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星河山月 > 第11章 三千里外

第11章 三千里外

作者:我不是庄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当李烨一行人深入雍州之际,远在长安的琉璃台也接到了秦岭营地覆灭、秦州旗被拔除的消息。

    此刻,落雨剑庞青依旧保持着那白皙的肤色,依旧插着那支簪花。

    然而,他的脸色却阴沉得令人心悸。

    堂下众人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丝响动便会激怒这位喜怒无常的台主。

    过了好一会儿,庞青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充满了冰冷的愤怒:“如此多高手汇聚,我们竟连半点风声都未曾收到!秦州旗这群人究竟在干什么?废物!一群彻头彻尾的废物!废物就该有废物的下场,死不足惜!”

    他的话语如同利剑般刺入众人的心扉,堂下再次陷入一片死寂。众人低垂着头,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半晌,庞青重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审视与探寻:“赤一,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

    赤一,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

    他躬身向前,恭敬地回答道:“禀台主,北周武林之中,除了我们琉璃台,确实难以找出能够一次性出动如此多高手的势力。

    因此,我有理由怀疑,这可能是北周四大顶尖势力中除了兰陵门以外的其他三家,联手针对我们琉璃台。”

    庞青微微皱眉,沉思道:“你是说直罗城、西北绿林道联盟和太行山寨联手了?”

    赤一点头,神色凝重:“是的,台主。据那些死里逃生的人详细描述,那些领头的顶尖高手中,有一个身量身材惊人,一个擅长使棒,还有一个使锤。”

    庞青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沉声道:“太行山王熊乞,西北绿林道副盟主雷布,以及直罗城三城主夏侯孟都?”

    赤一肃然点头,脸色也是十分凝重。

    庞青在堂中来回踱步,沉思片刻后,果断地发出命令:“赤三,多带些人前往秦州、雍州查探这些人的行踪。特别是雍州,雍州旗是离秦州最近的一个分旗。”

    “是,台主。”赤三点了堂下两人,迅速出门而去。

    庞青语气更加严肃道:“赤六,你即刻传令,召回赤四、赤五以及四位客卿。告诉他们,事态紧急,务必尽快返回长安。”

    赤六俯身领命,不敢有丝毫怠慢。庞青此次召回的这些人都是琉璃台中的顶尖高手。

    庞青低声沉吟道:“既然你们想开战,那琉璃台便奉陪到底。再过些日子看你们拿什么跟我斗。赤二,持我手书去南陈恭请先生北上。”

    赤一,赤二心中一惊。堂下其余几人却是一头雾水。

    等到琉璃台的人赶到雍州,找寻李烨等人的踪迹之时,他们早就离开雍州潜往青州了。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李烨等人到达了北海郡寿光城。

    李烨嘱咐一众人休整,自己却带着汤家宝等人前往东莱郡的黄县。

    如今的青州早已不是当年的青州。

    大宁元年,皇帝杨召东征高丽,要求时任右御卫大将军的王偃师调集青州水军从海上进攻高丽。

    王偃师本就反对东征,更认为青州水军渡海作战,必将损失惨重。

    他上书苦谏,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杨召却是一意孤行。

    于是,王偃师愤而请辞大将军之职,卸甲归田。

    果然,接任右御卫大将军一职的胡宗尚率青州水军数万渡海作战,大败而归,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

    只不过胡宗尚是皇帝杨召亲信,依然担任右御卫大将军,掌青州兵权。

    如今的王偃师在徐州琅琊郡开办书院,开课授业。

    据说,书院中学子众多,其中不乏出身微寒之人。

    当时的青州刺史,在大宁元年,积劳成疾,病逝。

    而李烨此次前来黄县,正是为了与一位故人相见,这位故人便在黄县的某个角落。

    这个地方,除了李烨、独孤青石、王偃师以及那位已故的青州刺史外,无人知晓。

    黄县,坐落于南山脚下,那里有一个宁静的小院。

    院内,一名男子正悠闲地躺在躺椅上,晒着太阳。他的面容消瘦,皱纹深深刻在额头与眼角,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躺椅旁边的小桌子上,摆放着一碟小菜和一壶酒。男子偶尔轻抿一口酒,细嚼一口菜。

    这时,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走进了院子。她相貌端正,身着粗布麻衣,显得朴素而大方。

    然而,当她看到男子那醉眼朦胧的模样时,不禁怒火中烧,大声斥责道:“你整天就知道喝酒,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喝死你的!”

    面对女子的责骂,男子却仿佛置若罔闻,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女子见状更是来气,又开口斥责道:“你说你,家里家外什么都不干也就罢了。你就不能少喝一些。你看你的身子被你折腾成什么样了。你这是活腻歪了。我看你啊,没多少日子了。”

    男子闭着眼,缓缓开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至于当前的形势,你我心知肚明,只怕祸事不远矣。”

    女子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颤,急忙问道:“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难道他还不肯放过我们吗?”

    男子缓缓抬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女子,叹息道:“哎,就算他真的已经忘记了我们,但如今这北周的局势,我们也快要活不起了?”

    女子沉思片刻,觉得男子所言确实有道理,不禁忧心忡忡。

    当年初来乍到此地时,两人齐心协力置办了些家产,日子过得尚算富足。

    那时,他们还拥有宽敞的大宅院,有几个仆从丫鬟。

    然而,随着新皇登基,官府开始巧立名目,不断收取各种苛捐杂税。

    这些繁重的税赋渐渐将他们的家底掏空。

    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遣散了家仆丫鬟,昔日繁华的大宅院也变成了如今的这个小院。

    两人又不事生产,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勉强维持着生计。

    女子轻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无奈:“那我们能怎么办呢?你我二人都不擅长粗重活计,生活愈发艰难。要不,我们试着给我娘家写封信?”

    男子沉默片刻,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这些年,你弟弟已经偷偷托人接济我们了很多次了,我们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了。更何况,万一因此连累了你的娘家人,于心不安。咱们就这么熬着吧。”

    女子听后,眼神渐渐黯淡下来,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男子见状,又狠狠地灌了自己一杯酒,似乎想用酒来麻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