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2)谣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位钦差在商府铩羽的事,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在燕州城各个衙门里传开了。
听说这消息之后,不少官员嘴上不说什么,却都在心里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长气。虽然几位钦差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插手过燕山卫的具体事务,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对地方上的影响还是很大。有他们在,许多人连走路说话都不能不多赔上几分谨慎,做起事来就更是仔细,生怕不小心给钦差留下什么坏印象。这显然滞误了一些应该尽快执行妥帖的事情。当然,在一部分人愈加地谨小慎微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官员,说话的声音更大,做起事来更加雷厉风行,挟了两膀子的劲想给钦差留个好印象。唉,他们这样做,同样也是错误的……
现在好了,钦差大员终于快要离开了,大家也终于可以把忐忑了个把月的心放下了。人们又不由自主地关心起钦差的行程。心思活络有门路的人开始动起了送什么样的程仪才好的脑筋。
就在这些人绞尽脑汁思虑如何才能不露痕迹地巴结钦差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出一条教人目瞪口呆的消息:
上个月底,就是那场风雷交加的大雨夜晚,提督大将军与一个胡姬,在西边的张果驿站,孤男寡女共宿一室……
所有人听说这条小道消息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人在传谣。可仔细一想,时间、地点、人物,都说得有板有眼,根本不象一般谣言那样模糊含混,似乎是真有其事。再稍加打听督帅上月的行止,下暴雨那一晚他也的确就在张果驿附近;而那个胡姬也确有其人,也是才回燕州不久,眼下就在城里。据说这个女子进城以后,马上就到教坊办理脱离乐籍的事,其余时间都是留在旅店里,极少出门。有好事者甚至打听出来,这个胡姬就是去年燕州教坊送去上京的胡女桑秀,而她能去上京内苑,当时也有提督府的人在背后替她说话……
嗯?
唔。
哦……
很多人都在心里恍然大悟。这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督帅他……看来,除了要送钦差一份程仪,还要好生思量一番,如何给大将军贺一份大礼……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商成耳朵里。他没做解释,也没去辟谣。他知道,但凡出现这种事,越是解释别人就越把它当真,反而传播得更快;只有把它冷处理,过几天传的人和听的人自己都觉得没趣,自然就烟消云散。
可这回他错了。他也不想想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身份?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会让人议论很长一段时间,何况他还是提督燕山卫的正四品将军?何况他现在身边还没个女人伺候……所以他越是不理会,别人就越把它认真对待。这两天上衙,已经有人拿这事和他开玩笑,并且都说,一定要讨他一杯喜酒喝。他也只能咧嘴一笑不理不睬。
这天下午,他和郭表他们一起,商量好提请朝廷从燕山边军中补充一批将士进中军的事情之后,还没阅览上两本文书,护卫就进来说,工部右侍郎常秀来访。
他连忙放下手里的事,走到院子里迎接。
他把常秀和随常秀过来的一个工部小官请进正屋,让他们随便坐,又倒上凉茶一人一杯递到他们手里,自己也陪他们坐下,问道:“文实公找我有什么事吧?”说着,他瞄了一眼那个穿浅青纱袍的九品小官,在心里琢磨着这个人与常秀的关系和他们的来意。
常秀是坐马车来的。天气大,他在车厢里蒸得一身都是汗,薄纱衫胸前背后都是大片的水渍,一手拿着折扇呼啦呼啦地卷风,一手拿块湿淋淋的锦帕在额头鬓角颈项里不停地抹汗,半天才喘匀气,说:“倒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有点麻烦。但是这麻烦对我们来说棘手,可对督帅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也就是大将军一句话的事……”他喝了两口水,对旁边的小官说,“杨主事,还是你来说。”
那位杨主事本来就只在座椅里沾了一点边角拘谨地坐着,常秀一招呼,他马上站起来。商成又招呼他坐下,说:“就坐着说。到底是什么事,让两位亲自跑一趟?”
杨主事大约没见过他这样不讲官中规矩的要员,先瞥了一眼常秀,见常秀低头喝水没什么反应,又看商成的神情不象是客套,眼神也很和善,便拱手道:“下官工部京畿小洛大坊的主事杨衡,谢商督帅允座。”这才拘束着在椅子上重新坐了。
商成在座里随便拱下手还个礼,就看着他,等他说话。
“……下官也是常大人到燕山公干的随员。”杨衡说。他又看了一眼常秀。他职低言轻,面对商成这样的方面大员,有些话根本不好说;况且商成还和他此次要经办的公务有很大的关系,就更不知道如何张口。常秀明白他的意思,就替他引出话头,笑着说道:“子达,屹县霍家的酒场,你知道吧?”
商成点头。
“那子达必然也知晓,如今在中原和上京,霍家酒场酿的白酒卖得火红热闹的事吧?”
这事商成知道。虽然他没时间和心情去关心霍伦的买卖做得怎么样,但是从霍士其再没替霍伦讨官来看,白酒生意应该是非常不错。别的不题,仅仅是燕山卫府,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至少就从酒场里买了五万斤白酒。单是卫军就需要如此大量的白酒,还要供应燕山各地,还要销往中原,只怕霍伦的酒场早就不是当初四口大锅蒸酒的场面了。
“督帅玩笑了。您大概也有很长时间没回去霍家堡了吧?”杨衡陪着笑说道,“霍家大酒场便设在霍家堡的姑娘河边,仅是作坊的占地就至少有二十亩,每火出酒时,沿河十几里都能闻到酒香。来往的客商都说,普天下酿酒作坊,霍家的位置至少在前三甲。”他三四天前才从屹县回来,对如今霍家堡的情形十分清楚,仔细地把集镇上酒香弥漫客商云集的场面述说了一遍,末了说道,“下官在工部的时间久,因为公干也到过不少地方,可象霍家堡这样的边陲小镇居然有中原一般的繁华景象,却也是在燕山才得首见。”
商成一听就知道了,这是隐晦的恭维话。霍家堡那么大点的小镇子,只有几家旅店和酒楼,比燕州城外的界牌集都差着一长截,拿什么去和中原比繁华热闹?但他还是很高兴,顺手替常秀和杨衡添了苦茶水,笑着问:“杨主事有什么话就直说。我知道,霍家酒场的客商多,腰包一个比一个鼓,来头一个比一个大,所以虽然你们是工部的人,但想插队多装几车酒的话,怕是很难。这样,你们急需白酒的话,我这就给你写张字条,先从军需中划拨。要是想插手到白酒的生意里,我和酒场的主人关系也亲近,完全可以从旁边替你们递几句好话。只是酒场在中原各大州县都有老主顾,你们急忙插手的话,怕落个与民争利的名声。”常秀他们是工部的人,他就没提加征酒税的事。据他所知,户部已经两次差人稽核过霍伦酒场的帐簿,准备单独开征白酒税,是霍伦请托了张绍和卫府出面,才以酒场支应军需负担沉重的名义暂时躲避过去。但这种避税的办法显然不可能长久。他估计,户部绝不可能放过如此厚利的白酒,很快就会厘定专一的税率了……
杨衡苦着脸叹了一口气,说:“督帅所虑极是。我们工部也是遇到这个问题。与民争利的事,我们也的确做不出来。所以才想请托督帅出面,看能不能采取一个变通的办法,让霍家酒场把酿造白酒的工艺献给朝廷。”
商成惊讶地张着眼睛看着杨衡和常秀。工部是怎么想的,居然会想着让霍伦缴出白酒工艺?这哪里是与不与民争利,这简直就是明抢!
常秀已经听杨衡仔细讲过霍家酒场的种种情形,知道这家酒场的背后不止是一个屹县衙门的八品书吏一一这人的女婿就是燕山卫的一个很有实权的将军,还牵涉到由于端州李慎案而被禁步在燕山巡察司的霍士其;商成的一个什么亲戚所经营的货栈买卖,与酒场的往来也很密切;至于商霍两家的关系,那就更是不必提。也正是因为酒场背后有商成和燕山卫军的影子,南边几家本来有心插一脚进来的大商号也就不再动这方面的心思,转头和酒场做实实在在的生意……看商成低垂下眼眉不吭声,便劝说道:“商督,这件事,朝廷做的或有不对,但子达你想过没有,霍氏酿作白酒糜耗粮食极多,所酿之酒其利极厚,长久以往难免惹人非议。时下霍氏虽以支应军需之由遮掩,也恐免小人其中作祟。况且粮饷衣甲药材等各项大宗军需,一向由朝廷指派户部工部并各地州县有司筹画,其间所有关节紧要,皆出自官坊。另外,我听真大人言谈,白酒之能已有明证,他回京之后就会向兵部与朝廷建言,将白酒划进军需必备。子达,白酒一旦划入军中必需,则朝廷必然责令兵部工部各自筹建大坊。就是霍氏酿酒之秘,彼时也不能保有……”
商成呵呵一笑。霍伦蒸白酒的办法岂止是将来不能保有,就是现在,也不是什么秘密。那工艺实在太简单粗陋,看一眼想一想便能明白其中的诀窍。人们碍着脸面不敢明目张胆地偷师,但暗地里蒸了白酒出来卖的人也不少。可是偷师是一回事,明抢则是另外一回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当然,人家常秀说的也是实情,等白酒列入军需,军令一下,缴不缴工艺就不是霍伦或者他商成能做主的事情了。他问道:“那工部是个什么意思?”
杨衡在旁边说:“工部把霍氏酿酒之法核为一百五十缗。”
“这价钱太低了,霍家不可能答应。”商成对两位工部官员说。杨衡苦笑起来。因为他是工部的官员,又是代表着工部去谈买卖,所以霍家酒场才没把他撵出来。但他除了第一回见到了酒场的东家霍伦,后来都是两位管事出面款待,好吃好喝陪着他,就是没一句准话;而霍伦则一直托病不露面。商成继续说道,“霍家的酿酒办法确实很容易模仿,一学就能学会。但是别人当初也是花了心血的,酒场刚刚见利,工部就用区区一百五十贯强买过去,传扬出去的话对朝廷的脸面和名声都有损害。这样以后还会有谁愿意在工艺改良和创新上花费工夫?”
常秀和杨衡都不做声。将心比心,他们也觉得这个价钱的确太低。可他们也没办法;怎么给酿白酒之法估价,并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就是用一百五十贯把这根本不是秘密的秘密买过来再带回上京而已。
商成想了想,问道:“常大人,杨大人,这个价钱还有商量的余地么?”
常秀和杨衡一齐摇头。
“咱们能换个法子来处置吗?”
常秀说:“督帅若是有良策,不妨提出来大家计议。只要不是太让我和杨主事为难,我可以和部里作交涉。”
“一百五十贯买别人手艺的事就不能再提了。我的主意是两个。一是工部和霍家协商,由霍家提供工艺,工部自建作坊生产,白酒只作军需而不供给官民;这样的话,我可以保证霍家不会有异议,也不会提出要什么补偿。”
常秀摇了摇头。他把话都说得很明白了,白酒利润高,工部也是想拿了工艺去酿酒卖钱挣政绩挣业绩,只是供应军需的话,政绩可能有点,可业绩怎么凸显得出来?
商成也笑了,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工部和霍家联合经营。工部和霍家协商出一个合同……也就是双方都遵守的契约吧,详细规定工部作坊在契约期里酿造多少白酒,以及白酒的价钱和出售的地区,然后在此基础上,双方协议一个总的价钱,然后工部每季或者每年向霍家支付一定的费用。当然,工部想垄断……独占,独占全国市场一一独占各地的白酒份额的话,那就重新商量出一个价钱,一次性买断霍家的酿酒工艺。我想这个价钱肯定不会是一百五十贯或者一千五百贯了;我估计,即便工部拿出一万五千贯,多半也谈不成。就是常大人说的那句话,白酒之利,实在是太丰厚了。”他说得断断续续,因为有很多用辞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最后好歹还是让两位工部官员都听明白了。
常秀也没经办过多少实务,还在使劲挥着折扇蹙眉细想,杨衡已经想通其中的关节,抬头问道:“那督帅以为,哪种办法比较好?”
“从我个人来看,当然是后者更好。”商成莞尔一笑。他给两个人续上茶水,继续说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垄断经营的独门生意更赚钱呢?可是这买专利的价钱就不便宜;部里还要议,还要公文往来反复斟酌,等有了定议,说不定酿造白酒已经没什么工艺可以保密了。另外,官营也有官营的坏处。两位都是工部的人,肯定知道官办作坊的优劣,规模大集约化是优点,可环节复杂人浮于事也是弊病,船大难掉头,很难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垄断经营的情况下,更是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看在眼里,久了就是片面地追求扩大规模,最后就是从思想观念到经营思路再到生产工艺的全方位落后。所以我还是觉得前者好一些。至少有一家私营作坊在那里摆着,官营作坊也有个比较对象,两家作坊你追我赶,说不定还能从这酿造白酒里鼓捣出点其他的东西。”
他和人说话有个毛病,有时候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嘴,自己倒是说得高兴畅快,却全然不管别人能不能理解。一连串闻所未闻的新鲜辞把工部大侍郎小主事都说得愣怔懵懂,眨巴着眼睛半清楚不明白地望着他,半晌才面面相觑讷讷说道:“……受教了。”他自己也反应过来,抚着剔得溜青的下巴颏咧下嘴,没话找话说道:“假如两位大人同意前一个方案的话,我可以给霍六伯写封书信,让他和工部坐一起详细商量契约的具体内容。”
常秀还在琢磨新辞的涵义,木呆着汗漉漉的胖脸点了下头,脑子里却全然没有留意商成到底说了些什么。杨衡赶紧站起来禀手致谢,又问道:“督帅以为,这个每年要付的约金,定在什么价码比较合适?”
商成已经回到了桌案之后,左手揭过一张空白信笺,手里执着笔在砚台里蘸墨,沉吟着说:“具体的数字我可说不上,这得靠你们两家坐下来协商。不过,我觉得工部不妨大方一点,让点好处给霍家。”见常秀和杨衡同时苦瓜了脸,一笑说道,“好处也不见得就一定要是金银铜钱。比方说,工部可以帮忙把酒场精制的白酒送进大内作为贡酒一一两位大人别再苦脸,谁也没规定贡酒就必须只能是一样,对吧?果酒还分个桃杏李,白酒难道就不能有所区别?酿酒的粮食稻子麦子高粱是分别,一蒸二蒸也是分别,泡了桃子李子或者药材一样还是分别。何况你们还能把工部作坊酿的白酒定为官中饮宴专用酒啊,传出去不同样是名声,不一样打招牌?”
他这样一譬说,常杨两个人都笑起来。常秀抹着额头的汗水说:“今天真真是受教了。前头没朝面,还以为将军只擅军务,前两日府上座谈,才知道大人在农事上下的工夫也不能小觑。今日一见,方知即便管范经营之道,子达也是融会贯通。难得,难得,真真是难得之至。”心里却忍不住犯疑惑,这个商子达的年纪还不到三十,涉猎却如此广阔,见识又如此深沉,这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按说,如此的风采人物,自己无论如何也该有所耳闻,可煞是奇怪了,以前怎么就从来没听人说起过这么一个年青的和尚?
他在这边摇着折扇胡思乱想,商成已经写就一篇短信,加了私章填了信封,站起来就手递给杨衡,说:“杨大人拿了这封信再去屹县,霍六伯一定会见你,到时怎么处置,就是你们两家坐下细致商量了。至于具体商量些什么内容,我想常大人必然还会有所交代。”
常秀和杨衡都听出来,这其实也就是商成在送客了。
两个人再次致谢辞别出来,在提督府仪门外,常秀对杨衡,说:“公度,有商子达的私信在,你暂时不用急着再赶回屹县,先在燕州盘桓几天也无不可。回头有时间到城外界牌驿馆来找我;我仔细想个章程,你带去屹县和霍家那个叫什么霍伦的人谈。”
“是。”杨衡一边恭敬地答话,一边和常秀的随从一道搀扶他上了车,垂手立在提督府高墙边直待马蹄哒嗒车轮辘辘远去,就预备回自己在城里暂住的新驿馆。
他辨认了方向刚刚挪步,就听有人大叫一声:“公度兄!”抬头一看,仪门前正好来了个骑马的七品文官,瞧面相隐约有几分熟悉,却再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何人。
那人翻身下马,满脸喜色差不多是一路小跑地疾步走过来,近前不说话先就是个禀手长揖,直起身才笑道:“公度兄,你不记得我了?我是冉涛,楚州冉涛冉延清啊!”
杨衡这才把冉涛认出来。他一把攥住冉涛的胳膊,上下看了半天,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还礼,才松开手展了手脚要作礼,冉涛连忙拉住他,笑道:“不来这些!咱们同年同命,何必讲究这么虚礼?你什么时候来的燕山?都不说来之前写封信,我们好来看望你?你来燕州没路过敦安么,怎么晓启也不知道你来了?”
杨衡还没从乍逢故友的激动中清醒过来,冉涛一连串的问题更是一个也答不上,迷迷瞪瞪望着冉涛身上的绿色纱袍,半晌才说:“延清,你都做到七品了?”
“从七品,前月才升的职。”冉涛不无得意地笑道。这个时候,他才看清楚杨衡还是穿着九品浅绿,脸上的笑容也就慢慢地隐去了。
“欧阳晓启,也做到七品了?”
冉涛的脸上已经没了笑容,低垂下视线说道:“他是正八品县令。”他知道,他的这位同科好友最是热中,也善于钻营,但为人品性并不坏,要不是当年的那场飞来横祸,现今的职位不在上州就在大府……也不想瞒他,就又说道,“刚才在驿馆上册时还遇见了晓启,他说,这番来卫治,大概也有升迁,是去端州做通判……”
听说欧阳止也升了从七品,杨衡难过地再也说不出话了。他是东元七年大比的探花郎,如今却只是个正九品的工部作坊主事,而才学文章远不及他的两位同年挚友,现在却都是朝廷的七品命官……
冉涛正想说几句宽心的话,仪门里出来个书吏,站在门口大声问道:“葛平大库的冉副使,到了没有?”
冉涛赶紧答话:“下官在了!”
“还不快进去!六房左右总鉴事等你半天了!”
“下官这就过去!”冉涛说。又问杨衡道,“我还有要紧公务,现在不能和你多叙谈。今天晚上卫府张将军要设宴款待我们几个转运使,也脱不开身……你住在哪里?明天是休沐,我约上晓启一路来找你,咱们三个同年好友坐一起好好地聚一回!”
“我在城里的新驿站……”
“好!好,我记下了!明天我们过来!”一头说,冉涛一头撩起袍角急急忙忙地去了……
四位钦差在商府铩羽的事,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在燕州城各个衙门里传开了。
听说这消息之后,不少官员嘴上不说什么,却都在心里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长气。虽然几位钦差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插手过燕山卫的具体事务,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对地方上的影响还是很大。有他们在,许多人连走路说话都不能不多赔上几分谨慎,做起事来就更是仔细,生怕不小心给钦差留下什么坏印象。这显然滞误了一些应该尽快执行妥帖的事情。当然,在一部分人愈加地谨小慎微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官员,说话的声音更大,做起事来更加雷厉风行,挟了两膀子的劲想给钦差留个好印象。唉,他们这样做,同样也是错误的……
现在好了,钦差大员终于快要离开了,大家也终于可以把忐忑了个把月的心放下了。人们又不由自主地关心起钦差的行程。心思活络有门路的人开始动起了送什么样的程仪才好的脑筋。
就在这些人绞尽脑汁思虑如何才能不露痕迹地巴结钦差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出一条教人目瞪口呆的消息:
上个月底,就是那场风雷交加的大雨夜晚,提督大将军与一个胡姬,在西边的张果驿站,孤男寡女共宿一室……
所有人听说这条小道消息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人在传谣。可仔细一想,时间、地点、人物,都说得有板有眼,根本不象一般谣言那样模糊含混,似乎是真有其事。再稍加打听督帅上月的行止,下暴雨那一晚他也的确就在张果驿附近;而那个胡姬也确有其人,也是才回燕州不久,眼下就在城里。据说这个女子进城以后,马上就到教坊办理脱离乐籍的事,其余时间都是留在旅店里,极少出门。有好事者甚至打听出来,这个胡姬就是去年燕州教坊送去上京的胡女桑秀,而她能去上京内苑,当时也有提督府的人在背后替她说话……
嗯?
唔。
哦……
很多人都在心里恍然大悟。这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督帅他……看来,除了要送钦差一份程仪,还要好生思量一番,如何给大将军贺一份大礼……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商成耳朵里。他没做解释,也没去辟谣。他知道,但凡出现这种事,越是解释别人就越把它当真,反而传播得更快;只有把它冷处理,过几天传的人和听的人自己都觉得没趣,自然就烟消云散。
可这回他错了。他也不想想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身份?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会让人议论很长一段时间,何况他还是提督燕山卫的正四品将军?何况他现在身边还没个女人伺候……所以他越是不理会,别人就越把它认真对待。这两天上衙,已经有人拿这事和他开玩笑,并且都说,一定要讨他一杯喜酒喝。他也只能咧嘴一笑不理不睬。
这天下午,他和郭表他们一起,商量好提请朝廷从燕山边军中补充一批将士进中军的事情之后,还没阅览上两本文书,护卫就进来说,工部右侍郎常秀来访。
他连忙放下手里的事,走到院子里迎接。
他把常秀和随常秀过来的一个工部小官请进正屋,让他们随便坐,又倒上凉茶一人一杯递到他们手里,自己也陪他们坐下,问道:“文实公找我有什么事吧?”说着,他瞄了一眼那个穿浅青纱袍的九品小官,在心里琢磨着这个人与常秀的关系和他们的来意。
常秀是坐马车来的。天气大,他在车厢里蒸得一身都是汗,薄纱衫胸前背后都是大片的水渍,一手拿着折扇呼啦呼啦地卷风,一手拿块湿淋淋的锦帕在额头鬓角颈项里不停地抹汗,半天才喘匀气,说:“倒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有点麻烦。但是这麻烦对我们来说棘手,可对督帅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也就是大将军一句话的事……”他喝了两口水,对旁边的小官说,“杨主事,还是你来说。”
那位杨主事本来就只在座椅里沾了一点边角拘谨地坐着,常秀一招呼,他马上站起来。商成又招呼他坐下,说:“就坐着说。到底是什么事,让两位亲自跑一趟?”
杨主事大约没见过他这样不讲官中规矩的要员,先瞥了一眼常秀,见常秀低头喝水没什么反应,又看商成的神情不象是客套,眼神也很和善,便拱手道:“下官工部京畿小洛大坊的主事杨衡,谢商督帅允座。”这才拘束着在椅子上重新坐了。
商成在座里随便拱下手还个礼,就看着他,等他说话。
“……下官也是常大人到燕山公干的随员。”杨衡说。他又看了一眼常秀。他职低言轻,面对商成这样的方面大员,有些话根本不好说;况且商成还和他此次要经办的公务有很大的关系,就更不知道如何张口。常秀明白他的意思,就替他引出话头,笑着说道:“子达,屹县霍家的酒场,你知道吧?”
商成点头。
“那子达必然也知晓,如今在中原和上京,霍家酒场酿的白酒卖得火红热闹的事吧?”
这事商成知道。虽然他没时间和心情去关心霍伦的买卖做得怎么样,但是从霍士其再没替霍伦讨官来看,白酒生意应该是非常不错。别的不题,仅仅是燕山卫府,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至少就从酒场里买了五万斤白酒。单是卫军就需要如此大量的白酒,还要供应燕山各地,还要销往中原,只怕霍伦的酒场早就不是当初四口大锅蒸酒的场面了。
“督帅玩笑了。您大概也有很长时间没回去霍家堡了吧?”杨衡陪着笑说道,“霍家大酒场便设在霍家堡的姑娘河边,仅是作坊的占地就至少有二十亩,每火出酒时,沿河十几里都能闻到酒香。来往的客商都说,普天下酿酒作坊,霍家的位置至少在前三甲。”他三四天前才从屹县回来,对如今霍家堡的情形十分清楚,仔细地把集镇上酒香弥漫客商云集的场面述说了一遍,末了说道,“下官在工部的时间久,因为公干也到过不少地方,可象霍家堡这样的边陲小镇居然有中原一般的繁华景象,却也是在燕山才得首见。”
商成一听就知道了,这是隐晦的恭维话。霍家堡那么大点的小镇子,只有几家旅店和酒楼,比燕州城外的界牌集都差着一长截,拿什么去和中原比繁华热闹?但他还是很高兴,顺手替常秀和杨衡添了苦茶水,笑着问:“杨主事有什么话就直说。我知道,霍家酒场的客商多,腰包一个比一个鼓,来头一个比一个大,所以虽然你们是工部的人,但想插队多装几车酒的话,怕是很难。这样,你们急需白酒的话,我这就给你写张字条,先从军需中划拨。要是想插手到白酒的生意里,我和酒场的主人关系也亲近,完全可以从旁边替你们递几句好话。只是酒场在中原各大州县都有老主顾,你们急忙插手的话,怕落个与民争利的名声。”常秀他们是工部的人,他就没提加征酒税的事。据他所知,户部已经两次差人稽核过霍伦酒场的帐簿,准备单独开征白酒税,是霍伦请托了张绍和卫府出面,才以酒场支应军需负担沉重的名义暂时躲避过去。但这种避税的办法显然不可能长久。他估计,户部绝不可能放过如此厚利的白酒,很快就会厘定专一的税率了……
杨衡苦着脸叹了一口气,说:“督帅所虑极是。我们工部也是遇到这个问题。与民争利的事,我们也的确做不出来。所以才想请托督帅出面,看能不能采取一个变通的办法,让霍家酒场把酿造白酒的工艺献给朝廷。”
商成惊讶地张着眼睛看着杨衡和常秀。工部是怎么想的,居然会想着让霍伦缴出白酒工艺?这哪里是与不与民争利,这简直就是明抢!
常秀已经听杨衡仔细讲过霍家酒场的种种情形,知道这家酒场的背后不止是一个屹县衙门的八品书吏一一这人的女婿就是燕山卫的一个很有实权的将军,还牵涉到由于端州李慎案而被禁步在燕山巡察司的霍士其;商成的一个什么亲戚所经营的货栈买卖,与酒场的往来也很密切;至于商霍两家的关系,那就更是不必提。也正是因为酒场背后有商成和燕山卫军的影子,南边几家本来有心插一脚进来的大商号也就不再动这方面的心思,转头和酒场做实实在在的生意……看商成低垂下眼眉不吭声,便劝说道:“商督,这件事,朝廷做的或有不对,但子达你想过没有,霍氏酿作白酒糜耗粮食极多,所酿之酒其利极厚,长久以往难免惹人非议。时下霍氏虽以支应军需之由遮掩,也恐免小人其中作祟。况且粮饷衣甲药材等各项大宗军需,一向由朝廷指派户部工部并各地州县有司筹画,其间所有关节紧要,皆出自官坊。另外,我听真大人言谈,白酒之能已有明证,他回京之后就会向兵部与朝廷建言,将白酒划进军需必备。子达,白酒一旦划入军中必需,则朝廷必然责令兵部工部各自筹建大坊。就是霍氏酿酒之秘,彼时也不能保有……”
商成呵呵一笑。霍伦蒸白酒的办法岂止是将来不能保有,就是现在,也不是什么秘密。那工艺实在太简单粗陋,看一眼想一想便能明白其中的诀窍。人们碍着脸面不敢明目张胆地偷师,但暗地里蒸了白酒出来卖的人也不少。可是偷师是一回事,明抢则是另外一回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当然,人家常秀说的也是实情,等白酒列入军需,军令一下,缴不缴工艺就不是霍伦或者他商成能做主的事情了。他问道:“那工部是个什么意思?”
杨衡在旁边说:“工部把霍氏酿酒之法核为一百五十缗。”
“这价钱太低了,霍家不可能答应。”商成对两位工部官员说。杨衡苦笑起来。因为他是工部的官员,又是代表着工部去谈买卖,所以霍家酒场才没把他撵出来。但他除了第一回见到了酒场的东家霍伦,后来都是两位管事出面款待,好吃好喝陪着他,就是没一句准话;而霍伦则一直托病不露面。商成继续说道,“霍家的酿酒办法确实很容易模仿,一学就能学会。但是别人当初也是花了心血的,酒场刚刚见利,工部就用区区一百五十贯强买过去,传扬出去的话对朝廷的脸面和名声都有损害。这样以后还会有谁愿意在工艺改良和创新上花费工夫?”
常秀和杨衡都不做声。将心比心,他们也觉得这个价钱的确太低。可他们也没办法;怎么给酿白酒之法估价,并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就是用一百五十贯把这根本不是秘密的秘密买过来再带回上京而已。
商成想了想,问道:“常大人,杨大人,这个价钱还有商量的余地么?”
常秀和杨衡一齐摇头。
“咱们能换个法子来处置吗?”
常秀说:“督帅若是有良策,不妨提出来大家计议。只要不是太让我和杨主事为难,我可以和部里作交涉。”
“一百五十贯买别人手艺的事就不能再提了。我的主意是两个。一是工部和霍家协商,由霍家提供工艺,工部自建作坊生产,白酒只作军需而不供给官民;这样的话,我可以保证霍家不会有异议,也不会提出要什么补偿。”
常秀摇了摇头。他把话都说得很明白了,白酒利润高,工部也是想拿了工艺去酿酒卖钱挣政绩挣业绩,只是供应军需的话,政绩可能有点,可业绩怎么凸显得出来?
商成也笑了,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工部和霍家联合经营。工部和霍家协商出一个合同……也就是双方都遵守的契约吧,详细规定工部作坊在契约期里酿造多少白酒,以及白酒的价钱和出售的地区,然后在此基础上,双方协议一个总的价钱,然后工部每季或者每年向霍家支付一定的费用。当然,工部想垄断……独占,独占全国市场一一独占各地的白酒份额的话,那就重新商量出一个价钱,一次性买断霍家的酿酒工艺。我想这个价钱肯定不会是一百五十贯或者一千五百贯了;我估计,即便工部拿出一万五千贯,多半也谈不成。就是常大人说的那句话,白酒之利,实在是太丰厚了。”他说得断断续续,因为有很多用辞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最后好歹还是让两位工部官员都听明白了。
常秀也没经办过多少实务,还在使劲挥着折扇蹙眉细想,杨衡已经想通其中的关节,抬头问道:“那督帅以为,哪种办法比较好?”
“从我个人来看,当然是后者更好。”商成莞尔一笑。他给两个人续上茶水,继续说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垄断经营的独门生意更赚钱呢?可是这买专利的价钱就不便宜;部里还要议,还要公文往来反复斟酌,等有了定议,说不定酿造白酒已经没什么工艺可以保密了。另外,官营也有官营的坏处。两位都是工部的人,肯定知道官办作坊的优劣,规模大集约化是优点,可环节复杂人浮于事也是弊病,船大难掉头,很难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垄断经营的情况下,更是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看在眼里,久了就是片面地追求扩大规模,最后就是从思想观念到经营思路再到生产工艺的全方位落后。所以我还是觉得前者好一些。至少有一家私营作坊在那里摆着,官营作坊也有个比较对象,两家作坊你追我赶,说不定还能从这酿造白酒里鼓捣出点其他的东西。”
他和人说话有个毛病,有时候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嘴,自己倒是说得高兴畅快,却全然不管别人能不能理解。一连串闻所未闻的新鲜辞把工部大侍郎小主事都说得愣怔懵懂,眨巴着眼睛半清楚不明白地望着他,半晌才面面相觑讷讷说道:“……受教了。”他自己也反应过来,抚着剔得溜青的下巴颏咧下嘴,没话找话说道:“假如两位大人同意前一个方案的话,我可以给霍六伯写封书信,让他和工部坐一起详细商量契约的具体内容。”
常秀还在琢磨新辞的涵义,木呆着汗漉漉的胖脸点了下头,脑子里却全然没有留意商成到底说了些什么。杨衡赶紧站起来禀手致谢,又问道:“督帅以为,这个每年要付的约金,定在什么价码比较合适?”
商成已经回到了桌案之后,左手揭过一张空白信笺,手里执着笔在砚台里蘸墨,沉吟着说:“具体的数字我可说不上,这得靠你们两家坐下来协商。不过,我觉得工部不妨大方一点,让点好处给霍家。”见常秀和杨衡同时苦瓜了脸,一笑说道,“好处也不见得就一定要是金银铜钱。比方说,工部可以帮忙把酒场精制的白酒送进大内作为贡酒一一两位大人别再苦脸,谁也没规定贡酒就必须只能是一样,对吧?果酒还分个桃杏李,白酒难道就不能有所区别?酿酒的粮食稻子麦子高粱是分别,一蒸二蒸也是分别,泡了桃子李子或者药材一样还是分别。何况你们还能把工部作坊酿的白酒定为官中饮宴专用酒啊,传出去不同样是名声,不一样打招牌?”
他这样一譬说,常杨两个人都笑起来。常秀抹着额头的汗水说:“今天真真是受教了。前头没朝面,还以为将军只擅军务,前两日府上座谈,才知道大人在农事上下的工夫也不能小觑。今日一见,方知即便管范经营之道,子达也是融会贯通。难得,难得,真真是难得之至。”心里却忍不住犯疑惑,这个商子达的年纪还不到三十,涉猎却如此广阔,见识又如此深沉,这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按说,如此的风采人物,自己无论如何也该有所耳闻,可煞是奇怪了,以前怎么就从来没听人说起过这么一个年青的和尚?
他在这边摇着折扇胡思乱想,商成已经写就一篇短信,加了私章填了信封,站起来就手递给杨衡,说:“杨大人拿了这封信再去屹县,霍六伯一定会见你,到时怎么处置,就是你们两家坐下细致商量了。至于具体商量些什么内容,我想常大人必然还会有所交代。”
常秀和杨衡都听出来,这其实也就是商成在送客了。
两个人再次致谢辞别出来,在提督府仪门外,常秀对杨衡,说:“公度,有商子达的私信在,你暂时不用急着再赶回屹县,先在燕州盘桓几天也无不可。回头有时间到城外界牌驿馆来找我;我仔细想个章程,你带去屹县和霍家那个叫什么霍伦的人谈。”
“是。”杨衡一边恭敬地答话,一边和常秀的随从一道搀扶他上了车,垂手立在提督府高墙边直待马蹄哒嗒车轮辘辘远去,就预备回自己在城里暂住的新驿馆。
他辨认了方向刚刚挪步,就听有人大叫一声:“公度兄!”抬头一看,仪门前正好来了个骑马的七品文官,瞧面相隐约有几分熟悉,却再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何人。
那人翻身下马,满脸喜色差不多是一路小跑地疾步走过来,近前不说话先就是个禀手长揖,直起身才笑道:“公度兄,你不记得我了?我是冉涛,楚州冉涛冉延清啊!”
杨衡这才把冉涛认出来。他一把攥住冉涛的胳膊,上下看了半天,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还礼,才松开手展了手脚要作礼,冉涛连忙拉住他,笑道:“不来这些!咱们同年同命,何必讲究这么虚礼?你什么时候来的燕山?都不说来之前写封信,我们好来看望你?你来燕州没路过敦安么,怎么晓启也不知道你来了?”
杨衡还没从乍逢故友的激动中清醒过来,冉涛一连串的问题更是一个也答不上,迷迷瞪瞪望着冉涛身上的绿色纱袍,半晌才说:“延清,你都做到七品了?”
“从七品,前月才升的职。”冉涛不无得意地笑道。这个时候,他才看清楚杨衡还是穿着九品浅绿,脸上的笑容也就慢慢地隐去了。
“欧阳晓启,也做到七品了?”
冉涛的脸上已经没了笑容,低垂下视线说道:“他是正八品县令。”他知道,他的这位同科好友最是热中,也善于钻营,但为人品性并不坏,要不是当年的那场飞来横祸,现今的职位不在上州就在大府……也不想瞒他,就又说道,“刚才在驿馆上册时还遇见了晓启,他说,这番来卫治,大概也有升迁,是去端州做通判……”
听说欧阳止也升了从七品,杨衡难过地再也说不出话了。他是东元七年大比的探花郎,如今却只是个正九品的工部作坊主事,而才学文章远不及他的两位同年挚友,现在却都是朝廷的七品命官……
冉涛正想说几句宽心的话,仪门里出来个书吏,站在门口大声问道:“葛平大库的冉副使,到了没有?”
冉涛赶紧答话:“下官在了!”
“还不快进去!六房左右总鉴事等你半天了!”
“下官这就过去!”冉涛说。又问杨衡道,“我还有要紧公务,现在不能和你多叙谈。今天晚上卫府张将军要设宴款待我们几个转运使,也脱不开身……你住在哪里?明天是休沐,我约上晓启一路来找你,咱们三个同年好友坐一起好好地聚一回!”
“我在城里的新驿站……”
“好!好,我记下了!明天我们过来!”一头说,冉涛一头撩起袍角急急忙忙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