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49)三赠(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阳把商成让进偏厅,留下陈璞和他说话,自己就连忙去吩咐人预备晚宴。
商成这才有机会和老战友说一些不方便让旁人知晓的事情。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说燕山卫的秋季草原作战方略,陈璞就先给他道喜。
这让商成很错愕。陈璞这是闹的哪一出?春季战役已经结束两个多月,朝廷的最终嘉奖已经明发在邸报与军报上;秋季战役正在筹备并没有正式开始,最后会打成一个什么局面还很难准确判断,她这时候道个什么喜?
陈璞笑吟吟地问他:“燕山屹县的霍公士其,是令叔吧?”
商成更加地摸不着头脑。他点了点头,迷惑地看着陈璞。
“工部今年在京畿近郊试行的改良农具与耕作新法,都是出自令叔的奇思妙想,对吧?”
这么一说,商成记起来,确实有这么个事。去年夏天燕东燕北遭遇夏旱,受灾州县粮食都是大面积歉收,惟独屹县不仅没报荒歉,最后的收成还勉强能与丰年持平。事情立刻引起燕山卫署和工部燕渤司的注意。工部在屹县实地调查之后,觉得当地的改良农具以及新的耕作办法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便预备今年在京畿划出几块地做试点,以验证新耕作办法和改良农具。看起来,工部做的试点都成功了,至少是部分成功了……
陈璞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陈璞说:“……试行耕作新法的几个地方,粮食收成估计都要比往年高出半成到一成不等;个别连同农田水利新法以及改良农具一体试行的地方,产量还要高出不少;收成最高的可能比丰年还要高出三成。”
这个数据让商成都感到吃惊。燕山卫署今年也在治内大力推广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虽然响应的农户不算少,但在千百年的耕作传统影响下,更多的农户还是情愿继续沿用祖辈传下来的老办法;特别是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燕南和燕西地区,愿意接受官府指导的农户更是寥寥无几。而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追求一口饱饭的燕东燕北地区,官府推广新办法新农具倒是没有太多的阻力,偏偏又遭遇特大旱情,许多土地都面临着颗粒无收的悲惨境况,所以新办法和新农具的效果完全无法体现。可是,就算是那些没受灾的地方,也不可能取得京畿地区这样的超高效益。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两者的中间,肯定存在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决定,回到燕山之后,马上就找乔准他们这些懂农事的官员来讨论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问陈璞:“那你家里的地,都有好收成吧?”他知道,工部搞的这种试点一般都伴随有收益补偿的政策,倘若试点中出现变故遭遇失败,接受试点的农户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旱涝保收的“好事”都会落到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头上;长沙公主就理应算在这些“好事”的受益人当中。
陈璞确实是受益者之一。不单是她,南阳,还有不少的宗室,都是受益者。不过,虽然都有受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有区别。收获最大的是南阳。南阳不仅接受了耕作新法,还“逼迫”她庄子上的农户从选种开始便一步一步都严格按照工部的指导进行,并且在去冬农闲的时候“威逼”农户搞什么农田水利,到处挖沟掏渠,还把从河滩挖出来的黑泥都挑到地里。不仅如此,春耕之前还把地里的土松了再松,弄得土地就象棉花一样松松绵绵;当时就有人笑话,说她庄子上的人肯定是想在地里睡觉……
商成问:“如今还有人笑话不?”
陈璞抿了抿嘴。南阳庄子上的收成普遍都超出平常年份两成;以前笑话南阳的那些人家,现在个个嫉妒得眼珠子都快红了。
商成一下仰起头笑起来。很多时候,陈璞都表现得象一个公主而不象是一个将军。她身上缺乏军人特有的那种豪气和爽直;哪怕她就是穿一身的戎装,别人也不会把她当作军人看待。但刚才这句“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倒是有了几分将军的豪迈气概。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这样说话,还一点都不给人留下做作别扭的印象,再考虑到她的出身和接受的教育,啧啧,这可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陈璞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这种粗鲁话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就连她自己也觉得惊奇。她停了停,又把话题拉扯回去:“眼下工部的试点成功在望,对令叔霍公的嘉奖就提上了日程。工部和户部的意见是授爵,宰相公廨基本上同意,但礼部觉得不合适。”
商成不太担心霍士其的封爵。封爵有没有都不重要,关键是事情绝对不能露馅。不过,朝廷有心要给十七叔授爵,他当然也不会反对。但他在陈璞面前,就必须拿出一种态度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他说道:“朝廷应该授爵。要是土地产出普遍高出一两成的话,那推广到全国,增加的粮食产量简直无法想象。土地里收获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也会得到改善。当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更多的美好向往,从而带动他们继续追求改变的积极性。”
陈璞倒没想到这些。这种情况下,她能记起的话就是管子说的“仓廪足而知礼仪”。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朝廷大臣们也是持与她一样的看法一一在任何时候,社会的稳定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头一件大事。
商成的看法不同。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任何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只有下大力气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但他不想和一位公主讨论这些问题,就问她:“礼部为什么不同意授爵?”
“我刚才没说清楚,其实礼部没有不同意。”陈璞歉意地对商成说。礼部也同意给霍士其授爵,但是在授哪一级爵的具体问题上,礼部与工部和户部有分歧。礼部的建议是开国男,但户部的意思是袭五世开国男;这两个部门经过协商,最后都同意授霍士其开国男,但不再加恩承袭,而是荫一子。但这个嘉奖方案工部又不同意。工部对霍士其最好,要求授他开国子,同样也是袭五世。
商成惊讶地张开嘴巴。他都不知道十七叔与工部的交情竟然有那么深厚,竟然能让工部硬扛两个部门联手的压力攒劲地替他争封爵。
陈璞迟疑了一下,很小声地说:“工部在屹县不仅拿到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还拿到一种新式挽具。……”虽然偏厅里就只有自己和商成两个人,她还是异常地谨慎小心,眼角余光留意着门外两个低头垂手的使女,更加细声地说道,“……工部在屹县考察新法时,无意间发现了已经失传近千年的两汉熟铁之术,据查证,同样出自令叔霍公的手笔。”
商成怔了一下。熟铁之术是什么东西?
但他马上反应过来。古代的熟铁很多时候指的其实就是钢;所谓熟铁之术,多半就是炼钢的办法。至于这熟铁之术是怎么来的,他并不关心一一工部的调查已经有了结论,是十七叔的手笔!
他愈加坦荡地说:“那就更该重重地奖励人家!”
陈璞笑着小声说:“这熟铁之术是国之利器,怎么拿出来说?就是在工部里,知道的人都不多,更不敢四处宣扬。所以户部和礼部坚决不同意授霍公开国子,工部也没办法分辨,眼下宰相公廨又不站出来说话,事情只好先这么拖着。”但她马上又安慰商成,“不过你别担心,这事拖不长久。秋收一过就能见分晓!而且,前几天我父皇已经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昨天还特意找我问过令叔的事。天子听说霍公当初曾作向导引精兵奇袭如其寨的故事,很是夸赞了好几句。我想,即便朝廷最后依着户礼两部的建议授霍公开国子的封爵,天子也必定要另加恩赐。”
商成不置可否地“哦”了一声。这话题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不能再扯了,免得藤藤蔓蔓地不小心牵到自己身上。他端起盏喝了口水,正想和陈璞譬说军事上的事,陈璞先噗嗤一声笑起来:“我问你个事一一我姐,她为什么会一口一个‘先生’地叫你?”
南阳为什么口口声声地称呼自己“先生”?这事别说陈璞纳闷,就连商成自己,也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想通。
他对陈璞的这个姐姐几乎没什么了解,除了知道她是个大书家,其他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到目前为止,他和这位公主也就在陈璞的公主府里见过一回面。那次见面的情形很糟糕,当时他教训了那个和南阳一路的狂僧,顺带着也扫了南阳的颜面。他自己当然不会把这当成一回事;可在南阳而言,无论怎么看,都应该记恨他才对;就算顾忌他的身份不敢明目张胆地报复,至少也要瞅个机会小小地教训他一回,让他吃个苍蝇才算完。事实上,今天在前面坡上遇见南阳,他就有这个预料,也做好接受南阳报复的准备。他想,他个大男人,不和女人一般见识,吃点小亏把那场小冲突揭过去算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出他所料。南阳一改前次见面时的倨傲做派,一下想把庄子送给他,一下又想送他一匹阿拉伯马,对他的尊敬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一那一口一个的“先生”,还有那些拔得极高的评价,简直让他羞惭得有点无地自容。在如此礼敬面前,他甚至觉得,就算是南阳的老爹东元皇帝,怕也难得在她这里受到这般待遇吧?
现在,回想起刚才的种种,商成的心头忽然产生一种很荒谬的想法:难道南阳今天的表现,其实并不是想设计来做报复,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讨好他?只是因为缺乏对他的了解,不能对症下药,因此一番心意才全被他视作了圈套和陷阱……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荒诞的想法很有可能就是事情的真实面貌。不然就无法解释南阳为什么要对他那么好。
可是,南阳为什么要对他这么好?
他想不通,一位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公主,凭什么要对自己这么好?而且这位公主还是东元帝最疼爱的女儿,她本身也是当世的大书家,她有什么必要去讨好一个只知道练兵打仗的假职提督……
想到南阳还是位大书家,他本来有点放松的神经又突然绷紧了。大书家、书法、《六三贴》……接连几桩事立刻就在他脑海里牵出一条线,一切都豁然明朗了!南阳一定是从什么地方得知,大内收藏的《六三贴》,就是当年他在屹县城里留给高小三的那张字条;她也必然知道,屹县商成商子达,其实就是商成商攸缺……
一定是这样!他肯定地告诉自己。一定是南阳已经知道自己就是《六三贴》上落款处的那个叫“攸缺”的人!
他暂时还想不清楚是从哪里走漏出去的消息。可能性实在太多了。他不是那种随时随地都警惕在意的小心性格,所以平时并没有刻意去隐瞒自己对书法的爱好。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也不少,至少书画鉴赏家陆寄就清楚地知道“攸缺”是他的表号,还打着交流学习的旗号,前前后后从他那里拿走五六幅字。十七叔当然更不用说,不仅拿了几幅字,还以“字丑不能见人须得多多习字”为幌子,逼着他再书写了一本《千字文》的楷书大字帖。就是出名的敦厚人周翔,也从他和陆寄走得近的事里窥出些门道,便在年前请他去家里小酌,等他喝得醺醺然飘飘然的时候,趁机邀他提笔,给出的题目竟然是李白的《蜀道难》!好在他那天醉意不深,才写小一半就清醒过来。后来周翔还故意把装裱过的字贴让他看过一眼一一攸缺先生手书《蜀道难(残篇)》,和周家收藏数代的半本曹孟德《度关山》真迹“两两恰恰相映成趣,可谓为一时之美谈”……另外,平时的公文和私信也可能走漏他的身份。在别人眼里,他书写的公文和私信通篇都是一丝不苟的小字正楷,但常年累月的书法锤炼下来,哪怕是写几个字,只要自己不克制,字的笔画骨架顿挫锋芒间立刻就会露出原形;而且,在南阳这样的书法大家眼前,就算他着意隐藏笔锋也没有丝毫作用,只要人家稍加留心,横竖撇捺间马上就能辨出这是出自谁的手笔……
他判断,南阳肯定是拿到了自己的书信或者公文,然后判断出自己就是在《六三贴》上落款的攸缺先生。他进一步推断,这份书信多半是来自陈璞那里;因为和他有书信往来的上京官员就只有那么几个,除了陈璞,南阳也不大可能跑去别人家里。而且这封书信多半是南阳从陈璞那里不告而取一一陈璞至今也不清楚她姐为什么称呼自己为“先生”,这就说明她对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毫不知情。他甚至判断出南阳手里的到底是哪封书信。毫无疑问,就是去年他离京时写给陈璞的那封短信一一他只给陈璞写过这么一封书信,而且还是回信……
既然南阳已经知道自己是商攸缺,那么接下来一切,象南阳对他的态度为什么会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就很容易解释了。他所擅长的魏碑,是与行书相齐名的书法艺术,有“南行北碑”的说法;他那一笔破字,落在南阳这种书法大家眼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他站在南阳面前,南阳能不尊他一声“先生”?
南阳尊他为先生,他很惭愧。因为他不是真正的先生,魏碑也不是他的创始;他就是个书法爱好者而已。魏碑,那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间艺术家们的创造,是民间文化的高度结晶,无论是他或者是别人,都不敢把这份荣耀据为己有……
但眼下他还无法给南阳做解释。
他还有更大的麻烦事要解决。
等一会南阳安排好晚饭回来,要是请他写几个字的话,他该怎么办?
南阳把商成让进偏厅,留下陈璞和他说话,自己就连忙去吩咐人预备晚宴。
商成这才有机会和老战友说一些不方便让旁人知晓的事情。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说燕山卫的秋季草原作战方略,陈璞就先给他道喜。
这让商成很错愕。陈璞这是闹的哪一出?春季战役已经结束两个多月,朝廷的最终嘉奖已经明发在邸报与军报上;秋季战役正在筹备并没有正式开始,最后会打成一个什么局面还很难准确判断,她这时候道个什么喜?
陈璞笑吟吟地问他:“燕山屹县的霍公士其,是令叔吧?”
商成更加地摸不着头脑。他点了点头,迷惑地看着陈璞。
“工部今年在京畿近郊试行的改良农具与耕作新法,都是出自令叔的奇思妙想,对吧?”
这么一说,商成记起来,确实有这么个事。去年夏天燕东燕北遭遇夏旱,受灾州县粮食都是大面积歉收,惟独屹县不仅没报荒歉,最后的收成还勉强能与丰年持平。事情立刻引起燕山卫署和工部燕渤司的注意。工部在屹县实地调查之后,觉得当地的改良农具以及新的耕作办法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便预备今年在京畿划出几块地做试点,以验证新耕作办法和改良农具。看起来,工部做的试点都成功了,至少是部分成功了……
陈璞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陈璞说:“……试行耕作新法的几个地方,粮食收成估计都要比往年高出半成到一成不等;个别连同农田水利新法以及改良农具一体试行的地方,产量还要高出不少;收成最高的可能比丰年还要高出三成。”
这个数据让商成都感到吃惊。燕山卫署今年也在治内大力推广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虽然响应的农户不算少,但在千百年的耕作传统影响下,更多的农户还是情愿继续沿用祖辈传下来的老办法;特别是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燕南和燕西地区,愿意接受官府指导的农户更是寥寥无几。而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追求一口饱饭的燕东燕北地区,官府推广新办法新农具倒是没有太多的阻力,偏偏又遭遇特大旱情,许多土地都面临着颗粒无收的悲惨境况,所以新办法和新农具的效果完全无法体现。可是,就算是那些没受灾的地方,也不可能取得京畿地区这样的超高效益。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两者的中间,肯定存在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决定,回到燕山之后,马上就找乔准他们这些懂农事的官员来讨论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问陈璞:“那你家里的地,都有好收成吧?”他知道,工部搞的这种试点一般都伴随有收益补偿的政策,倘若试点中出现变故遭遇失败,接受试点的农户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旱涝保收的“好事”都会落到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头上;长沙公主就理应算在这些“好事”的受益人当中。
陈璞确实是受益者之一。不单是她,南阳,还有不少的宗室,都是受益者。不过,虽然都有受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有区别。收获最大的是南阳。南阳不仅接受了耕作新法,还“逼迫”她庄子上的农户从选种开始便一步一步都严格按照工部的指导进行,并且在去冬农闲的时候“威逼”农户搞什么农田水利,到处挖沟掏渠,还把从河滩挖出来的黑泥都挑到地里。不仅如此,春耕之前还把地里的土松了再松,弄得土地就象棉花一样松松绵绵;当时就有人笑话,说她庄子上的人肯定是想在地里睡觉……
商成问:“如今还有人笑话不?”
陈璞抿了抿嘴。南阳庄子上的收成普遍都超出平常年份两成;以前笑话南阳的那些人家,现在个个嫉妒得眼珠子都快红了。
商成一下仰起头笑起来。很多时候,陈璞都表现得象一个公主而不象是一个将军。她身上缺乏军人特有的那种豪气和爽直;哪怕她就是穿一身的戎装,别人也不会把她当作军人看待。但刚才这句“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倒是有了几分将军的豪迈气概。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这样说话,还一点都不给人留下做作别扭的印象,再考虑到她的出身和接受的教育,啧啧,这可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陈璞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这种粗鲁话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就连她自己也觉得惊奇。她停了停,又把话题拉扯回去:“眼下工部的试点成功在望,对令叔霍公的嘉奖就提上了日程。工部和户部的意见是授爵,宰相公廨基本上同意,但礼部觉得不合适。”
商成不太担心霍士其的封爵。封爵有没有都不重要,关键是事情绝对不能露馅。不过,朝廷有心要给十七叔授爵,他当然也不会反对。但他在陈璞面前,就必须拿出一种态度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他说道:“朝廷应该授爵。要是土地产出普遍高出一两成的话,那推广到全国,增加的粮食产量简直无法想象。土地里收获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也会得到改善。当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更多的美好向往,从而带动他们继续追求改变的积极性。”
陈璞倒没想到这些。这种情况下,她能记起的话就是管子说的“仓廪足而知礼仪”。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朝廷大臣们也是持与她一样的看法一一在任何时候,社会的稳定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头一件大事。
商成的看法不同。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任何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只有下大力气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但他不想和一位公主讨论这些问题,就问她:“礼部为什么不同意授爵?”
“我刚才没说清楚,其实礼部没有不同意。”陈璞歉意地对商成说。礼部也同意给霍士其授爵,但是在授哪一级爵的具体问题上,礼部与工部和户部有分歧。礼部的建议是开国男,但户部的意思是袭五世开国男;这两个部门经过协商,最后都同意授霍士其开国男,但不再加恩承袭,而是荫一子。但这个嘉奖方案工部又不同意。工部对霍士其最好,要求授他开国子,同样也是袭五世。
商成惊讶地张开嘴巴。他都不知道十七叔与工部的交情竟然有那么深厚,竟然能让工部硬扛两个部门联手的压力攒劲地替他争封爵。
陈璞迟疑了一下,很小声地说:“工部在屹县不仅拿到耕作新法和改良农具,还拿到一种新式挽具。……”虽然偏厅里就只有自己和商成两个人,她还是异常地谨慎小心,眼角余光留意着门外两个低头垂手的使女,更加细声地说道,“……工部在屹县考察新法时,无意间发现了已经失传近千年的两汉熟铁之术,据查证,同样出自令叔霍公的手笔。”
商成怔了一下。熟铁之术是什么东西?
但他马上反应过来。古代的熟铁很多时候指的其实就是钢;所谓熟铁之术,多半就是炼钢的办法。至于这熟铁之术是怎么来的,他并不关心一一工部的调查已经有了结论,是十七叔的手笔!
他愈加坦荡地说:“那就更该重重地奖励人家!”
陈璞笑着小声说:“这熟铁之术是国之利器,怎么拿出来说?就是在工部里,知道的人都不多,更不敢四处宣扬。所以户部和礼部坚决不同意授霍公开国子,工部也没办法分辨,眼下宰相公廨又不站出来说话,事情只好先这么拖着。”但她马上又安慰商成,“不过你别担心,这事拖不长久。秋收一过就能见分晓!而且,前几天我父皇已经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昨天还特意找我问过令叔的事。天子听说霍公当初曾作向导引精兵奇袭如其寨的故事,很是夸赞了好几句。我想,即便朝廷最后依着户礼两部的建议授霍公开国子的封爵,天子也必定要另加恩赐。”
商成不置可否地“哦”了一声。这话题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不能再扯了,免得藤藤蔓蔓地不小心牵到自己身上。他端起盏喝了口水,正想和陈璞譬说军事上的事,陈璞先噗嗤一声笑起来:“我问你个事一一我姐,她为什么会一口一个‘先生’地叫你?”
南阳为什么口口声声地称呼自己“先生”?这事别说陈璞纳闷,就连商成自己,也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想通。
他对陈璞的这个姐姐几乎没什么了解,除了知道她是个大书家,其他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到目前为止,他和这位公主也就在陈璞的公主府里见过一回面。那次见面的情形很糟糕,当时他教训了那个和南阳一路的狂僧,顺带着也扫了南阳的颜面。他自己当然不会把这当成一回事;可在南阳而言,无论怎么看,都应该记恨他才对;就算顾忌他的身份不敢明目张胆地报复,至少也要瞅个机会小小地教训他一回,让他吃个苍蝇才算完。事实上,今天在前面坡上遇见南阳,他就有这个预料,也做好接受南阳报复的准备。他想,他个大男人,不和女人一般见识,吃点小亏把那场小冲突揭过去算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出他所料。南阳一改前次见面时的倨傲做派,一下想把庄子送给他,一下又想送他一匹阿拉伯马,对他的尊敬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一那一口一个的“先生”,还有那些拔得极高的评价,简直让他羞惭得有点无地自容。在如此礼敬面前,他甚至觉得,就算是南阳的老爹东元皇帝,怕也难得在她这里受到这般待遇吧?
现在,回想起刚才的种种,商成的心头忽然产生一种很荒谬的想法:难道南阳今天的表现,其实并不是想设计来做报复,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讨好他?只是因为缺乏对他的了解,不能对症下药,因此一番心意才全被他视作了圈套和陷阱……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荒诞的想法很有可能就是事情的真实面貌。不然就无法解释南阳为什么要对他那么好。
可是,南阳为什么要对他这么好?
他想不通,一位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公主,凭什么要对自己这么好?而且这位公主还是东元帝最疼爱的女儿,她本身也是当世的大书家,她有什么必要去讨好一个只知道练兵打仗的假职提督……
想到南阳还是位大书家,他本来有点放松的神经又突然绷紧了。大书家、书法、《六三贴》……接连几桩事立刻就在他脑海里牵出一条线,一切都豁然明朗了!南阳一定是从什么地方得知,大内收藏的《六三贴》,就是当年他在屹县城里留给高小三的那张字条;她也必然知道,屹县商成商子达,其实就是商成商攸缺……
一定是这样!他肯定地告诉自己。一定是南阳已经知道自己就是《六三贴》上落款处的那个叫“攸缺”的人!
他暂时还想不清楚是从哪里走漏出去的消息。可能性实在太多了。他不是那种随时随地都警惕在意的小心性格,所以平时并没有刻意去隐瞒自己对书法的爱好。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也不少,至少书画鉴赏家陆寄就清楚地知道“攸缺”是他的表号,还打着交流学习的旗号,前前后后从他那里拿走五六幅字。十七叔当然更不用说,不仅拿了几幅字,还以“字丑不能见人须得多多习字”为幌子,逼着他再书写了一本《千字文》的楷书大字帖。就是出名的敦厚人周翔,也从他和陆寄走得近的事里窥出些门道,便在年前请他去家里小酌,等他喝得醺醺然飘飘然的时候,趁机邀他提笔,给出的题目竟然是李白的《蜀道难》!好在他那天醉意不深,才写小一半就清醒过来。后来周翔还故意把装裱过的字贴让他看过一眼一一攸缺先生手书《蜀道难(残篇)》,和周家收藏数代的半本曹孟德《度关山》真迹“两两恰恰相映成趣,可谓为一时之美谈”……另外,平时的公文和私信也可能走漏他的身份。在别人眼里,他书写的公文和私信通篇都是一丝不苟的小字正楷,但常年累月的书法锤炼下来,哪怕是写几个字,只要自己不克制,字的笔画骨架顿挫锋芒间立刻就会露出原形;而且,在南阳这样的书法大家眼前,就算他着意隐藏笔锋也没有丝毫作用,只要人家稍加留心,横竖撇捺间马上就能辨出这是出自谁的手笔……
他判断,南阳肯定是拿到了自己的书信或者公文,然后判断出自己就是在《六三贴》上落款的攸缺先生。他进一步推断,这份书信多半是来自陈璞那里;因为和他有书信往来的上京官员就只有那么几个,除了陈璞,南阳也不大可能跑去别人家里。而且这封书信多半是南阳从陈璞那里不告而取一一陈璞至今也不清楚她姐为什么称呼自己为“先生”,这就说明她对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毫不知情。他甚至判断出南阳手里的到底是哪封书信。毫无疑问,就是去年他离京时写给陈璞的那封短信一一他只给陈璞写过这么一封书信,而且还是回信……
既然南阳已经知道自己是商攸缺,那么接下来一切,象南阳对他的态度为什么会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就很容易解释了。他所擅长的魏碑,是与行书相齐名的书法艺术,有“南行北碑”的说法;他那一笔破字,落在南阳这种书法大家眼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他站在南阳面前,南阳能不尊他一声“先生”?
南阳尊他为先生,他很惭愧。因为他不是真正的先生,魏碑也不是他的创始;他就是个书法爱好者而已。魏碑,那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间艺术家们的创造,是民间文化的高度结晶,无论是他或者是别人,都不敢把这份荣耀据为己有……
但眼下他还无法给南阳做解释。
他还有更大的麻烦事要解决。
等一会南阳安排好晚饭回来,要是请他写几个字的话,他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