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参加县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修炼之余,易九霄和万疏狂交流也颇多,两人谈到了理想与前程,结果志向相同,都有志于从军。可惜易九霄虽然武道修行颇有造诣,但因为没有灵根,在由修真者把持的军队中,从军之路甚是渺茫。
万疏狂设想去求自己的父亲帮忙,凭他父亲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帮一下易九霄不是什么难事,但易九霄却不想借用这份关系,他喜欢靠自己的实力来实现理想。万疏狂的二叔万天江的灵根就不好,修炼速度缓慢,四十多岁才勉强筑基四层,但他是以文取仕,现今已做到兵部郎中,这也是正四品官衔,成就他比大哥万天峰这个金丹修士也差不了多少。
易九霄前世读了很多书,也算是饱学之士,相信自己从文一样能成功。从万疏狂口中得知,齐国跟大宋一样,也是采用科考制,分为县考、州考、国家会考三级试,层层选拔。县考通过后便称之为书生,州考通过后称之为大书生,会考通过后成为学士。
大宋的科考实行两级试:发解试与省试。发解试相当于初试,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过发解试获得参加省试的资质;省试相当于复试,由礼部主持,被录取者便可从此步入仕途。至于殿试,通常都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在考试科目上也有差异,齐国考试的科目分为诗赋和经略,诗赋考察的是读书人的文学功底,经略考察的是读书人治世之策略。这与大宋科举有些区别,宋人轻诗赋而重经义、策论,大宋考试的科目虽然屡经变革,但有四个科目差不多是必考的:诗赋,经义,论,策。
开州万家虽然读书人不多,但作为世家,藏书还是颇多,万疏狂的书房里就有很多书,经史子集都有,只是万疏狂热衷于修真,不爱读书,这些书都被闲置在一边,倒是易九霄经常借一些到自己房中阅读。
齐国人口量远超大宋,因为修行之风盛行,从官方到民间都沉迷于修行,所以读书人并不很多,相对应的经史子集的相关典籍也不丰富,其内容和品质跟大宋相比差上了许多,大宋之前的几个朝代,如春秋战国和唐代都是文学大发展的时期。
读书读史读到了困惑,易九霄发现齐国有段历史居然跟大宋相同,这部分历史是在夏朝以前的部分,其中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关于山海的传说,居然跟大宋的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相似,但从夏朝之后就不一样了,具体来说齐国史书没有夏商周及之后朝代的记载。
易九霄在前世就博览群书,算是一个儒将,如果没有去从军,考个进士应该不成问题,所以现在读书也是轻车熟路,无师自通,甚至说得上是举一反三。“追逐功名要趁早,莫等白了少年头”,十五岁的易九霄决定参加秋季的县考。
开州州府辖区为开城县,开城县其实就在开州城中。易九霄的县考是在开城县进行,考试之前要先报名登记,不过他不用亲自去报名,自有万府管事代为办理。按照常规,开城县考试院需严格审核易九霄的考试资格,因为由万府举荐,手续便简单了许多。
考试时间定在的九月初六进行至初七日进行,历时两天。离考试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易九霄的修炼闲暇,都是用来读书。在修炼了开天经之后,他感觉记忆力有很大的提升,那些书籍,读了一遍之后就有很深的印象,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万疏狂在易九霄的影响下,也开始读书,不过他读的书不一样,不是为科举应试所准备的经史子集,而是兵法。齐国和周边诸国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军事家,所以有关兵法方面的书籍很多,万疏狂有志于从军,读些兵书还是很有用。
时间在少年的读书声中悄然溜走,转眼就到了秋季,县考在即。易九霄在万疏狂的陪同下来到了开城县的考场,考场在开州城的西南部位,整个开州城绵延百里,从万府到达考场居然有几十里的路程,所以只能提前赶过去找地方住下。
考场周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应试考生上万人,再加上陪同人员,让考场片区顿时繁华了起来,所有旅馆客店都人满为患,好在万家提前有预定,在考场附近最好的客栈定了三间上房。这也难怪,整个开州城内有一千多万人口,万把考生真不算多,如果不是齐国重修炼而轻读书,人数会更多。
如此多考生,最后考中的有多少人,其实也就百余人,真正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所以考试的竞争相当激烈,甚至是有点惨烈。几乎所有的考生都面容冷峻,行色匆匆。
考场设置在考试院,能同时容纳一万多名考试的场地,规模可想而知了。整个考场有六百个房间,每个房间可坐二十个考生,一人一桌,考试期间不允许抄袭和说话,就是去厕所方便也有监考人员陪同监视,相当严格。
第一天考诗赋,考试时间从巳时开始,午时结束,共两个时辰,要求做诗和赋各一首。诗是给出题材的,要求描写冬雪。赋没有给出具体题材,但要求韵律谐协,句式错落有致。
冬雪的诗,易九霄记忆里有很多,有柳宗元的《江雪》,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如果易九霄自己写,几乎很难超越这些前人大家,不如借鉴一下,反正这里跟大宋的文化也不相通,谈不上抄袭。于是就在纸上写上题目:江雪,接下来是四行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易九霄对于作赋不擅长,毕竟他前世以行伍为主,好在他读过很多前人的佳作,也能背诵不少。其中祢衡的《鹦鹉赋》字数较少,他记得最为清楚,于是就将《鹦鹉赋》全文借用,并略作修改: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两个时辰的考试,易九霄用了一个时辰就做完了,他为了不表现得很突兀,还是坚持到考场有几人交卷之后才交卷。提前交卷的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基本不会做的,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提笔无语,不如出去了事,另一种是太会做,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第二日考经略,考试的时间同第一天,也是两个时辰。经略主要考察的读书人的治国和治世理念,给出了一个关于“抑盗”的题材,就是如何减少和预防盗贼,盗贼这个职业在任何国家都有,也是官员和民众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
易九霄两世为人,治世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他从军过程中也多次参加了缉盗,有很多经历和经验,于是就没有借鉴前人,自己花了一个多时辰创作了一篇,顺利交卷。
放榜是在一个月之后,易九霄和万疏狂一起来到了开城县考试院,考试院的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放榜台,上面贴着考中者名单,考生在一连串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有名字的就是考中,无名字的即为落榜。
两人来到时,广场上已然是人山人海,几乎大多数的考生都会来观榜,还有一些无聊的民众也夹杂在其中,进行品头论足。现场众生百态,有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有捶胸顿足痛哭流涕的。
拥挤的人流将两人推到了放榜台前,只见榜台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考中者的名单,大概有百余人之多,易九霄和万疏狂都是修炼有成的人,只一眼就将名单看尽,但易九霄的名字居然不在其中,两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觑。
怎么回事,难道是没中?易九霄对这次考试还是信心十足,诗赋都是借用前人的佳作,经略也是自己熟悉的课题,以大宋的文学水准,在齐国没理由不中啊。万疏狂其实不知道易九霄考得怎么样,但他对易九霄有一种源自心底的信任,与易九霄相处的三年间,感觉易九霄处事沉稳,而且能力超群,于是他也坚信易九霄能考中。
正在这时,有个声音在放榜台的另一侧响起:“刘兄,快来看看今年的魁首榜,这个榜首易九霄你听说过吗?”
难道另一侧还有榜单,两人顺着声音来到放榜台的侧面,果然有。但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魁首榜”,下面有三行小些的字:第一名易九霄,第二名朱晨,第三名善辉。
那个被称为刘兄的年轻人也来到了魁首榜前,对着刚才叫他的那位少年说:“柯兄弟,朱晨和善辉我倒是知晓,这两人从小就才气横溢,至于易九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是什么来路。”
修炼之余,易九霄和万疏狂交流也颇多,两人谈到了理想与前程,结果志向相同,都有志于从军。可惜易九霄虽然武道修行颇有造诣,但因为没有灵根,在由修真者把持的军队中,从军之路甚是渺茫。
万疏狂设想去求自己的父亲帮忙,凭他父亲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帮一下易九霄不是什么难事,但易九霄却不想借用这份关系,他喜欢靠自己的实力来实现理想。万疏狂的二叔万天江的灵根就不好,修炼速度缓慢,四十多岁才勉强筑基四层,但他是以文取仕,现今已做到兵部郎中,这也是正四品官衔,成就他比大哥万天峰这个金丹修士也差不了多少。
易九霄前世读了很多书,也算是饱学之士,相信自己从文一样能成功。从万疏狂口中得知,齐国跟大宋一样,也是采用科考制,分为县考、州考、国家会考三级试,层层选拔。县考通过后便称之为书生,州考通过后称之为大书生,会考通过后成为学士。
大宋的科考实行两级试:发解试与省试。发解试相当于初试,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过发解试获得参加省试的资质;省试相当于复试,由礼部主持,被录取者便可从此步入仕途。至于殿试,通常都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在考试科目上也有差异,齐国考试的科目分为诗赋和经略,诗赋考察的是读书人的文学功底,经略考察的是读书人治世之策略。这与大宋科举有些区别,宋人轻诗赋而重经义、策论,大宋考试的科目虽然屡经变革,但有四个科目差不多是必考的:诗赋,经义,论,策。
开州万家虽然读书人不多,但作为世家,藏书还是颇多,万疏狂的书房里就有很多书,经史子集都有,只是万疏狂热衷于修真,不爱读书,这些书都被闲置在一边,倒是易九霄经常借一些到自己房中阅读。
齐国人口量远超大宋,因为修行之风盛行,从官方到民间都沉迷于修行,所以读书人并不很多,相对应的经史子集的相关典籍也不丰富,其内容和品质跟大宋相比差上了许多,大宋之前的几个朝代,如春秋战国和唐代都是文学大发展的时期。
读书读史读到了困惑,易九霄发现齐国有段历史居然跟大宋相同,这部分历史是在夏朝以前的部分,其中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关于山海的传说,居然跟大宋的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相似,但从夏朝之后就不一样了,具体来说齐国史书没有夏商周及之后朝代的记载。
易九霄在前世就博览群书,算是一个儒将,如果没有去从军,考个进士应该不成问题,所以现在读书也是轻车熟路,无师自通,甚至说得上是举一反三。“追逐功名要趁早,莫等白了少年头”,十五岁的易九霄决定参加秋季的县考。
开州州府辖区为开城县,开城县其实就在开州城中。易九霄的县考是在开城县进行,考试之前要先报名登记,不过他不用亲自去报名,自有万府管事代为办理。按照常规,开城县考试院需严格审核易九霄的考试资格,因为由万府举荐,手续便简单了许多。
考试时间定在的九月初六进行至初七日进行,历时两天。离考试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易九霄的修炼闲暇,都是用来读书。在修炼了开天经之后,他感觉记忆力有很大的提升,那些书籍,读了一遍之后就有很深的印象,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万疏狂在易九霄的影响下,也开始读书,不过他读的书不一样,不是为科举应试所准备的经史子集,而是兵法。齐国和周边诸国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军事家,所以有关兵法方面的书籍很多,万疏狂有志于从军,读些兵书还是很有用。
时间在少年的读书声中悄然溜走,转眼就到了秋季,县考在即。易九霄在万疏狂的陪同下来到了开城县的考场,考场在开州城的西南部位,整个开州城绵延百里,从万府到达考场居然有几十里的路程,所以只能提前赶过去找地方住下。
考场周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应试考生上万人,再加上陪同人员,让考场片区顿时繁华了起来,所有旅馆客店都人满为患,好在万家提前有预定,在考场附近最好的客栈定了三间上房。这也难怪,整个开州城内有一千多万人口,万把考生真不算多,如果不是齐国重修炼而轻读书,人数会更多。
如此多考生,最后考中的有多少人,其实也就百余人,真正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所以考试的竞争相当激烈,甚至是有点惨烈。几乎所有的考生都面容冷峻,行色匆匆。
考场设置在考试院,能同时容纳一万多名考试的场地,规模可想而知了。整个考场有六百个房间,每个房间可坐二十个考生,一人一桌,考试期间不允许抄袭和说话,就是去厕所方便也有监考人员陪同监视,相当严格。
第一天考诗赋,考试时间从巳时开始,午时结束,共两个时辰,要求做诗和赋各一首。诗是给出题材的,要求描写冬雪。赋没有给出具体题材,但要求韵律谐协,句式错落有致。
冬雪的诗,易九霄记忆里有很多,有柳宗元的《江雪》,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如果易九霄自己写,几乎很难超越这些前人大家,不如借鉴一下,反正这里跟大宋的文化也不相通,谈不上抄袭。于是就在纸上写上题目:江雪,接下来是四行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易九霄对于作赋不擅长,毕竟他前世以行伍为主,好在他读过很多前人的佳作,也能背诵不少。其中祢衡的《鹦鹉赋》字数较少,他记得最为清楚,于是就将《鹦鹉赋》全文借用,并略作修改: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两个时辰的考试,易九霄用了一个时辰就做完了,他为了不表现得很突兀,还是坚持到考场有几人交卷之后才交卷。提前交卷的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基本不会做的,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提笔无语,不如出去了事,另一种是太会做,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第二日考经略,考试的时间同第一天,也是两个时辰。经略主要考察的读书人的治国和治世理念,给出了一个关于“抑盗”的题材,就是如何减少和预防盗贼,盗贼这个职业在任何国家都有,也是官员和民众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
易九霄两世为人,治世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他从军过程中也多次参加了缉盗,有很多经历和经验,于是就没有借鉴前人,自己花了一个多时辰创作了一篇,顺利交卷。
放榜是在一个月之后,易九霄和万疏狂一起来到了开城县考试院,考试院的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放榜台,上面贴着考中者名单,考生在一连串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有名字的就是考中,无名字的即为落榜。
两人来到时,广场上已然是人山人海,几乎大多数的考生都会来观榜,还有一些无聊的民众也夹杂在其中,进行品头论足。现场众生百态,有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有捶胸顿足痛哭流涕的。
拥挤的人流将两人推到了放榜台前,只见榜台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考中者的名单,大概有百余人之多,易九霄和万疏狂都是修炼有成的人,只一眼就将名单看尽,但易九霄的名字居然不在其中,两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觑。
怎么回事,难道是没中?易九霄对这次考试还是信心十足,诗赋都是借用前人的佳作,经略也是自己熟悉的课题,以大宋的文学水准,在齐国没理由不中啊。万疏狂其实不知道易九霄考得怎么样,但他对易九霄有一种源自心底的信任,与易九霄相处的三年间,感觉易九霄处事沉稳,而且能力超群,于是他也坚信易九霄能考中。
正在这时,有个声音在放榜台的另一侧响起:“刘兄,快来看看今年的魁首榜,这个榜首易九霄你听说过吗?”
难道另一侧还有榜单,两人顺着声音来到放榜台的侧面,果然有。但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魁首榜”,下面有三行小些的字:第一名易九霄,第二名朱晨,第三名善辉。
那个被称为刘兄的年轻人也来到了魁首榜前,对着刚才叫他的那位少年说:“柯兄弟,朱晨和善辉我倒是知晓,这两人从小就才气横溢,至于易九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是什么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