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圣人】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通忙完之后,宇文护看着老弟宇文觉到同州上任的背影,一个奇怪的念头浮现在他眼前:我算是哪块地里的哪根葱呢?几天前,宇文泰虽然临终托孤给他,但是并没有托权给他,一张遗嘱有啥用呢?托孤不托权,就像种地不给田,就是让黄继光炸碉堡,最起码还给个炸药包不是。
现在的傀儡皇帝拓跋廓也就二十多岁,刚继任的老弟名誉总理宇文觉15岁,明显都是不管事儿的主。我这个管事儿的却啥都不是。
宇文护想来想去,一手拖两个傀儡,这事不好办。摆在面前的有五个选择,
废了宰相宇文觉,自己做宰相。(死去的叔叔和他的粉丝不答应)
废了皇帝,自己干,宇文觉做宰相。(没群众基础,宇文泰的粉丝们还是不答应废了皇帝,让宇文觉干,自己做宰相(可行,但是有一定困难)
维持现状,自己回家种地去(不好意思,还没到那个境界)都给废了,自己来个皇帝兼宰相。(别扯了,自己能干上一个就不错了。)
宇文护看着这个可行性分析报告,也就第三条靠谱,但是也有困难,为什么?一句话:没群众基础。无论比战功、官职、威望、资历、人缘,在朝中,都排不上自己。别的不说,就那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随便挑一个出来,也够自己喝一壶的。但是箭在玄上不得不发,再说,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总不能真的回家种地去。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宇文护这条好汉现在哪怕有一个帮也是好的。由于多数时间给叔叔做大总管,而和那些将军们没有建立起战友般的感情,所以,在朝廷中能找几个信得过的还真不多。
为什么这样讲?自从宇文泰死后,朝廷的格局显得很微妙,宇文泰当年在的时候,就像是驯兽员,这几大柱国(宇文泰也算一个)和将军就像十几头狮子,虽然个性凶猛,但是在驯兽员面前已经驯服了,宇文泰老谋深算,更多的时候不像是领导,而更像是老大,凭威望、资历、个人魅力来驾驭的,用现在的话讲,具有很强的软实力,现在老的驯兽员去世了,轮到宇文护这个从来没有驯过兽的接班,自己的软实力在哪?
想到这里,宇文护感觉脊背有点发凉。但是护哥毕竟不是一般人,遇事很冷静,危机危机,危险的后面不就是机会吗?
只要能抓住机会,就像李宁牌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的。既然软实力不够,那就来点硬的,从里面挑一个狮王总可以吧,来个隔山打牛岂不妙哉?宇文护绞尽乳汁、苦思冥想(来包中南海吧),脑袋里飞快地搜索他需要的狮王。别说,还真让他给想到了,此人就是司法部部长(大司寇)、八柱国之一于谨。
于谨是怀荒镇(六镇之一)人,文武双全,熟读《孙子兵法》,在朝中资历最老,功劳最大。这样的人宇文护怎么用的动呢?
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是六镇派武将,多年追随宇文泰,老成持重,政治上坚决支持废除西魏傀儡皇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曾经是宇文护的老领导,当年攻打盘踞江陵的梁国,主帅是于谨,前锋是宇文护和杨忠两个人。这样的关系不用,更待何时呢?
宇文护立刻找到于谨,说老领导,情况你也看见了,虽然我是三叔临终受托之人,但是没人买我的帐,你说该怎么办?于谨果然是热心肠,表态说,我和你叔叔那是生死弟兄,这个忙我一定帮。
但得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先把朝中这几个老家伙给摆平,位置给坐稳了,然后再去想当丞相的事儿。至于怎么摆平,朝堂上看我的。
宇文护抓到了救命稻草,大喜,言听计从。果然第二天,大伙像往常一样上班后,例行开早班会,于谨发飙了,脸往下一沉说:各位,老大尸骨未寒,儿子都太小,宇文护是他现存最大的侄儿,监国是理所当然,这叫合理。
又是老大临终前的托孤之人,由他监国,这叫合法。合理又合法,这头把交椅我看应该由他来干。”
大伙还没反应过来,宇文护连忙补上一句:三叔临终托付,我也是实在不敢推辞啊。”
大伙云里雾里,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给这么一搞,个个都没了主意。于谨马上趁热打铁:第一个给宇文护下拜磕头,说:你干吧,我们总算又有主心骨了。
要论平时,于谨和宇文泰是平辈,比宇文护整整大二十岁,那是叔辈又是老领导,见面要行礼参拜的。今天正好掉个个儿,大伙正没主意呢,一看,于老爷子都跪拜了,就别不识相了,也跪拜吧。这一拜不要紧,这就算全票通过了,宇文护的监护人地位就此确定。
第一步竟然轻松完成,剩下的事儿就更好办了。公元557年大年初一,老百姓正忙着过年吃饺子呢。中央政府换届了,而且换的很彻底,西魏最后一届皇帝拓跋廓下岗,由十六岁的宇文觉接替。号称天王(手里的塔呢),北周王朝闪亮登场。
从十月四日宇文泰去世到第二年大年初一,短短两个多月,朝廷彻底动了一次大手术,一百七十一年的北魏寿终正寝,皇帝换了,天下还是那个天下,可是已经姓宇文了。手术很顺利,原因当然是主刀大夫宇文护医术高明。
高明在哪?想看懂政治家做事,首先咱得学会用政治家的脑子去看问题。
自从宇文泰死后,现在的朝廷政治格局已经完全不同了,山中无老虎猴子做地主,宇文泰这只老虎已经不在了,想当猴子的可不止宇文护一个人,我说过,宇文泰和这帮英雄豪杰的关系一直是老大和小弟的江湖兄弟关系,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但是一直都在按照一个规矩办事,什么规矩?
江湖规矩,既然老大不在了,从小弟当中选一个老大也是理所应当的,宇文护当然不能遵守这样的江湖规矩,因为江湖规矩中有一条对宇文家族是致命的,那就是:老大不能世袭。
宇文护很明白这一点,如果按照江湖规矩办,这总理的位置应该是其他大柱国中的一个而不会轮到他们宇文家的,他自己当然更没有份了,所以,要扭转命运,必须打翻这个江湖规矩,而换成另一种规矩,那就是:政治规矩。
具体点说,我宇文家当了皇帝,总能世袭了吧,什么论军功、资历,都一边呆着去,列位都听好了:大周是我宇文家的大周,我宇文家打今起与你们不再是兄弟关系,而是另一种关系:君臣关系。谁再
这一招是相当狠的,杀人与无形之中,那些元老级人物一看,这事情已成定局了,心想算了,只要不动到我这一亩三分地,皇帝你爱当你就当吧。可惜,他们太低估这个新人宇文护了,他们做梦没想到人家玩的是一套组合拳。老同志们,接招吧:
也就是在宇文觉当皇帝的同一天,宇文护自己直接接任国防部长(大司马),把兵权抢过来。
前任国防部长独孤信同志升任太保(名誉顾问,直接架空)。教育、文化部长赵贵同志升任太傅(虚职,直接架空),民政部长李弼同志升任太师(虚职,直接架空)。怎么样?这叫一不做,二不休,兵权政权都不丢。有人说,怎么偏偏就这三位老同志倒霉呢?
那你又小看宇文护了,拿掉这三位的权力,宇文护这组合拳打得可谓是稳、准、狠。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分析一下几个柱国的情况就知道了:老大宇文泰和柱国李虎已经不在了,元欣是前朝西魏皇族,只是名誉顾问,基本可以忽略,那么八大柱国就剩下:于谨、李弼、侯莫陈崇、独孤信和赵贵五人了。于谨不用说,一直是宇文泰的老部下,忠心耿耿,政治上是靠得住的。李弼原来是敌人集团侯莫陈阅的将领,弃暗投明过来的,为了防止被算旧账,平时更是夹着尾巴做人,低调得很,哪还有什么非分之想,侯莫陈崇,以前和宇文泰同是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死后,一直追随宇文泰,比较忠心。
而独孤信当是追随西魏皇帝入关的,政治上是倾向于前朝西魏拓跋氏的,历史上记载此人长得相当的帅,而且“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声望很高,而且还是国防部长,手握军权,的确是个危险人物。
这里有个插曲,宇文泰当年为了拉拢独孤信,让长子宇文毓取了独孤信的女儿,两人做了亲家。
后来宇文泰要决定继承人的问题,咱前面讲过,立继承人一般是立嫡不立庶,老二宇文觉虽然年纪小,但是嫡出,当继承人本来没什么好为难的,但是考虑到大儿子宇文毓是独孤信的女婿,顾忌独孤信的感受,还特意开了一次会议,会上竟然没人敢表明立场,(独孤信声望可见一斑)这事差一点搁浅了,最后因为大将军李远出来说:我力挺宇文觉,独孤信不服的话,我干掉他,这事才算定下来。
可能李远后来感觉自己当时比较冲动,又去找独孤信道歉。虽然是个插曲,但是宇文泰都得让他三分,处处考虑到他的情绪,可见独孤信的分量有多重。
至于赵贵,当年贺拔岳被害时,是第一个拥戴宇文泰做老大的,论功劳,那是首功一件,但是此人有恃无恐,轻慢自傲,搞不好哪天惹出点事来,绝对是个定时炸弹。现在能看出来什么叫稳、准、狠了吧?
准就是在第一时间矛头直指危险人物独孤信和赵贵,这边宣布成立北周,那边就把两人按倒了,根本没有喘息机会,直接秒杀。狠就是把兵权直接一收到底,而不是降级当个副部长什么的,坚决不给机会。
稳就是明升暗降,部长直接升到政协主席,明知是亏,还没理由反叛。高,实在是高。那位问了,那李弼怎么也被架空了?
那可不是误伤,李弼是反叛过来的,独孤信等人一旦起事,此人极易拉拢,绝对是个不安定因素,架空不安定因素,那是必须的。
宇文护在于谨的配合下,政治手术做完了,一套组合拳也打完了,收工,准备回家洗洗睡觉了,但是他没想到,这次是大手术,做的虽然顺利,但是恢复却没那么快,不信你看,刀口开始发炎了。那么这次发炎厉害吗?请看下回:三刀拍案惊奇.
上回说宇文护作为一个政治新手,和老同志于谨一起给宇文泰团队做了一次大手术,并通过熟练运用连环拳,迅速扭转局面,成功上位,正准备回家睡个好觉呢,没想到,有人来报告说,手术后的刀口发炎了,宇文护一个驴打挺从床上做起来:快说,发炎的是谁?来着报告说:是独孤信和赵贵两人,正商量着谋反呢?宇文护长长舒口气,果然不出所料,防着防着,还是来了。
这也难怪,自从宇文护架空独孤信和赵贵后,内阁人数还是六人,但实际掌权的也只有三人:宇文护、于谨、侯莫陈崇。
但是这几个被架空的老干部可不是官二代,能干到今天这个位置,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尤其是赵贵同志,当年拥戴宇文泰立下汗马功劳,多年征战总算要熬到功成名就了,竟然被宇文护小子调离岗位,退二线了,气不打一处来,就找另一个老干部独孤信发牢骚,其实独孤信比他还生气,不但自己的国防部长被撤了,自己当年追随的老领导西魏皇帝也被废了。
两人三杯酒下肚,赵贵坐不住了,说要给宇文护这小子厉害看看,他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他难过。
倒是独孤信有内涵,说:冲动是魔鬼,还是先忍忍吧。原本也就酒桌上发发牢骚,你知我知,这事也许就这么过去了,可惜这话不知怎么就被宇文护的另一位老弟宇文盛(宇文泰儿子)给听见了。
连夜报告宇文护。宇文护心里一点都不慌,本来嘛,被拔了牙的鳄鱼还能怎么样呢?既然来了,干脆将计就计,先拿他赵贵开刀,来个杀鸡儆猴,震慑一下那帮老家伙。
那边宇文护张好了网,这边赵贵还蒙在鼓里,第二天装作没事人照常上班,这脚刚迈进大门,那边立刻下令逮捕,接着宇文盛出来指证,有人证也不需要什么物证了。宇文护大手一挥,赵贵同志和他的全家就这样被强行送到阎王爷那边报到了。
独孤信当然也不能幸免,虽然算不上躺着中枪,但是实在是死的可惜。考虑到独孤大人在朝廷的巨大影响力,先双规起来,等候处理。千万别认为宇文护这是心慈手软,因为在送老干部去地狱班车时刻表上,有个人排在独孤信的前面。谁呢?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
新朝皇帝登基,前朝皇帝就像重新装修的婚房里放着一张破椅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总想把它扔了。一般末代皇帝被废以后,然后找个理由甚至不用理由干掉,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像刘禅、溥仪都能寿终正寝、活到六十开外的,还真不多。这么干的原因主要是要断了那帮前朝粉丝的念想,别老惦记着反清复明之类的。宇文护这么干,理由也不外于此。
二月底,拓跋廓踏上开往阴间的地铁。拓跋廓毕竟是当过皇帝的,就是到阴间也得有人护驾不是,宇文护果然想的周到,三月十日,逼迫独孤信在家自尽,到阴间给拓跋廓护驾。
但是,反过来想想,这事儿似乎透着邪,赵贵是不是真的有谋反言论,没有证据证明,再说,赵贵和独孤信酒桌上的话怎么被远在外地的宇文盛给知道呢?
宇文盛本身是宇文家族的人,当然维护宇文家族的利益,仅凭宇文盛的一人指证就杀了赵贵全家和独孤信,没办法叫人信服。所以咱们把整个事情的前后比较起来看,大概只有一种可能性:宇文护在抢夺了兵权后,为了防止独孤信和赵贵谋反,来个先发制人,安排宇文盛做人证,给赵贵、独孤信两人按个谋反罪名,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同时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怎么样,不出三个月,一个皇帝和两个元老死于非命,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宇文护一看情况有点不对,刀口发炎还没完全治愈,并发症又开始了。
一通忙完之后,宇文护看着老弟宇文觉到同州上任的背影,一个奇怪的念头浮现在他眼前:我算是哪块地里的哪根葱呢?几天前,宇文泰虽然临终托孤给他,但是并没有托权给他,一张遗嘱有啥用呢?托孤不托权,就像种地不给田,就是让黄继光炸碉堡,最起码还给个炸药包不是。
现在的傀儡皇帝拓跋廓也就二十多岁,刚继任的老弟名誉总理宇文觉15岁,明显都是不管事儿的主。我这个管事儿的却啥都不是。
宇文护想来想去,一手拖两个傀儡,这事不好办。摆在面前的有五个选择,
废了宰相宇文觉,自己做宰相。(死去的叔叔和他的粉丝不答应)
废了皇帝,自己干,宇文觉做宰相。(没群众基础,宇文泰的粉丝们还是不答应废了皇帝,让宇文觉干,自己做宰相(可行,但是有一定困难)
维持现状,自己回家种地去(不好意思,还没到那个境界)都给废了,自己来个皇帝兼宰相。(别扯了,自己能干上一个就不错了。)
宇文护看着这个可行性分析报告,也就第三条靠谱,但是也有困难,为什么?一句话:没群众基础。无论比战功、官职、威望、资历、人缘,在朝中,都排不上自己。别的不说,就那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随便挑一个出来,也够自己喝一壶的。但是箭在玄上不得不发,再说,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总不能真的回家种地去。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宇文护这条好汉现在哪怕有一个帮也是好的。由于多数时间给叔叔做大总管,而和那些将军们没有建立起战友般的感情,所以,在朝廷中能找几个信得过的还真不多。
为什么这样讲?自从宇文泰死后,朝廷的格局显得很微妙,宇文泰当年在的时候,就像是驯兽员,这几大柱国(宇文泰也算一个)和将军就像十几头狮子,虽然个性凶猛,但是在驯兽员面前已经驯服了,宇文泰老谋深算,更多的时候不像是领导,而更像是老大,凭威望、资历、个人魅力来驾驭的,用现在的话讲,具有很强的软实力,现在老的驯兽员去世了,轮到宇文护这个从来没有驯过兽的接班,自己的软实力在哪?
想到这里,宇文护感觉脊背有点发凉。但是护哥毕竟不是一般人,遇事很冷静,危机危机,危险的后面不就是机会吗?
只要能抓住机会,就像李宁牌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的。既然软实力不够,那就来点硬的,从里面挑一个狮王总可以吧,来个隔山打牛岂不妙哉?宇文护绞尽乳汁、苦思冥想(来包中南海吧),脑袋里飞快地搜索他需要的狮王。别说,还真让他给想到了,此人就是司法部部长(大司寇)、八柱国之一于谨。
于谨是怀荒镇(六镇之一)人,文武双全,熟读《孙子兵法》,在朝中资历最老,功劳最大。这样的人宇文护怎么用的动呢?
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是六镇派武将,多年追随宇文泰,老成持重,政治上坚决支持废除西魏傀儡皇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曾经是宇文护的老领导,当年攻打盘踞江陵的梁国,主帅是于谨,前锋是宇文护和杨忠两个人。这样的关系不用,更待何时呢?
宇文护立刻找到于谨,说老领导,情况你也看见了,虽然我是三叔临终受托之人,但是没人买我的帐,你说该怎么办?于谨果然是热心肠,表态说,我和你叔叔那是生死弟兄,这个忙我一定帮。
但得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先把朝中这几个老家伙给摆平,位置给坐稳了,然后再去想当丞相的事儿。至于怎么摆平,朝堂上看我的。
宇文护抓到了救命稻草,大喜,言听计从。果然第二天,大伙像往常一样上班后,例行开早班会,于谨发飙了,脸往下一沉说:各位,老大尸骨未寒,儿子都太小,宇文护是他现存最大的侄儿,监国是理所当然,这叫合理。
又是老大临终前的托孤之人,由他监国,这叫合法。合理又合法,这头把交椅我看应该由他来干。”
大伙还没反应过来,宇文护连忙补上一句:三叔临终托付,我也是实在不敢推辞啊。”
大伙云里雾里,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给这么一搞,个个都没了主意。于谨马上趁热打铁:第一个给宇文护下拜磕头,说:你干吧,我们总算又有主心骨了。
要论平时,于谨和宇文泰是平辈,比宇文护整整大二十岁,那是叔辈又是老领导,见面要行礼参拜的。今天正好掉个个儿,大伙正没主意呢,一看,于老爷子都跪拜了,就别不识相了,也跪拜吧。这一拜不要紧,这就算全票通过了,宇文护的监护人地位就此确定。
第一步竟然轻松完成,剩下的事儿就更好办了。公元557年大年初一,老百姓正忙着过年吃饺子呢。中央政府换届了,而且换的很彻底,西魏最后一届皇帝拓跋廓下岗,由十六岁的宇文觉接替。号称天王(手里的塔呢),北周王朝闪亮登场。
从十月四日宇文泰去世到第二年大年初一,短短两个多月,朝廷彻底动了一次大手术,一百七十一年的北魏寿终正寝,皇帝换了,天下还是那个天下,可是已经姓宇文了。手术很顺利,原因当然是主刀大夫宇文护医术高明。
高明在哪?想看懂政治家做事,首先咱得学会用政治家的脑子去看问题。
自从宇文泰死后,现在的朝廷政治格局已经完全不同了,山中无老虎猴子做地主,宇文泰这只老虎已经不在了,想当猴子的可不止宇文护一个人,我说过,宇文泰和这帮英雄豪杰的关系一直是老大和小弟的江湖兄弟关系,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但是一直都在按照一个规矩办事,什么规矩?
江湖规矩,既然老大不在了,从小弟当中选一个老大也是理所应当的,宇文护当然不能遵守这样的江湖规矩,因为江湖规矩中有一条对宇文家族是致命的,那就是:老大不能世袭。
宇文护很明白这一点,如果按照江湖规矩办,这总理的位置应该是其他大柱国中的一个而不会轮到他们宇文家的,他自己当然更没有份了,所以,要扭转命运,必须打翻这个江湖规矩,而换成另一种规矩,那就是:政治规矩。
具体点说,我宇文家当了皇帝,总能世袭了吧,什么论军功、资历,都一边呆着去,列位都听好了:大周是我宇文家的大周,我宇文家打今起与你们不再是兄弟关系,而是另一种关系:君臣关系。谁再
这一招是相当狠的,杀人与无形之中,那些元老级人物一看,这事情已成定局了,心想算了,只要不动到我这一亩三分地,皇帝你爱当你就当吧。可惜,他们太低估这个新人宇文护了,他们做梦没想到人家玩的是一套组合拳。老同志们,接招吧:
也就是在宇文觉当皇帝的同一天,宇文护自己直接接任国防部长(大司马),把兵权抢过来。
前任国防部长独孤信同志升任太保(名誉顾问,直接架空)。教育、文化部长赵贵同志升任太傅(虚职,直接架空),民政部长李弼同志升任太师(虚职,直接架空)。怎么样?这叫一不做,二不休,兵权政权都不丢。有人说,怎么偏偏就这三位老同志倒霉呢?
那你又小看宇文护了,拿掉这三位的权力,宇文护这组合拳打得可谓是稳、准、狠。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分析一下几个柱国的情况就知道了:老大宇文泰和柱国李虎已经不在了,元欣是前朝西魏皇族,只是名誉顾问,基本可以忽略,那么八大柱国就剩下:于谨、李弼、侯莫陈崇、独孤信和赵贵五人了。于谨不用说,一直是宇文泰的老部下,忠心耿耿,政治上是靠得住的。李弼原来是敌人集团侯莫陈阅的将领,弃暗投明过来的,为了防止被算旧账,平时更是夹着尾巴做人,低调得很,哪还有什么非分之想,侯莫陈崇,以前和宇文泰同是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死后,一直追随宇文泰,比较忠心。
而独孤信当是追随西魏皇帝入关的,政治上是倾向于前朝西魏拓跋氏的,历史上记载此人长得相当的帅,而且“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声望很高,而且还是国防部长,手握军权,的确是个危险人物。
这里有个插曲,宇文泰当年为了拉拢独孤信,让长子宇文毓取了独孤信的女儿,两人做了亲家。
后来宇文泰要决定继承人的问题,咱前面讲过,立继承人一般是立嫡不立庶,老二宇文觉虽然年纪小,但是嫡出,当继承人本来没什么好为难的,但是考虑到大儿子宇文毓是独孤信的女婿,顾忌独孤信的感受,还特意开了一次会议,会上竟然没人敢表明立场,(独孤信声望可见一斑)这事差一点搁浅了,最后因为大将军李远出来说:我力挺宇文觉,独孤信不服的话,我干掉他,这事才算定下来。
可能李远后来感觉自己当时比较冲动,又去找独孤信道歉。虽然是个插曲,但是宇文泰都得让他三分,处处考虑到他的情绪,可见独孤信的分量有多重。
至于赵贵,当年贺拔岳被害时,是第一个拥戴宇文泰做老大的,论功劳,那是首功一件,但是此人有恃无恐,轻慢自傲,搞不好哪天惹出点事来,绝对是个定时炸弹。现在能看出来什么叫稳、准、狠了吧?
准就是在第一时间矛头直指危险人物独孤信和赵贵,这边宣布成立北周,那边就把两人按倒了,根本没有喘息机会,直接秒杀。狠就是把兵权直接一收到底,而不是降级当个副部长什么的,坚决不给机会。
稳就是明升暗降,部长直接升到政协主席,明知是亏,还没理由反叛。高,实在是高。那位问了,那李弼怎么也被架空了?
那可不是误伤,李弼是反叛过来的,独孤信等人一旦起事,此人极易拉拢,绝对是个不安定因素,架空不安定因素,那是必须的。
宇文护在于谨的配合下,政治手术做完了,一套组合拳也打完了,收工,准备回家洗洗睡觉了,但是他没想到,这次是大手术,做的虽然顺利,但是恢复却没那么快,不信你看,刀口开始发炎了。那么这次发炎厉害吗?请看下回:三刀拍案惊奇.
上回说宇文护作为一个政治新手,和老同志于谨一起给宇文泰团队做了一次大手术,并通过熟练运用连环拳,迅速扭转局面,成功上位,正准备回家睡个好觉呢,没想到,有人来报告说,手术后的刀口发炎了,宇文护一个驴打挺从床上做起来:快说,发炎的是谁?来着报告说:是独孤信和赵贵两人,正商量着谋反呢?宇文护长长舒口气,果然不出所料,防着防着,还是来了。
这也难怪,自从宇文护架空独孤信和赵贵后,内阁人数还是六人,但实际掌权的也只有三人:宇文护、于谨、侯莫陈崇。
但是这几个被架空的老干部可不是官二代,能干到今天这个位置,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尤其是赵贵同志,当年拥戴宇文泰立下汗马功劳,多年征战总算要熬到功成名就了,竟然被宇文护小子调离岗位,退二线了,气不打一处来,就找另一个老干部独孤信发牢骚,其实独孤信比他还生气,不但自己的国防部长被撤了,自己当年追随的老领导西魏皇帝也被废了。
两人三杯酒下肚,赵贵坐不住了,说要给宇文护这小子厉害看看,他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他难过。
倒是独孤信有内涵,说:冲动是魔鬼,还是先忍忍吧。原本也就酒桌上发发牢骚,你知我知,这事也许就这么过去了,可惜这话不知怎么就被宇文护的另一位老弟宇文盛(宇文泰儿子)给听见了。
连夜报告宇文护。宇文护心里一点都不慌,本来嘛,被拔了牙的鳄鱼还能怎么样呢?既然来了,干脆将计就计,先拿他赵贵开刀,来个杀鸡儆猴,震慑一下那帮老家伙。
那边宇文护张好了网,这边赵贵还蒙在鼓里,第二天装作没事人照常上班,这脚刚迈进大门,那边立刻下令逮捕,接着宇文盛出来指证,有人证也不需要什么物证了。宇文护大手一挥,赵贵同志和他的全家就这样被强行送到阎王爷那边报到了。
独孤信当然也不能幸免,虽然算不上躺着中枪,但是实在是死的可惜。考虑到独孤大人在朝廷的巨大影响力,先双规起来,等候处理。千万别认为宇文护这是心慈手软,因为在送老干部去地狱班车时刻表上,有个人排在独孤信的前面。谁呢?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
新朝皇帝登基,前朝皇帝就像重新装修的婚房里放着一张破椅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总想把它扔了。一般末代皇帝被废以后,然后找个理由甚至不用理由干掉,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像刘禅、溥仪都能寿终正寝、活到六十开外的,还真不多。这么干的原因主要是要断了那帮前朝粉丝的念想,别老惦记着反清复明之类的。宇文护这么干,理由也不外于此。
二月底,拓跋廓踏上开往阴间的地铁。拓跋廓毕竟是当过皇帝的,就是到阴间也得有人护驾不是,宇文护果然想的周到,三月十日,逼迫独孤信在家自尽,到阴间给拓跋廓护驾。
但是,反过来想想,这事儿似乎透着邪,赵贵是不是真的有谋反言论,没有证据证明,再说,赵贵和独孤信酒桌上的话怎么被远在外地的宇文盛给知道呢?
宇文盛本身是宇文家族的人,当然维护宇文家族的利益,仅凭宇文盛的一人指证就杀了赵贵全家和独孤信,没办法叫人信服。所以咱们把整个事情的前后比较起来看,大概只有一种可能性:宇文护在抢夺了兵权后,为了防止独孤信和赵贵谋反,来个先发制人,安排宇文盛做人证,给赵贵、独孤信两人按个谋反罪名,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同时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怎么样,不出三个月,一个皇帝和两个元老死于非命,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宇文护一看情况有点不对,刀口发炎还没完全治愈,并发症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