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修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49章、修养
朝廷收到旅顺守军在海上捡到二十多艘军舰船只和大量枪炮的奏报,根据描述,军舰上大炮炮打都已经上膛了,然而人却凭空消失,没有尸体也没有血迹留下,他们也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此时正是双方交战的时候,白得这么多武器当然再好不过了。
只是现在的朝廷就像筛子,朝廷得到消息,潜入京城的东洋间谍自然也得到了消息,赶忙传回东洋。
东洋上下综合了所有潜伏在清国的间谍传来的消息,分析之后认定不是清国海军所为,因为这段时间北洋舰队一直在威海港内,而另外两支舰队也没有北上。因为整支队伍没有一个人生还,甚至连一具尸体也没有找到,只能当成灵异事件处理。
不过因为损失了两万五千多军队,还有几艘军舰和运兵船,战争只能重新谋划。不过清军并没有抓住机会反扑,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调整。
因为忽然消失的两万多军队,东洋没有再用运兵船运送军队横穿黄海登陆辽东半岛,生怕再来一次灵异事件,直接从朝鲜抢渡鸭绿江。
鸭绿江右岸虽然有三万清军防守,但是很多是从朝鲜跑回来的,见识过东洋军的厉害,大多没有死战之心。而且军队来自各地,之前互不统属,现在一时捏合起来自然也不可能,朝廷认命的统领也指挥不动,将领多无抗敌之心,东洋军架起浮桥也没人发现。最终东洋军顺利过河,聂士成、马金叙率部抵抗,终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退。而聂士成马金叙一撤,其余毫无战心的将领闻讯不战而逃,东洋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九连城和安东县,有了前进基地。
不过没了辽东半岛登陆前后夹击,清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东洋军想要前进却不容易,也要付出代价。
东洋国政府见此,经过一番合谋,决定再开辟战场,舰队从黄海南部绕攻威海卫。
北洋舰队不许出海,只能被动挨打,东洋军海陆夹击,威海卫清军拼死还击,打死东洋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然而兵少将寡,舰队被封锁在港内,坐困愁城。旗舰定远中水雷搁浅,仍然亡命开炮还击,直到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
此时被围困的清军中出现了投降的将领,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拒降自杀,又推举镇远舰管带杨用霖,杨用霖同样不降,自杀。然而这阻止不了投降派的心思,威海卫终究陷落。
在威海卫被围困之后,东洋军一部乘船南下,攻击台岛。台岛军民节节抵抗,终因武器落后寡不敌众惨败。
此次大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东洋军也损失了数万兵力和数艘军舰,可是朝廷不愿再打,派出李鸿章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时,李书成和江明月在贵州兴义府九龙山隐居修养。九龙山沿山下一片狭长的原始森林,环境清幽,原始森林外也是山连着山,树林很常多,几里才有几户人家聚居在山脚平坦之处。
山中无日月,等两人将中丹田的金丹恢复并增长到鸡蛋大,下山进城才知道,此时大清已经亡了几年了。
二十年的时间,还没有恢复当年全盛时的状态,今后再也不会这么干了。
回到九龙山,此时两人不用再一心恢复金丹,决定建个房屋居住。
地方根本不用选,就在之前他们修炼的地方,这里是原始森林的边缘,有一片两百来亩大小的平地,只要将上面的树木砍了就能种地了。后面山脚就是水源,一条小沟直通南面一个十来亩的小湖。
一切因陋就简,先搭起一栋茅草屋,然后砍树刨树根平整土地,重新规划沟渠。
这天杨老三进老林里打猎,翻过一个小垭口,眼前不再是之前熟悉的样子,山脚的树林不见了,只见两个人正在那里忙活,一个赶着牛犁地,一个捡草根。
杨老三看了看,一拍大腿,这个地方不错!又平又有水,比他们安家的地方好多了,之前他没想到这里可以安家,一是这里已经是老林子,豺狗豹子都有,危险得很,二是平地上全是大树,可不好清理。不过豺狗哪里都有,他们那里也时常有豺狗过去,要是这里多住点人家,还真不怕有豺狗。树也砍了,清理出来就可以种地,而砍下来的树正好搭房子。
越想越觉得妙,杨老三决定打听一下。
“主人家!主人家!”走到地边,杨老三喊道。
“有什么事?”李书成让牛停下,过来问道,开口一口方言。这方言不是他现在学的,而是上辈子就会的。
“你们是刚刚才搬来的吗?”杨老三问道。
“是啊。”李书成说道,“一来看着这里不错,我们就决定留在这里了。”
“要砍这么大一片树,你们来的人不少吧?”杨老三此时才想起,这里他虽然两个月没来,但是要砍这么大一片树,还要整理沟渠,人少是干不出来的。
“没有,就我们夫妻两。”李书成说道,“我们练过武功,砍树还是很快的。”
“你们还是练家子啊!”杨老三羡慕不已,底层百姓除了羡慕读书之外,还崇尚武力,厉害的人没人敢欺负。
羡慕过后杨老三才问出最想知道的事:“这地方这么大,开出来就是一大片地,你们也种不完,能不能让我们家过来种?”
“可以啊,人多点也热闹不是?”李书成说道,“反正我们也种不完。”
杨老三看着李书成像是读书人,认为他不会种地为了留个好印象,方便以后相处,跟李书成说起种地经验。并且出主意道:“这种地啊,种包谷麦子这些都不太划算,最划算的还是种洋烟(罂粟)。我们给万家种地,大部分地种的就是洋烟。”
虽然这里山区落后,但是平整的地方不多,肥沃的平地早被地主占据了。贫民除了一点坡地,就是给地主家做工,这是杨老三不惧野兽攻击想要搬过来的原因。
另外,种洋烟在这时候非常普遍,不只是一般小地主,就连山下城郊现在的贵州督军刘显世家里也种洋烟。
“我不种洋烟,如果你们要过来,也不准种洋烟。”李书成摇头说道,“这是毒品,是害人的东西,城里多少人因为抽洋烟家破人亡。”农村为什么不会?因为他们是自产自销。
“不种?不种就不种吧。”杨老三说道。他虽然觉得种洋烟更赚钱,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有多赚钱。只要有自己的地,种粮食能够养活自家人,不去给地主做工就行。
得了李书成的同意,杨老三猎也不打了,急急忙忙地回家要叫上一大家子搬过来。
有地,而且是肥沃的大平地!杨家一致同意搬家,根本不在意是在老林子边,会受到豺狗攻击。
杨家上下十一人,先搭了几个窝棚住下,然后才建房子,打算先建一栋草房住下,等种上庄稼之后趁农闲再建两栋,十一个人住一栋三间的草房实在住不下。
“咦!李兄弟你怎么往地里放水啊?”杨老大问道。几天相处下来,很自然地开始称兄道弟了。
“嗯,这块地我准备种谷子(水稻)。”李书成说道。
“种谷子?我们自点(这里)冷得很,怕是不行。”杨老大说道。
“应该是可以的,只是以前没人种过。而且我种的品种不同,适应这样的气候。”李书成说道。下面坝油能种,这上面也只是高个一两百米应该也能种,况且李书成使用的还是空间里的水稻种子,空间内的温度跟外面春秋两季也差不多,还没有外面夏天热。
有李书成借的一部分粮食,加上自家存下的,在找点野菜,打点野猪兔子这些,杨家能够支撑到秋收下来。眼见着地里的庄稼越长越茂盛,全家高兴不已,只要秋收接上茬,明年的日子就好过了。
农闲之后,李书成见杨家几个孩子每天割猪草割牛草之后,就疯玩,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干脆教他们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从来就是底层百姓梦寐以求的事情。杨老大和杨老二知道之后,特意打了只麂子送来感谢。
李书成笑道:“我就是看着他们每天疯跑不是个事,所以才教他们,你们怎么还送肉来了。你们家里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肉就拿回去给他们吃吧。”
好说歹说李书成不收,还是杨老二说道:“肉你不收,那以后你们那几亩地我们帮你种。牛本就是你们的,我们就是出点力气而已。”现在他们养着的三头牛都是李书成买回来的,他们家可没钱买牛。而这三头牛他们也要借用,再说还能得牛粪种地,杨家老头就跟李书成商量,将养牛的事情接了过去。同样,猪也是李书成买回来的。也正是杨家不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性子,所以相处得和谐,李书成也才有空闲教孩子读书识字。
第149章、修养
朝廷收到旅顺守军在海上捡到二十多艘军舰船只和大量枪炮的奏报,根据描述,军舰上大炮炮打都已经上膛了,然而人却凭空消失,没有尸体也没有血迹留下,他们也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此时正是双方交战的时候,白得这么多武器当然再好不过了。
只是现在的朝廷就像筛子,朝廷得到消息,潜入京城的东洋间谍自然也得到了消息,赶忙传回东洋。
东洋上下综合了所有潜伏在清国的间谍传来的消息,分析之后认定不是清国海军所为,因为这段时间北洋舰队一直在威海港内,而另外两支舰队也没有北上。因为整支队伍没有一个人生还,甚至连一具尸体也没有找到,只能当成灵异事件处理。
不过因为损失了两万五千多军队,还有几艘军舰和运兵船,战争只能重新谋划。不过清军并没有抓住机会反扑,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调整。
因为忽然消失的两万多军队,东洋没有再用运兵船运送军队横穿黄海登陆辽东半岛,生怕再来一次灵异事件,直接从朝鲜抢渡鸭绿江。
鸭绿江右岸虽然有三万清军防守,但是很多是从朝鲜跑回来的,见识过东洋军的厉害,大多没有死战之心。而且军队来自各地,之前互不统属,现在一时捏合起来自然也不可能,朝廷认命的统领也指挥不动,将领多无抗敌之心,东洋军架起浮桥也没人发现。最终东洋军顺利过河,聂士成、马金叙率部抵抗,终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退。而聂士成马金叙一撤,其余毫无战心的将领闻讯不战而逃,东洋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九连城和安东县,有了前进基地。
不过没了辽东半岛登陆前后夹击,清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东洋军想要前进却不容易,也要付出代价。
东洋国政府见此,经过一番合谋,决定再开辟战场,舰队从黄海南部绕攻威海卫。
北洋舰队不许出海,只能被动挨打,东洋军海陆夹击,威海卫清军拼死还击,打死东洋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然而兵少将寡,舰队被封锁在港内,坐困愁城。旗舰定远中水雷搁浅,仍然亡命开炮还击,直到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
此时被围困的清军中出现了投降的将领,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拒降自杀,又推举镇远舰管带杨用霖,杨用霖同样不降,自杀。然而这阻止不了投降派的心思,威海卫终究陷落。
在威海卫被围困之后,东洋军一部乘船南下,攻击台岛。台岛军民节节抵抗,终因武器落后寡不敌众惨败。
此次大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东洋军也损失了数万兵力和数艘军舰,可是朝廷不愿再打,派出李鸿章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时,李书成和江明月在贵州兴义府九龙山隐居修养。九龙山沿山下一片狭长的原始森林,环境清幽,原始森林外也是山连着山,树林很常多,几里才有几户人家聚居在山脚平坦之处。
山中无日月,等两人将中丹田的金丹恢复并增长到鸡蛋大,下山进城才知道,此时大清已经亡了几年了。
二十年的时间,还没有恢复当年全盛时的状态,今后再也不会这么干了。
回到九龙山,此时两人不用再一心恢复金丹,决定建个房屋居住。
地方根本不用选,就在之前他们修炼的地方,这里是原始森林的边缘,有一片两百来亩大小的平地,只要将上面的树木砍了就能种地了。后面山脚就是水源,一条小沟直通南面一个十来亩的小湖。
一切因陋就简,先搭起一栋茅草屋,然后砍树刨树根平整土地,重新规划沟渠。
这天杨老三进老林里打猎,翻过一个小垭口,眼前不再是之前熟悉的样子,山脚的树林不见了,只见两个人正在那里忙活,一个赶着牛犁地,一个捡草根。
杨老三看了看,一拍大腿,这个地方不错!又平又有水,比他们安家的地方好多了,之前他没想到这里可以安家,一是这里已经是老林子,豺狗豹子都有,危险得很,二是平地上全是大树,可不好清理。不过豺狗哪里都有,他们那里也时常有豺狗过去,要是这里多住点人家,还真不怕有豺狗。树也砍了,清理出来就可以种地,而砍下来的树正好搭房子。
越想越觉得妙,杨老三决定打听一下。
“主人家!主人家!”走到地边,杨老三喊道。
“有什么事?”李书成让牛停下,过来问道,开口一口方言。这方言不是他现在学的,而是上辈子就会的。
“你们是刚刚才搬来的吗?”杨老三问道。
“是啊。”李书成说道,“一来看着这里不错,我们就决定留在这里了。”
“要砍这么大一片树,你们来的人不少吧?”杨老三此时才想起,这里他虽然两个月没来,但是要砍这么大一片树,还要整理沟渠,人少是干不出来的。
“没有,就我们夫妻两。”李书成说道,“我们练过武功,砍树还是很快的。”
“你们还是练家子啊!”杨老三羡慕不已,底层百姓除了羡慕读书之外,还崇尚武力,厉害的人没人敢欺负。
羡慕过后杨老三才问出最想知道的事:“这地方这么大,开出来就是一大片地,你们也种不完,能不能让我们家过来种?”
“可以啊,人多点也热闹不是?”李书成说道,“反正我们也种不完。”
杨老三看着李书成像是读书人,认为他不会种地为了留个好印象,方便以后相处,跟李书成说起种地经验。并且出主意道:“这种地啊,种包谷麦子这些都不太划算,最划算的还是种洋烟(罂粟)。我们给万家种地,大部分地种的就是洋烟。”
虽然这里山区落后,但是平整的地方不多,肥沃的平地早被地主占据了。贫民除了一点坡地,就是给地主家做工,这是杨老三不惧野兽攻击想要搬过来的原因。
另外,种洋烟在这时候非常普遍,不只是一般小地主,就连山下城郊现在的贵州督军刘显世家里也种洋烟。
“我不种洋烟,如果你们要过来,也不准种洋烟。”李书成摇头说道,“这是毒品,是害人的东西,城里多少人因为抽洋烟家破人亡。”农村为什么不会?因为他们是自产自销。
“不种?不种就不种吧。”杨老三说道。他虽然觉得种洋烟更赚钱,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有多赚钱。只要有自己的地,种粮食能够养活自家人,不去给地主做工就行。
得了李书成的同意,杨老三猎也不打了,急急忙忙地回家要叫上一大家子搬过来。
有地,而且是肥沃的大平地!杨家一致同意搬家,根本不在意是在老林子边,会受到豺狗攻击。
杨家上下十一人,先搭了几个窝棚住下,然后才建房子,打算先建一栋草房住下,等种上庄稼之后趁农闲再建两栋,十一个人住一栋三间的草房实在住不下。
“咦!李兄弟你怎么往地里放水啊?”杨老大问道。几天相处下来,很自然地开始称兄道弟了。
“嗯,这块地我准备种谷子(水稻)。”李书成说道。
“种谷子?我们自点(这里)冷得很,怕是不行。”杨老大说道。
“应该是可以的,只是以前没人种过。而且我种的品种不同,适应这样的气候。”李书成说道。下面坝油能种,这上面也只是高个一两百米应该也能种,况且李书成使用的还是空间里的水稻种子,空间内的温度跟外面春秋两季也差不多,还没有外面夏天热。
有李书成借的一部分粮食,加上自家存下的,在找点野菜,打点野猪兔子这些,杨家能够支撑到秋收下来。眼见着地里的庄稼越长越茂盛,全家高兴不已,只要秋收接上茬,明年的日子就好过了。
农闲之后,李书成见杨家几个孩子每天割猪草割牛草之后,就疯玩,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干脆教他们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从来就是底层百姓梦寐以求的事情。杨老大和杨老二知道之后,特意打了只麂子送来感谢。
李书成笑道:“我就是看着他们每天疯跑不是个事,所以才教他们,你们怎么还送肉来了。你们家里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肉就拿回去给他们吃吧。”
好说歹说李书成不收,还是杨老二说道:“肉你不收,那以后你们那几亩地我们帮你种。牛本就是你们的,我们就是出点力气而已。”现在他们养着的三头牛都是李书成买回来的,他们家可没钱买牛。而这三头牛他们也要借用,再说还能得牛粪种地,杨家老头就跟李书成商量,将养牛的事情接了过去。同样,猪也是李书成买回来的。也正是杨家不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性子,所以相处得和谐,李书成也才有空闲教孩子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