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神迹引得县令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慕家现在一天三顿饭,中午吃饭的时候,昨晚蒙阳城外瑞兽白虎显灵送粮的事已经传到了林家村。
慕仲君和林氏惊讶的面面相觑。白虎自己家就有一只,粮食倒是没少,那只瑞兽到底是不是自家的妮妮啊?
杨翁听说后松了口气,笑了。他就知道大娘不是冷血冷情的人。
三郎想起今天大娘起晚了,露出了然的笑容。
其他人神思各异。作为慕家的下人,其实就是奴,主人好了他们才好,既然白虎是祥瑞,主家就有这么一只,不管那只送粮的是不是家里的,他们都有了底气。
老林氏对于大娘这个外甥女一直看不透,总觉得少了一份亲近,不由自主的觉得小小年纪的大娘很有威仪。
最快乐的是入画。她在饭桌上开心地道:“既然白虎变出粮食,那我们家妮妮也能变,我们就不必担心会饿死了。”
慕扶疏觉得自己被口中的食物呛了一下,咳嗽了起来。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傲娇的说起了她的水车。
对于大娘的突发奇想,大家都很感兴趣。放下饭碗便去老屋工场看水车。
工场里的木匠顾不上吃饭,已经把零件制了出来,正在做最后的打磨。聪明人各个时代都有,慕扶疏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知识领先古人千年而小看他们,这不,惊喜就在眼前。
未时末,所有零件完成,慕扶疏让他们装上牛车直接拖去河岸边组装,剩下的人都去挖沟渠,争取三天内通到慕家地里。
下午天似乎更热了,打水的人也少了些。慕家人拉了一牛车奇形怪状的东西到河边,由那些零星打水的人口中宣扬得整个村子都知道了,喜欢凑热闹的人很快将河边空地围满了。
慕扶疏的图纸是按照牛转翻车描画的。这种水车结构巧妙,能够连续不断地将水提上来。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一小轮轴。另一端有一大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的连续带状板叶刮水而上,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不断灌水到地势较高的田地。
于氏父子按照图纸安装了大约小半个时辰。申时末,一架高高的龙骨水车架在了林家村外的芮水河上。杨翁亲眼见着于汉将牛套上绳链转动转盘,通过轮齿带动龙骨链刮水板,水便哗哗流入一旁临时挖出的沟渠。
周围旁观的林家村人也惊呆了。慕仲君按照慕扶疏所说,站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大声道:“这几天大家抓紧时间挖沟渠,水车车上来的水会顺着沟渠流入各家地里,不用辛苦每天挑水灌溉了。”
村长激动的老泪纵横。林家村人并不富裕,昨天听了他的话去买粮的人家不多,不是不相信他,而是家有余钱的人甚少。会不会旱灾不一定,暂时的挑水灌地就要累坏全村,还好有了慕家的水车,只是这一架也太少了些……
村长还未来得及说话,村民已经自告奋勇上山砍树,准备多做几架水车。这个时代有了专利保护法,慕扶疏由得他们去。先尽足林家村人使用,接下来就要多做水车贩卖了。
杨翁主动将注册水车专利权的事接了过去,准备明天一大早就进蒙阳城。慕扶疏想起方圆五十里的山,山上的树木是打算砍了做家具的,那么砍完后就会有水土流失之虞。现在自己有了水车,若是开垦成梯田的话……慕扶疏想起蒙阳城外的灾民,眼前一亮。
杨翁在蒙阳城门初开时进城,亥时三刻就带着文县令回了林家村。
彼时慕扶疏正在研究怎么制冰。实在是因为天热的超出了正常气温,农历四月底,在现代公历五六月的天气,白天气温已经高达三十一二度。这在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三十度的古代绝对不正常。农人没有挖地窖存冰的习惯,在现代享受惯了冬暖夏凉的慕扶疏是绝对忍受不了三十度以上的天气的。
慕扶疏采取的是最简单的硝石加水制冰。其实硝石就是硝酸钙,溶解于水时会吸热,就形成了冰,而且还能重复使用。这个时代还没有发明火药,因此硝石很少,一般只有中药店有。可惜量不大,慕扶疏打算硝石制冰做做样子,主要还是用空间中冰箱制冰。
文县令昨天一整天都在失神中。先是夜半县衙最偏僻的废园中传来虎啸,接着好几个人都声称看见祥瑞白虎,待他带了人去看时,只看见地上堆满了粮食,先他一步的人已经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祷告了。
这个时候佛教在民间并未兴起。没了唐朝,也没了西天取经的玄奘。印度也有僧人传教至中土,可惜影响不大。道教倒是比较兴隆,但平民百姓信的不多。对于鬼神之说还是很迷信的,尤其是亲眼目睹了“神迹”,几乎都癫狂了。
县衙的官仓已空,这件事只有三五个文县令的心腹知道,现在废园的这些粮食超出了平时官仓总量一倍还多,文县令坚决认为那些多出来的粮食是叫他继续施粥放粮的。
浑浑噩噩中将粮食收进官仓,补上了挪用的,又将多的另外存放,继续施粥。文县令决定从今天开始一天施两次粥。只是等他到了城外,却见难民都在吵吵嚷嚷,说是昨晚见了仙人骑着祥瑞为他们送粮了!见了文县令来施粥,都下跪酬谢。因为找不到仙人,难民便觉得是文县令坚持施粥的好心肠才引来仙人垂怜,满腔感激就都给了文县令。一时之间周围的人跪下了一大片,连衙役和随从都与有荣焉。
文县令激动万分,若不是自小所受的教育让他稳住了神,差点让他得意忘形,认为自己就是天予神授的好官了。
一天下来,文县令精神振奋走路生风,原本昨天见到十六弟的喜悦被空粮仓压抑住,今天又袭上心头。十六弟果然是文家的福星,哪怕八年前大家都认为他死了,也只有自己和阿父阿母坚持认为他还活着,果然,白天才见了他一面,晚上就有祥瑞送粮。
文县令亢奋了半夜,奔五的人还热情洋溢的拉着夫人做了半夜运动,第二天起来夫人一脸憔悴,他却依旧神采奕奕,早饭吃了两碗又龙行虎步上衙了。害得县令夫人犹豫了半天是不是该给他找个通房……虽然文家族规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可是通房不算妾吧?只是恩爱了半辈子,很是心酸,不备通房自己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县令夫人森森滴忧桑了……
文县令刚出后衙就碰到了杨翁。杨翁和他是亲兄弟。文家是个大家族,虽然比不得五姓七望,也是传承百年的清贵之家。文家祖训,女不为妾,男过四十无子方纳妾。他在家族同辈中行三,杨翁最小,行十六,原名文轻扬。
因为不纳妾,文家人口和别的世家相比较少,如今还活着的祖父辈还剩下三叔公,文县令和杨翁的祖父是老大,去世十余年,二叔公也在三年前去世。他们祖父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就是他们的父亲,也就是说文县令是长房长孙。因为他们的母亲生的晚,所以他排行为三,杨翁是他们母亲的老来子,排名最末。二叔只得了一个儿子,所以长房就三个儿子,八年前还“死”了一个。若不是文家门风好,换了别的世家,长房势弱,此刻怕是已经内斗的一塌糊涂了。
杨翁失踪时才二十一,如今也才三十。文县令却已四十九,整整比弟弟大了十九岁,虽然中间也有两个妹妹,也都比杨翁大了十几岁。
其实这也是古人成婚早,文县令之母生头胎是成婚七年后,也才二十三。古代妇人过了三十就可称“老妇”,和丈夫基本没有性生活。但是文家没有妾室,连通房也只有二叔公家那短命的七叔有一个,七叔二十五岁就去世了,家族有人私下传说就是因为有了通房才被“吸干”,才会如此短命,因而文家更是连通房也绝迹了。
就这样,文夫人四十二岁生文家十六郎文轻扬(杨翁)也绝对是奇葩。当年她还不好意思,直到五个多月才被外人知晓。文县令十七岁中了秀才,弟弟和他大儿子相差两岁,几乎是他一手带大,感情绝对深厚。
昨天文县令和杨翁见面就哭了一场,只是心里有事才没有多想别的,只知道他现在很好就好。今日见了面,才想起要问问弟弟成婚没有,有没有子嗣。只是还没等他开口,杨翁已经兴高采烈地问:“粮仓满了不?”
文县令相信自己的心腹手下绝对不会把县衙出现粮食的事说出去,那么十六弟是怎么知道的?
杨翁见文县令脸上就知道粮仓满了,不觉笑开了颜:“这我就放心了,阿兄快跟我走,有事拜托。”
虽然按照家族排行,文县令是三哥,但杨翁觉得这是自己亲大哥,因此从小到大都是及亲密的叫阿兄,并未按照家族排名。
慕家现在一天三顿饭,中午吃饭的时候,昨晚蒙阳城外瑞兽白虎显灵送粮的事已经传到了林家村。
慕仲君和林氏惊讶的面面相觑。白虎自己家就有一只,粮食倒是没少,那只瑞兽到底是不是自家的妮妮啊?
杨翁听说后松了口气,笑了。他就知道大娘不是冷血冷情的人。
三郎想起今天大娘起晚了,露出了然的笑容。
其他人神思各异。作为慕家的下人,其实就是奴,主人好了他们才好,既然白虎是祥瑞,主家就有这么一只,不管那只送粮的是不是家里的,他们都有了底气。
老林氏对于大娘这个外甥女一直看不透,总觉得少了一份亲近,不由自主的觉得小小年纪的大娘很有威仪。
最快乐的是入画。她在饭桌上开心地道:“既然白虎变出粮食,那我们家妮妮也能变,我们就不必担心会饿死了。”
慕扶疏觉得自己被口中的食物呛了一下,咳嗽了起来。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傲娇的说起了她的水车。
对于大娘的突发奇想,大家都很感兴趣。放下饭碗便去老屋工场看水车。
工场里的木匠顾不上吃饭,已经把零件制了出来,正在做最后的打磨。聪明人各个时代都有,慕扶疏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知识领先古人千年而小看他们,这不,惊喜就在眼前。
未时末,所有零件完成,慕扶疏让他们装上牛车直接拖去河岸边组装,剩下的人都去挖沟渠,争取三天内通到慕家地里。
下午天似乎更热了,打水的人也少了些。慕家人拉了一牛车奇形怪状的东西到河边,由那些零星打水的人口中宣扬得整个村子都知道了,喜欢凑热闹的人很快将河边空地围满了。
慕扶疏的图纸是按照牛转翻车描画的。这种水车结构巧妙,能够连续不断地将水提上来。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一小轮轴。另一端有一大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的连续带状板叶刮水而上,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不断灌水到地势较高的田地。
于氏父子按照图纸安装了大约小半个时辰。申时末,一架高高的龙骨水车架在了林家村外的芮水河上。杨翁亲眼见着于汉将牛套上绳链转动转盘,通过轮齿带动龙骨链刮水板,水便哗哗流入一旁临时挖出的沟渠。
周围旁观的林家村人也惊呆了。慕仲君按照慕扶疏所说,站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大声道:“这几天大家抓紧时间挖沟渠,水车车上来的水会顺着沟渠流入各家地里,不用辛苦每天挑水灌溉了。”
村长激动的老泪纵横。林家村人并不富裕,昨天听了他的话去买粮的人家不多,不是不相信他,而是家有余钱的人甚少。会不会旱灾不一定,暂时的挑水灌地就要累坏全村,还好有了慕家的水车,只是这一架也太少了些……
村长还未来得及说话,村民已经自告奋勇上山砍树,准备多做几架水车。这个时代有了专利保护法,慕扶疏由得他们去。先尽足林家村人使用,接下来就要多做水车贩卖了。
杨翁主动将注册水车专利权的事接了过去,准备明天一大早就进蒙阳城。慕扶疏想起方圆五十里的山,山上的树木是打算砍了做家具的,那么砍完后就会有水土流失之虞。现在自己有了水车,若是开垦成梯田的话……慕扶疏想起蒙阳城外的灾民,眼前一亮。
杨翁在蒙阳城门初开时进城,亥时三刻就带着文县令回了林家村。
彼时慕扶疏正在研究怎么制冰。实在是因为天热的超出了正常气温,农历四月底,在现代公历五六月的天气,白天气温已经高达三十一二度。这在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三十度的古代绝对不正常。农人没有挖地窖存冰的习惯,在现代享受惯了冬暖夏凉的慕扶疏是绝对忍受不了三十度以上的天气的。
慕扶疏采取的是最简单的硝石加水制冰。其实硝石就是硝酸钙,溶解于水时会吸热,就形成了冰,而且还能重复使用。这个时代还没有发明火药,因此硝石很少,一般只有中药店有。可惜量不大,慕扶疏打算硝石制冰做做样子,主要还是用空间中冰箱制冰。
文县令昨天一整天都在失神中。先是夜半县衙最偏僻的废园中传来虎啸,接着好几个人都声称看见祥瑞白虎,待他带了人去看时,只看见地上堆满了粮食,先他一步的人已经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祷告了。
这个时候佛教在民间并未兴起。没了唐朝,也没了西天取经的玄奘。印度也有僧人传教至中土,可惜影响不大。道教倒是比较兴隆,但平民百姓信的不多。对于鬼神之说还是很迷信的,尤其是亲眼目睹了“神迹”,几乎都癫狂了。
县衙的官仓已空,这件事只有三五个文县令的心腹知道,现在废园的这些粮食超出了平时官仓总量一倍还多,文县令坚决认为那些多出来的粮食是叫他继续施粥放粮的。
浑浑噩噩中将粮食收进官仓,补上了挪用的,又将多的另外存放,继续施粥。文县令决定从今天开始一天施两次粥。只是等他到了城外,却见难民都在吵吵嚷嚷,说是昨晚见了仙人骑着祥瑞为他们送粮了!见了文县令来施粥,都下跪酬谢。因为找不到仙人,难民便觉得是文县令坚持施粥的好心肠才引来仙人垂怜,满腔感激就都给了文县令。一时之间周围的人跪下了一大片,连衙役和随从都与有荣焉。
文县令激动万分,若不是自小所受的教育让他稳住了神,差点让他得意忘形,认为自己就是天予神授的好官了。
一天下来,文县令精神振奋走路生风,原本昨天见到十六弟的喜悦被空粮仓压抑住,今天又袭上心头。十六弟果然是文家的福星,哪怕八年前大家都认为他死了,也只有自己和阿父阿母坚持认为他还活着,果然,白天才见了他一面,晚上就有祥瑞送粮。
文县令亢奋了半夜,奔五的人还热情洋溢的拉着夫人做了半夜运动,第二天起来夫人一脸憔悴,他却依旧神采奕奕,早饭吃了两碗又龙行虎步上衙了。害得县令夫人犹豫了半天是不是该给他找个通房……虽然文家族规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可是通房不算妾吧?只是恩爱了半辈子,很是心酸,不备通房自己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县令夫人森森滴忧桑了……
文县令刚出后衙就碰到了杨翁。杨翁和他是亲兄弟。文家是个大家族,虽然比不得五姓七望,也是传承百年的清贵之家。文家祖训,女不为妾,男过四十无子方纳妾。他在家族同辈中行三,杨翁最小,行十六,原名文轻扬。
因为不纳妾,文家人口和别的世家相比较少,如今还活着的祖父辈还剩下三叔公,文县令和杨翁的祖父是老大,去世十余年,二叔公也在三年前去世。他们祖父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就是他们的父亲,也就是说文县令是长房长孙。因为他们的母亲生的晚,所以他排行为三,杨翁是他们母亲的老来子,排名最末。二叔只得了一个儿子,所以长房就三个儿子,八年前还“死”了一个。若不是文家门风好,换了别的世家,长房势弱,此刻怕是已经内斗的一塌糊涂了。
杨翁失踪时才二十一,如今也才三十。文县令却已四十九,整整比弟弟大了十九岁,虽然中间也有两个妹妹,也都比杨翁大了十几岁。
其实这也是古人成婚早,文县令之母生头胎是成婚七年后,也才二十三。古代妇人过了三十就可称“老妇”,和丈夫基本没有性生活。但是文家没有妾室,连通房也只有二叔公家那短命的七叔有一个,七叔二十五岁就去世了,家族有人私下传说就是因为有了通房才被“吸干”,才会如此短命,因而文家更是连通房也绝迹了。
就这样,文夫人四十二岁生文家十六郎文轻扬(杨翁)也绝对是奇葩。当年她还不好意思,直到五个多月才被外人知晓。文县令十七岁中了秀才,弟弟和他大儿子相差两岁,几乎是他一手带大,感情绝对深厚。
昨天文县令和杨翁见面就哭了一场,只是心里有事才没有多想别的,只知道他现在很好就好。今日见了面,才想起要问问弟弟成婚没有,有没有子嗣。只是还没等他开口,杨翁已经兴高采烈地问:“粮仓满了不?”
文县令相信自己的心腹手下绝对不会把县衙出现粮食的事说出去,那么十六弟是怎么知道的?
杨翁见文县令脸上就知道粮仓满了,不觉笑开了颜:“这我就放心了,阿兄快跟我走,有事拜托。”
虽然按照家族排行,文县令是三哥,但杨翁觉得这是自己亲大哥,因此从小到大都是及亲密的叫阿兄,并未按照家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