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永乐二十年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棣同意了徐辉祖的请求,让他将手上的事情安排好,就前往京师。
此番,他们将通过水路前往京师。
虽是冬天,但运河依然在通行。
淮河以北,可能有些河段会结冰,但淮河以南,并没有这种情况。
等遇到结冰的河段,再转为陆路就行了。
如此,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徐增寿的遗体就到达了京师。
而丧事,也可以举行了。
朱棣下旨,赠徐增寿钦承父业推诚守正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爵为定国公,子孙世袭,谥号“忠愍”。
由此可见,朱棣对徐家确实不错。
毕竟一门两国公,这可是大明立国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徐增寿的丧事,作为治丧大臣的杨轩,全程都是亲自过问,他要好好送送自己的师弟。
……
半月后,徐增寿下葬了。
丧事也到此结束。
这半个月,让杨轩身心俱惫。
这一切朱棣看在眼里,他想让杨轩好好休息几天,但却被拒绝了。
他现在需要多做些事,来让自己不去想那些事。
这天,杨轩回到家中。
就听安庆说徐辉祖在等着他。
他好像猜到了什么,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去见徐辉祖。
“师兄!”徐辉祖看到杨轩进来,起身行礼。
“坐!”
“辉祖,你要走了吗?”招呼徐辉祖坐下后,杨轩开口问道。
徐辉祖离开金陵的时间也不短了,他身上还承担着镇守金陵的重任,不便久离。
听到自家师兄发问,徐辉祖笑着点了点头:“是啊,我此次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该回去了。”
“我准备明日就入宫找陛下辞行!”
“好吧!”杨轩没有说什么挽留的话,他知道,说了也没用。
“那今晚你我师兄弟可得好好聚一聚。”杨轩又邀请道。
“行。”徐辉祖答应了下来。
不用杨轩吩咐,安庆就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酒菜。
不过因为徐辉祖的身体不好,杨轩并没有让他多喝。
而且他明天还要入宫见朱棣,一身酒气也不好。
所以全程,两人大多都是在闲聊,追忆过往。
尤其是说到小时候的事情时,让徐辉祖感觉到了什么是社死。
“师兄,你就别说了,当时我不懂事,多亏你一直让着我。”徐辉祖不好意思道。
“我知道,所以从来没有跟你计较过什么。”杨轩笑道。
说到那些已经故去的人时,两人的情绪又变得低落。
“辉祖啊,你可得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我还想着以后再继续跟你喝酒呢!”
“好啊!”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二人击掌为誓。
就这样一直聚到深夜,想到明天还有事,二人不得不结束。
现在外面也已经宵禁,徐辉祖也只能在杨轩这里留宿一晚。
次日,杨轩早早就到了内阁,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完手上的事,就去了御书房等待徐辉祖。
等见完朱棣,杨轩又代表朱棣,送徐辉祖出城。
“师兄,保重!”
“保重!”
看着徐辉祖的马车远去,杨轩也是在原地驻足许久。
直到马车彻底消失在视野当中,他才转身回去。
现在距离年关已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行走在京师大街上,可以感受到年味初显。
再过不了多长时间,年味会越来越浓。
杨轩在街上转悠了好一会儿,看着来往的百姓,心情平复了许多。
随后,便前往了内阁。
他还有事情要做,不能只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
…
转眼就到了年关,京师的年味异常浓烈。
街上张灯结彩,火红的灯笼看上去是那么喜庆。
来往的行人,脸上也充满了开心的笑容。
这是迁都之后百官在北方过了第一个年,很多人对此充满了期待。
朱棣也准备好好犒赏一下众官员,缓和一下君臣之间的关系。
内阁。
杨轩处理完手上最后一件事,起身跟杨士奇等人告辞。
“诸位,明天就是除夕了,在下就先回去了,你们也早点回家吧!”
“侯爷慢走,我等处理完手上的事就回!”
杨士奇等人回应。
这段时间,若不是杨轩帮他们分担,他们想按时下班都不行。
所以,除去立场,还有杨轩的人品问题,他们对杨轩还是很感激的,也佩服他的能力。
杨轩不再停留,打道回府。
马上就要过年了,他得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
当然,肯定是用不上他的,侯府上下,被安庆打理的井井有条。
年货什么的,也早就准备好了,根本不用他操心。
他只需要享受就可以了。
除夕。
还是和往年一样的流程,早起入宫,给皇帝拜年,然后领红包。
今年的红包格外丰厚,大家都很满意。
大过年的,也没有人找不痛快。
杨轩拿着红包回到侯府,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香味。
他也没什么事可做,就这边转转,那边转转,或者去膳房拿点炸好的小吃当零嘴。
虽说这是在北方的第一个年,但大家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侯府依然热闹。
夜幕降临,侯府一片欢声笑语。
吃完年夜饭,众人就来到院子里放烟花。
小虎已经长成了一个壮硕的少年,这个年一过,他就十三岁了。
当然,这是按照虚岁来算的。
这个时代算年龄都是这样的。
哪怕是后世,很多地方依然算的是虚岁,而非周岁。
放烟花的重任,自然是落在了小虎的身上。
这些年来,都是由他放的。
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吸引了京师很多人的目光。
尤其是买不起烟花的普通百姓,他们纷纷呼唤自己的家人,走到院子里,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这一刻,他们也体会到了往年金陵百姓过年看烟花时的心情。
美好的心情不会消失,只是从金陵百姓的身上,转移到了京师百姓的身上。
可以想象,杨轩他们一家离开金陵,来到京师后,金陵的百姓再看不到如此盛大的烟花表演了。
皇宫的宫墙上,朱棣望着长平侯府的方向,绚丽多彩的烟花倒映在他的眸子中。
“这个混蛋,朕给他的钱,都买了这玩意儿了!”
“一点也不知道节省!”
“不过……确实好看!”
…
咚~咚~
随着钟声响起,永乐十九年结束了。
永乐二十年,正式到来。
…
今年,有几件重要的事情。
三年一次的科举,北伐。
还有,算时间,郑和也该在今年回来了。
这是他第五次出海了。
第一次出海是去了印\/度半岛的古里送册封诏书。
第二次出海是去阿\/拉\/伯半岛,顺便送第一次随郑和来大明朝贡的各国使臣。
第三次出海,则是去了欧\/洲,返程途中又因为风暴到了美\/洲,因祸得福找到了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
也是历次出海耗时最久的一次。
第四次出海也是送使臣回去,顺便探索一下没去过的地方。
永乐二十年正月十六。
年刚刚过完,京师各部门的官员也回归岗位。
各地的军队也遵从调令,往京师集结而来。
京师外,一辆马车缓缓驶来。
“少爷,我们到京师了!”
话音刚落,马车的窗帘便被掀开,露出了里面一副年轻的面庞。
面庞之上,浮现出浓浓的震撼之色。
只见就在前方,一座巨大的城池,就那样矗立在地表之上。
城墙高大巍峨,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这就是当今陛下用了十几年时间才修建起来的京师吗?”
“果然震撼!”
“只是想来,应该耗资甚巨,劳民伤财。”
年轻人又叹了口气。
“少爷,这里是京师,可不能瞎说。”
赶车的马夫说道。
“多谢提醒。”年轻人倒也没有计较,反而出言感谢。
“好了,我们入城吧!”年轻人放下帘子,道。
“好嘞!”
很快,马车便入了城。
会试在即,来自各地的学子随处可见,不少客栈都已经住满了人。
年轻人给马车的车夫付了钱,便开始找落脚的客栈。
这马车,是他租的。
“廷益?”
听到有人叫自己,年轻人回过头,就见到相识的同乡学子。
“我果真没有认错人,刚刚看到背影有些熟悉,便唤了一声。”
同乡惊喜道。
是的,这个年轻人正是于谦,字廷益。
于谦作出回应,随后又问:“你什么时候来的?”
“年前就已经来了,与我在一起的,还有几位同乡。”
“廷益,你这是在找客栈?”同乡看到于谦身上的包袱,问道。
“正是,我刚来京师,正准备找落脚的地方。”于谦回答。
“不用这么麻烦,我们住的地方,还有空的房间。”
“若不嫌弃,我们可以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同乡说道。
“那便麻烦了!”于谦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
“哈哈,都是同乡,出门在外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不必见外!”
“随我来,等下再给你介绍几个同乡。”
……
会试开始的时间,在二月初九,这是第一场。
第二场,第三场分别在十二、十五日举行。
殿试在三月一日举行。
现在是正月十六,距离会试开始,只剩下半个多月了。
而主考官还没有定下来。
按照职责划分,科举是由礼部负责的,主考官由礼部侍郎担任,这也是约定成俗的规则了。
只是去年,礼部的高层几乎被杨轩给一锅端了。
现在的礼部尚书是金纯,此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忠心耿耿,勤于国事,为民除害,使民安乐。
自身的能力也不弱,在北\/\/京紫禁城的建设中,他的功劳就不小。
朱棣第一次御驾亲征漠北时,他就随行帮助朱棣制定战略战术。
次年又受命,与工部尚书宋礼,治理会通河,以畅通运道,缩短南北漕运的路程,打通发展经济的大动脉,确保水路运输正常通行。
尽管功劳不小,但他毫不居功自傲。
因为知道金纯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杨轩对此人的感观还是很好的。
此次科举全程由他负责,朱棣也放心。
他的资历也足够,新的礼部侍郎,资历还不够,所以只能由金纯这个尚书顶上了。
并且,朱棣还给金纯找了一个帮手,那就是已经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铁铉。
他们两人的品行和能力,朱棣都信得过,也不担心他们会结党。
…
御书房。
朱棣正就此次科举对金纯和铁铉二人进行着叮嘱。
“科举,为国选才,乃是国之大事,你二人务必尽心竭力。”
“臣领旨!”
金纯与铁铉二人领旨。
紧接着朱棣又叮嘱了一些事,才让二人离开。
朱棣所定出征的时间是在科举结束后,算算也就剩一个多月了。
也来得及。
另一边,金纯和铁铉并肩出了宫。
“鼎石,此次科举,你有二人可要好生配合才是。”金纯停下,对铁铉说道。
他与铁铉的关系还行,有共同话题。
因为二人皆是为国为民之人。
“这是自然,为国选才,自当尽心竭力。”铁铉说道。
“如此,甚好。”
“但愿这次能出现几个优秀的人才来。”
“你我这样子,也干不了几年了。”
金纯道。
新政推行结束后,铁铉就没有再被外派过。
主要是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了。
过去十几年里,工作太认真,以至于积劳成疾,现在也只能调养。
“惟人,我看你再干个十几年,不成问题,我就不一定了。”(金纯,字惟人)
“若非陛下不允许,我真想辞去官职,去看看如今这盛世。”
铁铉道。
“你可不能走,都察院还能你来撑着。”
“更何况,当今这盛世,也有你出的一份力,你难道就不想让它变得更好吗?”
金纯说道。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不放心。”
铁铉笑了笑,道。
“算了,不说了。”
“当前最重要的事,还是科举。”
“你我还是为朝廷多选拔出几个人才来,再说其他的。”
铁铉微微摇头,道。
“也是,现在科举最重要。”
金纯附和道。
……
半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二月初九,会试,正式开始了。
……
朱棣同意了徐辉祖的请求,让他将手上的事情安排好,就前往京师。
此番,他们将通过水路前往京师。
虽是冬天,但运河依然在通行。
淮河以北,可能有些河段会结冰,但淮河以南,并没有这种情况。
等遇到结冰的河段,再转为陆路就行了。
如此,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徐增寿的遗体就到达了京师。
而丧事,也可以举行了。
朱棣下旨,赠徐增寿钦承父业推诚守正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爵为定国公,子孙世袭,谥号“忠愍”。
由此可见,朱棣对徐家确实不错。
毕竟一门两国公,这可是大明立国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徐增寿的丧事,作为治丧大臣的杨轩,全程都是亲自过问,他要好好送送自己的师弟。
……
半月后,徐增寿下葬了。
丧事也到此结束。
这半个月,让杨轩身心俱惫。
这一切朱棣看在眼里,他想让杨轩好好休息几天,但却被拒绝了。
他现在需要多做些事,来让自己不去想那些事。
这天,杨轩回到家中。
就听安庆说徐辉祖在等着他。
他好像猜到了什么,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去见徐辉祖。
“师兄!”徐辉祖看到杨轩进来,起身行礼。
“坐!”
“辉祖,你要走了吗?”招呼徐辉祖坐下后,杨轩开口问道。
徐辉祖离开金陵的时间也不短了,他身上还承担着镇守金陵的重任,不便久离。
听到自家师兄发问,徐辉祖笑着点了点头:“是啊,我此次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该回去了。”
“我准备明日就入宫找陛下辞行!”
“好吧!”杨轩没有说什么挽留的话,他知道,说了也没用。
“那今晚你我师兄弟可得好好聚一聚。”杨轩又邀请道。
“行。”徐辉祖答应了下来。
不用杨轩吩咐,安庆就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酒菜。
不过因为徐辉祖的身体不好,杨轩并没有让他多喝。
而且他明天还要入宫见朱棣,一身酒气也不好。
所以全程,两人大多都是在闲聊,追忆过往。
尤其是说到小时候的事情时,让徐辉祖感觉到了什么是社死。
“师兄,你就别说了,当时我不懂事,多亏你一直让着我。”徐辉祖不好意思道。
“我知道,所以从来没有跟你计较过什么。”杨轩笑道。
说到那些已经故去的人时,两人的情绪又变得低落。
“辉祖啊,你可得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我还想着以后再继续跟你喝酒呢!”
“好啊!”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二人击掌为誓。
就这样一直聚到深夜,想到明天还有事,二人不得不结束。
现在外面也已经宵禁,徐辉祖也只能在杨轩这里留宿一晚。
次日,杨轩早早就到了内阁,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完手上的事,就去了御书房等待徐辉祖。
等见完朱棣,杨轩又代表朱棣,送徐辉祖出城。
“师兄,保重!”
“保重!”
看着徐辉祖的马车远去,杨轩也是在原地驻足许久。
直到马车彻底消失在视野当中,他才转身回去。
现在距离年关已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行走在京师大街上,可以感受到年味初显。
再过不了多长时间,年味会越来越浓。
杨轩在街上转悠了好一会儿,看着来往的百姓,心情平复了许多。
随后,便前往了内阁。
他还有事情要做,不能只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
…
转眼就到了年关,京师的年味异常浓烈。
街上张灯结彩,火红的灯笼看上去是那么喜庆。
来往的行人,脸上也充满了开心的笑容。
这是迁都之后百官在北方过了第一个年,很多人对此充满了期待。
朱棣也准备好好犒赏一下众官员,缓和一下君臣之间的关系。
内阁。
杨轩处理完手上最后一件事,起身跟杨士奇等人告辞。
“诸位,明天就是除夕了,在下就先回去了,你们也早点回家吧!”
“侯爷慢走,我等处理完手上的事就回!”
杨士奇等人回应。
这段时间,若不是杨轩帮他们分担,他们想按时下班都不行。
所以,除去立场,还有杨轩的人品问题,他们对杨轩还是很感激的,也佩服他的能力。
杨轩不再停留,打道回府。
马上就要过年了,他得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
当然,肯定是用不上他的,侯府上下,被安庆打理的井井有条。
年货什么的,也早就准备好了,根本不用他操心。
他只需要享受就可以了。
除夕。
还是和往年一样的流程,早起入宫,给皇帝拜年,然后领红包。
今年的红包格外丰厚,大家都很满意。
大过年的,也没有人找不痛快。
杨轩拿着红包回到侯府,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香味。
他也没什么事可做,就这边转转,那边转转,或者去膳房拿点炸好的小吃当零嘴。
虽说这是在北方的第一个年,但大家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侯府依然热闹。
夜幕降临,侯府一片欢声笑语。
吃完年夜饭,众人就来到院子里放烟花。
小虎已经长成了一个壮硕的少年,这个年一过,他就十三岁了。
当然,这是按照虚岁来算的。
这个时代算年龄都是这样的。
哪怕是后世,很多地方依然算的是虚岁,而非周岁。
放烟花的重任,自然是落在了小虎的身上。
这些年来,都是由他放的。
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吸引了京师很多人的目光。
尤其是买不起烟花的普通百姓,他们纷纷呼唤自己的家人,走到院子里,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这一刻,他们也体会到了往年金陵百姓过年看烟花时的心情。
美好的心情不会消失,只是从金陵百姓的身上,转移到了京师百姓的身上。
可以想象,杨轩他们一家离开金陵,来到京师后,金陵的百姓再看不到如此盛大的烟花表演了。
皇宫的宫墙上,朱棣望着长平侯府的方向,绚丽多彩的烟花倒映在他的眸子中。
“这个混蛋,朕给他的钱,都买了这玩意儿了!”
“一点也不知道节省!”
“不过……确实好看!”
…
咚~咚~
随着钟声响起,永乐十九年结束了。
永乐二十年,正式到来。
…
今年,有几件重要的事情。
三年一次的科举,北伐。
还有,算时间,郑和也该在今年回来了。
这是他第五次出海了。
第一次出海是去了印\/度半岛的古里送册封诏书。
第二次出海是去阿\/拉\/伯半岛,顺便送第一次随郑和来大明朝贡的各国使臣。
第三次出海,则是去了欧\/洲,返程途中又因为风暴到了美\/洲,因祸得福找到了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
也是历次出海耗时最久的一次。
第四次出海也是送使臣回去,顺便探索一下没去过的地方。
永乐二十年正月十六。
年刚刚过完,京师各部门的官员也回归岗位。
各地的军队也遵从调令,往京师集结而来。
京师外,一辆马车缓缓驶来。
“少爷,我们到京师了!”
话音刚落,马车的窗帘便被掀开,露出了里面一副年轻的面庞。
面庞之上,浮现出浓浓的震撼之色。
只见就在前方,一座巨大的城池,就那样矗立在地表之上。
城墙高大巍峨,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这就是当今陛下用了十几年时间才修建起来的京师吗?”
“果然震撼!”
“只是想来,应该耗资甚巨,劳民伤财。”
年轻人又叹了口气。
“少爷,这里是京师,可不能瞎说。”
赶车的马夫说道。
“多谢提醒。”年轻人倒也没有计较,反而出言感谢。
“好了,我们入城吧!”年轻人放下帘子,道。
“好嘞!”
很快,马车便入了城。
会试在即,来自各地的学子随处可见,不少客栈都已经住满了人。
年轻人给马车的车夫付了钱,便开始找落脚的客栈。
这马车,是他租的。
“廷益?”
听到有人叫自己,年轻人回过头,就见到相识的同乡学子。
“我果真没有认错人,刚刚看到背影有些熟悉,便唤了一声。”
同乡惊喜道。
是的,这个年轻人正是于谦,字廷益。
于谦作出回应,随后又问:“你什么时候来的?”
“年前就已经来了,与我在一起的,还有几位同乡。”
“廷益,你这是在找客栈?”同乡看到于谦身上的包袱,问道。
“正是,我刚来京师,正准备找落脚的地方。”于谦回答。
“不用这么麻烦,我们住的地方,还有空的房间。”
“若不嫌弃,我们可以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同乡说道。
“那便麻烦了!”于谦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
“哈哈,都是同乡,出门在外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不必见外!”
“随我来,等下再给你介绍几个同乡。”
……
会试开始的时间,在二月初九,这是第一场。
第二场,第三场分别在十二、十五日举行。
殿试在三月一日举行。
现在是正月十六,距离会试开始,只剩下半个多月了。
而主考官还没有定下来。
按照职责划分,科举是由礼部负责的,主考官由礼部侍郎担任,这也是约定成俗的规则了。
只是去年,礼部的高层几乎被杨轩给一锅端了。
现在的礼部尚书是金纯,此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忠心耿耿,勤于国事,为民除害,使民安乐。
自身的能力也不弱,在北\/\/京紫禁城的建设中,他的功劳就不小。
朱棣第一次御驾亲征漠北时,他就随行帮助朱棣制定战略战术。
次年又受命,与工部尚书宋礼,治理会通河,以畅通运道,缩短南北漕运的路程,打通发展经济的大动脉,确保水路运输正常通行。
尽管功劳不小,但他毫不居功自傲。
因为知道金纯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杨轩对此人的感观还是很好的。
此次科举全程由他负责,朱棣也放心。
他的资历也足够,新的礼部侍郎,资历还不够,所以只能由金纯这个尚书顶上了。
并且,朱棣还给金纯找了一个帮手,那就是已经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铁铉。
他们两人的品行和能力,朱棣都信得过,也不担心他们会结党。
…
御书房。
朱棣正就此次科举对金纯和铁铉二人进行着叮嘱。
“科举,为国选才,乃是国之大事,你二人务必尽心竭力。”
“臣领旨!”
金纯与铁铉二人领旨。
紧接着朱棣又叮嘱了一些事,才让二人离开。
朱棣所定出征的时间是在科举结束后,算算也就剩一个多月了。
也来得及。
另一边,金纯和铁铉并肩出了宫。
“鼎石,此次科举,你有二人可要好生配合才是。”金纯停下,对铁铉说道。
他与铁铉的关系还行,有共同话题。
因为二人皆是为国为民之人。
“这是自然,为国选才,自当尽心竭力。”铁铉说道。
“如此,甚好。”
“但愿这次能出现几个优秀的人才来。”
“你我这样子,也干不了几年了。”
金纯道。
新政推行结束后,铁铉就没有再被外派过。
主要是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了。
过去十几年里,工作太认真,以至于积劳成疾,现在也只能调养。
“惟人,我看你再干个十几年,不成问题,我就不一定了。”(金纯,字惟人)
“若非陛下不允许,我真想辞去官职,去看看如今这盛世。”
铁铉道。
“你可不能走,都察院还能你来撑着。”
“更何况,当今这盛世,也有你出的一份力,你难道就不想让它变得更好吗?”
金纯说道。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不放心。”
铁铉笑了笑,道。
“算了,不说了。”
“当前最重要的事,还是科举。”
“你我还是为朝廷多选拔出几个人才来,再说其他的。”
铁铉微微摇头,道。
“也是,现在科举最重要。”
金纯附和道。
……
半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二月初九,会试,正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