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太平血 > 第二百四十五章 钱江轶事

第二百四十五章 钱江轶事

作者:不开心的橘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萧云贵总算见到了这个传说很多的钱江,但一见之下萧云贵颇为失望,因为这个人比左宗棠还要傲慢。西王参护将他引入帐内,他见了萧云贵既不行礼,也不说话,只是站在帐内大剌剌的打量着萧云贵。

    见钱江无礼,西殿参护正yu喝骂,萧云贵挥挥手命参护退下,他也好奇的打量着钱江。这钱江长得非常难看,甚至可以用猥琐来形容,他五十余岁年纪,身材不高,背微微有些驼,三角眼配着尖下巴,怎么看都让人不顺眼,更让人讨厌的是他开口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钱江捋这下巴上的山羊胡子,眯着眼睛细声细气的问道:“阁下就是太平西王萧朝贵?”

    萧云贵心中开始不爽起来,之前他是富家少爷,人人都巴结他,穿越后是西王,军中人人敬畏他,太平天国上下只有三个人敢给他脸sè看,天京的两个大佬自然不必说,还有一个便是洪韵儿。这钱江算什么东西?湘中名士左宗棠见了自己都还是客气行礼的,这猥琐老头算哪根葱?敢和自己这样说话?..

    心中虽然不爽,但萧云贵还是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脸孔来,淡淡一笑道:“正是本王,阁下可是钱江钱先生?当年在广州写过《全粤义士义民公檄》的?”

    一听太平西王也知道自己的事迹,钱江更是洋洋自得起来,昂着头呵呵一笑说道:“正是在下,西王也听过在下的大名么?”

    萧云贵也笑了起来,这一刻他心中已经确定了钱江是个什么样的人,此人是个地主出身,花钱买了个监生头衔,虽然有些名气。却因不是正统科举出身,一直得不到机会进身仕途。此君在1842年曾参加抗英斗争,参与起草《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声讨英国侵略者,号召社勇阻止英国人进入广州城,因此在晚清社会上颇有些名头,在萧云贵看来,他这样干是别有用心的,钱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名声,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钱江这样沽名钓誉而又不做实事的人。

    随后的代价是巨大的。钱江被革除监生发配xinjiāng,在xinjiāng蹉跎几年岁月之后,又回到了中原来,这次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太平天国的兴起给了他机会。所以钱江决定以镇压起义作为入仕的跳板,他凭着先前的名声得以入幕雷以諴的幕僚团。

    按照原来历史轨迹。他应该在投身江北大营之后。随即献策首创厘金制,对行商坐贾设卡置局抽厘,令得商民大苦而大营饷粮不匮。此法后被清廷推而广之,不仅将清王朝从财政枯竭的边缘拯救回来,且得继续支撑对太平天国及此后众多反清起义或革命的镇压,湘军等团练之粮饷亦多赖于此。

    只是萧云贵不明白当中发生了什么变故让钱江来到了上海。正好萧云贵也打算问问清军那边的情况,看看这个厘金之策钱江是否已经祭出。

    当下萧云贵笑着指了指一旁的座椅说道:“钱先生请坐下说话,璇玑,给钱先生看茶。”

    钱江也不客气。一摆长衫下摆,坐下身去。萧云贵还是笑眯眯的问道:“钱先生事迹,本王大为赞赏,只是因此获罪被清妖朝廷发配xinjiāng,听闻最近先生在清妖江北大营雷以諴处任幕僚,照理说和我太平乃是死敌,不知何以至此?莫非真是来做jiān细的?”

    钱江刚刚端起李璇玑奉上的茶水,闻言不禁手上一颤,热水泼湿了长衫衣摆,他颇有些惊慌起来,脸上的傲气也不见了。钱江心中大惊,自己出任雷以諴幕僚不过短短时ri,还不到二十余ri自己便辞了出来,想不到眼前这个西王竟然如此消息灵通,连自己这个小小幕僚的去留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难怪能累败官军。

    当下钱江坦然一笑道:“西王果然厉害,在下的确在官军江北大营雷以諴处任了二十余ri的幕僚之职,只是看不惯官府乒百姓,所以挂冠而去了。”

    萧云贵又笑了,一个小小的幕僚谈什么挂冠而去,当下又问道:“听闻官府财赋糜烂,钱先生入幕之前有过一个厘金良策,可为进身之用,此策一出便可解清妖燃眉之急,先生没有祭出此策么?”

    钱江面sè大变,萧云贵连这事也知道,当下心慌意乱的说道:“在下不忿官府荼毒百姓,因此没有献出此策,厘金之策另有人所献,如今江北大营已经在施行此策了。”

    萧云贵微感意外,轻轻哦了一声问道:“有人还能抢了钱先生风头?真是令人意外啊。”

    钱江心中一直对荣禄抢先献策不满,于是想也没想顺口恨恨的说道:“可不是么?要不是荣禄那小子……”说到这里钱江猛然醒过味来,自己一直说不满官府所以没有献策,现在一说便露了馅,当下不禁额头汗水直冒。

    萧云贵呵呵一笑道:“钱先生也不必惊慌,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我太平天国刚刚兴起,先生有襄助官府的念头也是人之常情,只要现下先生看清大势,能到我西王大营中来投效,便是本王的朋友,本王也可代之以国士。要是先生不想投效本王,那就是还心存满清,便是本王和天国的敌人,对于敌人,本王想来是不会留情的。钱先生,你说你是来投效本王的,对吗?”

    钱江登时如坐针毡,萧云贵简简单单几句话便把自己逼在死胡同里,先前想好的献策以为进身的说话顷刻间都变得无用,自己要是不立刻表态,只怕会被西王下令拖出去斩首示众了。

    钱江的傲气总算收敛下去,他擦了擦额头汗水,急忙起身深深一拜道:“在下此来正是投效西王的。”

    萧云贵嗯了一声笑道:“这就好说,先生请坐下说话。”

    钱江不敢再坐,从怀中抽出一份书稿来说道:“西王殿下明鉴,在下之前一直不忿官府鱼肉百姓,而且我大汉衣冠沦于胡奴百余年。在下也一直耿耿于怀。其实早在天国兵出湘鄂之时,在下就写下了《兴王策》,意图进献天国的,此刻献于西王。”

    萧云贵啊了一声,这个《兴王策》萧云贵在写论文的时候也看到过,很多史学家考证后觉得钱江向洪秀全献《兴王策》纯属小说家之言,钱江根本就没见过洪秀全,可在萧云贵看来《兴王策》分析时局之jing辟,举措之正确,又不像是哪个作者可以臆造的。后来钱江被雷以諴诛杀也是挂了个谋反之名。因此才有人牵强附会的说钱江是太平天国的军师,所以被以谋反罪诛杀。

    清史记载的钱江事迹也语焉不详,谋反罪是明罪,但清史和一些文稿中又记载说钱江献了厘金之策后,却不知自忌。乃至得寸进尺,跋扈肆意。食用奢侈。玩同僚于股掌,视诸官如奴隶,使气益甚,咄嗟叱咤,无所顾忌,上下交恶。某ri酒席间。钱江与雷以诚议论间稍有意见不合,竟破口大骂,雷以诚忍无可忍,终在左右怂恿之下怒而杀之。也不知道史上钱江被杀是否真是因为得罪了人。还是真的谋反。

    萧云贵接过那书稿细细看了起来,果然和后世自己读过的《兴王策》很像,“伏惟大王首事之初,笄发易服,yu变中国二百年胡虏之制;筹谋远大,创业非常,知不以武昌为止足之地也明矣!今ri之举,有进无退,区区长沙,守亦亡,不守亦亡;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进而犹冀其不亡。不乘此时长驱北上,徒苟安目前,懈怠军心,诚无谓也……”一路看下去的确和萧云贵看过的史料相差不大,只是史料中钱江写《兴王策》的时候,正是太平军在天王、东王率领下攻占武昌之后。如今萧云贵到来,历史改变,长沙被萧云贵攻下,那一段时间太平军的确只在长沙附近转悠。

    钱江这份书稿内劝说太平军东进金陵,然后北进开封,以为掎角之势,并进东南,取东吴膏腴之地以为根本。

    “先固江南之根本,徐定新造之人心。修我政理,宏我规模,外和诸戎,内抚百姓,则西而秦蜀,东而豫粤,可传檄而定。此千载一时之机会也!自汉迄明,天下之变故多矣!分合代兴,原无定局。晋乱于胡,宋亡于元,类皆恃彼强横,赚盟中夏;然种类虽异,好恶相同,亦不数十年奔还旧部。从未有毁灭札义之冠裳,削弃父母之毛血,义制甚匪,官人类畜,中土何辜?久遭涂辱至如是之甚者也!帝王自有真,天意果谁属?大任奋兴,能不勗诸!”这一段说中了萧云贵心中的打算,先固江南之根本,徐定新造之人心。修我政理,宏我规模,外和诸戎,内抚百姓,则西而秦蜀,东而豫粤,可传檄而定,不正是萧云贵现在正在干的事么?

    再往下看“夫草茅崛起,缔造艰难,必先有包括宇宙之心,而后有旋乾转坤之力。知民之为贵,得民则兴;知贤之为宝,求贤则治。如汉高祖之恢宏大度,如明太祖之夙夜jing勤。一旦天人应合,顺时而动,事机之来,莫可言喻。”这是在劝说太平军要广为招贤纳士,劝天王要有汉高祖的胸怀、明太祖的勤奋,萧云贵暗自揣度起来,这钱江的书稿看起来是在长沙攻下之后写的,或许钱江本来是想投靠太平军的,可到了长沙一看天王、东王的作派,又把这份书稿收了回去。

    萧云贵问道:“先生这份书稿看似之前所写的啊。”

    钱江似乎对这份手稿颇为得意:“正是,去岁太平才下长沙之时,在下就写下此稿,只是当时观太平风气,颇有兴洋教之举,在下举棋不定所以未能进献。不过自从西王提军出长沙以来,一路东进,克武昌、下金陵、取吴中膏腴之地,和在下所说不谋而合,因此这会儿才进献此稿。”

    萧云贵恍然大悟,这个钱江原本就是两手准备,太平和满清他都想好了对策,只是看投靠哪边而已,这样看来历史上的钱江被杀之谜便有了合理的解释。钱江定是先写好了《兴王策》准备到武昌进献给天王,但在武昌一看当时太平军的作风,完全就是要清除儒释道三家,他便不敢进献,转而去了江北大营,但这份书稿也没有丢弃。在进献厘金之策后,钱江因为自持功劳甚大而得罪雷以諴被杀,雷以諴杀了人之后自然要找藉口,翻查钱江的东西后发现这个《兴王策》,这便是钱江谋反的重要罪证,自然钱江就被安了个谋反罪名。这份书稿也由此流传下来,被人误认为是钱江向洪秀全进献之策,其实他根本没有见过洪秀全,只是之前存了这种打算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