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三不可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曹操最后究竟派了谁去警告曹冲,是勋并不清楚;曹冲对此做何反应,倒是略可猜度——逄纪既然落跑,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啦,只能用上策去向曹操谢罪,或者用中策,把事儿干脆都推到逄纪身上,假装自己受了蒙蔽。总之,数日后刑部便即行文,以盗窃历阳王库财并且潜逃的罪名,通缉逄元图。
风波貌似暂时止息,而民间的谣言,在官方明令禁止之后,也逐渐淡化下来。转眼就到了年底,秘书丞阮瑀阮元瑜因病辞世,年仅四十八岁。阮瑀乃当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深得曹操宠信——也算是曹操机要秘书之一——因此曹操亲往致祭,百官亦不得不被迫去走个过场。是勋与阮瑀并无深交,但对方终究算是蔡邕的弟子,而自己与蔡邕之婿王粲素来交好,不可能不为他写上一篇祭文或者悼诗啊。
这回的诗并未抄袭,而乃是勋所独立创作的——一方面肚子里的货色越掏越少,剩下的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再轻易趸出来啦;二则他与阮元瑜交情尔尔,即便依靠自己的能力写一篇平庸之作,也不会遭人鄙视。不过是勋由此而不禁想到了王粲……理论上王仲宣再过几年便会因疾疫而英年早逝,对他的丧事可不能随便糊弄啊……
只希望历史已经改变,王粲能够多活些年头吧——终究他比自己还小着好几岁呢。
然后转过年来,魏朝的第一重臣、太宰荀攸荀公达也病倒了,曹操亲身前往荀府探视。荀攸趁机就说啦,臣已年近六旬。即便这回能得痊愈,估计也熬不了几年啦,恳请陛下放臣返回家乡颍阴养老。曹操婉言劝慰,荀攸却不肯改变主意,还说:
“臣料交、广必下。则刘备受削,其力愈弱,少可三五载,多不过十载,蜀中必可定也。今陛下鹰扬奋发,诸贤效命。臣驽钝之姿,已无可用也。陛下尚留臣何为?若有疑虑,可即问之,臣为陛下解。”你没什么地方可以用得着我啦,还是放我返乡吧——倘若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可以现在当面询问,我再最后帮你出出主意。
曹操闻言,自知无可再留,于是微蹙双眉,沉吟不语。荀攸说我知道了——“陛下今所虑者,得非储位耶?”
曹操轻轻叹了一口气,即问荀攸:“设不用子修,尚可谁属耶?”
这时候曹操已经下了决断。打算废掉曹昂太子之位。话说前阵子谣言哄传,其后曹冲又把责任全都推到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逄纪身上,曹操乃可断定。纬氓之说曹昂向佛,及曹昂前往白马寺欲求出家,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一桩有计划的阴谋。一般人父,得闻此事或可彻底原谅曹昂——我儿子不是不学好,只是一时糊涂。落人陷阱,遭人陷害而已啊。
可是曹操并非一般人父。况且还是天子,他的想法又与旁人不同:儿子你可以自己走错了路。踏错了步,只要肯改,我都不会太过生气——谁年轻的时候还不犯点儿错呢?但若是受人蒙蔽,为人所欺,那简直就不可原谅啦。你将来可是要继我大统,登极为君的,人君而受臣子欺瞒,这国家还能好得了吗?我曹氏还有未来吗?
身为守成之主,可以没什么本事,甚至道德也不必要过于高尚,但一定要能明察秋毫、洞悉奸谋,如此才能善善而用,恶恶而去,垂拱而天下治,也才能维持皇家权威,不被重臣架空。曹昂若是天真到了随时会踩陷阱的地步,我又岂能放心把江山交到他手上?
曹操为此而终于万分痛苦地确定了换马之意,只是一时间还难以决断,究竟换上哪个儿子为好,也担心曹昂一旦落马,将来的前途甚至性命都难以保障。所以他才假装没事儿人似的,暂时并未处分曹昂。
此番荀攸请求致仕,曹操便提出心中所虑,征询荀公达的意见——要是我废了曹昂,那么立谁为储君才好呢?荀攸也不禁长叹一声:“社稷至重,不可托付非人也。然臣终非曹氏,不当言此。”曹操说没关系,你就把心里的想法老老实实告诉我好了,言者无罪,不管我接受不接受,都不会责难于你。
荀攸轻轻摇头:“臣不能言谁可也,然能言谁不可——乃有三不可,陛下熟虑之……”
曹操虽然应允了荀攸致仕的请求,但暂时荀公达还必须呆在洛阳养病,哪儿都去不了。于是过了几天,曹操便召曹德、是勋前来,也跟他们商议同样的问题。曹德是他亲弟弟、是勋是他妹夫,理论上都是有资格掺和立储之事的——当然啦,这是就普通人家而言,真正天家之事,恐怕越是亲近,越希望避嫌,最好可以三缄其口,彻底不语。除此二人外,曹操也不是没有别的亲戚了,比方说诸曹、夏侯,只是那些大多是武夫,不足以商议大事也。
果然曹操一问起来,是勋首先表态,说我不敢对此发表意见,而曹德则力保曹昂,希望曹操收回成命。曹操摆摆手,说这太子么,我是换定了,你们也不必再劝。至于再立谁为太子,主意当然由我来拿,但你们也应当发表一下意见,给我点儿启发——“与卿等份属君臣,实为至亲,乃可无隐也,隐即不忠。”
你们对于此事不可能毫无想法啊,那么有想法又不肯禀明君主,便是不忠——赶紧给我说!
为了“抛砖引玉”,他又把荀攸所言向二人合盘托出:“朕亦询之荀公达,公达乃云:‘不能言谁可也,然能言谁不可——乃有三不可……’”
听皇帝这么一说,是勋、曹德也不禁感起兴趣来了,赶忙询问:“何谓三不可?”曹操乃转述道:“嫡子在庶不可立,儿辈在孙不可立,冠者在稚不可立。”
荀攸这“三不可”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他等于排除掉了曹冲的继承可能性,因为“嫡子在庶不可立”。曹操目前的嫡子,首先是曹昂,然后是卞皇后所生三子——曹丕、曹彰、曹植。荀攸认为,嫡庶之别不可错也,除非那四个全都挂了,否则你不应当考虑别的儿子继位。
其次,“儿辈在孙不可立”,因为臣子们私下商议储君之事,有一种声音,是倘若嫡长子曹昂必然被废的话,不如立嫡孙曹髦继位吧。荀攸认为这是断然不可的,除非曹操你的儿子都死光了,否则不能考虑孙辈——叔叔们真的会服侄子吗?
第三,“冠者在稚不可立”,国家思得长君,不要考虑未冠的少年。本年曹髦才十二岁,曹丕嫡子曹叡才十一岁,曹操其他的孙子,除了几个身份实在低微的以外,比这俩孩子也都要小,也跟“儿辈在孙不可立”相互呼应。此外,曹冲虽然已冠,但他行冠礼比较早,本年才刚十八,荀攸言下之意,比曹冲岁数大的哥哥们很多,按照古礼,上二十才算成年呢,十八岁仍为“稚”,不当受立也。
此前的谣言风波,使得曹操对曹冲也失了望,虽然并未向他人透露,但他的态度摆在那里,曹冲之失宠已是难以遮掩的秘密了,荀公达玲珑心窍,当然瞧得出来。所以荀攸虽道“不能言谁可也”,但他“言谁不可”,也等于把曹冲给排除在了储君备选之外。他的真实用意,是希望能够保全曹昂,倘若不成,那就从曹丕再往下排,还是按顺序来,如此才可保证政局的安稳,便有波澜,不至甚大也。
曹操当时听了荀攸的话,就想明白他的用意了,如今转述其言,曹德、是勋也皆心知肚明。二人不禁对视一眼,随即曹德就说:“太宰老成谋国,所言是也,然臣以为仍当宽宥子修。陛下春秋正盛,但严加督责,孰谓太子不可教也?”
曹操微微苦笑,说我跟荀攸一样,也快六十啦,怎么能说“春秋正盛”?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确实还能活好几年,但能有十年吗?我自己不敢打包票啊。而且子修都已经三十有六了,人到中年,性格已经定型,恐怕是很难扭转过来的啦。说着话转向是勋:“宏辅以为若何?”
是勋心说看起来你废太子之心已定,连曹德都劝不回头,我再说什么也是无益——再说我确实不打算扶保曹昂了——可是换谁上来才好呢?按照荀攸的建议,那就只有丕、彰、植三人,无论按礼法长幼有序来算,或者论才能锉子里拔将军来算,都应当是曹丕为嗣的。只可惜曹丕身边围绕着太多世家子弟,我实在不甘心历史再走回老路上去呀……
你向我征求意见,问题我自己心中都还没有一个准数,又该怎么开口才好呢?要不,我再来搅搅浑水,然后请你自己拿主意?
想到这里,不禁眉头紧锁:“太宰之言,臣不敢苟同。”
曹操闻言倒是大感意外,心说难道是宏辅你还希望曹冲上位?或者想要让我传位给曹髦?嗯,听说那俩小子倒是经常去拜会你,你们之间的关系恐怕不一般哪。便即问道:“何谓也?可坦诚言之。”(未完待续)
ps:前几章犯了一个大错误:是复应该比是雪大一岁,他是哥哥,是雪是他妹妹而非姐姐……也不知道怎么脑袋就乱了……已修,请读者朋友们原谅。
曹操最后究竟派了谁去警告曹冲,是勋并不清楚;曹冲对此做何反应,倒是略可猜度——逄纪既然落跑,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啦,只能用上策去向曹操谢罪,或者用中策,把事儿干脆都推到逄纪身上,假装自己受了蒙蔽。总之,数日后刑部便即行文,以盗窃历阳王库财并且潜逃的罪名,通缉逄元图。
风波貌似暂时止息,而民间的谣言,在官方明令禁止之后,也逐渐淡化下来。转眼就到了年底,秘书丞阮瑀阮元瑜因病辞世,年仅四十八岁。阮瑀乃当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深得曹操宠信——也算是曹操机要秘书之一——因此曹操亲往致祭,百官亦不得不被迫去走个过场。是勋与阮瑀并无深交,但对方终究算是蔡邕的弟子,而自己与蔡邕之婿王粲素来交好,不可能不为他写上一篇祭文或者悼诗啊。
这回的诗并未抄袭,而乃是勋所独立创作的——一方面肚子里的货色越掏越少,剩下的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再轻易趸出来啦;二则他与阮元瑜交情尔尔,即便依靠自己的能力写一篇平庸之作,也不会遭人鄙视。不过是勋由此而不禁想到了王粲……理论上王仲宣再过几年便会因疾疫而英年早逝,对他的丧事可不能随便糊弄啊……
只希望历史已经改变,王粲能够多活些年头吧——终究他比自己还小着好几岁呢。
然后转过年来,魏朝的第一重臣、太宰荀攸荀公达也病倒了,曹操亲身前往荀府探视。荀攸趁机就说啦,臣已年近六旬。即便这回能得痊愈,估计也熬不了几年啦,恳请陛下放臣返回家乡颍阴养老。曹操婉言劝慰,荀攸却不肯改变主意,还说:
“臣料交、广必下。则刘备受削,其力愈弱,少可三五载,多不过十载,蜀中必可定也。今陛下鹰扬奋发,诸贤效命。臣驽钝之姿,已无可用也。陛下尚留臣何为?若有疑虑,可即问之,臣为陛下解。”你没什么地方可以用得着我啦,还是放我返乡吧——倘若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可以现在当面询问,我再最后帮你出出主意。
曹操闻言,自知无可再留,于是微蹙双眉,沉吟不语。荀攸说我知道了——“陛下今所虑者,得非储位耶?”
曹操轻轻叹了一口气,即问荀攸:“设不用子修,尚可谁属耶?”
这时候曹操已经下了决断。打算废掉曹昂太子之位。话说前阵子谣言哄传,其后曹冲又把责任全都推到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逄纪身上,曹操乃可断定。纬氓之说曹昂向佛,及曹昂前往白马寺欲求出家,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一桩有计划的阴谋。一般人父,得闻此事或可彻底原谅曹昂——我儿子不是不学好,只是一时糊涂。落人陷阱,遭人陷害而已啊。
可是曹操并非一般人父。况且还是天子,他的想法又与旁人不同:儿子你可以自己走错了路。踏错了步,只要肯改,我都不会太过生气——谁年轻的时候还不犯点儿错呢?但若是受人蒙蔽,为人所欺,那简直就不可原谅啦。你将来可是要继我大统,登极为君的,人君而受臣子欺瞒,这国家还能好得了吗?我曹氏还有未来吗?
身为守成之主,可以没什么本事,甚至道德也不必要过于高尚,但一定要能明察秋毫、洞悉奸谋,如此才能善善而用,恶恶而去,垂拱而天下治,也才能维持皇家权威,不被重臣架空。曹昂若是天真到了随时会踩陷阱的地步,我又岂能放心把江山交到他手上?
曹操为此而终于万分痛苦地确定了换马之意,只是一时间还难以决断,究竟换上哪个儿子为好,也担心曹昂一旦落马,将来的前途甚至性命都难以保障。所以他才假装没事儿人似的,暂时并未处分曹昂。
此番荀攸请求致仕,曹操便提出心中所虑,征询荀公达的意见——要是我废了曹昂,那么立谁为储君才好呢?荀攸也不禁长叹一声:“社稷至重,不可托付非人也。然臣终非曹氏,不当言此。”曹操说没关系,你就把心里的想法老老实实告诉我好了,言者无罪,不管我接受不接受,都不会责难于你。
荀攸轻轻摇头:“臣不能言谁可也,然能言谁不可——乃有三不可,陛下熟虑之……”
曹操虽然应允了荀攸致仕的请求,但暂时荀公达还必须呆在洛阳养病,哪儿都去不了。于是过了几天,曹操便召曹德、是勋前来,也跟他们商议同样的问题。曹德是他亲弟弟、是勋是他妹夫,理论上都是有资格掺和立储之事的——当然啦,这是就普通人家而言,真正天家之事,恐怕越是亲近,越希望避嫌,最好可以三缄其口,彻底不语。除此二人外,曹操也不是没有别的亲戚了,比方说诸曹、夏侯,只是那些大多是武夫,不足以商议大事也。
果然曹操一问起来,是勋首先表态,说我不敢对此发表意见,而曹德则力保曹昂,希望曹操收回成命。曹操摆摆手,说这太子么,我是换定了,你们也不必再劝。至于再立谁为太子,主意当然由我来拿,但你们也应当发表一下意见,给我点儿启发——“与卿等份属君臣,实为至亲,乃可无隐也,隐即不忠。”
你们对于此事不可能毫无想法啊,那么有想法又不肯禀明君主,便是不忠——赶紧给我说!
为了“抛砖引玉”,他又把荀攸所言向二人合盘托出:“朕亦询之荀公达,公达乃云:‘不能言谁可也,然能言谁不可——乃有三不可……’”
听皇帝这么一说,是勋、曹德也不禁感起兴趣来了,赶忙询问:“何谓三不可?”曹操乃转述道:“嫡子在庶不可立,儿辈在孙不可立,冠者在稚不可立。”
荀攸这“三不可”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他等于排除掉了曹冲的继承可能性,因为“嫡子在庶不可立”。曹操目前的嫡子,首先是曹昂,然后是卞皇后所生三子——曹丕、曹彰、曹植。荀攸认为,嫡庶之别不可错也,除非那四个全都挂了,否则你不应当考虑别的儿子继位。
其次,“儿辈在孙不可立”,因为臣子们私下商议储君之事,有一种声音,是倘若嫡长子曹昂必然被废的话,不如立嫡孙曹髦继位吧。荀攸认为这是断然不可的,除非曹操你的儿子都死光了,否则不能考虑孙辈——叔叔们真的会服侄子吗?
第三,“冠者在稚不可立”,国家思得长君,不要考虑未冠的少年。本年曹髦才十二岁,曹丕嫡子曹叡才十一岁,曹操其他的孙子,除了几个身份实在低微的以外,比这俩孩子也都要小,也跟“儿辈在孙不可立”相互呼应。此外,曹冲虽然已冠,但他行冠礼比较早,本年才刚十八,荀攸言下之意,比曹冲岁数大的哥哥们很多,按照古礼,上二十才算成年呢,十八岁仍为“稚”,不当受立也。
此前的谣言风波,使得曹操对曹冲也失了望,虽然并未向他人透露,但他的态度摆在那里,曹冲之失宠已是难以遮掩的秘密了,荀公达玲珑心窍,当然瞧得出来。所以荀攸虽道“不能言谁可也”,但他“言谁不可”,也等于把曹冲给排除在了储君备选之外。他的真实用意,是希望能够保全曹昂,倘若不成,那就从曹丕再往下排,还是按顺序来,如此才可保证政局的安稳,便有波澜,不至甚大也。
曹操当时听了荀攸的话,就想明白他的用意了,如今转述其言,曹德、是勋也皆心知肚明。二人不禁对视一眼,随即曹德就说:“太宰老成谋国,所言是也,然臣以为仍当宽宥子修。陛下春秋正盛,但严加督责,孰谓太子不可教也?”
曹操微微苦笑,说我跟荀攸一样,也快六十啦,怎么能说“春秋正盛”?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确实还能活好几年,但能有十年吗?我自己不敢打包票啊。而且子修都已经三十有六了,人到中年,性格已经定型,恐怕是很难扭转过来的啦。说着话转向是勋:“宏辅以为若何?”
是勋心说看起来你废太子之心已定,连曹德都劝不回头,我再说什么也是无益——再说我确实不打算扶保曹昂了——可是换谁上来才好呢?按照荀攸的建议,那就只有丕、彰、植三人,无论按礼法长幼有序来算,或者论才能锉子里拔将军来算,都应当是曹丕为嗣的。只可惜曹丕身边围绕着太多世家子弟,我实在不甘心历史再走回老路上去呀……
你向我征求意见,问题我自己心中都还没有一个准数,又该怎么开口才好呢?要不,我再来搅搅浑水,然后请你自己拿主意?
想到这里,不禁眉头紧锁:“太宰之言,臣不敢苟同。”
曹操闻言倒是大感意外,心说难道是宏辅你还希望曹冲上位?或者想要让我传位给曹髦?嗯,听说那俩小子倒是经常去拜会你,你们之间的关系恐怕不一般哪。便即问道:“何谓也?可坦诚言之。”(未完待续)
ps:前几章犯了一个大错误:是复应该比是雪大一岁,他是哥哥,是雪是他妹妹而非姐姐……也不知道怎么脑袋就乱了……已修,请读者朋友们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