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小货郎 > 第58章 第 58 章

第58章 第 58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58章

    纪彬从邑伊县离开,剩下的八万斤酸果酒已经卖完了,其中单是知县夫人家的段家酒肆,就买走了两万斤。

    还有盘临县的洪玉海急匆匆过来,提走四万斤。

    剩下的酒直接被邑伊县内的人消化掉,其中不少货郎也买了几百斤,因为这酒便宜,走街串巷的时候也有人买的。

    不管谁来买酒,只要能保证价格在十七文到二十文中间,那就可以进货,纪彬是一点也不限制的。跟之前的黄米酒那种完全不同。

    这八万斤的酒,像是小溪汇入江河一般,售卖得极快,而且看样子还有市场没有开发完。

    这就是低档酒的好处啊。买的人多,潜力巨大。

    卖完这八万斤,纪彬也要去春安城了。

    主要是了解一下酸果酒的情况,再收收订单,然后见见詹明他们。纪彬总觉得詹明似乎有事要跟他商量。

    而且他对西域那边的情况也很好奇,多了解点总是没错。

    纪彬骑上引娘给他买的马,又给柴力租了匹马,两人骑马去春安城,来回时间能节省一半。纪彬都在考虑,要不要给柴力也买一匹马了,可是如今家里两匹马已经够扎眼,若是给护卫也买,难免有点让众人惊疑。

    而且引娘的马,自己的马,都是当礼物送的,大家也只当是咬牙消费了一波,没有怀疑他们手里有巨款。

    好难,财不外露真的太难了。

    纪彬跟柴力一路往春安城走,第三天上午就到了城里。

    现在两人早就对春安城无比熟悉,甚至还能认出来城门口守卫的人,可以说来过很多次了。

    两人到了春安城,自然先去自家杂货铺歇脚。准知道刚到,就听到里面似乎有什么吵嚷。

    "怎么可能?你们上次不是还剩一万斤的酸果酒,怎么就卖出去了?这不是才四五天的时间?是不是看我家酒肆小,所以不卖的?"

    然后是徐杰的声音传来∶"别说过了四五天,酸果酒送来的第二天,那一万斤都已经卖完了。再说怎么会嫌弃酒肆大小,反正我们卖给谁都是一样的价格,这位兄弟可不要乱说。"

    徐杰已经耐心解释了,可这人还是不依不饶,纪彬进去的时候,他们才垂头丧气回去。看来没买到酸果酒,真的很难受啊。

    纪一飞抱怨道∶"烦死了,说了多少遍卖完了,还不信,一定要看我们仓库才行。"

    刚说完,纪一飞就看到纪彬,惊喜道∶"东家!你来了啊!"

    车夫老温老薛他们说过,东家过几天就来,没想到比他们想象中来得早!

    纪彬笑,让他们开后门,柴力牵着马在后面等着。

    等坐下喝口茶,徐杰鲁石已经把最近发生的事告诉纪彬了。

    酸果酒送来之后,当天就被春安城的人领走,钱也是照常给过来,还是老规矩,不给钱是不能拿货的,就算有些想赊账的,也直接被拒绝。

    所以这十一万斤的酸果酒尾款,全都如数在这里,一共是四百一二两五钱。

    别的不说,就这些钱,已经足够养活春安城的铺子。一张开就能吃几个月啊。

    纪彬稍稍点了点钱,又听徐杰道∶"原本还剩一万斤,但第二天一早就被老陈拿走了,平喜楼晚来一步,还说要再订酒呢。

    这一万斤的钱是一次性付清的,一共是七十五两,对好账后,也交给纪彬。

    看来老陈还是老道啊,明白这酒好卖,第二天就又追加那么多。

    毕竟老陈转转手就能卖出去,现在春安城的客人们都喊着要喝酸果酒,谁家要是没有这个酒,那是会被嫌弃的。

    其他人家酒肆酒楼都有,就你们没有,这岂不是白白流失许多客人。

    而且这酒好喝,卖得也快。

    有个酒楼里,一天就能卖出五百斤,有些人家买了五十斤就走,显然是大户人家里也需要的。就算主人们不喝,给下人们也是可以的。酒这东西,什么时候都能卖得出去。

    而且酸果酒的味道非常奇特,那种酒味的劲爽,特别能解乏,比之一般酒又不容易醉,累的时候喝一口,酸甜爽口,整个人都清爽了。

    酸果酒一上市,立刻受到春安城百姓的喜爱。

    现在都已经看出这个酒的潜力。

    刚刚又来买酒的人,他们之前只是跟风定了三千斤,现在明显不够卖,所以惦记着再买点。谁知道过来一问,人家的酒早就卖光了。刚刚也是不死心,所以才纠缠一会。

    好在徐杰脾气很好,也耐心,换做纪一飞,估计直接赶人了。

    说话间,纪彬让徐杰写了个酸果酒售罄的木牌挂到门上,这样来的人都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多说什么。

    趁着挂牌子的时候,纪彬又问了鲁石跟纪一飞的情况,见他们都好,那就放心下来。

    在杂货店歇了半天,傍晚的时候,纪彬才带着柴力去找老陈他们。

    许久没跟老陈,老梁,还有詹明吃饭,肯定要叙叙I旧的。

    再见到詹明,见他黑瘦了很多,但明显很有精神,詹明朝纪彬笑笑∶"咱们快有半年没见了吧。"

    "还不是你出门太久了。"纪彬开玩笑道。

    这个确实,纪彬去年下半年来春安城许多次,每次过来,詹明基本都不在家。等到年前了十二月份才回家。要是能见到才奇怪了。

    老陈跟老梁也点头∶"现在大家都忙得很,也没时间坐下来吃饭,今日我们一定要好好聚聚。"谁知道他们说着话,平喜楼那边来请,平老板的意思就是,你们吃饭,为何不带上我?纪彬是不是拿他当外人?

    要说在以前,别说老陈老梁,就连詹明都不怎么去平喜楼。毕竟上楼吃个饭,喝个酒,最低消费二两银子,真的贵啊。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在兰阿巷子附近找个酒楼就行了,谁知道消息灵通的平老板竟然来请他们。

    老陈倒还好,跟着纪彬也跟平老板认识,两人又都是酒商会的,说话也和气。但老梁跟詹明还是头一次去。

    那可是平老板啊,不止是在春安城有最厉害的酒楼,他家平家,在汴京也是有铺子的。

    詹明低声道∶"平家在都城有些底蕴,平家的酒楼在汴京也属于不错了,他是跟家里闹矛盾,所以才来了这么远的地方。所以春安城许多官员对他都让三分。"

    竟然是这样?

    纪彬心里恍然大悟,怪不得作为酒楼老板,竟然能跟刺史公子认识,也就是那位山清公子。竟然有这样的缘故。

    平日虽然跟平老板关系不错,但纪彬不是个爱打听的,自然不会问这么细致。要不是詹明走南闯北,知道的事情多,估计他还不晓得呢。

    但知道也就是知道了,不会影响纪彬的态度。

    来平喜楼之后,不仅是平老板在,柳掌柜同样也在。看来这就是年后的聚餐吧?

    在座都是经营生意的,就算头一次见面,也能非常热络。

    老陈老梁倒是觉得,他们如今跟着纪彬做事,身份竟然水涨船高,否则怎么能跟如意楼的柳掌柜,还有平喜楼平老板坐一起吃饭?

    来这之后,纪彬才知道,原来柳掌柜跟詹明也是认识的。而且正是因为棉花结缘。

    但棉花并未在春安城销售,而是在宿勤郡卖得极其好,直接送到贵人家中,那些贵人们也是抢着要。

    毕竟这是棉花啊,可是好东西。

    白绒绒的一团,冬日里盖着新棉花被入睡,十足能睡个好觉。纪彬跟引娘可都感受过了。

    纪彬还好,引娘却惊讶万分,可听到棉花被的价格,才知道自己盖着什么睡觉的。

    听说在宿勤郡,一两棉花能卖到四千文,也就是二两银子,如果一床被子是三斤重,基本需要六十两银子。

    六十两银子能买什么呢?两匹马。

    这就能看出来价值了。

    以纪彬来看,现在的棉花应该是还没正式种植,只有边疆才有,所以价格才这么昂贵。不过能运过来卖,说明种植技术已经有进步了?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已经开始大量种植棉花?

    这些疑问一直在纪彬心里,来见詹明也是想问这件事。

    可此时詹明眼柳掌相认识,似平更加证明他的看法,如意楼都对这个买卖很感兴趣啊。

    平喜楼包厢里,几人边喝酒边聊天,算是给纪彬接风洗尘,毕竟他好不容易来春安城一趟,大家都有话要对他说啊。

    如老陈跟平老板就要订酸果酒,根据他俩估计,现在不限制购买的斤数,老陈那走的都是低档路线,一个月能买两万斤。

    平老板这主要还是高端路线,卖个一万斤差不多。

    单单他们】两个地方,就有三万斤的数量,更不用说还有四十多家店铺等着买酒。

    眼看着,酸果酒的生意已然稳定下来,谁看了不要夸一句纪彬厉害。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他家的酒在春安城都有一席之地了。想必下面的县城,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也会布满酸果酒吧?

    想想这个数量,大家就不由得咧嘴,谁能想到走低档路线,竟然这样赚钱?!这也让众人对纪彬更加敬佩,他怎么总能另辟蹊径啊。

    可詹明今日来见纪彬,显然还有其他想法。

    众人聊着,不由就把话题转到棉花上。

    在座的几个人里,他们家里都有棉花制品的,像老陈老梁,得了修明送的棉花衣服,穿着厚着软和,最重要的是御寒啊!穿着棉花衣服在雪天都不觉得冷的。

    而柳掌柜,平老板则是自己买了身衣服,平老板不止有衣服,甚至还花重金买了棉被。

    纪彬更不用说,他家两床棉被呢。

    所以大家一聊起棉花,定然极有话题,平老板道∶"以前就知道是好东西,但那时候只有大内有要么就是汴京的公卿贵族们,毕竟那东西以前一两十金,这样还买不到。

    平老板说的,定然不会有错,以前他都觉得贵,那定然是真的不便宜。

    作为彩帛店的掌柜,柳掌柜对这话题也很有发言权∶"是了,今年有些不同,似乎是边疆那边的棉花丰收,所以才能运过来。"

    说完,大家一起看向詹明,他对这件事应该最了解了。毕竟宿勤郡的棉花都是他带来的。

    詹明也不卖关子,直接道∶"这件事还要感谢柴力他们。"

    坐在纪彬身边的柴力还楞了下,就听詹明道∶"自从边关大胜,异族不敢入侵,咱们边疆乃至河套一地没了风险,先是马儿养起来,然后是瓜果葡萄等物也种起来,就连这贵如黄金的棉花,更是种了不知道多少。"

    打仗最影响就是粮价物价,内陆就不说了,边关第一影响最深。

    毕竟旁边有个随时准备侵犯你的"邻居",你还有心情种田吗?种粮食都来不及,更不要说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了。

    养马的地方也一样,那边水草是丰盛,地方开阔,适合养马。但随时要打仗,养马岂不是给别人养?

    但经过柴力他们那一仗之后,边域安稳,过了不到几个月,百姓们渐渐恢复生机。

    这还是打胜仗的第一年,若是安稳个四五年,这棉花价格,葡萄酒,葡萄干价格,都能降下来。

    所以詹明说,要感谢柴力,一点也没错。

    因为那边恢复得好,去年四月底棉花种下去,一年没有战乱,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棉花产量也是喜人,所以连詹明都能弄来不少。

    可见今分年的产量是真的不错。

    老陈跟老梁可能还一知半解,可纪彬心里已经明白这些因果,心里倒是念了句那位太子的好。若不是他打胜仗,这日子还没那么好过。

    但这都是大事,詹明继续要讲的,却跟他们息息相关。

    也就是汴京的种棉热。

    没错,古代人也是会跟风的,更会找些投机的买卖。如今在汴京各家门户里,最盛行的就是种棉花。

    种田这东西不是什么丢人事,就连官老爷都十分关心,甚至还为棉花写诗。毕竟在文人眼里,这么洁白温暖的东西,跟他们难道不一样吗?

    当然跑题了,因为今年边域那边棉花产量十分好,运到汴京后,让不少人头一次接触棉花,更多人知道了它的好,自然想要更多棉花被,棉花衣。

    可这东西,一斤四千文,最上等的绒棉要六千文。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富贵门户也觉得贵。

    毕竟像纪彬家里,他一个,引娘一个,差不多就要六十两银子。

    如果是人口众多的人家呢?

    -家一二十口人,这钱岂不是跟流水一般。有钱人也会算账的,所以都在琢磨着能不能自己种。

    但之前也有人想过,把边域的棉花移植过来,可是技术不够,只能当观赏植物。

    今年原本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可是边域的一户人家,却研究出更好的种植技术,甚至去年在鲁府一带已经种成功了。

    只是当时知道的人不多,直到汴京这边有人发现,有些棉花不止来自边域,还来自鲁地,自然震惊。

    鲁地跟汴京是不远的,那边能种,汴京岂不是也能?

    所以这股种棉热潮也来了。

    而鲁地那边的农户也放出话,他家可以派人教导贵人们种棉花,只是成不成,那不好说,毕竟南军国这样大,气候土地都不一样,不能保证成功。

    他家从边域到鲁地已经十分艰辛,经不起折腾。

    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白,请他们家的人去种棉花,可以,但不保证一定能成,不成别怪我们。然后就是要给技术钱。

    这是肯定,毕竟跟人家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技术,若是白给大家,那也太亏了吧。

    詹明低声道∶"这家也是被逼得没办法,种田也是门手艺,可汴京太多门户过去询问,利诱的还好些,威逼的也不少。"

    这就是了。

    怪不得他家会放出这样的话。

    与其被别人威逼问出技术,还不如把银子挣了。估计这里面的事也有不少。

    纪彬在春安城邑伊县待久了,知道的都是谭刺史这样的好官,就连王知县也能为百姓做事。突然听到威逼百姓的事,这才想起自己是在古代。古代的权贵是随时要人命的。

    那家研究出种植技术的农户,估计也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想出让各家用钱去换技术的计策,其实也算可以了。至少先把钱挣了。

    平老板冷笑∶"那群人惯会这样做,谁知道做过什么。

    柳掌柜倒是委婉点∶"贵人们想要什么自会有什么,估计他们开开口,下面的人就会拼命弄到手

    至于怎么弄到的,跟贵人们没有关系。

    说完这些,詹明道∶"反正等今年年底,只要各家都能种成,棉花价格肯定还会往下降。"

    这是定然的,就跟香料价格差不多,只要种的人多,价格肯定会降下去。

    纪彬那个时代的古代就是如此,在宋之前,只有丝制品跟麻制品,等到宋之后,棉制品才慢慢开始有,刚开始一件棉服能要二十两银子,等到普及的时候,一两棉花都能降到一百二十文,棉布更是便宜。

    跟这里的四千文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南军国不知道会降低到什么价格,反正会比四千文少许多就对了。

    别说了,坐等降价好吧。

    纪彬看看詹明,显然从对方眼神中看出其中的意思。

    酒席散了,第二天中午,詹明果然再次登门。这次要聊的事,两人心里都有数。

    那就是种棉热潮。

    汴京种棉花都种疯了,咱们不搞一下吗?

    詹明道∶"那个从边域去鲁地试着种棉花的农户,家里约莫有十几口人,被汴京抢去了十个,剩下的则被其他人家请走,皆是请他家的人教导如何种植棉花。还有一个被人花重金请到宿勤郡,若是我们能请他抽空来春安城看看,说不定也能学个一两手?"

    詹明开门见山,把现在的情况直接说明白了。

    那家姓焦的边域人也惨,本来研究出技术,在内陆也种出棉花,高价卖上几年。

    反正大家也不会发现,毕竟棉花产量那样少,能买到的人家必然是顶级豪门,不会跟他们计较,甚至会帮着隐瞒。

    谁知道赶上边域的棉花大丰收,他们这些棉花虽然稀罕,那样也没那么稀罕,这下产地被曝出有些没品的人家就盯上他们的技术。

    毕竟以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棉花的好处,就不会想要什么种田的技术。可如今都知道了,这东西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就跟有一件宝贝,没人知道它是宝贝的时候,那还算安全。等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宝贝,那危险可就大了。

    好在焦家的家主当机立断,说自己家的人都可以教贵人们家的庄户们怎么种棉花,钱给够就行。至于不给钱的,那就往后站。

    不管内里有多少脏乱,那些门户的面子还是要做足的,不就是给钱吗?他们最不缺的就是钱。焦家人口众多,知道技术的能有十五六个人。赚这笔钱,勉强也算可以。

    汴京那些门户请走了十个,剩下的三个请到了江浙,还有一个到了蜀地,一个到了闽,最后一个才道宿勤郡。

    毕竟他们宿勤郡偏远,是那家人花了重金请过来的。

    詹明也觉得能赶一赶种棉热潮,所以想找纪彬商议。

    毕竟自己有人脉,纪彬有田,他们凑一凑钱给那个请人过来的门户,说不定能借用一下会种棉花的焦家人。

    当然要准备的银子应该会不少的。

    可是想想棉花的价格,想想以后每年都能种棉花。这可是长久买卖。詹明相信纪彬一定懂的。

    纪彬当然懂,但是他听到詹明说他有田地的时候,忍不住道道∶"詹兄,我那块地,只怕种不了棉花。"

    詹明惊讶看他,纪彬又道∶"咱们宿勤郡有许多地方都不适宜种棉花,这棉花怕旱怕涝,喜阳,怕阴,而且对土层深度,对土地肥沃,都有要求。种这个东西,可不是简单的活。"

    棉花这样的好东西,纪彬当然略知一二,他之前那个时空里,他们国家的棉花那可是最好的。如果能用一千两来换他们那的棉花,纪彬现在立刻换好吧。

    谁知道纪彬说完这些,詹明直接一拍桌子∶"你都这样说了,这生意,我们还不做吗?"毕竟纪彬都这样了解,还这样谨慎。

    如果纪彬一拍脑袋就瞎跟风,自己还不敢跟他合作好吗?

    纪彬也笑∶"好吧,我确实想做这生意,只是要再买块田地。不过买田是小事,请来焦家人才是真的。"

    想想都明白,现在的焦家人有多抢手。到哪肯定都是被追捧的,毕竟他们手握技术啊!技术这东西,不管在哪都是最值钱最有用的。

    而且花重金请来焦家人过来的门户,有那么容易松口让焦家人来帮他们吗?就算松口过来帮忙,那他们又要出多少银子?这都是问题。

    纪彬想想自家的九千两银子,不会要赔进去大半吧?可这是棉花啊,这是种棉花啊。

    要是能花九千两,让他家种上不少棉花,似乎又是值得的。如果能重来,他一定会把棉花的种植技术背上一百篇再穿越。

    詹明道∶"那家人是肯的,毕竟他花的钱太多,也想收回来一些。"

    詹明仔细讲了,在宿勤郡那家人姓周,家里良田干亩,算是耕读世家。去请焦家人的时候,花了近万两,才把人请过来。

    可这钱实在太多,于是周家人跟焦农人商议,但凡宿勤郡的人来学技术,请焦农人,都是可以的。

    当然了,要付钱。

    +,这简直是众筹买技术好吗。

    周家负担不起请人的钱,就放消息出来,让想种棉花的人过去学习。立刻缓解他们花了近万两的压力。

    但这个做法,不仅能让周家人回回血,还能收揽一波好名声,又收下不少人情。到底什么样的鬼才想到这种方法的。

    不过从近万两的请人费用来看,看来汴京的种棉热潮,比想象中还要狂热。近万两请一个人啊!果然有技术才是最厉害的。

    跟詹明定下这件事后,纪彬心里也就有数了。

    而且不打算回纪滦村,直接写信让引娘寄来五千两银票,后日跟詹明一起去宿勤郡。

    毕竟事情都定下来,肯定说做就做。做生意这事,那可是等不了的。若是晚一点,说不定就会错过。

    钱的事更是好办,直接通过官府的驿站寄过来就行。虽然要用的费用不少,可安全啊。

    纪彬又在春安城待了四五天,收到引娘寄过来的五千两银票,再加上自己身上的五百两,显然是足够了的。

    纪彬跟詹明出发去宿勤郡的事,众人都知道,如意楼的柳掌柜甚至给了自家东家的地址,还说有什么事就去宿勤郡的如意楼,提纪彬自己的名字,那边肯定有求必应。

    毕竟纪彬虽然没去过宿勤郡,那宿勤郡如意楼的掌柜,可是知道纪彬名字的。

    其实这次也是投石问路,看看情况。

    毕章不知道焦农家的态度跟技术如何,能不能合作,还是见面再谈的。

    可纪彬深知棉花的重要性。

    以后棉这个东西,会走进千家万户,这比酒还要重要,是每家必不可缺的东西。作为一个合格的小货郎,他肯定会注意这个生意的。就算这次不成,也要找机会试着种一种。

    毕竟詹明说得对,他可是有土地的人,就算现在的土地不合适,那他还可以再买其他的啊。没记错的话,他家酿酒坊往西那条山泉水流,再往西一点,那边土地质量不错,也是没人种。把那块买下来耕种应该还不错。

    纪彬习惯性把事情想得周全,他写信让引娘寄钱的时候,同样吩咐了这件事。那就是把山泉水北边的地买下来。

    就算棉花的事谈不下去,他也可以种其他的东西。再说了,棉花这事,他想挣的不是快钱,是长久的生意。

    他一定是个正统的华夏人,看着土地空着不种东西不建东西,就浑身不对劲。

    至于把买田地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引娘,他也是不慌的。

    就算没买成,又或者多花钱,再或者出了什么错,那也没什么关系。等他回去再解决,也是没问题的。

    可纪彬没想到的是,买田的事,比他想的还要复杂。因为去衙门说要买田的,不止引娘一个人。在他去宿勤郡的路上,引娘正在处理这件事。

    邑伊县县衙的小吏也觉得稀奇。

    去年一整年,能买大片土地的只有纪彬一家,可今年竟然多了一户。

    大家现在都发财了吗,怎么动辄就要买几百亩田的买,而且都买上好的田地?不仅如此,买几亩地,几十亩地的人也有,他们衙门终于能有点闲钱了,真不容易。

    小吏不知道的是,这种事在兴年很常见,毕竟以前南军国连年征战,谁敢买那么多土地,稍不留神就要打仗。

    可现在不同,国泰民安,来买土地的人就多了。

    当然了,但是像引娘要买几百亩地的还是很少见。

    更少见的是,还有一个人,要跟引娘买同样一块土地。

    眼前这位引娘也认识,正是邑伊县城里唯一一家彩帛店老板娘黄夫人,同样是正儿八经管着彩帛店的人。

    在引娘看黄夫人的同时,黄夫人也在打量她。

    以引娘跟纪彬的名声,这位肯定是认识的。

    毕竟这一两年里,整个邑伊县最有名的,就是这对年轻夫妻了。整个昌伊县谁没听过他们的名声。

    听说他家跟柴家,还有抢了小儿子亲事的蔡家关系都不错。

    可想到那日蔡姐姐被她说的都快哭出来,黄夫人倒是不怎么把眼前这位娇娇软软的纪娘子放在眼里。

    不过是个比蔡姐姐还小的小姑娘,还能从她手里把地买走?就算是引娘先来的,那又如何?这契约不是还没签吗?

    引娘嘴角带笑,客气地县衙小吏道∶"烦请您多照看了,方才我跟村里里长把想买的土地位置已经写下来,您看看吧。"

    小吏也笑道∶"纪娘子客气了,这上面标注的十分清晰,只是您要买良田百亩,还需要知县老爷点头才行。"

    几亩地的事他们就能理,但五十亩以上,那就是知县做主了。

    两人同时忽略旁边的黄夫人,毕竟先来后到,引娘先把文书交上去的,虽然契约还没签,但黄夫人自然要往后排排。

    谁料黄夫人开口道∶"可巧了,我瞧着咱们是不是想买同一块地?正好是我家村子的良田,是吗?"

    这话说完,黄夫人看看自己身边他们村的里长。

    这位里长也连连点头∶"正是我们黄沟村的,若是买我们村的土地,还是我们优先吧?"

    引娘看了看对面坐着的这两个,心里已经有数了。

    此时场面有些僵住。

    梳理之后是这么回事。

    纪彬想买的土地,是他们酿酒坊常用溪流的北边那块地。

    别看只有一条水源相隔,可溪流北边的土地却是良田,东边的是沙地。东边就是被纪彬建房子用的地。

    当初以一百五十文一亩的价格买下来,能是什么好地吗。但凡能种点东西,纪彬也不至于现在还荒废着。

    可是溪流北边的土地却是不错的,当初纪彬也考虑过,可那边的土地太贵了,虽说没人种,但土层很深,许多年没人种,想必还很肥沃。

    有时候就是这么特殊,就算一个村子里还分上等田跟下等田,隔着溪流土地不同,也正常的。

    但话也说回来,当初纪彬买下的那块肯定不便宜,他肯定买不起的。现在有钱了,自然想买好土地。

    而溪流制北边的土地,却属于另一个村子,正是黄夫人所在的黄沟村。

    虽然买他们村的荒地,确实需要村里里长同意,但首先要来县城报备,引娘的流程是没错的。

    当然了,自家村子的人买村里土地有优先权,这点也没错。

    可引娘总觉得哪里有些问题。怎么就这样巧?

    她前几天接到纪大哥的书信,不到三天时间就已经准备好东西来邑伊县县衙。这黄家偏巧就要买一样的土地?

    纪大哥说过,若是巧合太多,那就不是巧合了。

    引娘笑∶"虽说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自家村子里的人,买自己村荒地是优先一些。但这块地与我家买的山地相连,巧了,买相连土地的,也有优先权,这同样是不成文的规定。"

    毕竟包括溪流山泉水到东边的地都是她家的,若是买相连土地,自然还是她先。这条规定是不成文的,但也适用现在的情况。

    黄夫人看看她,没想到这小姑娘竟然伶牙俐齿,颇有些几分厉害。

    可她确实想买下这边的土地,一是她原本就想种些东西,二是纪彬看中的,定然没错。

    是的,黄夫人就是硬来抢的。

    再说了,就算买不到也没什么,只是拿下别人喜欢的东西,感觉肯定不一样。

    她从亲戚那无意得知,纪彬人在春安城,却写信回来让纪娘子买地,定然是听到什么风声。看看纪彬这生意做的,跟着他做事,肯定没错。

    再说,她有条小道消息,说是各地如今都在种棉花,这棉花她偶然见过,可是个金贵的东西。若是能做成,她岂不是成了另一个荆姐?

    那荆高庄的人一向傲慢,不管她怎么说,荆高庄的布都不卖给她,却愿意卖给纪彬跟引娘,这两个小毛孩子能做什么?

    若是她能做成棉花生意,不一定谁更厉害呢。

    如果纪彬知道此事,只会感慨种棉花的热潮影响的太远了,连邑伊县的黄夫人都知道此事。只是她不知道先去找懂技术的焦农人,估计也是了解的一知半解,就想来试试了。估计全天下她这样胡乱跟风的还有很多吧。想想都知道,这样跟风的下场,就是赔得血本无归。

    等引娘笑着说完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明显压了黄夫人一头。毕竟两人手里都不成文规定,那就等于谁都没有。而且引娘的申请文书已经交上去了,显然比黄夫人要快。

    引娘也不跟这黄夫人纠缠,笑着对县衙的小吏道∶"麻烦您了,约莫什么时候有消息,到时候我来回话。"

    小吏看着这两位女子针锋相对,心里都捏把冷汗。

    这位娇娇软软的纪娘子,怎么也这样厉害啊,不愧是纪彬的娘子。

    小吏笑着道∶"估计要个两三天时间,因为是良田,买的也多。估计知县老爷会问话,到时候请做好准备。"

    "对了,纪老板呢,怎么没见他。"

    引娘笑∶"他在春安城有事还没回来,又跟人去了宿勤郡,所以这事只能我来做了。"

    等引娘说完,她忽然意识到什么,眼神凌厉片刻,软绵地看向黄夫人∶"可巧了,之前也有人问过我这些话,我估计她是随口一问,我也是随口一答,这话是不是传到黄夫人耳朵了。"

    黄夫人愣怔片刻,她怎么也没想到,引娘脑子转得这样快。

    引娘似笑非笑∶"我家刺绣坊有位黄娘子,跟您可有亲?她是个实诚人,没什么歪心思,我也信她不是故意的。"

    引娘忽然想起来,因为纪彬十多天没回家,刺绣坊自然有人问几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引娘随口答了。

    当时黄娘子也在,还问了句,咱们的刺绣好不好卖之类的话,反正就是闲谈几句。

    而这位黄娘子,也是黄沟村的人。

    她说怎么那样巧呢,自家说要买地,黄夫人也要买那一块。估计是从哪听来几句,也就来给她家添堵了?

    黄夫人捂嘴笑∶"瞧瞧你,小小年纪,想的倒挺多。我也算是个生意人,虽说没你家赚的银子多,但也不会做这种事啊。"

    引娘点头∶"是了,确实不会。黄夫人为人大度,又是经年做买卖的,怎么会做这样不厚道的事呢。想着年前纪滦村人去你家做衣裳,可是一分钱都不涨价呢。

    这话一说,里长直接笑了出来。

    引娘这不是打人脸吗,谁不知道黄家的彩帛店一看生意多了,那是变着法地涨价。那段时间纪滦村的人快骂死了。

    果然黄夫人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但引娘说这话,可不是图一时口舌之快。而是这些话都会被小吏传达给知县老爷。她只是想让知县老爷听听而已。

    至于这黄夫人到底是不是故意抢同一块地,那就自有心定。

    毕竟最后这田地卖给谁,还是看王知县的,王知县对谁的感官好,这块地约莫就给谁。

    用纪大哥的话来说,那就是印象分。她要拉低黄夫人的印象分。

    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坏啊。

    引娘面上不显,悄悄把问题埋在心里,等纪大哥回来的话,再把这件事告诉他。但纪大哥一定会夸她的!

    引娘出衙门的时候,甚至弯了弯嘴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她竟然会有这种自信,可是感觉还不坏。

    引娘办了这件漂亮差事,纪彬自然是不知道的,也不知道王知县听小吏传达完,竟然失笑。说什么,这黄夫人惯是如此,瞧见别人想要什么,他们店就弄来什么。

    要是纪彬在家,估计黄夫人不敢如此,可现在瞧着是引娘小媳妇儿办事,这才出头抢东西。

    王知县都不用斟酌,既知是黄夫人后来的,自然把山泉水北边的地定给纪彬家。毕竟纪彬还帮了他一个大忙,知府刺史巡查的事,算是给他提了醒。如今投桃报李,这些地也会给他。

    王知县大笔一挥,引娘只要跟着衙门的小吏们一起丈量土地。这块黄沟村的四百亩良田就属于她家了。对了,还有付钱。

    这四百亩的田地可太贵了,毕竟是能种庄稼的田地,一亩田地都要二两六钱,这才是正儿八经田地的价格。

    可一般人买,肯定会买稍贵的田地,不会买一百五十文的沙地。

    纪彬当初买纪文山的时候,还被人笑话过,说那块地什么也种不成,这倒是实话,所以只能用来盖房子了。

    现在买这四百亩良田,才是实打实的让所有人羡慕。四百亩啊,能种出来多少粮食,够多少人吃饭的。纪家的名声再次响亮起来。

    至于黄夫人?谁管她怎么想。

    引娘等着小吏上门丈量土地的时候,纪彬从春安城赶了三天的路,这才到宿勤郡。纪彬,柴力,詹明三人还是骑马前来,这都用了三天。可见路程的艰辛。

    但接下来要谈的事,同样不好办。

    先要带着礼物请了焦农人的周家,然后再跟焦农人深谈。

    南军国的种棉花热潮,他们一定能赶上的!而且能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