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山海关父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巍峨的山海关,这一日,终于远远地出现在了眼前。
张小手的汉八旗,王天相的汉兵炮队,早早就打出了他们原来的旗帜,提心吊胆地一边继续蜿蜒行进着,一边时刻提防着城里的关宁铁骑,会不会冷不防冲出来一支快骑打他们。
当然,他们心底深处,其实是不怕的。
有神人将军在,这天下不知还有谁人能敌?
吴三桂,李自成,甚至远在川内的张献忠,哪怕是已经集结了十多万大军不知入关到了何处的多尔衮,就算他们全部到齐,怕也是只能俯首称臣吧……
几个人正边走边紧张地盯着远远的山海关看,这时李拾柴一路飞马走了过来,沿着整个行军队伍,从头到尾地喊道:
“任何人都不要慌张,将军说了,他故意命令靠近山海关行军,就是要看看城里的吴三桂反应。”
“他不出关宁铁骑,将军会定他一个罪。”
“出关宁铁骑,将军还会定他一个罪。”
“大家只管安心行军,山海关无论出兵与否,都自在将军掌握之中!”
李拾柴走远了,几个人下意识地都齐刷刷地看向关望春道:
“关先生,神人将军这是何意,你是有大学问的幕僚,你说说看。”
关望春盯着远远的山海关,默默摇头道:
“神人将军自有深意,我等还是不要妄加揣测的好!”
听说从关外又走过来一支打着旗号的鞑子军,吴三辅十分奇怪。
这一次清军,在多尔衮的亲自率领下大举入关。
因为其兄长吴三桂,事先早早就修书一封给降清了的舅舅祖大寿,所以这几年双方虽然没有明面上的任何实际接触,但其实已经彼此心照不宣。
就说这些天,绕着山海关不知来来回回,走来走去了多少趟大军,不管是一次多达数万人的大军,还是一次多则数千少至百人的游骑,他山海关可没有出动过身穿大明军服的一兵一卒。
不过,当他又听说这支打着旗号的貌似清军,不过三四百人时,吴三辅一下子就轻松了下来,嘴里骂道:
“你他娘的是不是昨晚喝麻了,几百人的过路军也要来煞有介事地呈报一番?滚!”
守城官是山海关城里第一豪绅刘台山的庶子,名叫刘校坚,是吴三桂在奉召勤王,领着大部关宁铁骑奔赴京师之后,亲自指定的各大城门守城官之一。
原来,自从吴三桂成为山海关总兵后,一直十分重视笼络当地的乡绅和名门望族,加上他自己又是崇祯初年的武举人,在当地读书读得不好的士子中十分吃得开,所以他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法,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管用的一个方子,就是将当地几乎所有的乡绅和名门望族一网打尽。
然后,又大力拉拢和培植他们的第二代,使得他现在的名望不仅在山海关不用动刀兵就能一言九鼎,而且还与当地各大家族盘根错节,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至于很少有人反对他。
要知道,这种情形,在大明尤其是在大明末期,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若不是近些年因为受到其亲亲的舅舅降清影响,山海关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将他认作了仅次于皇帝的救世主!
也正因如此,吴三桂才在走时,一方面将全部的守关大权交给了吴三辅。
另一方面,却又私下分头找他麾下所有的重要军事将领,亲自部署守关事宜,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事情,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才率兵去勤王。
而刘校坚,就是其中一个,并被指定为八个城门中相对最为当紧,同时也最为凶险的面对关外的北门守城主将。
所以,吴三辅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刘校坚自然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当即反唇相讥道:
“吴大人,平西伯走时说得十分清楚,即便是官军,只要非我山海关所属,凡是上了百人之众,都须得在总兵府这里报备。”
“下官已经知会你了,你听不听,怎么做,就不是下官职权所在了,告辞!”
刘校坚气冲冲地回到北城,足足在他的官房闷头喝了两壶茶,终究心里还是被一丝赤子之心催动,一扭头,又爬上了城门楼子。
老实说,刘校坚虽然没有像他爹期望他的那样,在圣贤书堆中求得一份功名,但多多少少还是读了不少圣贤书,然后又比读书读得好但却一身迂腐气的真正酸士子,多了一份英武气。
在看到自己儿子求功名不成,无心插柳倒成了一员儒将,刘台山退而求其次,倒也最后老怀大慰,索性接受了这个现实。
没成想,大明越来越像一个乱世,最后连皇帝都吊死了自己。现在再看,反而是家里有这样一员带兵之将,远比只会之乎者也的士子在这个乱世中更管用一些。
所以,现在有事没事,这老东西就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毛病:
不管刮风下雨打雷,每天他都要上这个城门楼子,举目远眺,也不知远眺些什么。然后,在让家丁搬两把椅子,一字排开,跟自己的守城官儿子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天南海北地说上一通。
刘校坚爬上城门楼子,正在盯着远处张小手、王天相两大旗号看的刘台山,马上扭头看了他一眼道:
“吾儿,是不是那肥猪又冲你乱哼哼了?”
吴三桂走后,吴三辅就是一个草包,什么都不懂,还喜欢颐指气使到处摆臭架子,不是骂人就是指手画脚,天天惹得山海关上下群情激奋,最后就直接省略了他的名字以他肥猪般的体型相称、
刘校坚点点头,爬在城垛上看了两眼,有些忧心忡忡道:
“父亲,你说平西伯出关这么久了迟迟不归,他到底心里会怎么想呢,接受闯贼招降书,还是像他舅舅祖大寿一样,转而北投降清?”
刘台山吓了一跳,慌忙看了看四周,见全都是他家的杂役和亲兵,方才松口气,捻着胡须沉思道:
“为父老矣,家里兄弟你又是长子,现在理当你是顶梁柱了,你应该有自己的主意了!”
刘校坚一下子认真起来,偏头看了看刘台山,随即眯眼道:
“平西伯是孩儿敬重的名将,可是、可是近些年大家都在传闻,他私底下似乎也在四处给自己找出路。老实说,孩儿在第一次听说后,感觉当时天就塌了。”
“现在我大明乱成这样,皇帝死了,朝廷也没了,我们怎么办,别人管不了,咱们自家却得也开始要早作打算了!”
刘台山笑了,暗自喜道:
“那么,吾儿又是怎么想的呢?”
刘校坚看了看四周,忽然压低声音道:
“我已经联系了几个军中好兄弟,平西伯回来,若是投贼,孩儿便与他好聚好散。”
“若是他像祖大寿一样也去做卖国贼,孩儿早就想好了,拼死也要拉走我旗下的兵,离开山海关另投他处!”
巍峨的山海关,这一日,终于远远地出现在了眼前。
张小手的汉八旗,王天相的汉兵炮队,早早就打出了他们原来的旗帜,提心吊胆地一边继续蜿蜒行进着,一边时刻提防着城里的关宁铁骑,会不会冷不防冲出来一支快骑打他们。
当然,他们心底深处,其实是不怕的。
有神人将军在,这天下不知还有谁人能敌?
吴三桂,李自成,甚至远在川内的张献忠,哪怕是已经集结了十多万大军不知入关到了何处的多尔衮,就算他们全部到齐,怕也是只能俯首称臣吧……
几个人正边走边紧张地盯着远远的山海关看,这时李拾柴一路飞马走了过来,沿着整个行军队伍,从头到尾地喊道:
“任何人都不要慌张,将军说了,他故意命令靠近山海关行军,就是要看看城里的吴三桂反应。”
“他不出关宁铁骑,将军会定他一个罪。”
“出关宁铁骑,将军还会定他一个罪。”
“大家只管安心行军,山海关无论出兵与否,都自在将军掌握之中!”
李拾柴走远了,几个人下意识地都齐刷刷地看向关望春道:
“关先生,神人将军这是何意,你是有大学问的幕僚,你说说看。”
关望春盯着远远的山海关,默默摇头道:
“神人将军自有深意,我等还是不要妄加揣测的好!”
听说从关外又走过来一支打着旗号的鞑子军,吴三辅十分奇怪。
这一次清军,在多尔衮的亲自率领下大举入关。
因为其兄长吴三桂,事先早早就修书一封给降清了的舅舅祖大寿,所以这几年双方虽然没有明面上的任何实际接触,但其实已经彼此心照不宣。
就说这些天,绕着山海关不知来来回回,走来走去了多少趟大军,不管是一次多达数万人的大军,还是一次多则数千少至百人的游骑,他山海关可没有出动过身穿大明军服的一兵一卒。
不过,当他又听说这支打着旗号的貌似清军,不过三四百人时,吴三辅一下子就轻松了下来,嘴里骂道:
“你他娘的是不是昨晚喝麻了,几百人的过路军也要来煞有介事地呈报一番?滚!”
守城官是山海关城里第一豪绅刘台山的庶子,名叫刘校坚,是吴三桂在奉召勤王,领着大部关宁铁骑奔赴京师之后,亲自指定的各大城门守城官之一。
原来,自从吴三桂成为山海关总兵后,一直十分重视笼络当地的乡绅和名门望族,加上他自己又是崇祯初年的武举人,在当地读书读得不好的士子中十分吃得开,所以他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法,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管用的一个方子,就是将当地几乎所有的乡绅和名门望族一网打尽。
然后,又大力拉拢和培植他们的第二代,使得他现在的名望不仅在山海关不用动刀兵就能一言九鼎,而且还与当地各大家族盘根错节,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至于很少有人反对他。
要知道,这种情形,在大明尤其是在大明末期,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若不是近些年因为受到其亲亲的舅舅降清影响,山海关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将他认作了仅次于皇帝的救世主!
也正因如此,吴三桂才在走时,一方面将全部的守关大权交给了吴三辅。
另一方面,却又私下分头找他麾下所有的重要军事将领,亲自部署守关事宜,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事情,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才率兵去勤王。
而刘校坚,就是其中一个,并被指定为八个城门中相对最为当紧,同时也最为凶险的面对关外的北门守城主将。
所以,吴三辅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刘校坚自然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当即反唇相讥道:
“吴大人,平西伯走时说得十分清楚,即便是官军,只要非我山海关所属,凡是上了百人之众,都须得在总兵府这里报备。”
“下官已经知会你了,你听不听,怎么做,就不是下官职权所在了,告辞!”
刘校坚气冲冲地回到北城,足足在他的官房闷头喝了两壶茶,终究心里还是被一丝赤子之心催动,一扭头,又爬上了城门楼子。
老实说,刘校坚虽然没有像他爹期望他的那样,在圣贤书堆中求得一份功名,但多多少少还是读了不少圣贤书,然后又比读书读得好但却一身迂腐气的真正酸士子,多了一份英武气。
在看到自己儿子求功名不成,无心插柳倒成了一员儒将,刘台山退而求其次,倒也最后老怀大慰,索性接受了这个现实。
没成想,大明越来越像一个乱世,最后连皇帝都吊死了自己。现在再看,反而是家里有这样一员带兵之将,远比只会之乎者也的士子在这个乱世中更管用一些。
所以,现在有事没事,这老东西就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毛病:
不管刮风下雨打雷,每天他都要上这个城门楼子,举目远眺,也不知远眺些什么。然后,在让家丁搬两把椅子,一字排开,跟自己的守城官儿子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天南海北地说上一通。
刘校坚爬上城门楼子,正在盯着远处张小手、王天相两大旗号看的刘台山,马上扭头看了他一眼道:
“吾儿,是不是那肥猪又冲你乱哼哼了?”
吴三桂走后,吴三辅就是一个草包,什么都不懂,还喜欢颐指气使到处摆臭架子,不是骂人就是指手画脚,天天惹得山海关上下群情激奋,最后就直接省略了他的名字以他肥猪般的体型相称、
刘校坚点点头,爬在城垛上看了两眼,有些忧心忡忡道:
“父亲,你说平西伯出关这么久了迟迟不归,他到底心里会怎么想呢,接受闯贼招降书,还是像他舅舅祖大寿一样,转而北投降清?”
刘台山吓了一跳,慌忙看了看四周,见全都是他家的杂役和亲兵,方才松口气,捻着胡须沉思道:
“为父老矣,家里兄弟你又是长子,现在理当你是顶梁柱了,你应该有自己的主意了!”
刘校坚一下子认真起来,偏头看了看刘台山,随即眯眼道:
“平西伯是孩儿敬重的名将,可是、可是近些年大家都在传闻,他私底下似乎也在四处给自己找出路。老实说,孩儿在第一次听说后,感觉当时天就塌了。”
“现在我大明乱成这样,皇帝死了,朝廷也没了,我们怎么办,别人管不了,咱们自家却得也开始要早作打算了!”
刘台山笑了,暗自喜道:
“那么,吾儿又是怎么想的呢?”
刘校坚看了看四周,忽然压低声音道:
“我已经联系了几个军中好兄弟,平西伯回来,若是投贼,孩儿便与他好聚好散。”
“若是他像祖大寿一样也去做卖国贼,孩儿早就想好了,拼死也要拉走我旗下的兵,离开山海关另投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