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血海孤狼 > 第一百零一章 告别

第一百零一章 告别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绍宽对着祝捷送匾的人群一通讲话,当天晚上就见报了。一时间对海军称赞的文章铺满了报纸,而之前一二八的事情则被说成是忍辱负重。第二天中山北路陈绍宽寓所内,秘密回来的陈季良看着那些报纸一直想笑,可现实就是如此,金山卫一战后海军已是举国称赞、万民爱戴。

    “佑之那边怎么样了?”陈季良放下手上的报纸。金山卫这边尘埃落定,日本人暂时不可能再来,那海军现在在外的舰艇就只有在东太平洋破交的宁海号了。

    “日本人追的紧。这次不光是驱逐舰,还有航空母舰,妈祖保佑吧。”陈绍宽眉目间带着些担忧。“金山卫那边情况如何?日本人可能再来吗?”

    “日本人登陆是奇袭,我们都有准备了,那就没有奇袭了,照说是不会再来了。”回答完,陈季良开始提自己的想法:“日军在金山卫沉了不少舰,我就想着能不能捞起一些来……”

    没想到陈季良有这种想法,陈绍宽笑道:“日本人会让我们捞?那海也不浅吧,不说捞不起来,就是捞起来我们往哪里拖?造船所都搬到重庆去了。还有,捞上来有钱修吗?”

    最后那艘名取号妄想趁涨潮脱身,自然被海军给击沉了。还有那些靠近海岸的驱逐舰,沉下去桅杆都能看得见,陈季良看到这一堆军舰就心痒痒,这里头任何一艘都比宁海号强。

    “那海军怎么重建?就靠宁海号俘获日本邮船?”陈季良反问道。他可是在军中说有海军重建计划的,话既然出了口,自己自然会当真。“邮轮要改成航母必须改建,这需要不少钱吧。就是改成了航母那也要驱逐舰巡洋舰护航吧,我们除了那几艘老掉牙的鱼雷艇,什么都没有!绍盛那边有什么主意?怎么个说法?”

    宁海号破交和金山卫伏击出自谁的计划,陈季良自然知道。只是他没有直接联络过李孔荣,不知道下一步海军该干什么。陈绍宽其实也在头痛这个问题,他道:“绍盛那边先不说,你还是先准备好,到时候先把金山卫那边的炮台撤了吧。”

    “什么,马上就要撤?!”陈季良大吃一惊,他还以为自己要在金山卫坚守到明年的。

    “肯定要撤!日本人吃了这么一次大亏,损失了五六万人,以他们的性子能不报复?”陈绍宽道。“日本人不从杭州湾北部登陆,那就会直接增兵上海,从正面击溃。绍盛已经来电说存在这样的可能,要我们做好撤退的准备。这两天上海的战事也极为激烈,日本那边好像新调来一个师团,要不是死命撑着,防线怕早就破了。”

    陈绍宽说的是华北调过来的16和114师团,历史上16师团于11月13日在白卯口登陆,同样用的是侧后包抄的路数,但因为船只不够,所以登陆一直延迟到11月13日;114师团属于第10军,也因为运输的原因滞后,不过金山卫登陆确实不便,后来是从上海登陆。现在第10军两个半师团在金山卫几乎全军覆没,自觉内部泄密的日参谋本部遂将改由吴淞口上岸,加强上海派遣军力量。此时上海的日军已经是七个半师团了。

    本来还想捞军舰的,现在听闻金山卫都要撤了,陈季良嚇然道:“局势崩坏如斯?!那我们怎么办?撤回来在沿长江一线布雷?湖隼这三艘百吨左右的鱼雷艇或许可以从河道里回到长江,建康号可是四百吨的船,吃水有两米七,当初怎么藏这艘舰拱北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树都挖了两颗,现在撤退,怎不可能将她沉在杭州湾吧?”

    “我们在金山卫大捷,你不觉得日本人的反应太过奇怪吗?什么消息都没有。”陈绍宽道。“上个月底委员长就做了迁都重庆与抗战前途的报告。现在仅仅是为了打给洋人看、打给九国公约会议看才在上海坚持。海军在金山卫的布置也是要服从于陆军在上海坚守大局的,你可不要以为金山卫会一直守下去。”

    陈绍宽这话等于是在给脑子有些发热的陈季良浇冷水。确实,金山卫大捷,包括日海军在内,预估消灭日军两个半师团,大约六万余人,可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淞沪会战的局势,只能延缓上海失守的时间。五个半师团已经顶的很辛苦很辛苦了,现在日军受此重创憋着一口气,国内的又在紧急动员,再来几个师团上海七十万国.军不得不撤。陆军一撤海军必撤无异,还捞什么军舰啊,在日本飞机底下运出那几十门舰炮才是真的。

    “建康号就让她晚上出海去福建吧。她也能开到二十多节,走两个晚上,一个晚上到温州,再一个晚上到宁德,就在宁德那边掩藏起来吧,等潜艇回来再配合行动。”陈绍宽说出海军部的安排,这也深思熟虑的。本来建康号倒可以去广东,但那毕竟是第四舰队陈策的地方,派过去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潜艇那边什么情况?明年年中能交船吗?”陈季良愁的只想抽烟,可想到陈绍宽不喜欢烟味,拿到手里又放下了。

    “潜艇……”陈绍宽摇了摇头。德国现在有两条线在向他报告,一条是李孔荣,另一条是造船厂督造官王致光。之前德国海军不肯派训练艇给海军学员,陈绍宽颇多担心,不想李孔荣一出院就解决了。造船厂那边因为是全额付款,倒没有什么问题,可李孔荣写来的报告对此却不容乐观,他认为现在中日在德国的主持下进行调停,调停时期德国不会有什么异动,可调停失败,德国就不得不要选边了,以希特勒和国社党倾向,他们自然是选择日本。至于亲华派的陆军、外交、银行能支撑多久,就要看冯·勃洛姆堡元帅会不会被国社党搞下台了。

    李孔荣上月出院,上月就写了这份全面论述中日德三方关系的报告,陈绍宽这几天正在看。虽然他没有说德国人肯定不会交艇,可其中蕴含的意思却是调停结束后,中德关系将有一个大转折,这次德国很可能应日本的要求拒绝交艇。

    “难道绍盛不能和德国多做交涉,争权把潜艇接回来?”陈季良刚才被泼了冷水之后倒也清醒了过来——海军很快就要看不到海了。现在他唯一的期望就是两艘潜艇回来,届时与宁海号一起划归第1舰队,破交也好,海军重建也好,最少他手里还有几条船。

    “绍盛再有本事,他也就一个人。德日是盟友,他一个人的作用能比得上整个日本的作用?”陈绍宽反问道。“他无非是在钻一些可以钻的空子罢了。一艘航速只有二十多节的宁海就让日本海军全体出动、满大洋搜捕,那两艘最新式的远洋潜艇,又会让日本人如何?日本人肯定会想方设法破坏的。”

    陈季良此前放下的烟终于点着了,陈绍宽当即把窗户推开。十一月的南京已经很冷,风吹进来让人浑身一寒的同时神情也一震。急急的抽了好几口烟,陈季良才把烟在那个干净的可以看出人影的烟灰缸里掐灭。见他的烟抽完,陈绍宽又伸手要把窗户关上,陈季良道:“还是不关吧,冷一冷也好。”他说罢又道:“厚甫,那以后海军会怎么样?不说我们没钱,就是我们有钱也没办法拉出一支舰队来和日本人打。”

    “你问我,我问谁去?”陈绍宽叹了一口气。“宁海破交只是为重建做准备,最少我们手上现在已有一艘可以改造成航母的邮轮,一艘油船、一艘货船。另外就是资金多了不少,龙田丸上虽然没有找到什么黄金,可那些货还是值些钱的,这些都是重建海军的基础。海军要想重建,没有国府的支持是不可能的,绍盛是说有可能,可我没有看到这种可能。”

    “那就让绍盛回来啊!”陈季良道。“潜艇要是德国人不交船,他呆在德国有什么用?”

    听陈季良要李孔荣回来,陈绍宽也笑:“绍盛的二房就要生了,两人却没有成婚。他也想回来,可外交部不让啊。他现在正协助委员长特使蒋百里对德交涉中日停战调停事宜,根本就回不来。再说,他回来又能怎样?他在德国潜艇的事情还能想些办法——万一就像他说的,德国人打仗需要大量的钨砂,我们一次性交付五六千吨钨砂,然后德国人又同意放行了呢?他回来那潜艇就彻底没戏了。”

    一次性卖五六千吨钨砂换德国交艇,陈季良根本就不清楚这怎么操作,现在国府不正在对德出售钨砂,换取德国的军火输入么?

    陈季良的疑惑陈绍宽自然看在眼里,他道:“你不要管绍盛怎么想的,他在国外对国际形势的把握要比我们在国内好得多,这也是我不想他回来的原因。他说钨砂换潜艇有可能,那就应该又几份把握。况且他昨天来电希望能在军械司下面增设技术情报科,我和献炘都同意了,趁着海军还有些微功,下午已经报给军政部了。”

    “军械司下面增设技术情报科?”陈季良道,“这是干什么的?增设一个科,若由他任科长,他可是中校衔啊?”

    “金山卫大捷,海军可是有功的,他的名字我也报上去了,而且是照实报的。要是没什么意外,他这次肯定晋升上校。不过也不是他一个人,淑春(周应聪)、拱北(曾国晟)、幼韵(叶可钰)还有其他一些有功人员都要晋升。你、还有庶熙(欧阳绩)、琇若(方莹),则是授勋了。”

    在编制上,海军部的司长是少将、科长是上校。李孔荣筹划有功晋升上校,做个科长自然没什么不妥。而且这一次陈绍宽的几个亲信全在晋升的人里,算是培养了嫡系。他说完晋升的事情,又道:“技术情报科就是关注最新的海军技术,将欧美各国先进武器学习回来为我所用。日本海军为何进步那么快,就是因为他在技术情报收集上肯花钱……”

    “这难道是间谍?”陈季良越听心中越疑。众所周知,日本人窃取技术是最出名的,日本人去船厂参观,厂家总要在他们后面安排人紧跟,哪怕是他的盟国德国也是如此。

    “不完全是间谍。”陈绍宽沉吟了一下才道:“绍盛说为避免各国反感,绝不刺探各国军事技术情报,对于军事技术情报只公开收集,有些工业技术情报倒是可以想办法打些擦边球。”解释完技术情报科的作用,陈绍宽又道:“以前在德国的时候他说过一种无线电探测器,现在欧美各国都有,这种无线电探测器装在地上可以探测到空中的飞机,装在飞机或者船上能探测到海上的舰船,甚至可以作为一种火控,代替现在常用的射击仪。

    我们已经很落后了,这次金山卫的炮战就打的很不好,各国普遍装备的射击指挥仪也只有宁海号、平海号上有,还是老式的,无线电探测器射击仪再一出来,就不是被人家甩几条街,而是几里地了,所以我和献炘的意思都是要了解这东西,最好是能自己造。”

    增加经费、扩大编制、这些都是陈绍宽想做的,而先进的武器碍于国力和国府的支持,那就只能见机行事,如果不贵那就买下,贵就了解。李孔荣给海军部的报告里,技术情报科是以收集情报为主,科内按编制是科长一人、科员五人、司书一人,但在德国就只有他和钟前功两人。人数不是关键,关键是他有这个招牌以后便于行事,前往各国办事方便。

    素来有办法的李孔荣都转去搞技术情报了,潜艇是否能接回来也不能完全确定,金山卫那边还要做好撤退准备……,这些事情让返回南京的陈季良失望不已。他实在不想带着人去长江中上游布雷,可现实如此,他不得不准备离开金山卫告别熟悉的大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