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神都锦绣 > 第十六章 上路(一)

第十六章 上路(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狂欢还在继续……

    直到夜半子时,超过八成的人喝醉后,才算是结束。

    唐人的战斗力是强悍的,不仅仅体现在作战上,也体现在“吃”上面。

    整整二百只羊,近两百斤肉干,还得加上数不清的面食,和差不多五百斤的白酒,被一扫而光。

    就这样,当早饭开始的时候,仍然有九成的人起来,虽然一个个精神不佳,可喝起“小米粥”来,却是丝毫不见减少。

    谢岩睁开眼,就感觉浑身难受,脑壳就象要裂开一样,他摇了摇脑袋,让自己清醒一点,心里忍不住骂冯宝:“你这哪是酒啊,整个不就是酒精加水吗。”

    别管是哪样,喝都喝了,说什么都是白搭。

    谢岩强忍着不适,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想从水壶里倒杯水,结果一看,是空的,再打算洗脸,却发现盆倒了,水洒一地,他估计多半是昨晚回来后弄的。

    谢岩郁闷得不行了,他觉得,自己是应该学学冯宝,找个“勤务兵”了。

    找“勤务兵”是以后的事,现在他不得不自己忙活,等谢岩忙好个人事务,将屋子收拾下后,都过了快大半时辰了。

    去冯宝房间,见他还在睡觉,就没叫他,让石子找点吃的给自己,边吃边匆匆赶往“议事房”。

    谢岩记得,今天是“发钱”的日子。

    向全军“发钱”,其实并不需要谢岩动手,可作为这支军队的长官,他必须在场。

    军官和士兵们,早就准备好,就等谢岩来了。他一进“议事房”,立刻开始有人唱名,另一边就开始有人查账薄、准备发钱。

    军中现钱,大约在一万贯左右,谢岩这次准备拿出八千先发出去,余下的大头,得去“洛阳”和“长安”两地支取。

    这个时代,普通唐朝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不超过二十贯,年成差点,可能就是几贯线,要是家里人多点,饭都没得吃。

    “武平堡”众军,仅仅今天,拿到手的人均都在十贯钱以上,如果全部到手,普通军士,人均将超过四十贯,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款项,是以,人人喜气洋洋,面带笑容。

    谢岩就跟菩萨似的坐在那,今天他什么也干不成,必须就在那坐着等钱发完,这是大唐军中惯例,没得通融。

    每一领到钱的士兵,最后走的时候,都会和谢岩打声招呼,这也是军中惯例。

    遇上熟悉的,多说两句,不熟悉的,就打个招呼,反正这大半天时间下来,他感觉脸上肌肉都笑得僵硬了不少。

    好在终于有完结的时候。

    等所有人都领过之后,谢岩叫过来两名士兵,吩咐道:“通知各队队正,今晚收拾行装,明日一早开拔;再去通知辅兵营队正,让他带人把炼铁的炉子还有冯校尉的那些炉子都拆了。”

    “遵命!”两士兵齐声应道,而后离开。

    终于回家了!

    命令一经下达,“武平堡”里又开始忙碌起来,打包的、装车的、收拾行囊的、拆炉子的……全都动了起来。

    甚至连一向懒散的冯宝,都勤快起来,他让石子弄来一辆空的马车,把各种各样的吃的、喝的、用的一样不少装上车;一车装满,发现不够,又亲自跑去找了一辆,他准备把厨房里的锅铲,还有酿酒的大锅,全部带走。

    直到谢岩告诉他:“这些东西,虽然唐朝没有,但是制作简单,不论去哪,做起来都不难。”他这才放弃,把找来的马车让给谢岩。

    谢岩的东西可没冯宝多,除了书之外,也就是些个人物品,而且还极少,半辆车就足够。

    冯宝见此倒是欢喜地紧,他马上搬来一些软垫之类的铺在车上,看样子,空余的那一半,他打算睡上面了。

    今晚的“武平堡”尤其安静,除了少数值夜士兵外,其他人都早早睡下,这将是他们在这里的最后一晚。

    卯时,天色还未亮,众军已经集合完毕,在确定一个人不少之后,谢岩下令:“开拔!”

    按照事先的计划,“武平堡”众军应该北上,先去“营州都督府”交换行军文书,然后等拿到士兵功勋确认文书后,再折返南下,经“幽州”返回国内。

    然而出乎意料地是,北上仅仅一天,却遇上一队“营州都督府”的亲兵,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随后居然还有一队传达“圣旨”的禁兵。

    这下事大了,“圣旨”来到,无论如何也得迎接啊。

    谢岩、冯宝、林运三人,各自找出官服,穿戴齐整之后,北上十里,迎接“圣旨”。

    自从林运从“都督府”回来时带上谢岩和冯宝官服,他们两个人一次也没有穿过,今天穿在身上,感觉那个别扭啊,连路都不会走,生怕弄脏、弄坏了。

    看他们一路小心的样子,“都督府”的亲兵们,都觉得好笑,只是不好意思笑出来罢了。

    说是十里地,其实走出不过五里,迎面遇上一队装束明显好过其他士兵的军队,不用猜,谢岩也知道那是大唐的禁兵,也就是后世称呼为“禁军”的部队。

    双方都停下来之后,林运(上次升了两级,官职品级均在谢岩他们之上)率先而行,谢岩、冯宝紧随其后。

    最后三个人一起跪在一名手捧黄色卷轴年青宦官面前,齐道:“恭迎圣旨。”

    “圣旨”是朝廷的正式文书,自然写的是花团锦簇,但就是这种文体,谢岩和冯宝是一句也没听懂,两个人耐着性子听宦官细声细气地念完,最后跟在林运后面一起道:“臣,接旨。”

    本以为听完了之后,就没他们俩什么事了,谁知道,林运却对他们说:“天使将跟随我们一同回长安。”

    谢岩惊呆了,冯宝听傻了,两个相互瞅瞅,谁也不知道怎么办是好。

    “请问,哪一位是谢岩,谢校尉啊?”宦官特有的声音,突然在他们身边响起。

    谢岩赶紧转过来,对着宦官行礼道:“下官谢岩,见过公公。”

    “那你就是冯宝,冯校尉了?”宦官又看着冯宝问。

    “正是下官。”冯宝再不情愿,也得用相对正式的官场语言来回答。

    “咱家王福来,两位校尉日后直呼即可。”宦官年纪也不太大,约三十多些,说话自然也不那么做作。

    “这怎么可以?王公公英武不凡,一见之下,令人如沐春风,理当多多尊敬才是。”冯宝是个“自来熟”的性子,加上他从小就懂得,说话要捡好听的说,说的是对是错,反而不重要。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把自己能想出来的“好词”给说了出来。

    果然,王福来脸上笑的跟朵花似的,笑盈盈地对两人道:“怎么称呼,就随两位吧,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走了呢?”

    “是该走了,公公请。”冯宝笑着作了“请”的手势。

    谢岩前跨一步,也作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王福来不禁暗暗点首,心说:“他们是有点与众不同。”

    宦官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缺陷,导致他们中绝大多数心理上同样有问题,他们要比平常人更敏感,更在意别人的态度。

    谢岩、冯宝在后世见过、听过太多各式各样的人,宦官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特殊人群中的一种而已,没什么特别奇怪,所以,他们可以拿出平常心来对待,恰恰这份平常心,对宦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是获得尊重的一种重要体现。

    上路不久,谢岩即问道:“王公公千里迢迢来此,实在辛苦了,就不知道,圣旨里说了什么啊?”

    冯宝一经提醒,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连忙接过道:“是啊公公,圣旨太——写得太好了,我们听不懂啊。”

    王福来很是诧异地看了一下他们两个,转念一想又有些明白了。

    “军中嘛,还是不识字的人多啊。”一想到这,王福来不禁干笑一声,然后说道:“陛下说了,‘武平堡’众军功在社稷,理当重赏。”

    “重赏?有多重?”冯宝来了兴致,急问。

    王福来白了他一眼,道:“官员再进一级,诸军加赏两百匹绢,不过,你们两个,还是‘返京叙功再议’。”

    “好事啊,终于可以不管事了。”冯宝全无不升官的不悦。

    谢岩同样如此,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林运,道:“以后军中事就让他去操心好了。”

    “想得美!”王福来一句打断两人的想法,只听他说;“陛下还说了,由你们两位校尉,督率众军,无旨不得缴令。”

    这句话,谢岩和冯宝都听懂了,那就是说,如果皇帝不下命令,他俩就得一直把这个校尉给干下去。

    两人立刻变成一幅“苦瓜”脸,尤其是冯宝,他就是个不喜欢作事的人。

    王福来看他俩先后表情,不由得十分奇怪,好像身边的这两人,对升官没兴趣,反而对“不作事”更感兴趣,这和多数官员几乎是反过来的,这太特别了!

    突然,他想到了!他想到自己为什么会千里迢迢给派到这来,难道就是因为他们的特别和奇怪吗?

    王福来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越想越觉得对,不禁多看了他们几眼,感觉挺顺眼的。

    很快抵达“武平堡”众军营地。

    林运先是将圣旨内容当众叙说一遍,最后还不忘告诉众军:“谢校尉与冯校尉依然是本军长官,诸军务必听命行事。”

    “圣旨”传达完后,谢岩、冯宝陪同王福来走进军中大帐,三人随意聊了一会儿后,很快有士兵前来问道:“校尉,今日午饭需要送进大帐?还是按老规矩?”

    “没看见有贵客吗?告诉他们,以后都送大帐。”冯宝很随意地说道。

    谢岩则加了一句道:“顺便去通知马老头,让他找人把禁兵的也给送过去。”

    “午饭?”王福来很诧异的念了一句,忽然想起什么,失声地问;“难道现在吃饭不成?”

    “是啊,我们这里,一天吃三顿饭。”冯宝仍是很随意地说。

    谢岩于一旁道:“王公公有所不知,‘武平堡’操练十分辛苦,是以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天天如此?”王福来的声音更加尖细了。

    “正是,一日三餐,天天如此。”谢岩认真地回答。

    “那、那咱家可不可以去看看?”王福来还是有些不信,打算亲自去验证一下。

    “当然可以”谢岩说着起身,口中道:“公公请。”

    王福来也不客气,一马当先地走出大帐。

    不用他找,就看见一群一群的士兵拿着碗,排着队往后营方向去。等他跟到后营的时候,更令他吃惊的事情出现了,士兵们竟然一个一个排队打饭,然后一个一个再按队列的形式坐下来吃饭,如此整齐,如此有序,令王福来惊讶的嘴都合不拢了。

    扭过头看看禁兵那个方向,同样是吃饭,整个就是乱哄哄的一片,三三两两的人聚一起,两相一比较之下,王福来觉得,怎么看都是“武平堡”军更像是皇帝的亲军。

    王福来管不了那帮禁兵,更不会去多事,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往大帐方向走去。

    刚进大帐,就看见有士兵在三人的案几上布菜,王福来回到自己案几后,坐好,低头一看,忍不住吃了一惊,问:“你们这里,天天都吃这些?”

    谢岩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面前,一碗半稀半干的粥,一盘肉干,两块油炸饼,一小盏腌制的野菜,好像没什么特别啊。

    冯宝却是大咧咧地道:“这是最普通的啦,王公公别介意啊,今天太过突然,没有准备,晚上弄顿好的。”

    “就这?还是最普通的?”王福来吃惊地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想想自己一路来时吃的那些“猪食”,他要哭的心思都有。

    谢岩以为王福来不满意,不好意思地说道:“军中的饭食确实差了点,大家得将就将就,不是得同甘共苦嘛。”

    “是得同甘共苦。”王福来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是想:“这要是也算同甘共苦?那不如天天这么得了。”

    这顿饭,对王福来而言,吃得那叫一个“饱”啊,印象中自从离开长安,他就没吃饱过。

    “肉干,咬一口尝尝,好象是牛肉?油炸饼,咬一口,怎么这么香呢?咸菜,尝一下,脆脆的,十分可口;最普通的粥,喝了一下,好像也和别的粥不一样,仔细品尝,似乎加了什么油脂在其中。”王福来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在他看来,这已经是美味的饭食,居然在面前两个校尉眼中是“最普通”的,他就不明白了,难道在军中还能有更好的吗?

    午饭后,林运过来告诉谢岩:“‘都督府’让亲兵将行军文书和众军的功勋文书送了过来,已经作了签收。”

    谢岩不是太懂军中的这些规矩,只能问道:“那是不是说,我们不用去‘营州’?”

    林运道:“确实如此,我们只需要在此地改道向西,大约一天时间可以走上去‘幽州’的官道。”

    “那倒是省事,就这么走好了。”谢岩立即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