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司徒巧使离间计 法师救美斩董卓 11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肃到了司徒府,吕布也不与其废话,开门见山道:“昔日公言董卓仁义,说服我杀丁建阳而投董卓。如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恶贯满盈,人神共愤。我欲说服公传天子诏往郿坞,宣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不知尊意如何?”
这李肃是个官迷,他说服吕布来投董卓,自以为功劳不小,可董卓不升其官,心中早有怨念。吕布是他同乡,他想若助吕布成事,肯定比现在官大。便道:“我亦想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今将军若能领兵行此事,乃天赐之机也,肃岂敢有二心!”言罢折箭为誓。
王允早从南烨那里得知李肃为人,便道:“公若能成此事,何患不得显官?”只一句话便将李肃说的更加心动。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往郿坞,命人通报董卓天子有诏。董卓唤入李肃问道:“天子有何诏?”
李肃答道:“天子病体新痊,欲召集文武百官于未央殿,商议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我特来传诏报喜。”
董卓知道百官之中多有不服之人,只有司徒王允与自己亲近官位又高。便问道:“王允之意若何?”
李肃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董卓闻言大喜,只要朝臣之中有王允坐镇,想必其他人也不会多言,自己总算能一步登天,成为九五至尊,这让董卓怎能不喜?
董卓开怀大笑道:“我夜间梦有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不可失,我等这便前往。”
李肃赔笑道:“肃提前恭贺陛下,还请陛下随我上车同往。”
董卓闻言更是笑不拢嘴,拍着李肃肩膀道:“我为帝,你当为执金吾。”
李肃跪拜道:“臣谢陛下隆恩。”
董卓已经欢喜的不知东南西北,急命董旻、牛辅镇守郿坞,自己排驾回京。临行前去辞别其母。
董卓之母池阳君也是高寿之人,年九十余,问董卓道:“我儿何往?”
董卓报喜道:“儿将往长安受天子禅让,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池阳君道:“我今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此事我儿三思才是。”
董卓劝其母道:“母亲将为国母,这才有此惊兆。儿昨夜还梦一龙罩身,母亲不必担忧。”遂辞母而行。
董卓离开郿坞上车而走,前遮后拥,声势浩大望长安而来。出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董卓身躯肥胖,差点滚下车来,遂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战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董卓问身旁李肃道:“车折轮,马断辔,此是何兆?”
李肃的忽悠功力不弱于南烨,对董卓道:“太师应诏受汉禅,日后为天子,理应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凡车凡马不能载也。”
董卓闻言而喜道:“言之有理!”
次日,一行人车驾又往前行,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董卓又问李肃道:“如此天象是何征召?”
李肃接着忽悠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
董卓喜而不疑,待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吕布亦在其中,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对吕布道:“我登九五之位,你当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闻言拜谢,心中却暗骂董卓做梦。众人接到董卓先往太师府沐浴斋戒,路上董卓便听城中小儿作歌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不知何意。
董卓又问李肃道:“此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笑道:“这是言刘氏将灭,董氏将兴之意。”又将董卓骗过。
次日清晨,董卓摆列仪仗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白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董卓问李肃道:“此道人何意?”
李肃没想到董卓天怒人怨将死之人还有这许多征兆,两口分明是一个“吕”字,写于布上正是暗指吕布,头戴白巾乃是戴孝之意。此兆分明是指吕布要杀董卓。李肃又想起之前童谣、天象、车马之事心中凛然。难道董卓并不该死,这才有天意助之?可他转念一想,若董卓真有天意相助,那就该自悟征兆,此时董卓至死不悟,反来询问自己这除贼之人,这不正是说明董卓天意该死无药可救嘛!
想到此处李肃也懒得解释,直接道:“此乃心恙之人而已,并无征兆,此人游荡于此久矣,太师不必挂怀。”言罢命士卒将道人赶走继续前行。
南烨若是在此听到李肃解释一路征兆定然要笑出声来劝他去做神棍。车折轮,马断辔只是寻常巧合,天气阴晴也不会因一人而变,至于那童谣早在长安街头流传日久非止一日,只是今日才被董卓恰巧听到罢了。道人的算命招牌更是寻常,不过为了引人眼球而已,与“铁口神算”、“李半仙”之类的招牌一样,两个“口”字分写上下两边,指的是一口断天,一口断地之意。
原本都是寻常之事,可是到了有心人眼中便都成了天意。难怪都说天意难测,怎么解释都有理,当然难测了,就看解释之人怎么说了。李肃将一路“天意”都往好处说,董卓自然也就不会往坏处想了。
董卓驱车入朝,群臣各穿朝服,迎接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军兵尽被宫人挡在门外。董卓清楚皇宫大内不是常人可入,又有吕布、李肃等人跟随并不担心,只带御车二十余人同入。
众宫人见董卓入门之后便将宫门关闭。董卓又行一段,遥见王允等大臣各执宝剑立于殿门,董卓惊问李肃道:“群臣持剑是何意?”
李肃心知除董之事已然到了最后关头,心中紧张万分,也不与董卓废话推车直入殿中。
王允见董卓入瓮,大呼一声道:“反贼至此,法师何在?”
南烨早率百余士卒埋伏于此,闻言领兵而出。董卓一见南烨顿时惊慌失措,拔出佩剑想要相抗。南烨心知董卓也会武艺,怎会冒险与他单挑?招呼身后士卒道:“除贼立功就在今日,随我杀!”
士卒闻言持戟挺槊刺之。没想到董卓也有防备,朝服之内暗穿宝甲,诸般兵器皆不能伤,只令其伤了遮面左臂坠下车来。
董卓87的武力也不是吃素的,就算兵进洛阳之后放松了许多,也不再上阵厮杀,可好歹底子还在。他挥舞宝剑斩杀了两名近前的士卒大呼道:“我儿奉先何在?”
董卓话音刚落便觉得背心一痛,浑身一紧。低头一看,只见一截尖刀从前胸刺出,这一刀不但贯穿了他肥胖的身躯,还洞穿了前后两层重甲。董卓一眼认出此刀正是曹操行刺不成之后献给自己的那柄七宝刀。万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死在此刀之下。
吕布此时也从车后而出,来到僵直而立的董卓面前厉声道:“谁是你儿?此处只有讨贼忠臣奉诏讨贼!”说罢舞动画戟直接砍断董卓脖颈,鲜血飞溅而出,斗大的脑袋在地上乱滚。
南烨一刀刺死董卓之后见吕布挥画戟耍帅,急忙将七星宝刀收入体内又退了两步,生怕被董卓的血液溅到。李肃则不嫌脏,跑上前去将董卓头颅提在手中,耀武扬威,好像杀了董卓的是他一样。
追随董卓车驾而来的并非皆是吕布麾下,朝中百官也并非都知道今日除贼之事。众人见董卓身首异处血溅当场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南烨此时高呼道:“我等奉诏,只讨贼臣董卓,其余人等一概不问!”王允也从怀中取出诏书展示与众人。
百官众将此时也都认出顶盔掼甲一身殿前武士装扮的正是交州牧光华法师,这才安下心来,皆高呼万岁。后人有诗叹董卓道:“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董卓在宫中一死,宫外与他同来的心腹人马不是跪地请降便是四散奔逃。有人逃向郿坞,有人逃向潼关,也有人逃进太师府中。这些人一乱,满城百姓也都知道了董卓已死,纷纷拍手相庆。
宫中王允、吕布等人得知消息泄露暗道不妙,担心董卓麾下忠心之人作乱。吕布大呼道:“助董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
李肃应声道:“末将愿往。”王允便让李肃去除李儒,又迎献帝刘协入朝告知喜讯。
刘协一听董卓被南烨所除乐不可支,北邙山他最危难之时正是南烨两次救驾,所以刘协对于南烨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坐在龙椅上对南烨道:“法师除贼救驾,有大功于社稷,不知法师想要何封赏?”
王允、吕布一听刘协所言,心中便皆不快。他二人都认为自己才是除掉董卓最大的功臣,见皇帝不首先封赏自己反而先封赏南烨自然不痛快。
南烨也没想到刘协会把除贼大功算到自己头上。此次诛杀董卓他虽出力不少,可绝非主谋。而且南烨也不想留在朝中为官,因为他知道再过不久,李傕、郭汜便要反攻倒算了。
最新全本:、、、、、、、、、、
李肃到了司徒府,吕布也不与其废话,开门见山道:“昔日公言董卓仁义,说服我杀丁建阳而投董卓。如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恶贯满盈,人神共愤。我欲说服公传天子诏往郿坞,宣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不知尊意如何?”
这李肃是个官迷,他说服吕布来投董卓,自以为功劳不小,可董卓不升其官,心中早有怨念。吕布是他同乡,他想若助吕布成事,肯定比现在官大。便道:“我亦想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今将军若能领兵行此事,乃天赐之机也,肃岂敢有二心!”言罢折箭为誓。
王允早从南烨那里得知李肃为人,便道:“公若能成此事,何患不得显官?”只一句话便将李肃说的更加心动。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往郿坞,命人通报董卓天子有诏。董卓唤入李肃问道:“天子有何诏?”
李肃答道:“天子病体新痊,欲召集文武百官于未央殿,商议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我特来传诏报喜。”
董卓知道百官之中多有不服之人,只有司徒王允与自己亲近官位又高。便问道:“王允之意若何?”
李肃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董卓闻言大喜,只要朝臣之中有王允坐镇,想必其他人也不会多言,自己总算能一步登天,成为九五至尊,这让董卓怎能不喜?
董卓开怀大笑道:“我夜间梦有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不可失,我等这便前往。”
李肃赔笑道:“肃提前恭贺陛下,还请陛下随我上车同往。”
董卓闻言更是笑不拢嘴,拍着李肃肩膀道:“我为帝,你当为执金吾。”
李肃跪拜道:“臣谢陛下隆恩。”
董卓已经欢喜的不知东南西北,急命董旻、牛辅镇守郿坞,自己排驾回京。临行前去辞别其母。
董卓之母池阳君也是高寿之人,年九十余,问董卓道:“我儿何往?”
董卓报喜道:“儿将往长安受天子禅让,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池阳君道:“我今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此事我儿三思才是。”
董卓劝其母道:“母亲将为国母,这才有此惊兆。儿昨夜还梦一龙罩身,母亲不必担忧。”遂辞母而行。
董卓离开郿坞上车而走,前遮后拥,声势浩大望长安而来。出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董卓身躯肥胖,差点滚下车来,遂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战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董卓问身旁李肃道:“车折轮,马断辔,此是何兆?”
李肃的忽悠功力不弱于南烨,对董卓道:“太师应诏受汉禅,日后为天子,理应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凡车凡马不能载也。”
董卓闻言而喜道:“言之有理!”
次日,一行人车驾又往前行,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董卓又问李肃道:“如此天象是何征召?”
李肃接着忽悠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
董卓喜而不疑,待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吕布亦在其中,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对吕布道:“我登九五之位,你当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闻言拜谢,心中却暗骂董卓做梦。众人接到董卓先往太师府沐浴斋戒,路上董卓便听城中小儿作歌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不知何意。
董卓又问李肃道:“此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笑道:“这是言刘氏将灭,董氏将兴之意。”又将董卓骗过。
次日清晨,董卓摆列仪仗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白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董卓问李肃道:“此道人何意?”
李肃没想到董卓天怒人怨将死之人还有这许多征兆,两口分明是一个“吕”字,写于布上正是暗指吕布,头戴白巾乃是戴孝之意。此兆分明是指吕布要杀董卓。李肃又想起之前童谣、天象、车马之事心中凛然。难道董卓并不该死,这才有天意助之?可他转念一想,若董卓真有天意相助,那就该自悟征兆,此时董卓至死不悟,反来询问自己这除贼之人,这不正是说明董卓天意该死无药可救嘛!
想到此处李肃也懒得解释,直接道:“此乃心恙之人而已,并无征兆,此人游荡于此久矣,太师不必挂怀。”言罢命士卒将道人赶走继续前行。
南烨若是在此听到李肃解释一路征兆定然要笑出声来劝他去做神棍。车折轮,马断辔只是寻常巧合,天气阴晴也不会因一人而变,至于那童谣早在长安街头流传日久非止一日,只是今日才被董卓恰巧听到罢了。道人的算命招牌更是寻常,不过为了引人眼球而已,与“铁口神算”、“李半仙”之类的招牌一样,两个“口”字分写上下两边,指的是一口断天,一口断地之意。
原本都是寻常之事,可是到了有心人眼中便都成了天意。难怪都说天意难测,怎么解释都有理,当然难测了,就看解释之人怎么说了。李肃将一路“天意”都往好处说,董卓自然也就不会往坏处想了。
董卓驱车入朝,群臣各穿朝服,迎接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军兵尽被宫人挡在门外。董卓清楚皇宫大内不是常人可入,又有吕布、李肃等人跟随并不担心,只带御车二十余人同入。
众宫人见董卓入门之后便将宫门关闭。董卓又行一段,遥见王允等大臣各执宝剑立于殿门,董卓惊问李肃道:“群臣持剑是何意?”
李肃心知除董之事已然到了最后关头,心中紧张万分,也不与董卓废话推车直入殿中。
王允见董卓入瓮,大呼一声道:“反贼至此,法师何在?”
南烨早率百余士卒埋伏于此,闻言领兵而出。董卓一见南烨顿时惊慌失措,拔出佩剑想要相抗。南烨心知董卓也会武艺,怎会冒险与他单挑?招呼身后士卒道:“除贼立功就在今日,随我杀!”
士卒闻言持戟挺槊刺之。没想到董卓也有防备,朝服之内暗穿宝甲,诸般兵器皆不能伤,只令其伤了遮面左臂坠下车来。
董卓87的武力也不是吃素的,就算兵进洛阳之后放松了许多,也不再上阵厮杀,可好歹底子还在。他挥舞宝剑斩杀了两名近前的士卒大呼道:“我儿奉先何在?”
董卓话音刚落便觉得背心一痛,浑身一紧。低头一看,只见一截尖刀从前胸刺出,这一刀不但贯穿了他肥胖的身躯,还洞穿了前后两层重甲。董卓一眼认出此刀正是曹操行刺不成之后献给自己的那柄七宝刀。万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死在此刀之下。
吕布此时也从车后而出,来到僵直而立的董卓面前厉声道:“谁是你儿?此处只有讨贼忠臣奉诏讨贼!”说罢舞动画戟直接砍断董卓脖颈,鲜血飞溅而出,斗大的脑袋在地上乱滚。
南烨一刀刺死董卓之后见吕布挥画戟耍帅,急忙将七星宝刀收入体内又退了两步,生怕被董卓的血液溅到。李肃则不嫌脏,跑上前去将董卓头颅提在手中,耀武扬威,好像杀了董卓的是他一样。
追随董卓车驾而来的并非皆是吕布麾下,朝中百官也并非都知道今日除贼之事。众人见董卓身首异处血溅当场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南烨此时高呼道:“我等奉诏,只讨贼臣董卓,其余人等一概不问!”王允也从怀中取出诏书展示与众人。
百官众将此时也都认出顶盔掼甲一身殿前武士装扮的正是交州牧光华法师,这才安下心来,皆高呼万岁。后人有诗叹董卓道:“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董卓在宫中一死,宫外与他同来的心腹人马不是跪地请降便是四散奔逃。有人逃向郿坞,有人逃向潼关,也有人逃进太师府中。这些人一乱,满城百姓也都知道了董卓已死,纷纷拍手相庆。
宫中王允、吕布等人得知消息泄露暗道不妙,担心董卓麾下忠心之人作乱。吕布大呼道:“助董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
李肃应声道:“末将愿往。”王允便让李肃去除李儒,又迎献帝刘协入朝告知喜讯。
刘协一听董卓被南烨所除乐不可支,北邙山他最危难之时正是南烨两次救驾,所以刘协对于南烨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坐在龙椅上对南烨道:“法师除贼救驾,有大功于社稷,不知法师想要何封赏?”
王允、吕布一听刘协所言,心中便皆不快。他二人都认为自己才是除掉董卓最大的功臣,见皇帝不首先封赏自己反而先封赏南烨自然不痛快。
南烨也没想到刘协会把除贼大功算到自己头上。此次诛杀董卓他虽出力不少,可绝非主谋。而且南烨也不想留在朝中为官,因为他知道再过不久,李傕、郭汜便要反攻倒算了。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