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小货郎 > 第87章 第 87 章

第87章 第 87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87章

    百姓是被王知县跟纪彬稳住。

    可不少靠着两边买卖货物挣钱的人,此时却是不敢置信。

    毕竟春安城进出突然收费,还收的那样高,首当其中的不止是纪彬,荆高庄那边。而是来回两地的车夫们。

    老薛一家如今都是做这个买卖,现在整个人都傻了。春安城里的车夫老温也差不多。

    毕竟来回春安城收费那么高,以后货物数量定然减少,这是肯定的啊。几乎都不用怎么想,这生意还怎么做。

    只能说上面的命令牵一发而动全身,春安城新刺史韦宏想挣钱,受苦的都是下面百姓。牵扯的可不止一个人。

    虽说大家知道,不是每个大臣都像谭刺史那般,可如今的落差还是让人不能接受。

    一时间春安城民怨沸腾,特别是兰阿巷子这边,他们这里全都作坊,如今来往的费用一收,每个人家里都要白白出好多银子。

    明明平日的税收他们也交了的,还比一般人交的更多点。好在早有准备,否则兰阿巷子这边只怕要闹起来。

    春安城这边的人是没办法,只好找各个商会会长商议,总要跟新刺史说上一说。

    可平日里人脉宽广的酒商会的会长平老板,似乎很不受新刺史的待见。彩帛商会的柳掌柜倒是能说几句话,可完全也只是敷衍几句。至于其他商会,那就更不用说了,不想着法子要钱,那就是好的了。不少商会成员忽然想起来。

    当初他们成立商会,不就是某个官员为了方便管理,方便临时收钱,这才有了商会。怎么在谭刺史手下过了几年好日子,如今就忘了这商会的实际情况?

    春安城各个商户人心惶惶,只等着一个月过去,看看到底要亏多少钱,看看大家的意思。若是能过得下去,那就过吧。

    实在不行就涨价,总不能让他们做亏本买卖。

    春安城下面其他县城情况差不多。

    唯独不怎么慌乱的就是盘临县跟邑伊县,算是慌乱中的异类了。

    盘临县的洪玉海也是拿着全县半年的百货,丝毫不慌张,他有纪彬的指点,也早早说了,自己这半年绝对不涨价,但是货郎们不要哄抢,若是哄抢造成涨价,那谁也没办法。

    这跟邑伊县情况差不多。

    但洪玉海那说完就说完了,身边也就清静了。

    纪彬这里却不一样。

    自从出入春安城收费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不少人都在往纪彬家去。

    先是柴尺等人,还有其他做买卖的,甚至连黄夫人都来了一趟。

    至于出现在眼前的车夫老薛,来得也正常。

    别看来的人复杂,但心里想问的都是一件事。

    那就是纪彬要如何应对。

    毕竟邑伊县人人都知道,货物出入春安城最多的,那就是纪彬。若是纪彬有应对之策,那他们也跟着学学?

    荆高庄的荆姐也让人传消息,说是有空他们坐下来商议一下,作为邑伊县的纳税大户,坐一起商议,肯定更好一些,纪彬自然答应。

    不过跟荆姐聊之前,车夫老薛他们一家也要安抚。

    老薛在纪彬家厅堂坐着,叹口气道∶"以后运货的数量是不是会减少,大约要减多少,我们也好心里有个底。"

    老薛一家全靠着大车生意,自家买了四头牛,四辆车,自己还雇了帮手。

    亲戚中也有两三个一起做大车生意,之前的活都做不完,毕竟纪彬家里每个月要送去春安城十五车的东西。

    全都是靠他们家的大车。

    这次春安城文书一改,谁都不知道情况。

    纪彬笑着道∶"去春安城的马车自然要减少。"

    之前纪彬说过了,有些东西能不经过春安城,那就不经过春安城,这个话并未告诉太多人。否则消息传出去,岂不是让新刺史听了不爽。但私底下却是打算这么做的。

    纪彬刚说完这话,老薛的脸又皱起来了,说实话,他以前不是个正经做事的人。

    家里老婆孩子也不亲近,自从在纪彬手底下做大车买卖之后,也被东家约束,做事也勤快不少,又因为赶大车确实能挣钱,老薛也没之前那么不靠谱。

    如今他在外养家糊口,娘子在家照顾爹娘孩子,家里井井有条,外面也风生水起。每次回到家,老薛才知道自己以前不好好干活让家里吃了多少苦。

    如今日子终于好起来,他也知道上进,还送孩子读书,怎么就出了这档子事。

    不过纪彬又道∶"但还有一趟路,不知道你能不能走。"

    "现在还有一条路是从咱们邑伊县出发,然后把货物送到盘临县,盘临县离无仙城近,就让无仙城的酒商会去盘临县取。"

    "也就是说,这次要改道,而且从盘临县到邑伊县的距离还更短些。"不过以前无仙城的人去春安城取酒,需要走三天是时间。改道去盘临县取,则是四天时间。必须多费一天的功夫。但这也比收百分之五的费用好啊。

    而且是出入都要收,纪彬家把酒送到春安城铺子里,收一次,无仙城的人把酒从春安城铺子运回无仙城,这又要收一次。

    不然怎么说新刺史黑心呢。

    如今送到盘临县的话,无仙城酒商们多走一天的路,但少交那么多钱,也算是折中,最划算的方法了。

    老薛一听,立刻站起来朝纪彬行礼。

    还有事做就行,不过邑伊县到盘临县的路程缩短,还是会少挣不少钱的。但总比没事做要强。

    几番人找过来,书信又通了十几封。终于把酿酒坊的事情搞定。

    现在还赶着收棉花的委节也多亏修明跟纪老爹还有引|娘在佳十—佳十五在纪林才能专心

    处理这件事。

    棉花的事并不用纪彬操心。

    经过跟里长的几次商议,以后的酿酒坊变动也确定下来。

    黄米酒跟黄桂稠酒量少利润还行,而且必须是卖到春安城的,这点还跟之前一样,没有变化。至于入城的费用,则有买家跟卖家一人一半。

    酒坊老陈,跟平喜楼也会帮忙出一半的钱,不至于让他们这边付费太多。这两个酒都是独家供应,那也就算了。

    但酸果酒牵扯太广,几十家里面总有不愿意出一半入城费的,还觉得纪彬家挣了这么多,自己承担也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酸果酒卖到他们手里,确实利润微薄,一斤酒只赚几文钱,如果再出个入城费,那真的不赚钱了。

    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

    如此一来,似乎除了涨价别无他法。

    确实,纪彬不是不可以承担这部分的损失,但关键是,人家刚出招他就让步,以后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第一次就直接退让,新刺史见他让步这么快,再次巧立名目怎么办。

    所以卖到春安城的酸果酒,必须是买卖两方一起承担,纪彬跟徐杰说过了,若是不能承担,那也就不能买酒。

    如果不出意外,酸果酒在春安城原本的价格是十八到二十文,经过这件事后,一定全都是二十文,不会往下少了。

    说到底,还是买酒的人吃亏。

    可酸果酒不仅卖春安城,还有隔壁无仙城,无仙城则是按纪彬说的,他们家不经过春安城,而是把中转换成离无仙城比较近的盘临县。

    这个没有入城费,还跟之前一样,无仙城用边多跑一天的路,也花费不了太多的钱。

    最麻烦的是宿勤郡

    想要把酒送到宿勤郡,春安城是必须要经过的。

    所以这边就要出个入城费,还有出城费,加起来就是收一车货物十分之一的银钱。

    酸果酒原本就是便宜酒,买到宿勤郡的时候,因为路费原因,还涨价了十文左右,如今再加上十分之一的出入城费用。

    纪彬估计着,宿勤郡那边要么再次涨个十五文左右,要么放弃酸果酒。毕竟这本就是便宜酒,若是花大价钱买酒,怎么不买更好的?现代话来讲,就是性价比不够,就算还有买家,数量也会减少。

    所以统一算下来,纪彬对里长道∶"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八十万斤的酸果酒,降低产量,降低个十万斤左右吧。感觉应该会卖不出去。"

    毕竟因为入城费的时候,春安城的酒坊至少有一半的酒楼酒肆不再买酸果酒,宿勤郡那边更是少了八成销量。

    如今暂时减产十万斤,已经是保守估计。

    里长虽然在点头,但心里不由得感慨。

    从酿酒坊开业之外,一直是高歌猛进,每个月的销量一直在增加,还从未有过这种时候。但越是这种情况,纪彬就越可靠。

    不是他早就着手准备,他们这边只会更加猝不及防。甚至当初从春安城得来的消息,也是靠着纪彬的人脉关系。

    里长想了想道;"既然减产十万斤的酸果酒,那伙计们呢?"

    这话虽然说得不明显,但意思显然是不酿那么多酒洒,是不是可以裁员了.,

    纪彬摇头∶"伙计们的月钱才多少,不影响整体。"

    "既然他们靠了我们过日子,若是动辄就辞退他们了,,那岂不是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再说,这些事早晚都会过去。"

    纪彬心里比谁都明白,这只是一个阶段。

    而且这种日子不会长久,只要谭刺史腾出手,他就不对这些事视而不见,毕竟春安城代表了他的政绩,他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血就此没了。

    再者讲,就算春安城一直如此,那不出五年内,兰阿巷子必然名存实亡。

    到时候作坊要是能搬来纪滦村附近,那可就太好了,不过这都是最坏的打算,纪彬只是未雨绸缪而已。

    现在还走不到那一步。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内情,但见纪彬一点的也不慌乱,自然也就镇静下来。不管是邑伊县还是纪滦村,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外面怎么闹,也要过日子不是?

    酿酒坊的杂事处理完,刺绣坊反倒跟往常一样。

    主要是引娘太淡定了,每日算账结账,谁问她入城费的事,引娘都只是笑笑,让大家安心做事,若是有变动都会提前讲。

    所以荆姐来的时候,还对刺绣坊的安静有些惊讶。

    要知道荆高庄的织布坊里面可不平静,整个村子都依靠桑农为生,大家都在考虑,到底是老老实实压低利润,还是提高价格。

    但荆高庄毕竟一个庄子都做这个买卖,分到每个人手上的钱自然没那么多,谁愿意吐出自己的利润。

    像纪彬家的酿酒坊可以绕路售卖,但荆高庄织布坊,还有纪滦村刺绣坊,都是必须经过春安城的,绕都绕不开。

    荆姐安抚很久,这才从荆高庄出来寻纪彬引娘。所以看到引娘把刺绣坊安抚的很好,难免有些惊讶。

    荆姐来的目的,自然是问问纪彬他们的刺绣要怎么送过去,但不等荆姐说话,纪彬就拿出一份早年的文书。

    纪彬;"荆姐,你可记得桑农一行属不属干经商?"

    荆姐对这个自然知晓,他们当然不属于。种桑树养蚕,是地地道道的农业。

    等等,竟然是农,那就是说出入城的费用,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永义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圣人登基之时,就提到过农税的事。

    古时大多朝代重农抑商并非是一句空话,按现在的话来讲,很多农产品下令不收税的。荆姐他们的荆高庄平日交税就不多,也是因为这个命令。

    不然邑伊县有个荆高庄,为什么税收还很低?就因为他们是农产品啊。不像酒税茶税等等,那都是重点征收对象,而农却不是。

    荆姐忍不住道∶"我竟然给想岔了,有圣人这条令在,我们荆高庄,还有你们刺绣坊出入城门都是不用交钱的。"

    毕竟出入城虽说巧立名目,但也是在税收当中,自然可以不用给钱。谁让他们做的是农桑?

    若是强行收钱,则是跟圣人的令作对。

    这世上跟谁作对,都不要故意驳斥圣人的令啊,看看谢阁老就是个例子。

    如果不是纪彬知道有这个条例,那他们岂不是乖乖给钱了?

    他们乖乖给钱,人家春安城收钱的人也不会提醒啊!等再次反应过来,那已经给成习惯,以后不得不给。

    荆姐实在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这么轻而易举地过去。

    其实不怪荆姐没想到,而是许多惠民政策大多数人是注意不到的。

    毕竟很多人觉得朝廷衙门离他们太远了,就算有些好政策,他们也没有渠道知晓。

    但纪彬不同,纪彬就喜欢扒文书漏洞,就爱扒扒律法看看条例。更别说谢阁老还在身边,很多文书可都是经他手才出来的。

    当然了,虽说刺绣坊在南军国的律法里也属于农,也不需要多交税。可他每个月还是按商税交钱给邑伊县的县衙。这也算他跟县衙知县,主簿的默契了。

    那边知道他不用交,他也晓得不用交,可多交是好事,也就一直这么默契下去。

    不过昌伊县这边,是他愿意主动交钱。跟春安城那种完全不同。

    所以纪彬拿出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都说做生意的人要长几十个心眼,这可一点都没错。什么利润可以让,什么利润不能让,全都是有说法的。

    等送走荆姐,纪彬知道这事差不多定下。

    但也跟荆高庄那边约好,新条例实行以来第一次送货物,纪彬跟荆姐都要跟着押车,不管发生什么,他们当东家的,都要心里有数。

    不过纪彬看看引娘,他准备带引娘一起去瞧瞧。到时候也观察一下,春安城那边到底怎么个收费法。

    现在是七月十号,等到二十号的时候,荆高庄跟纪滦村的货物一起运往春安城看看情况。也为整个昌伊县的商户们探探路。

    这消息迅速传出,不少人都等着纪彬这边的消息。

    不知不觉中,邑伊县的商户似乎都拿纪彬当主心骨,总觉得跟着他做事总没错。

    而且这件事一出,就算不认识纪彬的人去找他拿主意,他也是诚心帮忙,对人对事不说热心,但绝对不冷漠。

    如此性格好品格好的人,谁会不敬佩呢。

    再说了,纪彬这次表现出来的淡定从容,都看了不心生震动。瞧瞧人家,还没十九的青年人,如此气度不凡,谁不夸呢。

    反而是深花坡里养着花的谢阁老听到村里人这么夸纪彬,笑着说了句∶"杀鸡焉用牛刀。这话大多数人听不懂。

    唯有在谢阁老身边认真识字的刘冬好像明白什么。

    这位老者的意思难道是,纪东家特别特别厉害,这种小事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但刘冬在老者面前是有些敬畏的,根本不敢多言。不知为何,总觉得这位老者非常不同。

    在谢阁老眼里,纪彬的才能远不止于此,虽说春安城新刺史韦宏的手段脏了些,但不是不能应对。

    对纪彬来说只是麻烦些,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可整个邑伊县的人都如此信任他,还是让谢阁老心里感慨。自己十八十九的时候好像刚考中榜眼?也没纪彬这样稳重啊。

    在纪彬的带动下,还有王知县暗中支持下,整个邑伊县已经恢复正常。其中王知县还知道了一件"趣事"。

    那就是跟他一样都是知县,今年却调到春安城当官的同僚,如今的日子可不好过。不是每个长官都如谭刺史那样好说话,他们在春安城当官,却不如当知县的时候自在。再说那个新长官韦宏是个不着调的,又贪婪的,他们为了打点韦宏身边的小吏们就出了不少血。如今看来自己留在邑伊县反而是好事。至少自在啊。

    越是这样,王知县就越珍惜现在的日子,对治下商户百姓更好了些,如今也有些清名在外,在整个宿勤郡官场上都有些名号。

    也因为这个清名,所以想动他的人也要考虑清楚,是不是真的不要名声了。王知县深知上面的想法,既不讨好,也不疏远,管好自家邑伊县就行。

    这也是邑伊县恢复很快的原因之一。

    至于纪彬暗中过来说的,兰阿巷子有作坊想搬至邑伊县?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搬,只要搬,那就欢迎。

    当然这事要慢慢来,不是说搬来就搬来,王知县反正是不急的,反正纪彬家的仓库还有货啊。

    春安城突然收出入城费的事算是暂时不着急,等到七月二十那会,纪彬送货的时候看看情况再说。

    还有春安城的杂货店分店,也要重新安排一下,那边突然少了很多事,估计现在还不适应。但那个店纪彬也不准备撤,就算暂时没事情做也无所谓,正好给伙计们放个假,想回家的还能回家探亲。

    只能说纪彬的乐观精神,都能感染一批人。

    不过感谢纪彬的,自然还是整个邑伊县,包括盘临县的货郎们。

    如果不是东家未雨绸缪,那他们手里的东西都要涨价,一件东西涨价还好,要是全都涨,那东西就卖不好了。

    当初纪彬他们反抗李老二,不就是因为涨价的事了。

    可有纪彬这个定海神针在,他们刚开始恐慌,然后恐慌就结束了。这让人如何不感激。

    反正出入城费的事可以暂时放下。

    另一边在詹明,纪老爹,引娘的协作中,棉花终于收获结束,当然还有焦十一跟焦十五帮忙。虽然纪老爹马上要安排人继续收麦子吧,但这边终于收完了啊!

    今年的棉花产量比去年高了些,毕竟焦十一跟焦十五都在,今年也更有经验了,差不多一亩能收获两百斤籽棉,皮棉的话还要等剥籽之后再称重。

    但按照焦十一的预估来说,今年纪彬这四百亩田地,应该有十二万斤籽棉,可以售卖的皮棉约莫是四万两千斤左右。

    籽棉比去年多了一两万斤呢。

    同样的地,但不同的经验,伺候出来的产量肯定不同。

    比如隔壁黄夫人家的三百亩棉花地,亩产也只在两百斤左右,一亩都低了五十斤,可见其中差别。

    没办法,谁让他这两个焦家人呢。

    他们两个手里还汇集了整个南军国焦家人的种棉资料,肯定能摸索出更多东西。这些资料经过他们手,又被纪彬秘密送到谢阁老那边。

    谢阁老不愧是曾经的榜眼,他编书的专业度,可比纪彬强太多,但谢阁老完全按照纪彬设想的来做,可以说非常尊重纪彬的想法了。

    按照谢阁老预估,这本事无巨细的种棉书会在十一月正式完成。此书一出,就是天下百姓的福音。

    没错,谢阁老给了这本书如此高的评价。

    毕竟棉花一出,御寒能力大大增加,就算是为了打仗,那也是好的。这么好的东西,又有这么好的书。

    不出十年,说不定南军国各地都能看到棉花。这难道不是天下百姓之喜?

    暂时抛开这些事。

    整个邑伊县都在为收获棉花的高兴。

    别忘了,当初纪彬家可是卖出了七万斤的棉花种子,足够两万八千亩荒地种的。按最低的产量来说,也能产出百万斤棉花,足够整个邑伊县用,还能多出来。毕竟现在用棉的手法比较粗糙,各家各户是用不了多少的。

    反正不知道南军国其他地方怎么样,他们邑伊县沉浸在棉花的海洋里。想必只要没有外来人干涉,他们邑伊县的棉价会低到让百姓们泪目。但各家到底怎么用,怎么卖,其实心里是没底的。

    也不知道从谁开始,又去登纪彬家的门了。

    好像是先从黄夫人家?

    黄夫人过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跟纪彬商议一下棉价,第二个是问问纪彬,今年还会不会把棉花卖到江南那边,如果卖的话,她家的棉花能不能捎带过去。

    黄夫人还说,她家可以给到两成利润。

    这未免也太上道了。

    引娘都私下跟纪彬讲∶"黄夫人也太厉害了,而且变脸好快。''

    纪彬笑∶"做生意的大多如此,不用在意他们。"

    引娘反而看看纪彬,认真道∶"纪大哥就不是这样。"

    见引娘说得可爱,纪彬故意逗她∶"我是什么样?"

    "纪大哥人很好。"引娘刚说完,纪彬立刻捂住她的嘴,小声嘀咕,"怎么还发好人卡。

    好人卡?

    纪彬清咳∶"就是说,如果想拒绝一个人表白,但又没有好的借口,就会说,你是个好人,可我们不合适。"

    说完之后,引娘脸颊瞬间烧红∶"不会。"

    纪彬已经拿起纸笔,随口道∶"什么不会?"

    "纪大哥表白的话,我肯定不会拒绝啊。"引娘说完,眼睛亮晶晶的,但并不躲闪,看得纪彬手心出了些汗。

    纪彬低笑了声,拉着引娘坐到自己身边∶"是吗。''

    刚说完,就见旁边狼大狼二齐齐看向他们,好像在奇怪他们的动作一样。

    完了,纪彬老脸一红,赶紧把人放开。狼大狼二还挺碍事!

    反正等黄夫人登门之后,不少种棉的人家也上门了,都是想托纪彬帮忙售卖。这自然没问题,纪彬詹明都愿意挣这份钱,毕章两成利润,这可不少啊。

    但是纪彬也提前说了,他们邑伊县卖棉的价格可能不会虚高,甚至会比周围城里都低,不过可以保证把棉花全都卖出去。

    如果接受这一点,那就可以让纪彬詹明帮忙售卖。

    提前说这件事,也是怕宿勤郡这边棉花价格喊得太高,让自己县城的人心里不舒服。可纪彬却明白,喊得太高,就会引来乱象,有乱象,太子就会把目光看过来。

    太子在汴京整治棉价,只是没腾出手来,也是看在去年宿勤郡这边棉价正常,所以关注不高。若是今年搞个高棉价出来,估计太子诏书立刻飞过来。

    以纪彬对太子的了解,这种情况十有八九会发生。

    纪彬以为自己这么说了之后,邑伊县种棉的百姓们会迟疑,可没想到大家还是一股脑的送过来,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

    "你可是纪彬啊!我们肯定信任你!"

    "当初棉花种子都是你低价卖给我们的,我们还说什么呢。"

    "最近一段时间,其他县城的百货价格都在涨,只有我们邑伊县很稳定,我们当然知道是为什么。"

    "对啊!交给你,我们最放心了!"

    纪彬自己都没想到,邑伊县的百姓竟然对自己信任到这种地步。毕竟这可不是小钱,虽说有些人家只送来十几斤,但也不少了啊。

    大家的信任,对纪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不过这会也要拜托徐木作帮忙多做些箱子好装棉花,不然棉花都没地方放。去年徐木作家做箱子也是有经验的,今年自然动作迅速。

    各家的箱子钱先由纪彬詹明帮忙付,等到棉花卖完,这些钱再还回来,都是一样的。

    从七月十号陆陆续续有人问纪彬收不收棉花,到七月十七,整个邑伊县有过半的人都说要把棉花拉过来,全都是托纪彬售卖。

    倒是去年跟纪彬合作的几个棉商,只有一家姓孙的人家,还是约定好给纪彬,也是按照昌伊县这边的惯例给两成利润。

    其他棉商大约都有卖出,不再跟纪彬联系。

    这也没什么,纪彬詹明本就没想把生意做得太大,如今事情多,低调最好。

    但现在只是口头约定,毕章各家刚把棉花收下来,还没去籽呢。

    纪彬看着大家手动去籽,少数人在借助简单的工具,不由地想到棉纺车,就算有最低端的棉纺车,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倒是荆高庄有类似的工具,说不定可以去借几辆过来。

    只是他实在不知道棉纺车的构造,否则要是能改进一下,说不定会让周围人受益。

    不夸张地说,整个邑伊县无论老幼,如今都在加紧去籽,毕竟送棉花的船在八月二十出发。他们赶在八月五号之前,要把棉花送到纪彬家里。这才有加紧打包,从盘临县经过,然后再去无仙城。

    这些时间都是纪彬交代过的,谁都不能更改,否则就要错过时间了。

    因为这里的棉花太多,隔壁县的人也过来打工赚钱,当然也有手脚不干净的,想要偷偷带一团回去。

    谁料邑伊县的人鄙视不说,还直接讲了。

    他家的棉花卖得又不会太贵,你们做个七八天的工,不仅有工钱,我们还会送你一两,何必小偷小摸。

    这话说得人脸上发烧。

    不过也在好奇,他们邑伊县的棉花到底买什么价格啊,为什么送人都不心疼的。

    没记错的话,去年两千文才能买一两。

    虽然价格相比前年来说已经很低了,但他们还是买不起。

    他们来邑伊县做工一天才能挣四十文,送他们一两棉花?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但对于邑伊县百姓来说,他们随便种几亩,手里都能有十几斤棉花,给做工的一两二两的倒也不是什么事。

    主要是手头宽裕了,对人也会更宽容?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邑伊县在其他人眼中,那就是最理想的县城。

    物价经了波澜也不没有大幅提升,还能有棉花这样的好物件,人人出门都能做工,多好啊。

    邑伊县差点都被叫棉花县。这名字也怪好听的。

    不过棉花到底卖什么价格,邑伊县百姓们还不知道,反正纪彬说了,本地棉花不会太贵,大家留好自己家用的,或者便宜卖的,剩下的再给他们。

    而且纪彬也鼓励大家多留一点,说不定以后还有用处。

    反正现在纪彬的话特别管用,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人家不聪明,能有这样的家业吗?最重要的是他也心善啊。

    这种名声都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整个邑伊县谁不知道纪彬对伙计们好,月钱高,福利也让人羡慕。

    收酸果的事,更是让不止邑伊县的百姓们收益。还有便宜卖棉花种子,正常价格卖百货。这些事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不然会放心把那么贵重的棉花给纪彬詹明,让他们代为售卖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反正等着纪彬给他们说价格就行,大家都对他莫名信赖。

    毕竟棉花这个东西太新鲜了,对这种新鲜事物,很难有人敢说什么。人家纪彬却不同,早就开始售卖棉花,还有自己熟悉的买家,所以都信赖他。

    其实纪彬也在等,周/V公子还是没设给回信,不知道那么情况怎么样。

    倒是詹明在宿勤郡的朋友告诉他关于周家的事。

    之前就说了,周小公子是周家嫡孙,但却是小公子,可见按照嫡庶长幼来说,怎么都轮不到他管家,也就是借着他爹长房嫡长子的名号还算勉强控制住局面。

    当时周小公子掌权,虽然身体不好,却能把握时机请来焦家种棉,又因为棉价给的好,让整个宿勤郡都在夸,借此周家地位上升了些。

    可上升也是周家地位上升,他周小公子却不见得有好处。

    这事就要从去年说起了。

    去年定好棉花价格,纪彬詹明没那么多拖累,迅速带着去好籽的皮棉去江南,行动之迅速让周小公子可太羡慕了。

    到他这里,就变成几方混战。

    周家七房的人,谁都想去江南送棉花,又以周小公子身体不好,不能长途跋涉为由,不让他上船。

    最后在他爹的说服下,确实是长房的人出去。可去的人却是长房庶长子,也就是周小公子的庶兄。在周小公子他爹眼里,两个儿子都是他家的,谁去都一样。但在周家庶长子跟周/小公子这,那就是天差地别。

    反正各家搅浑水的情况,还是周家庶长子带着几十万斤的棉花出发,原本按照周小公子的意思,已经比纪彬他们晚出发了,到时候四干文,三千五百文一两都可以售卖。

    反正到手的钱都是巨额财富。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

    为了一年的暴利毁了宿勤郡周家的名声不值当。

    谁知道周家庶长子见周小公子出了种棉的风头,怎么肯按照周小公子说的做。恰好又遇到禹王在江南搅局,人家卖六千文一两,五千五百文一两,他也跟着卖。还真让他踩到狗屎运给卖出去了。谁让他去得还算早,价格也不算太离谱?

    等周家庶长子揣着比周小公子预估价高两千文的价格回来,立刻压了他一头。气得这位周小公子差点吐血。

    今年种棉又是一番争斗,可是因为周小公子去年估价太低,周家觉得利润不够丰厚,觉得他不够"大气",这次合起伙势必要卖个高价。

    所以把周小公子抛开,跟那周家庶长子混在一起算计他。

    纵然周小公子聪慧无比,可这双拳难敌四手,在周家也是处处受限,气得他身体一直不算好。

    这事虽说是詹明朋友道听途说,但估计有八分是真。

    纪彬只能感慨,若是大厦将倾,就算家族里有个聪明绝顶的人,也是扶不起来的。毕竟一个人在向前,后面几十个人拖后腿,气都要气死了,还做事呢。怪不得周小公子的信迟迟没有送到,说不定还在跟家里斗。好好的聪明都浪费到这种地方,也是可惜了。

    不过纪彬却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周家庶长子把棉花价格卖高,就是蹭着禹王作妖的结果。可是今年太子要整治棉价,若他家还把棉价拔高,那这周家?纪彬却有些不好将这个猜测说出来。

    毕竟他能怎么讲,他能说自己跟太子,还有谢阁老有交谈,知道些内情吗。如果周家庶长子在卖棉花的时候,跟禹王的人搭上线,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纪彬眉头微皱。

    如果说周家庶长子跟禹王的人搭上线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以周小公子的能力,却没能将周家权势夺回来。

    这里面定然是有什么强有力的势力,至少对周家来说是这样的。

    那就是说,今年的周家的棉价,可能会跟汴京那边看齐,那边让他们卖多少,他们就卖多少?而跟随着周家的其他棉商,也会听周家的定价。

    如果是这样的话,纪彬眼睛闭上,看向詹明,把詹明都看毛了。

    "怎么了?你表情为何如此严峻?"詹明总觉得纪彬的眼神不同。

    纪彬开口道∶"咱们定的那艘船,能不能提前走?"

    詹明想了想∶"若是多给些钱,自然是可以提前的。"

    纪彬道∶"加快速度,在周小公子给我们来信之前,立刻带着孙家的棉花,还有昌伊县的棉花前往无仙城。然后立刻出发。"

    詹明有些不解,为什么这么聪明,是纪彬知道什么了吗?

    事到如今,纪彬只好透露一星半点。

    "我怀疑今年宿勤郡的棉花会奇高,甚至会跟去年江南的棉价差不多。

    詹明皱眉∶"这怎么可能,今年宿勤郡种棉的人翻了不止一倍,只可能降低。"

    "那若是掌握棉花的人,想要提高呢,因为自家是种棉大户,又是当地望族,就带着其他人一起拔高?死都不降?"纪彬缓缓道,"若是他们也找我们一起拔高,那又该怎么样。"

    詹明还没回答,其实一起拔高,顶多是卖出去的棉花不多,但挣钱还是能挣钱的。虽然他不愿意挣这份黑心钱,却不至于让纪彬脸色这么难看吧,这其中肯定还有原因。

    纪彬道∶"若是我知道,朝中有人已经暗中出手,准备整治恶意抬高价格的棉商。""但凡卷入抬高棉价这件事里,只怕都不会有好下场。""那你说,我们要不要趁着周家的信到来之前,赶紧先走?"

    詹明睁大眼睛,坐得笔直。

    不敢猜朝中有人,那是什么人,缓缓道∶"是谁要出手?"

    纪彬看了看北方,开口道∶"太子。"

    太子?!

    因为棉价太高,太子要整治?!

    詹明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因果,可纪彬却是再清楚不过。

    如今禹王的人手都估计已经伸到宿勤郡,跟宿勤郡种棉大户周家联合起来,就是想控制这边的棉价。

    若是真的联合起来,那就是太子重点打击对象啊。

    自己要是被周家胁迫着卖高价,或者他们诱惑了邑伊县百姓们一起卖高价。那他在太子那岂不是成了两面三刀,两头下注的人。

    所以必须让詹明提前带着棉花离开,反正他们邑伊县也就一百多万斤的棉花,总体影响不了大局。

    总比周家来了,自己要强硬不涨价来的好。

    能溜则溜,就说詹明带着价格已经走了,大家也没办法,总不能给船上的詹明打电话吧?詹明到了松江府,就讲自己跟合作伙伴说好,不能更改契约,也有可扯的地方。

    也许这就是周小公子迟迟不来信的原因?就是想让他们自己定价?纪彬越想越有这个可能。

    纪彬还要解释,但詹明已经起身∶"我立刻收拾行装,你这边也催促邑伊县百姓赶紧送来棉花,我即可出发。"

    "只是咱们这棉价,要买到什么价格?"

    纪彬闭上眼,整个邑伊县的棉花一共是一百四十万斤,还有孙家的五万斤。

    百四十五万斤的棉花,去年可以买到五千五百文,这还算卖得便宜。

    那今年呢?

    纪彬深吸口气∶"按照两千文一两的价格卖,直接抛售,到了松江府之后不要多聊,只管闷头卖完。"

    两干文?!

    这岂不是比去年宿勤郡这边价格还低?虽然还能赚钱,但直接腰斩?!

    只怕买棉花的人都要想想他们是不是骗人吧?还有邑伊县的百姓,他们不会闹吗?

    纪彬直接道∶"接下来的局势你且看吧。"

    "那些恶意抬高棉价的人,等着他们的,只怕不止是牢狱之灾。

    所以他们的棉价越低越好,才能在浑水中明哲保身。

    詹明郑重点头。出发,立刻出发。

    不过纪彬是怎么从有限的信息里捕捉到这么多东西?在他看来,他朋友那封信完全在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