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分道扬镳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四日,在武昌的“各省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之时,不甘落后于湖北的上海,趁机抢先一步,以陈其美(上海)、汤寿潜(浙江)、程德全(江苏)三个都督的名义,邀请各省留沪代表举行会议。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
程德全(1860年—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本良,四川云阳(今属重庆)人??。
其为廪贡生出身,光绪十四年(1888年),入三姓副都统文格幕当差??。光绪十六年(1890年),入国子监肄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程德全赴黑龙江入副都统寿山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受命赴前敌督队,积极筹战,后任黑龙江营务处总办。次年,擢升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擢升道员,赏加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擢升黑龙江将军。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任奉天巡抚??。宣统元年(1910年),调任江苏巡抚,参与预备立宪。宣统二年(1911年)十一月一日,程德全被推为江苏军政.府都督,成了第一位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
参加会议的有各省留沪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谦、流兴甲、赵学臣等人。
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上海都督陈其美这几位实力派人物,和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蔡元培等人也受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决定: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为统一军事指挥,会议选举黄兴为临时政.府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
黎元洪当选是章太炎先生力争的,“黎先生究系首难的人物,不可辜负他。现在大元帅已选定,请设一位副元帅,并选举黎先生任之。”
于是,黎元洪被选为副元帅。
得到沪上的代表开会并做出决议的消息,汉口开会的这些代表很不满。说好了的,上海留一个人,只是做为留守和“联络声气”之用的联络人员。怎么会摇身一变,开起会来,还自做主张的搞出这么重要的决议。
汉口的代表们立即致电上海,要求取消所做出的决议。
黎元洪随即致电各省都督:“……现据来电称,沪上十四省的代表,推举黄兴为大元帅,元洪为副元帅之说,情节甚为支离,如实有其事,请设法声明取消,以免淆乱耳目。”
浙军司令朱瑞也持反对意见,他说黄兴在武汉打了败仗,无法服众。在革命党内部,也有人反对黄兴而抬举黎元洪。
如章太炎便说,黄兴曾在武昌“受黎督委任为汉阳司令,不得以部将为主帅”为理由,力主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陈其美、宋教仁等人,迫不及待的把黄兴推出来当这个大元帅,说到底是为了把临时政.府的领导权抓到手中。急中出乱,也过于草率,理所应当的遭到各方的反对。
最后,黄兴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明确表示无意于当这个大元帅,而是推荐黎元洪为大元帅。
上海方推举大元帅虽然受挫,但他们提出的临时政.府设在南京的决议,还是被各方所认可的。
因为,汉口和汉阳失守后,武昌已经成为了危城,怎么能把临时政.府放在危城呢?首义圣地也不可以。
而既然临时政.府所在地变成了南京,按着湖北军政.府自己的逻辑,“各省代表会”也自然应当放到南京。于是在鄂在沪的各省代表又都奔往南京,湖北军政.府暂时执行中央政.府的职责,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于是便有了,南京各省代表,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的决议。
人还是那二个人,正副的位置变了,黎元洪满意了,回电表示:“元洪伏思,大元帅原为组织临时政.府刻不容缓之策,黄君克强宏才硕画,自足胜大元帅亡任,乃谦让不居,屡推元洪承乏。亢洪才识平庸,伺敢当此重任?然勘电所载,苦大亢帅不在临时政.府时,即以副元帅代行其职务。既有此明文,亢洪始顺代表诸公之请,承受大元帅名义,即委任副无帅执行大元帅一切职务。”
原来,黎元洪也是个权欲心很重之人,他现在已经拉开架势,问鼎更高权力了。这个大元帅他还真想当,只是又想当大元帅,又不想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徒有虚名,也要把这大元帅抓在手里,委托副元帅黄兴代自己执行大元帅的职务。
黄兴也有脾气呀!让你当副的你不干,给你正的你又不管事,拿别人当傻子吗?
黎元洪和黄兴都迟迟不到南京上任,南方各省仍然是无人领军。幸好不久中山先生回国,使这个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后来也有过南北议和谈判地点之争,湖北同样没争过上海。
由于失去了主导权,南京临时政.府組成时,除黎元洪获挂名副总统外,其余首义元勋,无一受到重用。
前面提到了,蔡济民、蒋翊武、张振武、吴兆麟、吴醒汉在临时政.府均榜上无名。
孙武到上海活动,想给自己谋个军务次长的位置,结果没人理睬,失望至极。
筹建临时政.府时,中山先生刚从海外归来,对国内情况不了解,人事安排多由黄兴说了算。
当时,湖北籍议员刘成禺等向孙中山建言:“宜宠异武昌诸将,勿令怨望。”
但黄兴对首义诸公有成见,拒绝推介,中山先生也没引起重视。
在此期间,于佑任曾专门访问黄兴,提议应考虑武昌首义的同志,但黄兴一意孤行。
武汉的革命党人当然不满,讽刺南京临时政.府是:“败将逃官,沆瀣一气。”
当时,还有一些在南京的鄂籍军官,如湖北沔阳人唐克明,阳新人石星川,营冈人夏占奎,本也指望能得个一官半职的,沒想到都一无所获。
对临时政.府用人不滿的人纷纷聚集到了孙式周围。
鄂籍的议员刘成禺联络这些失意的党人和政客,于一九一二年一月底在上海成立民社,拉起了与同盟会对抗的大旗。
那么多人提醒,中山先生没能引起注意,黄兴了解情况,但又固执己见。革命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为了这些有今天而未必有明天的临时的职位,革命阵营却分裂了。
民社与同盟会,无论在纲领,诉求和奋斗的目标都没什么大的分歧,但是,只要是一方的主张,另一方大多就会反对,所谓,为了反对而反对。
可谓。江山还没打下,就急于坐江山。革命尚未成功,党人已经因争权夺势而分裂,实在是令人叹息。
那时,湖北人黄侃为上海《民生日报》经理,于是,《民生日报》便成了民社的喉舌。攻击同盟会,成了这个日报的一大特色。
比如,民社一成立该报就发表刘瑷的文章,文章提出:“中国乃中国人之中国,非同盟会之中国,由来革命之功,黎君创其始,袁君终之也。除此二君成功之外,国民不与焉……”
把创立民国的功劳,归到了黎元洪和袁世凯身上。
同盟会的报纸不能不反击,这也就更加剧了二个政党间的矛盾。
民社的发起人除孙武和刘成禺外,还有黎元洪、蓝天蔚、谭延闿、王正廷、朱瑞、张振武、吴敬恒、宁调元,孙发绪等。
民社众人推举吴稚晖为总干事。
吴稚晖(1865年3月23日—1953年10月30日),名敬恒,字稚晖,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出生在江苏武进的雪堰桥一带。
民社中主事之人当属孙武,最活跃者要属孙发绪,黎元洪则是后盾。
不久,孙武又与刘成禺、唐克明、石星川等回湖北,在武昌成立分社。推举黎元洪为理事长,公开与同盟会在湖北分道杨镖。
黎元洪拨款三万,做为经费支持。
湖北参加南京参议院有刘成禺、时功玖、张伯烈。时与张是老同盟会会员,但都对黄兴的专横跋扈不满,倒向了孙武一边。二人成了民社在南京的代理人,南京这边有什么动静,通过他们,湖北很快就能知道。
于是,内耗和内斗就成了南方革命党人的一大噩梦。
湖北与南京临时政.府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军权方面,大元帅本来是在临时政.府没有大总统时,代行总统职务。按理有了大总统,这大元帅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黎元洪不管这一套,有需要照样行使大元帅的职务,虽然这大元帅也实在没有什么权力和权威。
二是在财政方面。南京临时政.府可谓身无分文,湖北军政.府的日子虽然也不好过,但因为是首义圣地,得到的各方赞助比较多。加之黎元洪管理和理财有方,比南京那边情况是要好很多的。比如上次,黄兴打了败仗离开,和黎元洪开口,尽管黎元洪那时也很难,还是一下子就给黄兴带走二十万。但这是那个时候,现在,湖北无论如何,不会对南京财政支持了。虽然,南京那边,特别需要。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四日,在武昌的“各省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之时,不甘落后于湖北的上海,趁机抢先一步,以陈其美(上海)、汤寿潜(浙江)、程德全(江苏)三个都督的名义,邀请各省留沪代表举行会议。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
程德全(1860年—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本良,四川云阳(今属重庆)人??。
其为廪贡生出身,光绪十四年(1888年),入三姓副都统文格幕当差??。光绪十六年(1890年),入国子监肄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程德全赴黑龙江入副都统寿山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受命赴前敌督队,积极筹战,后任黑龙江营务处总办。次年,擢升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擢升道员,赏加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擢升黑龙江将军。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任奉天巡抚??。宣统元年(1910年),调任江苏巡抚,参与预备立宪。宣统二年(1911年)十一月一日,程德全被推为江苏军政.府都督,成了第一位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
参加会议的有各省留沪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谦、流兴甲、赵学臣等人。
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上海都督陈其美这几位实力派人物,和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蔡元培等人也受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决定: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为统一军事指挥,会议选举黄兴为临时政.府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
黎元洪当选是章太炎先生力争的,“黎先生究系首难的人物,不可辜负他。现在大元帅已选定,请设一位副元帅,并选举黎先生任之。”
于是,黎元洪被选为副元帅。
得到沪上的代表开会并做出决议的消息,汉口开会的这些代表很不满。说好了的,上海留一个人,只是做为留守和“联络声气”之用的联络人员。怎么会摇身一变,开起会来,还自做主张的搞出这么重要的决议。
汉口的代表们立即致电上海,要求取消所做出的决议。
黎元洪随即致电各省都督:“……现据来电称,沪上十四省的代表,推举黄兴为大元帅,元洪为副元帅之说,情节甚为支离,如实有其事,请设法声明取消,以免淆乱耳目。”
浙军司令朱瑞也持反对意见,他说黄兴在武汉打了败仗,无法服众。在革命党内部,也有人反对黄兴而抬举黎元洪。
如章太炎便说,黄兴曾在武昌“受黎督委任为汉阳司令,不得以部将为主帅”为理由,力主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陈其美、宋教仁等人,迫不及待的把黄兴推出来当这个大元帅,说到底是为了把临时政.府的领导权抓到手中。急中出乱,也过于草率,理所应当的遭到各方的反对。
最后,黄兴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明确表示无意于当这个大元帅,而是推荐黎元洪为大元帅。
上海方推举大元帅虽然受挫,但他们提出的临时政.府设在南京的决议,还是被各方所认可的。
因为,汉口和汉阳失守后,武昌已经成为了危城,怎么能把临时政.府放在危城呢?首义圣地也不可以。
而既然临时政.府所在地变成了南京,按着湖北军政.府自己的逻辑,“各省代表会”也自然应当放到南京。于是在鄂在沪的各省代表又都奔往南京,湖北军政.府暂时执行中央政.府的职责,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于是便有了,南京各省代表,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的决议。
人还是那二个人,正副的位置变了,黎元洪满意了,回电表示:“元洪伏思,大元帅原为组织临时政.府刻不容缓之策,黄君克强宏才硕画,自足胜大元帅亡任,乃谦让不居,屡推元洪承乏。亢洪才识平庸,伺敢当此重任?然勘电所载,苦大亢帅不在临时政.府时,即以副元帅代行其职务。既有此明文,亢洪始顺代表诸公之请,承受大元帅名义,即委任副无帅执行大元帅一切职务。”
原来,黎元洪也是个权欲心很重之人,他现在已经拉开架势,问鼎更高权力了。这个大元帅他还真想当,只是又想当大元帅,又不想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徒有虚名,也要把这大元帅抓在手里,委托副元帅黄兴代自己执行大元帅的职务。
黄兴也有脾气呀!让你当副的你不干,给你正的你又不管事,拿别人当傻子吗?
黎元洪和黄兴都迟迟不到南京上任,南方各省仍然是无人领军。幸好不久中山先生回国,使这个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后来也有过南北议和谈判地点之争,湖北同样没争过上海。
由于失去了主导权,南京临时政.府組成时,除黎元洪获挂名副总统外,其余首义元勋,无一受到重用。
前面提到了,蔡济民、蒋翊武、张振武、吴兆麟、吴醒汉在临时政.府均榜上无名。
孙武到上海活动,想给自己谋个军务次长的位置,结果没人理睬,失望至极。
筹建临时政.府时,中山先生刚从海外归来,对国内情况不了解,人事安排多由黄兴说了算。
当时,湖北籍议员刘成禺等向孙中山建言:“宜宠异武昌诸将,勿令怨望。”
但黄兴对首义诸公有成见,拒绝推介,中山先生也没引起重视。
在此期间,于佑任曾专门访问黄兴,提议应考虑武昌首义的同志,但黄兴一意孤行。
武汉的革命党人当然不满,讽刺南京临时政.府是:“败将逃官,沆瀣一气。”
当时,还有一些在南京的鄂籍军官,如湖北沔阳人唐克明,阳新人石星川,营冈人夏占奎,本也指望能得个一官半职的,沒想到都一无所获。
对临时政.府用人不滿的人纷纷聚集到了孙式周围。
鄂籍的议员刘成禺联络这些失意的党人和政客,于一九一二年一月底在上海成立民社,拉起了与同盟会对抗的大旗。
那么多人提醒,中山先生没能引起注意,黄兴了解情况,但又固执己见。革命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为了这些有今天而未必有明天的临时的职位,革命阵营却分裂了。
民社与同盟会,无论在纲领,诉求和奋斗的目标都没什么大的分歧,但是,只要是一方的主张,另一方大多就会反对,所谓,为了反对而反对。
可谓。江山还没打下,就急于坐江山。革命尚未成功,党人已经因争权夺势而分裂,实在是令人叹息。
那时,湖北人黄侃为上海《民生日报》经理,于是,《民生日报》便成了民社的喉舌。攻击同盟会,成了这个日报的一大特色。
比如,民社一成立该报就发表刘瑷的文章,文章提出:“中国乃中国人之中国,非同盟会之中国,由来革命之功,黎君创其始,袁君终之也。除此二君成功之外,国民不与焉……”
把创立民国的功劳,归到了黎元洪和袁世凯身上。
同盟会的报纸不能不反击,这也就更加剧了二个政党间的矛盾。
民社的发起人除孙武和刘成禺外,还有黎元洪、蓝天蔚、谭延闿、王正廷、朱瑞、张振武、吴敬恒、宁调元,孙发绪等。
民社众人推举吴稚晖为总干事。
吴稚晖(1865年3月23日—1953年10月30日),名敬恒,字稚晖,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出生在江苏武进的雪堰桥一带。
民社中主事之人当属孙武,最活跃者要属孙发绪,黎元洪则是后盾。
不久,孙武又与刘成禺、唐克明、石星川等回湖北,在武昌成立分社。推举黎元洪为理事长,公开与同盟会在湖北分道杨镖。
黎元洪拨款三万,做为经费支持。
湖北参加南京参议院有刘成禺、时功玖、张伯烈。时与张是老同盟会会员,但都对黄兴的专横跋扈不满,倒向了孙武一边。二人成了民社在南京的代理人,南京这边有什么动静,通过他们,湖北很快就能知道。
于是,内耗和内斗就成了南方革命党人的一大噩梦。
湖北与南京临时政.府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军权方面,大元帅本来是在临时政.府没有大总统时,代行总统职务。按理有了大总统,这大元帅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黎元洪不管这一套,有需要照样行使大元帅的职务,虽然这大元帅也实在没有什么权力和权威。
二是在财政方面。南京临时政.府可谓身无分文,湖北军政.府的日子虽然也不好过,但因为是首义圣地,得到的各方赞助比较多。加之黎元洪管理和理财有方,比南京那边情况是要好很多的。比如上次,黄兴打了败仗离开,和黎元洪开口,尽管黎元洪那时也很难,还是一下子就给黄兴带走二十万。但这是那个时候,现在,湖北无论如何,不会对南京财政支持了。虽然,南京那边,特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