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务工移民的到来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单单只是看平壤城里面的居民的话,那整个大唐能比上这些人生活的,还真就不多。
毕竟这些人至少已经实现了基本的温饱不说,每个月还有盈余。
这一点对于大唐绝大多数地方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可偏偏这个刚刚亡国的地方做到了,而且覆盖了绝大多数人。
可张诺做了什么嘛?
他没做什么啊,他只是简简单单的要求所有工厂主必须让人吃饱,然后按时给薪资,就这两点要求就没了。
平日里工坊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该辞退的直接辞退,没说一定要养着或者怎么样。
可偏偏就是这么几条简单的安排,就让整个平壤城给繁荣了起来,这就让李世民有点搞不明白了。
难道长安城里雇人干活不给钱?不给饭吃?那为什么长安城里就不能发展成这样呢?
李世民随口问了马周一句,没曾想马周还真的回答上来了。
“陛下,主要还是因为产量和利润的问题!”
“长安城里微臣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无论是蓝田城还是平壤城,乃至整个平壤道,所有的工坊都是殿下亲自指点过甚至入股的,所以每个工坊生产的商品都是供不应求的!”
“尤其是如今海路已通,关内的商人直接在港区就会下单购买大量商品,然后走海路运回关内贩卖。”
“所以,这就导致只要是平壤道的工坊都不担心挣不到钱,只担心没法生产足够的商品!”
“但是殿下在这方面要求特别严,不能私自处置奴隶,只能交由官府调换或者开除,所以,这些工坊如今都把伙食弄得不错,薪资也按时发放,因为这样的话,哪怕是奴隶也会努力工作的!”
“而只要他们努力工作了,那么工坊主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可是在长安城里就不会这样了,毕竟,除了殿下自己家的那家酒坊以外,还没有哪家工坊能说自己的东西不愁卖的!所以他们自然对自己工坊里的工人百般挑剔了!”
“而长安城里拢共就那么些工坊,如果那些工人受不了不乐意干了,根本不可能跟平壤城这边一样当天就找到一份其他的工作!”
“所以,这就是平壤城里生活的人,哪怕是奴隶也过得开开心心的原因,因为他们只要老老实实干活就能吃饱穿暖还能省下一笔钱为将来自己和全家赎身。”
“陛下您可能不知道,如今海路通畅以后,已经有不少关内的大唐子民顺着海路来这边工作了,毕竟咱们平壤城这边是真的缺人,而关内来的百姓的话,关内的工坊主普遍比较相信!”
李世民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可转头他脸色就有点难看了啊,娘的,自己辛辛苦苦治理大唐一两年的工夫了,可如今张诺这边才刚刚有点起色,他治下的百姓就从他那边跑到这里来了,貌似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那这不就证明他治下的发展没有这边好嘛?
这就有点打脸了啊,他自认为自己干的还不错来着。
不过想想隔海相望的登州、莱州那边的情况,李世民刚刚升起的一丝对当地官府的愤怒也顿时消散了。
整个山东半岛这几十年来可谓是苦难深重了,天灾人祸几乎年年都有,从隋朝时候的征兵打高丽,之后隋末大乱,哪怕李唐建国了,这里也是匪患纵生,同时各种天灾也没断过。
也就是中原民族骨子里的坚韧不拔支持着这些人,否则就登州、莱州这边十室九空的情况,早有不知道多少人过不下去了。
如今看到海对面的平壤城有机会包吃包住还有薪资拿,这种好事一旦传开,想必那边的民众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甚至李世民都能想到,如果海运更加发达一点,或者消息扩散的更狠一点,只怕来这边的人会更多。
毕竟在那边实在是找不到什么活路了,土地就那么多,大家族、豪门早已搜刮得差不多了。
给那些老爷们当佃农种地的话,一年到头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勉强混个温饱罢了,如果家里碰上个大病大灾的,说不定反过来辛辛苦苦一年还得欠上一笔高利贷。
这么一算的话,听说这边连奴隶都能吃饱穿暖,还说得有模有样的,那这些过不下去的人,能不过来拼一把嘛。
反正他们知道这边如今已经是大唐治下了,还是鼎鼎有名的秦王殿下管理范围之中,那还有什么好怕的,直接找县令要个路引不就过来了。
这也算是拼死一搏吧,如果成了自然皆大欢喜,上当受骗了的话也无所谓,反正在家里也是过不下去了等死而已。
正是这种想法,让第一批过来的民众打听到了准确的消息,并且看到了真实的情况以后,迅速跑回去告知了乡亲父老,然后转头就高高兴兴的挣钱来了。
这一点张诺这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对于来干活的大唐百姓,给出的待遇都比奴隶要好得多。
毕竟在很多工坊主眼里,只有关内来的百姓才是靠得住的清白人家,毕竟不是清白人家也拿不到县令给出的路引不是。
就这么一个带一个的,真的仅仅是一两个月的工夫,如今平壤城已经到处能看到大唐百姓的身影了。
而且从最开始的一窝蜂的都是进工坊做工的,如今也有了不少做小买卖、小吃摊、客栈乃至其他店铺的存在。
毕竟树挪死人挪活,都是爹生娘养的,如今大把机会放在眼前,谁还不想好好拼一把呢。
也正是这些新来的大唐百姓,让整个平壤城更加的稳定了,因为他们早已熟悉了官府的那一套,哪怕这里是张诺弄出来的新政特区,可实际上跟关内的政策相比,改进的都是一些比较诟病的地方。
大的方面的话,还是关内那一套,那么这些从关内出来的百姓自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感觉除了工作、生活更加好了以外,还真跟在老家没啥区别!
如果单单只是看平壤城里面的居民的话,那整个大唐能比上这些人生活的,还真就不多。
毕竟这些人至少已经实现了基本的温饱不说,每个月还有盈余。
这一点对于大唐绝大多数地方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可偏偏这个刚刚亡国的地方做到了,而且覆盖了绝大多数人。
可张诺做了什么嘛?
他没做什么啊,他只是简简单单的要求所有工厂主必须让人吃饱,然后按时给薪资,就这两点要求就没了。
平日里工坊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该辞退的直接辞退,没说一定要养着或者怎么样。
可偏偏就是这么几条简单的安排,就让整个平壤城给繁荣了起来,这就让李世民有点搞不明白了。
难道长安城里雇人干活不给钱?不给饭吃?那为什么长安城里就不能发展成这样呢?
李世民随口问了马周一句,没曾想马周还真的回答上来了。
“陛下,主要还是因为产量和利润的问题!”
“长安城里微臣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无论是蓝田城还是平壤城,乃至整个平壤道,所有的工坊都是殿下亲自指点过甚至入股的,所以每个工坊生产的商品都是供不应求的!”
“尤其是如今海路已通,关内的商人直接在港区就会下单购买大量商品,然后走海路运回关内贩卖。”
“所以,这就导致只要是平壤道的工坊都不担心挣不到钱,只担心没法生产足够的商品!”
“但是殿下在这方面要求特别严,不能私自处置奴隶,只能交由官府调换或者开除,所以,这些工坊如今都把伙食弄得不错,薪资也按时发放,因为这样的话,哪怕是奴隶也会努力工作的!”
“而只要他们努力工作了,那么工坊主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可是在长安城里就不会这样了,毕竟,除了殿下自己家的那家酒坊以外,还没有哪家工坊能说自己的东西不愁卖的!所以他们自然对自己工坊里的工人百般挑剔了!”
“而长安城里拢共就那么些工坊,如果那些工人受不了不乐意干了,根本不可能跟平壤城这边一样当天就找到一份其他的工作!”
“所以,这就是平壤城里生活的人,哪怕是奴隶也过得开开心心的原因,因为他们只要老老实实干活就能吃饱穿暖还能省下一笔钱为将来自己和全家赎身。”
“陛下您可能不知道,如今海路通畅以后,已经有不少关内的大唐子民顺着海路来这边工作了,毕竟咱们平壤城这边是真的缺人,而关内来的百姓的话,关内的工坊主普遍比较相信!”
李世民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可转头他脸色就有点难看了啊,娘的,自己辛辛苦苦治理大唐一两年的工夫了,可如今张诺这边才刚刚有点起色,他治下的百姓就从他那边跑到这里来了,貌似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那这不就证明他治下的发展没有这边好嘛?
这就有点打脸了啊,他自认为自己干的还不错来着。
不过想想隔海相望的登州、莱州那边的情况,李世民刚刚升起的一丝对当地官府的愤怒也顿时消散了。
整个山东半岛这几十年来可谓是苦难深重了,天灾人祸几乎年年都有,从隋朝时候的征兵打高丽,之后隋末大乱,哪怕李唐建国了,这里也是匪患纵生,同时各种天灾也没断过。
也就是中原民族骨子里的坚韧不拔支持着这些人,否则就登州、莱州这边十室九空的情况,早有不知道多少人过不下去了。
如今看到海对面的平壤城有机会包吃包住还有薪资拿,这种好事一旦传开,想必那边的民众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甚至李世民都能想到,如果海运更加发达一点,或者消息扩散的更狠一点,只怕来这边的人会更多。
毕竟在那边实在是找不到什么活路了,土地就那么多,大家族、豪门早已搜刮得差不多了。
给那些老爷们当佃农种地的话,一年到头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勉强混个温饱罢了,如果家里碰上个大病大灾的,说不定反过来辛辛苦苦一年还得欠上一笔高利贷。
这么一算的话,听说这边连奴隶都能吃饱穿暖,还说得有模有样的,那这些过不下去的人,能不过来拼一把嘛。
反正他们知道这边如今已经是大唐治下了,还是鼎鼎有名的秦王殿下管理范围之中,那还有什么好怕的,直接找县令要个路引不就过来了。
这也算是拼死一搏吧,如果成了自然皆大欢喜,上当受骗了的话也无所谓,反正在家里也是过不下去了等死而已。
正是这种想法,让第一批过来的民众打听到了准确的消息,并且看到了真实的情况以后,迅速跑回去告知了乡亲父老,然后转头就高高兴兴的挣钱来了。
这一点张诺这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对于来干活的大唐百姓,给出的待遇都比奴隶要好得多。
毕竟在很多工坊主眼里,只有关内来的百姓才是靠得住的清白人家,毕竟不是清白人家也拿不到县令给出的路引不是。
就这么一个带一个的,真的仅仅是一两个月的工夫,如今平壤城已经到处能看到大唐百姓的身影了。
而且从最开始的一窝蜂的都是进工坊做工的,如今也有了不少做小买卖、小吃摊、客栈乃至其他店铺的存在。
毕竟树挪死人挪活,都是爹生娘养的,如今大把机会放在眼前,谁还不想好好拼一把呢。
也正是这些新来的大唐百姓,让整个平壤城更加的稳定了,因为他们早已熟悉了官府的那一套,哪怕这里是张诺弄出来的新政特区,可实际上跟关内的政策相比,改进的都是一些比较诟病的地方。
大的方面的话,还是关内那一套,那么这些从关内出来的百姓自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感觉除了工作、生活更加好了以外,还真跟在老家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