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我是演技派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相互学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相互学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几个人一下车,迎面就是一条红毯大道,一直铺到远处中心大门的台阶上。两侧挤满了高举应援牌,不停呼唤着各自偶像名字的影迷,以及等候多时的记者,举着长枪短炮咔咔拍着各路明星。

    这气氛比贺新之前经历过的柏林还要热烈和喧嚣,而且还跟柏林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红毯次序,谁到了谁就走,自行大伙,风格特别随意。

    “哟,前面不是小刚哥跟帆子嘛!”胡君看到此时正在红毯上慢慢挪动的两个人不由笑道。

    徐凡是他的老同学,他跟冯晓刚也很熟悉,光看背影就能认出来。

    贺新闻声望去,这时红毯上的两个人正好扭身面向记者拍照,就见冯导一身黑色的中山装,看着挺庄重的,脸上还带着矜持的微笑。而她身边的徐凡,尽管笑容灿烂,但她那一身低胸的橙色礼服,随意披着的烫成小卷的发型就让人不忍直视了。

    这风格也太,太……

    反正他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一转头发现苏锦也看着那边正在偷偷撇嘴,两人目光碰到一起,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心有戚戚焉。

    “该我们上了,苏锦,阿新你们打头。”老关笑着招呼了一声。

    贺新主动抬起胳膊,苏锦动作优雅地挽上,踏上镁光灯闪烁的红毯。

    苏锦1.74米的身高,还丧心病狂的穿上高跟鞋,瞬间秒杀一众小短腿,再配上一袭白色的礼服,清新脱俗,仙气十足。

    贺新的短寸发型同样十分另类,这年头明星理平头还是很少见,后世不论是刘得华的“刘建明”式的平头,还是梁朝韦的短寸,都曾登上过各大娱乐杂志的封面。

    这还不算,他的一身海军蓝的阿玛尼复古双排扣西装,配着温莎领的衬衣和条纹领带,透着一股浓浓的英伦范。

    英伦范,在本地人的心目中就是“高级”的代名词。

    所以当两人挽着手出现在红毯上的时候,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就连刚才对冯晓刚和徐凡不太感兴趣的本地记者们都纷纷不由自主地把镜头对准了此时红毯上的两个人。

    “这是谁?”

    大部分的记者和影迷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

    “哇!这是蓝宇吗?怎么这么帅!”

    看过《蓝宇》的人首先认出来。

    “没错,是蓝宇,旁边那女的是捍东的老婆林静平。”

    “对对对,后面是关金鹏,还有捍东……”

    “拜托,人家叫贺新,新哥,金马影帝啦!雷鸡母鸡啊?人家跟胡君一道都入围影帝啦,还有那个女的叫苏锦,也入围了最佳女配角。”

    马上有特别喜欢《蓝宇》这部电影的影迷一脸嘚瑟地跳出来科普。

    原来是影帝候选人和最佳女配角入围者的搭配,记者们拍的更加起劲了,看他俩走的快,还纷纷招呼:“新哥,苏小姐,请慢点啦!这边,看这边啦……”

    夹杂其中的内地记者们就更不用说了,拍的特别欢。没办法,眼前这两位实在是太过神秘和低调了。

    苏锦,《永不瞑目》之后大火过一阵子,也不知道这姑娘怎么想的,高光时刻却选择了早早的隐退,出国嫁人了,难得露一次面。

    贺新,第一位柏林最佳新人,最年轻的金马影帝,只是因为作品题材的因素的原因,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这位平时太过低调,很少接受访问。

    而除了这两位,包括后面的胡君,作为内地演员入围本届金像奖,对于内地的记者来说,也是与有荣焉。

    影迷和记者们的骚动,惊动了刚刚迈上台阶的冯晓刚和徐凡,徐凡回头一看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同学胡君,不由笑道:“原来是军子啊,还有关导他们。”

    冯晓刚的目光倒是停留在那个平头蓝西装的家伙身上。作为一导演,保持一定的阅片量那是必须的,尤其是那两部获奖片子他都看过,当然认识对方。

    别看冯晓刚是拍商业片起家的,但在他丑陋的外表下却始终隐藏着一颗文艺的心,要不然后世挣够钱的他,也不会吃力不讨好的去捣腾《芳华》和《只有云知道》了。

    “等一等,打个招呼吧。”冯晓刚拉了拉媳妇的胳膊道。

    徐凡稍感意外地看了他一眼,忙点头道:“好啊!”

    “小刚哥!帆子!”

    胡君跑过来,跟两人热情地拥抱。

    一方面他们本就是朋友,另一方面随着胡君的经纪人王景华去年加盟了华艺,如今也算是自己人了。

    冯氏夫妇跟关金鹏和张勇宁也是旧识,只有贺新跟苏锦是第一次见面。

    “这位是我好兄弟贺新,这位是苏锦,入围了这次的最佳女配角。”胡君帮着介绍。

    “冯导,您好!”

    “徐老师,您好!”

    贺新很客气地跟他们夫妻俩握手打招呼。

    对于冯晓刚这个人,不管外界对他有多少争议,但贺新内心对他还是十分尊敬的。在他众多的雷语中,有一句“老百姓每年都等着看他的电影过年呢!”听起来好象很嚣张狂妄,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这些令人捧腹大笑的电影,试问谁没有看过?

    这些电影几乎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冯晓刚和他的冯氏喜剧不但开创了贺岁片这个概念,不夸张的讲,还是中国商业电影的开创者。(少林寺和香港合作的不算啊!)

    就凭这一点,冯晓刚就有资格跟国师和凯爷并称国内三大导。

    当然后世有很多人声称裤子不配跟前面两位相提并论,国师和凯爷都在欧洲三大中获过大奖,裤子有什么奖?就凭金字塔、金贝壳这种乡镇企业奖吗?

    同时裤子还是半路出家,在出身方面就比科班出身的国师和既是科班又是电影世家出身的凯爷要低一个档次。

    事实上在审美和技术方面,冯晓刚确实要比这两位差,而且差距还很大,但在电影的故事性方面,他要明显胜出前者。

    当然如果非要分个高低,那么国师无疑就是标杆,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为国师,国家的重大活动也不会每每由他执掌导筒。

    而凯爷在美学和技术方面跟国师不相伯仲,在演员调教方面甚至更甚一筹,但他却比国师还要不会讲故事,而性格的缺陷更是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吃老本。

    冯晓刚最初就是一个出黑板报的,说好点就是美工师,在美学和技术方面是个半吊子,但人家会讲故事,而且还讲的好。

    从他的发展轨迹来看,从最初门槛比较低的喜剧,到《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这些正剧,再到后来的《潘金莲》、《芳华》、《只有云知道》文艺片,可以看出他还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进步。

    不过美学造诣的缺失和技术的不足,导致他的文艺片水平很一般,往往煽情成了主旋律,甚至都不如他早期的那部《一声叹息》。

    即便是这样,就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而言,他超过凯爷,仅次于国师。

    当然上辈子的贺新不会理解的这么深刻,上辈子的他就喜欢《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种小品加段子集合在一起的大杂烩喜剧电影,看完之后能乐上一整天,为他苦逼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然后现在的他,在中戏上了几天学,尽管看那些冯氏喜剧依旧很乐呵,但真正喜欢的还是那部前年上映的《一声叹息》。

    尽管这部电影在上映后,有人批评电影中的三人关系是婚外恋、第三者插足、通尖等不正当男女关系。指责冯晓刚暴露丑恶却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

    还有冷静的批评者则指出这部看似感人的电影,骨子里却充斥着“伪道学”的陈腐观念。

    但如果用贺新上辈子经历过的社会现实来说,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故事尤其真实,人物性格刻画的极为细腻。

    可能是这年头国人还没有“中年危机”这个概念,但若干年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中年危机,而言及此事时,往往会在“中年危机”后面加上一个“一声叹息”。足见这部电影对后世的影响。

    当然不足的地方也有,比如电影的结尾似乎有点过于温暖,张果立演的梁亚洲回去照顾受伤的妻子没问题,但最后还是应该还是跟刘贝在一起,这才符合现实,就跟现实中冯晓刚本人一样。

    还有就是张果立进病房去看徐凡,刘贝也想跟进去,结果被傅彪拦住,说:“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呢!”

    这句台词也显得很突兀,就好象始作俑者一下子化身正义天使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瑕疵,也有可能是为了应付审查而不得不做的妥协。总之就是瑕不掩瑜,这应该是一部好电影。

    所以贺新跟冯导初次见面寒暄的时候,专门客气的加了一句:“冯导,特别喜欢您的那部《一声叹息》,拍的真好,特别真诚,特别有时代感!”

    可能他这句无意中的话正好搔到了冯晓刚的痒处,这货原本脸上矜持的微笑变的灿烂起来,咧着嘴露出一口烂牙,高兴道:“哟,您这真是太过奖了!回头有时间咱们一定好好交流交流。”

    贺新顿时一脸欣喜道:“那太好了!能有机会当面聆听冯导的教诲,我求之不得啊!”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被人鄙视的“胡同串子”,居然能跟高贵的“大院子弟”混到一块儿,最后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冯晓刚靠的就是捧人拍马屁。

    而此时看着贺新脸上真挚的笑容,他突然一惊,继而生出一股浓浓的惺惺相惜之感,忙道:“您太客气了,咱们相互学习!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