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横死2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私下这么判定,但以程向腾的意思,还是谁说什么都无用,要证据说话才行的。这药怎么来的?在哪儿熬的?经了谁的手?药渣去哪儿了
这些都得一一查个清楚明白,落实到谁是谁,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漏过一个坏人。清查嘛,就要把那些污秽查个明白清个干净。
但这只是他的想法,唐氏却显然不这样想。
多难得的机会啊,为什么要查那么清楚弄那么明白?
她就要这样糊涂着,或者说她就要咬死了五姨娘那贱人不放。证据?药被换了,五姨娘亲自端上来的,那就是证据,是铁证。
至于秦姨娘,最后能把她捎带折进去最好,便是不能,这女人能顶什么事儿?对她也不用证据,关起来三打两吓的就能招了个干净,是她不是她的就能撂明白了。
她何苦先对她下手?何苦让她撂得那么明白?什么都说清楚弄明白了,她还怎么揪住五姨娘不放?
所以唐氏要找娘家,要让娘家快点儿来人撑腰,要把事儿往大里闹,往糊涂里闹,往让五姨娘没活路上闹。
让她后悔无比气恨无比的是,她不过作态一句,说“再也不想看到她了”,然后男人就将五姨娘连夜送走,让她再也看不到了。
相比送到庄子上,她当然更愿意将人一顿打死痛快些,男人为什么就不往后者的方向上去理解去考虑呢。
还是偏袒,严重的偏袒。怕她对那贱人不利,就匆匆忙忙的送走,竟是连个招呼都没给她打!她身上的嫌疑还没除去呢不是吗?
唐氏气得什么似的。这段时间积压的怒火,都全部拱着上头上心,让人不点就想爆出来。
第二天唐家人上门,对着十寒汤的小半成品大惊小怪得不得了,好像唐氏无子,就是毁在这东西上面了,然后把这种猜测推测当千真万确,在程家闹得不亦乐乎。
无子可是毁了唐氏的前半生啊,让她过得不痛快不舒畅,忍了多少憋屈。这还将深深秧及她的后半生啊,让她眼见的前景凄凉……
总之这事儿可是大了去了,这得给个说法!必须的!
五姨娘施药害人还将人送走了?就算她未遂,这结果未免也太过便宜!这绝对不行,得快些把人给揪回来处置了。
秦姨娘知情不报是帮凶,也不能放过。还有小程熙,唐氏这样谁害的?程家得赔给她一个儿子啊,小程熙就得永远养在唐氏身边,谁也别惦记了去……
——这么一档事儿,收拾两个姨娘,要回一个儿子,顺便踩踩程家母子的脸,长了唐氏威风,值!该当这么做。
可惜程向腾也不这么认为。并且他的态度也很坚决,程家的事儿,唐家做什么一趟趟的来掺和?
他问唐夫人,岳母你从没在唐家有过什么事儿吗?外祖家里也象你这样时常找上门去不依?
大舅嫂二舅嫂没遇过任何事儿吗?她们娘家又是怎么做的?
你们唐家都知道不喜欢人家这样,偏来我程家这样,这是什么意思,当他程家无人不是?
程向腾说,唐家一口咬定这个害人那个帮凶的,证据呢?查不清之前,他的人谁都不许动。查清了之后,该谁负责谁负责。
并且,太医可说了,十寒汤虽然药性烈,但四寒汤的药性却远远不到十寒汤的四成。也就是说,这并不能造成个什么严重后果,最多让女子体寒一些,赶上时候了让女子闭个经啥的,不过用温热的药方补补也就好了。
这样的药能出什么大事儿?值当的要这个命那个命的么?程向腾说,换药总归是大错,待查出来,定把那人关起来好好的改造。——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唐氏,告诉唐家人,不许借机发挥弄出人命来。
实际上,不得不说,武梁的话还是起了点儿作用的。程向腾有疑的,其实也包括唐氏。
四味药,需要去至少两个铺子上抓。并且很可能两个铺子正好重了样,那就得跑三个甚至更多铺子去凑。
秦姨娘自己没机会出门,她的丫头出门的次数也有限,这种*事儿又不好交给外人去办,所以,除非她从很早就开始攒起,否则她抓齐四味并不容易。
拿了秦姨娘的丫头审问,那丫头知道个药房的名字,具体在那里买过什么竟说不清。程向腾于是亲自带了人去药房查问。
唐氏见程向腾出了府,迅速就刑讯了秦姨娘。
怎么讯?猛打呗,打到招为止。唐氏的一贯手法。
那时候,秦姨娘就关在自己的院子里,正在那里惶惶然,为自己看不透二爷的心思不安呢,结果进来一群虎狼婆子,将她拖进院里一间小黑屋里,关门打狗,边打边审问。
于是什么哭诉都不好使了,眼泪鼻涕在强权面前,只是应景的音效。然后七打八问的,秦姨娘就扛不住招了……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还真是她起坏心思下药害她?——贱人去死吧!
唐氏拿了实证后,直接下令将秦姨娘塞起嘴一顿猛打。打死完事。可怜一个弱女子,就在那小黑屋里,香消玉殒。
唐氏一点儿也不觉得亏心。
哼,五姨娘给放跑了,剩下这一个姓秦的也不让她动?孩子也不肯抱回来,那这档事儿她岂不是什么都没落着?
唐氏被程向腾送走武梁而引起的熊熊怒火,那能这么容易忍下来?何况她还特意叫了唐家来人助威,最后什么事儿都没办成,那这番阵势不就又成了笑话?
反正她就先斩后奏了,好歹收拾一个再说。何况她拿着了证据,可并没有冤枉她。
程向腾得信回府后,只能替秦姨娘收尸了。
程向腾怒不可扼,差点儿将行刑的婆子杖毙了。
然后他骂唐氏小题大作,出手狠毒。唐氏却振振有词,说药性如何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她谋害主子那份心思。药效打折了,但那份用心没的折打。借用程向腾的话说,那叫“其心可诛”。
……
两公婆打擂台,下人们个个噤若寒蝉,府里气压十分的低。
程向腾不回正院睡了,在秦姨娘院里宿了好几晚,然后就转到外书房去了。
唐氏又开始了在院里摔摔打打的日子。
后来想想说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啊,她怎么净遇倒霉事儿了?定是这向府里邪气盛行啊,要找人来看相看相破破凶兆才好啊。
程向腾知道了只在书房里嗤笑她作态,说她施刑杀人的手,也不怕佛祖怪罪。却也不理会阻拦,任她作为。
于是后来程侯府里,就进行了一场声势相当浩大的法事运动。听说有什么道士仙姑,和尚圣僧的,唐氏也不拘何方神圣,一窝的请了来念唱作法的,说是要念念经祈祈福去去晦气。
然后么,有病治病,唐氏吃上药了。
说是一个师太,常在京中高门大宅里走动,很是会些玄黄之术,尤通妇科。于是唐氏就把人奉为上宾,请那师太把脉赐药,吃将起来。
那师太懂医术倒是真懂,靠这个走江湖的,也不能全是靠混的。只是若说她医术能多高明了,那真没有。不过是在高门大宅里走动的多了,颇会看人眼色,又仗着是方外之人,借着无量天尊的名头,敢把真话说得不敷衍,直击人的命门深处罢了。
唐氏虽也没少念叨神灵,但她还真不是很信。如今只是偶然想起了这一出儿来,没想到后来竟然对这师太十分的信服和推崇起来。
那时候,程向腾不回正院睡有一阵子了,唐氏越发的气恨,不说是因为秦姨娘之死,倒说程向腾是为着武梁那小妖精呢吧,在那儿给她守身如玉呢?
不得不说,这女人的思绪太发散了,若武梁知道她连守身如玉都想出来了,不定得怎么笑死呢。这个男人是多少女人轮过来的?还守身如玉,太侮辱玉了吧。
那时候武梁安然住在燕家村里,又到冬日,也是闲得发毛的时候。
只是燕家村庄院外再也看不到燕南越和小十一的身影了。小十一被武梁送进了镇上的学堂,做起了专业的学生。而燕南越,他有了几十亩地呢,也是个小地主呢,那还有功夫来当短工。
只是武梁又回来了,村民们那是相当的热情啊。哎哟瞧瞧这穿得比上回来还好呢,这肯定是每年到冬上无事了,来这里度个闲的吧?
孙家两兄弟妯娌也十分的热情。哎哟瞧瞧那程行小爷亲自送来呢,也如二爷亲临了。可见这位还不能按待罪丫头论啊,这是能来还能回,回了还能来,那来了肯定还能回的主儿,得罪不得呀。
于是武梁这一趟,比上一趟还松闲自在些。
燕大婶对武梁尤其的亲近,时常上赶着赞美一番,鞋漂亮了,头发出众了,人精神了。什么都能说上一通,相当的热情过头。
燕南越嘴紧,所以燕大婶并不知道自己儿子手里的地契是武梁的,燕南越只说是替一东家买的种的,东家低调,不许声张。
但不管东家是谁,她都知道自己儿子是跟武梁走得近之后才“发财”的。实实在在得益了的,是她们家呀,如果东家不是武梁,那就是武梁能招财引宝呀。于是她有空就凑在武梁身边,跟这是她嫡嫡亲的闺女似的。
一年过去,地里早已经收了秋打了豆见了收益了。武梁看着那帐簿子,二十六亩地,也就几十两银子的出息。不过再看看种子肥料人工等等那些造消支出,也少得可怜嘛。可见若到了绝收的灾荒年,侍弄地的成本也是极低的。怪不得人家说做生意是投机,买地才是实实在在的保本传家正路子。
燕南越人又长高了些,越发的显瘦了,不过却不显弱,筋骨看起来还更加结实了些。他等着武梁把帐看完,交上银子,看着武梁的眼睛里有丝得意,有丝盼望。象个等着得肯定受表扬的小孩。
显然他对自己这一年的绩效相当的满意。
武梁看得出来他似乎不太会做帐,只将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得了什么花用了什么,一笔笔的流水记下来。甚至有些有争议的事项,还特别要注几句决断过程,显然是要用以引得东家赞同的。
是个相当谨慎的。
总之若用表格记下来,也就一两页纸。但这倒用满满一本子,看起来那叫一个费劲。
不过武梁还是表示十分满意,夸赞的话她从来是不吝多说的。然后还给他糖吃,倒让燕南越不好意思了下。说他一个大男人,吃什么糖。却全部接了揣去兜里,说要带回田庄上去分给大伙儿吃,就说是东家赏的。
武梁说她暂时不用钱,把出息让燕南越拿着,或养肥田地用,或再继续买地。
燕南越满口答应,又认认真真出具了契书。
办完事儿也没走,和武梁聊了好一会儿,这一年的各种心得,干活的读书的,都一一讲给武梁听。
武梁还挺不好意思的。如果不是这些地要他侍弄,他可能去忙着用一匹布挣出好几匹来,没准最后就能成个绣庄或成衣铺老板了。或者野菜裹腹,认真读书,能一路高升考个状元什么的。
如今倒仍是那张有棱有角端方耐看的脸,倒生生给人晒成农民版了。
当然,该给的报酬是要给的,燕南越拿到自己的第一份高收入,高兴得见牙不见眼的。
再然后,武梁拿出了几本从京城书局买来的书册送他。
还告诉他说那天自己上街,看中一件极美的镯子想买。可是对面就是书局,看着那在橱窗前踯躅不走的书生,她就怎么也舍不得买镯子了。
镯子有什么好?戴手上也不见得给人增色半分,还要十来两银子呢,买书多好,没准就能读出一个举人老爷来。
燕南越把书抱在胸前,倒闭上嘴看不见牙了,只眼睛亮晶晶看着她,胸脯子一个劲儿的起伏。
武梁想这娃真好骗,随便说说都信的?激动个什么劲儿呀。
武梁既然来了,就还给小娃娃们教书。空闲之余,练字之时,又想起那曾闲扯的戏本来,于是重新琢磨琢磨,又YY出了一个唱本出来:
男子还是绝色公子,女子也是美貌小姐。巨富女与*丝男,却两小无猜,私订终身。后来男子行伍入军搏前程,消息不通。女子寻夫路上,被无赖乡邻所骗,说此男负情薄幸,已经另结欢好。于是女子泪归,后与此乡邻结为夫妻。
男子得胜班师,封大将军,拒各色拉笼示好,拒上赐嫁公主,坚称少时已有婚约。
彼时男子名扬天下,消息传回家乡,女子才知他至今孤身一人。羞愧悔恨之下,便斩发下堂,与夫决绝。要进京面见男子,释解前约,好让男子无压力无负责的娶妻过日子。然后,她就可以奔赴黄泉去了。
结果自然有看上男子的女二们出鬼魅伎俩,一路上让她坎坷倍出,想让她死于途中,免得两人相见再生事端。
而男子人生得意时,却听闻女子已经罗敷有夫,诧异不信之下,急急回乡省亲,一探究竟。他说:她若安好,我便放心。
途中曲折相遇,尽释前嫌后,女子寻死。男力拦,说他知她生苦死易,只是我为你而战,望你能为我而活。
女子感动。后两人排除万难终成眷属。却招来众怒。女子不是好女子啊,私订终身,违盟毁约,弃夫再嫁……总之伤风败俗,让人难容。男子也不是好男儿啊,上战场不思为国捐躯,竟是为个女人而战?遭受排挤,招惹上怒。
后男子卸甲归田,于女子隐于山水之间。女子散尽万贯家财,修桥铺路,大兴水利,造福一方。官方的嘉奖她拒而不受,大方坦言:我非为国为民,我只是为他博名声而已……
编好后讲给村民们听,倒引许多感慨,大家都说:乖乖呀,能修桥铺路,大兴水利,那她家得有多少钱呀。
对那些情呀爱呀的倒觉得很傻。男子上战场那是要命的活儿啊,挣来的高官儿多不容易呀,为啥去乡里种田呀。
写信让进京的人捎去云德社,柳美人儿很快回信,这次倒没说她的故事恶俗,只是问她:上次故事里的女子路遇山匪被劫*。这次的故事干脆女子停夫再嫁,你怎么想的,不能让女主冰清玉洁些么?
武梁回:她是被骗婚的呀,不是她的错呀,并且弃夫可以多多给些抚养费嘛,反正她有钱。
就算是她的错,有错不能改的吗?
柳美人儿:错可以改,命不能改。“嫁错人”虽然有个“错”字,却不是错而是命啊。简单说,这情节民众接受度太低。这要是戏真排演出来,必得饱受非议。
让武梁改剧本儿。
武梁挺烦的,加上三分钟热度用完,改什么剧本呀,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这么闲散的就到了年底。京城忽然来人接她回府。
说是二奶奶唐氏殁了,让她回府守孝去呢。
虽然私下这么判定,但以程向腾的意思,还是谁说什么都无用,要证据说话才行的。这药怎么来的?在哪儿熬的?经了谁的手?药渣去哪儿了
这些都得一一查个清楚明白,落实到谁是谁,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漏过一个坏人。清查嘛,就要把那些污秽查个明白清个干净。
但这只是他的想法,唐氏却显然不这样想。
多难得的机会啊,为什么要查那么清楚弄那么明白?
她就要这样糊涂着,或者说她就要咬死了五姨娘那贱人不放。证据?药被换了,五姨娘亲自端上来的,那就是证据,是铁证。
至于秦姨娘,最后能把她捎带折进去最好,便是不能,这女人能顶什么事儿?对她也不用证据,关起来三打两吓的就能招了个干净,是她不是她的就能撂明白了。
她何苦先对她下手?何苦让她撂得那么明白?什么都说清楚弄明白了,她还怎么揪住五姨娘不放?
所以唐氏要找娘家,要让娘家快点儿来人撑腰,要把事儿往大里闹,往糊涂里闹,往让五姨娘没活路上闹。
让她后悔无比气恨无比的是,她不过作态一句,说“再也不想看到她了”,然后男人就将五姨娘连夜送走,让她再也看不到了。
相比送到庄子上,她当然更愿意将人一顿打死痛快些,男人为什么就不往后者的方向上去理解去考虑呢。
还是偏袒,严重的偏袒。怕她对那贱人不利,就匆匆忙忙的送走,竟是连个招呼都没给她打!她身上的嫌疑还没除去呢不是吗?
唐氏气得什么似的。这段时间积压的怒火,都全部拱着上头上心,让人不点就想爆出来。
第二天唐家人上门,对着十寒汤的小半成品大惊小怪得不得了,好像唐氏无子,就是毁在这东西上面了,然后把这种猜测推测当千真万确,在程家闹得不亦乐乎。
无子可是毁了唐氏的前半生啊,让她过得不痛快不舒畅,忍了多少憋屈。这还将深深秧及她的后半生啊,让她眼见的前景凄凉……
总之这事儿可是大了去了,这得给个说法!必须的!
五姨娘施药害人还将人送走了?就算她未遂,这结果未免也太过便宜!这绝对不行,得快些把人给揪回来处置了。
秦姨娘知情不报是帮凶,也不能放过。还有小程熙,唐氏这样谁害的?程家得赔给她一个儿子啊,小程熙就得永远养在唐氏身边,谁也别惦记了去……
——这么一档事儿,收拾两个姨娘,要回一个儿子,顺便踩踩程家母子的脸,长了唐氏威风,值!该当这么做。
可惜程向腾也不这么认为。并且他的态度也很坚决,程家的事儿,唐家做什么一趟趟的来掺和?
他问唐夫人,岳母你从没在唐家有过什么事儿吗?外祖家里也象你这样时常找上门去不依?
大舅嫂二舅嫂没遇过任何事儿吗?她们娘家又是怎么做的?
你们唐家都知道不喜欢人家这样,偏来我程家这样,这是什么意思,当他程家无人不是?
程向腾说,唐家一口咬定这个害人那个帮凶的,证据呢?查不清之前,他的人谁都不许动。查清了之后,该谁负责谁负责。
并且,太医可说了,十寒汤虽然药性烈,但四寒汤的药性却远远不到十寒汤的四成。也就是说,这并不能造成个什么严重后果,最多让女子体寒一些,赶上时候了让女子闭个经啥的,不过用温热的药方补补也就好了。
这样的药能出什么大事儿?值当的要这个命那个命的么?程向腾说,换药总归是大错,待查出来,定把那人关起来好好的改造。——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唐氏,告诉唐家人,不许借机发挥弄出人命来。
实际上,不得不说,武梁的话还是起了点儿作用的。程向腾有疑的,其实也包括唐氏。
四味药,需要去至少两个铺子上抓。并且很可能两个铺子正好重了样,那就得跑三个甚至更多铺子去凑。
秦姨娘自己没机会出门,她的丫头出门的次数也有限,这种*事儿又不好交给外人去办,所以,除非她从很早就开始攒起,否则她抓齐四味并不容易。
拿了秦姨娘的丫头审问,那丫头知道个药房的名字,具体在那里买过什么竟说不清。程向腾于是亲自带了人去药房查问。
唐氏见程向腾出了府,迅速就刑讯了秦姨娘。
怎么讯?猛打呗,打到招为止。唐氏的一贯手法。
那时候,秦姨娘就关在自己的院子里,正在那里惶惶然,为自己看不透二爷的心思不安呢,结果进来一群虎狼婆子,将她拖进院里一间小黑屋里,关门打狗,边打边审问。
于是什么哭诉都不好使了,眼泪鼻涕在强权面前,只是应景的音效。然后七打八问的,秦姨娘就扛不住招了……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还真是她起坏心思下药害她?——贱人去死吧!
唐氏拿了实证后,直接下令将秦姨娘塞起嘴一顿猛打。打死完事。可怜一个弱女子,就在那小黑屋里,香消玉殒。
唐氏一点儿也不觉得亏心。
哼,五姨娘给放跑了,剩下这一个姓秦的也不让她动?孩子也不肯抱回来,那这档事儿她岂不是什么都没落着?
唐氏被程向腾送走武梁而引起的熊熊怒火,那能这么容易忍下来?何况她还特意叫了唐家来人助威,最后什么事儿都没办成,那这番阵势不就又成了笑话?
反正她就先斩后奏了,好歹收拾一个再说。何况她拿着了证据,可并没有冤枉她。
程向腾得信回府后,只能替秦姨娘收尸了。
程向腾怒不可扼,差点儿将行刑的婆子杖毙了。
然后他骂唐氏小题大作,出手狠毒。唐氏却振振有词,说药性如何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她谋害主子那份心思。药效打折了,但那份用心没的折打。借用程向腾的话说,那叫“其心可诛”。
……
两公婆打擂台,下人们个个噤若寒蝉,府里气压十分的低。
程向腾不回正院睡了,在秦姨娘院里宿了好几晚,然后就转到外书房去了。
唐氏又开始了在院里摔摔打打的日子。
后来想想说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啊,她怎么净遇倒霉事儿了?定是这向府里邪气盛行啊,要找人来看相看相破破凶兆才好啊。
程向腾知道了只在书房里嗤笑她作态,说她施刑杀人的手,也不怕佛祖怪罪。却也不理会阻拦,任她作为。
于是后来程侯府里,就进行了一场声势相当浩大的法事运动。听说有什么道士仙姑,和尚圣僧的,唐氏也不拘何方神圣,一窝的请了来念唱作法的,说是要念念经祈祈福去去晦气。
然后么,有病治病,唐氏吃上药了。
说是一个师太,常在京中高门大宅里走动,很是会些玄黄之术,尤通妇科。于是唐氏就把人奉为上宾,请那师太把脉赐药,吃将起来。
那师太懂医术倒是真懂,靠这个走江湖的,也不能全是靠混的。只是若说她医术能多高明了,那真没有。不过是在高门大宅里走动的多了,颇会看人眼色,又仗着是方外之人,借着无量天尊的名头,敢把真话说得不敷衍,直击人的命门深处罢了。
唐氏虽也没少念叨神灵,但她还真不是很信。如今只是偶然想起了这一出儿来,没想到后来竟然对这师太十分的信服和推崇起来。
那时候,程向腾不回正院睡有一阵子了,唐氏越发的气恨,不说是因为秦姨娘之死,倒说程向腾是为着武梁那小妖精呢吧,在那儿给她守身如玉呢?
不得不说,这女人的思绪太发散了,若武梁知道她连守身如玉都想出来了,不定得怎么笑死呢。这个男人是多少女人轮过来的?还守身如玉,太侮辱玉了吧。
那时候武梁安然住在燕家村里,又到冬日,也是闲得发毛的时候。
只是燕家村庄院外再也看不到燕南越和小十一的身影了。小十一被武梁送进了镇上的学堂,做起了专业的学生。而燕南越,他有了几十亩地呢,也是个小地主呢,那还有功夫来当短工。
只是武梁又回来了,村民们那是相当的热情啊。哎哟瞧瞧这穿得比上回来还好呢,这肯定是每年到冬上无事了,来这里度个闲的吧?
孙家两兄弟妯娌也十分的热情。哎哟瞧瞧那程行小爷亲自送来呢,也如二爷亲临了。可见这位还不能按待罪丫头论啊,这是能来还能回,回了还能来,那来了肯定还能回的主儿,得罪不得呀。
于是武梁这一趟,比上一趟还松闲自在些。
燕大婶对武梁尤其的亲近,时常上赶着赞美一番,鞋漂亮了,头发出众了,人精神了。什么都能说上一通,相当的热情过头。
燕南越嘴紧,所以燕大婶并不知道自己儿子手里的地契是武梁的,燕南越只说是替一东家买的种的,东家低调,不许声张。
但不管东家是谁,她都知道自己儿子是跟武梁走得近之后才“发财”的。实实在在得益了的,是她们家呀,如果东家不是武梁,那就是武梁能招财引宝呀。于是她有空就凑在武梁身边,跟这是她嫡嫡亲的闺女似的。
一年过去,地里早已经收了秋打了豆见了收益了。武梁看着那帐簿子,二十六亩地,也就几十两银子的出息。不过再看看种子肥料人工等等那些造消支出,也少得可怜嘛。可见若到了绝收的灾荒年,侍弄地的成本也是极低的。怪不得人家说做生意是投机,买地才是实实在在的保本传家正路子。
燕南越人又长高了些,越发的显瘦了,不过却不显弱,筋骨看起来还更加结实了些。他等着武梁把帐看完,交上银子,看着武梁的眼睛里有丝得意,有丝盼望。象个等着得肯定受表扬的小孩。
显然他对自己这一年的绩效相当的满意。
武梁看得出来他似乎不太会做帐,只将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得了什么花用了什么,一笔笔的流水记下来。甚至有些有争议的事项,还特别要注几句决断过程,显然是要用以引得东家赞同的。
是个相当谨慎的。
总之若用表格记下来,也就一两页纸。但这倒用满满一本子,看起来那叫一个费劲。
不过武梁还是表示十分满意,夸赞的话她从来是不吝多说的。然后还给他糖吃,倒让燕南越不好意思了下。说他一个大男人,吃什么糖。却全部接了揣去兜里,说要带回田庄上去分给大伙儿吃,就说是东家赏的。
武梁说她暂时不用钱,把出息让燕南越拿着,或养肥田地用,或再继续买地。
燕南越满口答应,又认认真真出具了契书。
办完事儿也没走,和武梁聊了好一会儿,这一年的各种心得,干活的读书的,都一一讲给武梁听。
武梁还挺不好意思的。如果不是这些地要他侍弄,他可能去忙着用一匹布挣出好几匹来,没准最后就能成个绣庄或成衣铺老板了。或者野菜裹腹,认真读书,能一路高升考个状元什么的。
如今倒仍是那张有棱有角端方耐看的脸,倒生生给人晒成农民版了。
当然,该给的报酬是要给的,燕南越拿到自己的第一份高收入,高兴得见牙不见眼的。
再然后,武梁拿出了几本从京城书局买来的书册送他。
还告诉他说那天自己上街,看中一件极美的镯子想买。可是对面就是书局,看着那在橱窗前踯躅不走的书生,她就怎么也舍不得买镯子了。
镯子有什么好?戴手上也不见得给人增色半分,还要十来两银子呢,买书多好,没准就能读出一个举人老爷来。
燕南越把书抱在胸前,倒闭上嘴看不见牙了,只眼睛亮晶晶看着她,胸脯子一个劲儿的起伏。
武梁想这娃真好骗,随便说说都信的?激动个什么劲儿呀。
武梁既然来了,就还给小娃娃们教书。空闲之余,练字之时,又想起那曾闲扯的戏本来,于是重新琢磨琢磨,又YY出了一个唱本出来:
男子还是绝色公子,女子也是美貌小姐。巨富女与*丝男,却两小无猜,私订终身。后来男子行伍入军搏前程,消息不通。女子寻夫路上,被无赖乡邻所骗,说此男负情薄幸,已经另结欢好。于是女子泪归,后与此乡邻结为夫妻。
男子得胜班师,封大将军,拒各色拉笼示好,拒上赐嫁公主,坚称少时已有婚约。
彼时男子名扬天下,消息传回家乡,女子才知他至今孤身一人。羞愧悔恨之下,便斩发下堂,与夫决绝。要进京面见男子,释解前约,好让男子无压力无负责的娶妻过日子。然后,她就可以奔赴黄泉去了。
结果自然有看上男子的女二们出鬼魅伎俩,一路上让她坎坷倍出,想让她死于途中,免得两人相见再生事端。
而男子人生得意时,却听闻女子已经罗敷有夫,诧异不信之下,急急回乡省亲,一探究竟。他说:她若安好,我便放心。
途中曲折相遇,尽释前嫌后,女子寻死。男力拦,说他知她生苦死易,只是我为你而战,望你能为我而活。
女子感动。后两人排除万难终成眷属。却招来众怒。女子不是好女子啊,私订终身,违盟毁约,弃夫再嫁……总之伤风败俗,让人难容。男子也不是好男儿啊,上战场不思为国捐躯,竟是为个女人而战?遭受排挤,招惹上怒。
后男子卸甲归田,于女子隐于山水之间。女子散尽万贯家财,修桥铺路,大兴水利,造福一方。官方的嘉奖她拒而不受,大方坦言:我非为国为民,我只是为他博名声而已……
编好后讲给村民们听,倒引许多感慨,大家都说:乖乖呀,能修桥铺路,大兴水利,那她家得有多少钱呀。
对那些情呀爱呀的倒觉得很傻。男子上战场那是要命的活儿啊,挣来的高官儿多不容易呀,为啥去乡里种田呀。
写信让进京的人捎去云德社,柳美人儿很快回信,这次倒没说她的故事恶俗,只是问她:上次故事里的女子路遇山匪被劫*。这次的故事干脆女子停夫再嫁,你怎么想的,不能让女主冰清玉洁些么?
武梁回:她是被骗婚的呀,不是她的错呀,并且弃夫可以多多给些抚养费嘛,反正她有钱。
就算是她的错,有错不能改的吗?
柳美人儿:错可以改,命不能改。“嫁错人”虽然有个“错”字,却不是错而是命啊。简单说,这情节民众接受度太低。这要是戏真排演出来,必得饱受非议。
让武梁改剧本儿。
武梁挺烦的,加上三分钟热度用完,改什么剧本呀,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这么闲散的就到了年底。京城忽然来人接她回府。
说是二奶奶唐氏殁了,让她回府守孝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