在肆无忌惮地啃食着大明王朝的残山剩水……
第一百七十七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三)
崇祯七年三月,北直隶,滦州(现代的唐山附近),石佛口
虽然在大明朝廷的官方编制上,石佛口这地方连县城都不是,只不过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乡镇,或者大地主的私家庄园罢了。但事实上,石佛口的辉煌与精致,已经远远胜过了华北平原上的绝大多数寻常县城。
作为闻香教的圣城,石佛口这座城池本身的面积并不大,周长只有四里,但建筑规划却特别讲究。三百多年前的石佛口建筑面积并不大,周长只有四华里。但建筑规模却特别讲究。首先是在四郊设置“前亭(张亭子)、后店(后店子)、东谷(雷谷庄,后改称雷庄)、西楼(徐家楼)”,以负责接待四方“朝贡”的信徒。此外还建有庞大的庙宇群:城东北山脚下为“神主庙”,后人惯称其为“雹神庙”,庙内供奉两米高的红色花岗石弥勒佛像,石佛口就由此而得名。每年端午节,这里便有持续一个月的盛大庙会。光是庙内和尚接受进香施主施舍的香油,就有好几鼎缸。西关为老爷庙、娘娘庙、土地祠、三官庙;南关为菩提寺、八仙观、城隍庙。其中“神主庙”和菩提寺最为壮观,占地面积都有百十亩。这些庙宇全都是雕梁画栋,黄琉璃瓦盖顶,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富贵逼人的奢华气象。
而“圣城”石佛口本身,自然也是结构严谨,气派十足。四围城墙牢固,城门雄伟,与任何朝廷修筑的城池并无区别。城内只有一条东西大街,街两头修筑两大牌楼,分别刻写有“青山主人”、“弥勒转世”。中央是教主的住宅,前后占地过百亩。内院有客厅、花园,侧院有卫厅、武场。除此之外,还有一片占地百亩,竖立有二十四座“龟趺蟠龙透雕碑”,规格近似于皇陵的历代教主陵墓,更显示石佛口的非凡气派。
自从初代教主王森,于万历年间创立闻香教以来,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帝王之梦,王氏家族已经在石佛口这个大本营里,苦心经营敛聚了数十年之久,其影响力堪称是根深蒂固。即使经历了天启年间的徐鸿儒起义失败,和近两年闻香教大军在两淮的起兵受挫,但当王可教主带着圣物顺利逃回石佛口之后,依靠城内积蓄的巨额钱粮和数以十万计的狂热教众,还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又一次恢复了相当的实力。
此时此刻,在石佛口的闻香教总坛大堂内,正是一派香烟缭绕,数十名身穿各色华服,在闻香教内担任仙师、香主、护法等职的男子,都在大堂中对着香案上高悬的“圣物”,一条长长的狐狸尾巴跪拜叩首。
而闻香教教主王可,则挺着最近略显伛偻的腰板,穿着一袭明黄龙袍,端坐在上首处,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这数十名从北直隶各府县赶来的仙师、香主、护法,待到他们礼毕之后,方才朗声喝道:“……本教自先祖创教以来,筚路蓝缕数十年矣!中兴福烈帝(徐鸿儒)虽举义山东失败,本教主去年亦于两淮失利转进,但这都不过是一时蛰伏!本教信众仍有千万之众,石佛口基业犹在,此乃帝王之基也!
今明庭分崩离析,清虏盛极而衰,天下战乱四起,黎民苦不堪言,正是我圣教事业发扬光大之时!故而本教主召集诸位前来总坛,共商再次起兵复国之大事!”
数十名仙师、香主、护法一听教主的雄心壮志,都道:“……教主鸿福齐天,光大圣教!明王再世。”
“……甚好!那么本教主就顺天应人,起兵再造华夏乾坤,真空家乡……”看着众人都表示赞成,王可教主朗声一笑,随即站了起来,“……从即日起,本教主再登帝位,至于尔等也各有公侯之赏……”
“……谢陛下重赏!陛下乃明王降世,顺天应人,必当再造华夏乾坤,一统天下!”
※※※※※※※※※※※※※※※※※※※※※※※※
于是,崇祯七年三月上旬,从南方摆脱清廷的软禁,一路潜逃回滦州石佛口总坛的闻香教主王可,在蛰伏等待了几个月之后,再次于石佛口起兵称帝,宣布建立“大乘国”,并且火速颁发了宰相、三省六部、都察院等官职,还有一大堆公爵、侯爵和伯爵的爵位,用以“恩赏”诸多乱七八糟的追随者。
紧接着,得知教主王可起事,数十万遍布北地的闻香教众旋即起兵响应。坐镇北京的祖大寿闻讯大惊失色,赶紧发兵弹压了京畿地区的闻香教叛乱,然后集结了一万关宁军,朝着滦州石佛口扑来。
不得不承认的是,滦州石佛口虽然是闻香教历代经营的根基之地,但滦州的北面是长城,南面是大海,东面是山海关,西边就是北京城,回旋余地甚小。在起兵后如果不能一口气拿下北京的话,就会陷入困境。
但经过了先前这么多的战火磨砺,作为闻香教主和“大乘皇帝”的王可陛下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称帝之后,王可就席卷石佛口囤积的财货粮秣,又裹挟了数十万铁杆信徒,赶在祖大寿发兵来剿之前,便放弃了石佛口,浩浩荡荡地西迁冀南,跳出了关宁军的包围圈,一下子就把这盘死局给做活了!
——清廷崩溃之后,关宁军因为内部的分裂和牵制,长期局促于京畿一带,未能迅速扩张。而登州镇陈新大帅最西边也只打到了济南,连山东全境也未能占稳。所以,在清廷退出北方之后,冀南豫北一带的上百个县城就陷入了无政府状态,闻香教势力随即趁虚而入,早已在不少府县建立了“秘密政府”。教主御驾一到,这些“地下党”立刻由暗转明,眨眼间就建立起了一个北到保定,南到开封的“八百里大乘国”!
发现这些闻香教妖人居然跑到冀南死灰复燃,在滦州扑了个空的晋王祖大寿自然要南下征讨。然而此时的关宁军刚刚分裂,不但被吴襄带走了相当一部分部众,就连祖大寿的嫡系精锐,也有不少在山西南部跟洛阳的吴家兵马对峙,再扣掉北京和山海关一线的留守部队之后,祖大寿手头可以使用的机动部队非常有限,被迫临时凑了些杂牌新兵南征,结果才打到真定、保定一线,就再也推不过去了,只得就此收兵。
在击退了祖大寿的进攻之后,眼看着大乘国暂时已经站稳了脚跟,王可便宣布定都于河北大名府,改名为“神京”,并且派遣使者与洛阳吴襄的“大周国”联络,企图仿照三国时蜀吴结盟抗魏之事,结盟共抗祖大寿的晋国。而刚刚从北京败逃出来的周王吴襄,自然也是欣喜应允,跟王可歃血结盟。
于是,就在南直隶陷入五帝并立的时候,中原也出现了周晋乘三帝争霸的“北地三国志”。
但问题是,在这三家之中,势力最弱的闻香教主王可已经称帝,而祖大寿和吴襄却还只是晋王和周王,似乎有点地位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在跟王可缔结盟约之前,根据手下一帮文武官员的意见,周王吴襄便火速设坛祭天,定都洛阳,自称大周皇帝。而盘踞北京的晋王祖大寿,突然听说两个对头都当皇帝了,自己却还只是晋王,感觉实在有些掉价。于是在派遣使者跟镇守辽东的黄石元帅沟通了一番,发现“澳宋”方面并不介意中原多几个皇帝之后,也很高兴地把自己的头衔升级成了大晋皇帝,定都北京。
接下来,似乎是老天爷还嫌眼下这部“北地三国志”不够热闹似的,硬是又塞进来了一个新选手。
——被所有人遗忘了很久的蒙古黄金家族嫡系后裔,盘踞河套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在崇祯七年夏天的时候,也跟着宣布自己继承了大元皇帝之位,有资格参加这场中原逐鹿的游戏!
※※※※※※※※※※※※※※※※※※※※※※※※
作为正史上的末代蒙古可汗,林丹汗也是一个类似于崇祯皇帝的悲剧人物,并且同样有着惊人的作死天赋。原本父辈交到他手里的蒙古汗国,有点类似于早期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诸侯割据,各成体系,汗庭权威有限,但依靠藏传佛教的信仰和传承自成吉思汗时代的祖宗法统,依然勉强保持着统一的外表。然而,在林丹汗的“宗教改革”之下,之前还能勉强凑合的蒙古汗国,很快就被他玩得彻底分裂崩溃了!
——藏传佛教之中,有黄、红、白、花等多种流派。在林丹汗刚刚即位的时候,蒙古草原上盛行的是黄♂教,而林丹汗最初也是黄♂教信徒。但在他二十六岁的那一年,从青藏高原上来了一个红教活佛,在面见林丹汗后施展了法术,使得年轻的林丹汗深为折服,封他为国师,并接受灌顶,从此改信了红教。接下来,林丹汗更是挥霍巨资,大修红教寺院,企图将红教变成整个蒙古草原的国教!
众所周知,宗教改革都是要流血的。结果就跟同一时期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一样,蒙古草原上同样爆发了激烈的宗教战争,信奉红教的汗庭和信奉黄♂教的各部彻底撕裂,兴起于辽东的努尔哈赤趁机插手,很快就使得科尔沁和喀尔喀部落相继倒戈,连直属于林丹汗的察哈尔部都爆发了叛乱,一时间仿佛败亡在即。
一败再败之下,心惊胆战的林丹汗再也不敢跟女真人争锋,下令丢弃祖宗故地,率部西迁到河套地区,躲避女真铁骑的进犯。蒙古各部对此甚为失望,纷纷叛离,不愿意继续追随这个窝囊废大汗。
按照原本的历史,一代天骄皇太极将会在大凌河之战得胜之后,率领女真八旗西征河套,对苟延残喘的林丹汗发动最后一击,彻底覆灭成吉思汗后裔的江山霸业。但是在这个时空,由于清军在打赢了大凌河之战后,就找到机会大举入关、征伐中原,再也顾不上贫瘠的塞北,于是无形中就让林丹汗逃过了一劫。
所以,在退到河套苟延残喘了几年之后,因为一直没有遭到军事打击,林丹汗居然在这边渐渐站稳了脚跟。但他的处境依然很艰难,因为明末小冰河期的连绵灾害,同样影响到了蒙古草原,使得曾经号称“塞外江南”的河套之地连年大雪成灾,庄稼颗粒无收,牲畜大批冻死,甚至还爆发了一场瘟疫,在最低谷的时候,林丹汗帐下男女老幼一度减少到了四万众,而且穷饿困窘至极,眼看着就要熬不下去了。
为此,林丹汗只得硬着头皮南下劫掠汉地,企图解决察哈尔部落的吃饭问题。不料此时中原分崩离析,边塞豪强彼此攻杀,面对蒙古人的南下进犯,能够组织起来的抵抗力量极为薄弱。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蒙古骑兵,很轻易就攻入了宁夏和陕北,占领了长城以南的大片地盘,不由得甚为欣喜。
之后,林丹汗又听说大明已经亡了,让他畏惧至极的女真八旗也差不多完蛋了,中原没有了主人,顿时更是大喜过望,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于是,林丹汗便绑了几个哆哆嗦嗦的汉地儒生,让他们给自己上劝进表,然后在宁夏府祭天登基,自称大元皇帝,定都于河套的归化城,宣布要恢复忽必烈的江山云云。
虽然林丹汗的真实军力非常虚弱,但正在中原纠缠的周晋两国都顾不上西北一隅,而在河套的四周,暂时也没有能够威胁到察哈尔部的强敌,所以这个不伦不类的大元帝国,居然也暂时生存了下来。
至此,随着大清、大金(多尔衮的分裂势力)、大周、大晋、大乘、大元这一系列新的国家,在大明帝国的旧疆土上相继建立,属于大明王朝的统一时代正式终结,从此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与此同时,似乎是嫌大明剩余的版图还太大一般,在这一年的南中国各省,同样突然涌现了一堆打着各种旗号的新兴国度,在肆无忌惮地啃食着大明王朝的残山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