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五 骑虎难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坐不住的不只是岳飞,就连大汉天子刘辩也被“常十万”搞得十分头疼。
先是副将徐荣,接着是参军徐庶,两封参劾信仅仅隔了一天就先后飞到了刘辩的御案上。这还不算完,就连一向大咧咧的程咬金也恼怒不已,给兵部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弹劾信,把常遇春狠狠的骂了一顿。
不知是程咬金的文采打动了太尉兼兵部尚书黄琬,还是黄琬骨子里就对常遇春这种残暴的行为十分反感。早朝之时,黄琬火力全开,义愤填膺的猛烈弹劾常遇春,甚至要求把常遇春革职查办。
在黄琬的提倡下,司空孔融、刑部尚书狄仁杰也站出来对常遇春虐待士卒,擅杀降兵的行为表示谴责,一致支持免去常遇春的平东将军职位,命他前来金陵接受大理寺的审判,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吏部尚书刘伯温、医部尚书鲁肃,学部侍郎李白,以及孟珙、周泰、尉迟恭等武将则表示理解常遇春的行为,屠杀降卒虽然应该予以谴责,但也不必小题大做。比起过失来,常遇春的功劳更大一些。
“战场上风云变幻,形势随时都会出现变化,身为主将有时做出错误判断在所难免。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上屠杀降卒的不在少数,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万,项羽在巨鹿坑杀秦军二十万。若是按照几位大人的想法,莫非都应该凌迟处死?若是那样,又何来秦王扫六合?”李白站出来侃侃而谈,力撑常遇春的杀降行为。
孟珙也委婉的表示赞成:“前些日子,李药师将军的奏折也说了,李存孝攻破王俭城之后也曾经屠杀过四千唐军。若是按照太尉及诸位大人的建议,莫非也要向李征东、李存孝两位将军问罪,如此岂不让三军将士心寒?”
“哼……一派胡言!”
没想到朝廷中竟然还有不少支持常遇春的声音,这让五十五岁的黄琬更加愤怒,花白的胡须不停的颤抖,怀抱笏板高声斥责:“老夫也曾经统过兵,征战过沙场,也知道战场上千变万化,但这又岂是残忍好杀的借口?白起屠赵军,只因为两国军力相当,若是赵军先降后叛,则前功尽弃,是不得已而杀之!项藉坑秦军,只因为秦军势大,楚军处在弱势,同样不得已而为之。而李存孝杀唐军,是因为大军孤悬海外,唐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常遇春杀的是什么人?在不久之前,他们很可能是我大汉的子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得已被刘表裹挟着与朝廷作对,或许并非本意。既然已经缴械投降,缘何不能放其一条生路?却要残忍的逼迫他们跳崖自尽!我大汉朝泱泱四百年,以孝传邦,以仁治国,何曾有人做过这般残忍的事情?”
孔融与狄仁杰齐声附和,俱都义愤填膺:“太尉说的极是,常遇春手握七万精兵,而降卒不过四千,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常遇春擅杀降卒,分明是性格残暴,嗜杀成性,若是不严加惩处,岂不失去民望?还望陛下召回常遇春,依法严惩!”
“望陛下三思,常遇春虽有过错,但也只是判断失误,只可略施惩戒,不可小题大做。还望陛下念在其往日功劳上,准许常遇春戴罪立功!”
在吏部尚书刘伯温的带领下,鲁肃、李白、孟珙、周泰等文武一起替常遇春求情,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唉……头疼啊!”
刘辩双眉紧蹙,以手抚摸着额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金陵朝廷已经建朝三年,这还是文武大臣之间第一次爆发大规模的分歧,两边各自都有重量级的大佬支持;让刘辩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严惩常遇春也不好,宽恕了常遇春也不好,十分的左右为难。
而且,刘辩也知道,这样的争吵只是开始而已,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地盘的扩大,随着派系的形成;在以后的军国大事,甚至是册立储君等方面,这样的冲突与争执只怕将会更加激烈尖锐,甚至会达到图穷匕首见的地步。作为皇帝,以后有的是头疼的机会,常十万现在只是给自己抛出了一个小小的考验而已!
作为穿越者,刘辩知道常遇春嗜杀的性格,在常遇春刚刚加入自己麾下的时候也曾经敲打过他。而且自己也一直没有让常遇春做主将,先是追随秦琼讨伐青州黄巾,之后又辅佐常遇春镇守宛城,表现的还算尽职尽责。现在岳飞分兵攻打江夏与襄阳,常遇春的职位仅次于岳飞,自然是方面军主将的不二人选,既然岳飞命常遇春统兵攻打江夏,刘辩也不好插手军事,没想到却闹出了这不愉快的一幕。
“启奏陛下,岳都督有奏折呈上!”
就在刘辩为难之际,大太监郑和送上了岳飞的八百里加急文书,这是刚刚送进乾阳宫的,揣在使者的怀里,余温尚存。
刘辩大喜过望,岳飞肯定会在书信中对常遇春事件有个交代,正好可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先找个台阶下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回头再和常遇春慢慢计较。
拆开奏折,匆匆浏览了一遍。果然不出刘辩所料,岳飞在书信中表示已经收到了对常遇春的弹劾信,而且已经修书严厉告诫常遇春,不得再犯同样的错误。当前大战在即,不可自乱军心,所以自己把常遇春调到武关担任主将,命太史慈前往江夏坐镇,待战事平息后回头再追究常遇春杀降之事不迟。
刘辩把岳飞的书信展示给满朝文武,抱着和稀泥的态度说道:“既然岳都督已经做出了安排,那就把这件事暂时搁置下来,让常遇春戴罪立功。待平定荆北三郡,局面安定之后再做计较不迟。朕相信有岳卿坐镇,定然不会出什么纰漏!”
关于常遇春的激烈争辩,在岳飞的奏折与刘辩和稀泥的态度下,就此搁置了下来。文武群臣又讨论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政事,早朝散去,百官各自忙碌去了,头疼不已的刘辩也移驾含元殿稍歇片刻。
一上午的辩论让刘辩口干舌燥,刚刚吃了一块冰镇西瓜解暑,卫疆忽然来报:“启奏陛下,家兄从故乡赶来投军,想要一睹圣上尊容,此刻正在宣武门外等候,不知该如何处置?”
西瓜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传入中国,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到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了非常普及的水果。古人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在寒冷的冬季把冰块贮存在山洞中或地窖里,到了炎热的夏季依然还能保持冰冻状态,拿来消暑降温实在是难得的享受。
“卫卿?”
听说卫青来投,刘辩顿时有些激动,把冰镇西瓜推到一旁,迫不及待的下令:“快宣,快宣卫卿到含元殿来见朕!”
卫疆一脸愕然:“陛下如何知道微臣兄长名字的?”
幸好刘辩反应够快,打着哈哈道:“不是你告诉朕的么?说你有个兄长叫做卫卿?”
卫疆顿时更加迷糊了:“呃……原来小臣曾经向陛下提起过兄长?竟然一点都记不得了,真是惭愧!”
刘辩笑吟吟的岔开话题:“建业你可是曾经向朕提起过令兄饱读兵书,各卷兵书倒背如流,现在来投,真是姗姗来迟。你速去宫门外把令兄请进来与朕相见!”
卫疆领命而去,不消片刻功夫就带着被刘辩复活,这一世名字叫做卫卿的男子来到了含元殿面圣。
刘辩正襟危坐,悄悄打量作揖施礼的卫卿,只见他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纪,身高七尺五寸左右,相貌堂堂,器宇轩昂,一双眸子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
“庶民卫卿拜见陛下,愿吾皇早日扫荡诸侯,重振汉室!”卫卿躬身参拜,语气掷地有声,不卑不亢。
面对着这位民族英雄,与霍去病并称“大汉双璧”的旷世名将,刘辩不由得肃然起敬。急忙起身拱手还礼:“卫先生不必多礼,朕早就从建业口中得知你熟读兵书,胸怀韬略,论用兵之道,当今天下屈指可数。我大汉正是用人之际,先生因何姗姗来迟?”
卫卿莞尔一笑,谦逊道:“陛下别听舍弟胡言乱语,庶民只是略通兵法而已,岂敢当此谬赞?并非庶民不来辅佐陛下,只是学术未成,不敢班门弄斧,徒惹天下英雄耻笑!”
常遇春被调走之后,江夏主将的人选就一直困扰着刘辩。太史慈武勇足够,但谋略欠佳,是将才而非帅才,其他的几个人程咬金、杨延嗣、徐荣也不是三军主帅的最佳人选,诸葛亮现在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自然更不合适。而卫卿的及时出现,顿时让刘辩拨云见日,犹如破开了层层迷雾后见到了曙光。
“当初朕没有直接把陈庆之推上主将的位置,以至于让他的仕途步履维艰,以后朕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朕这次要直接把卫卿推上三军主将的地位!”
刘辩目光如炬,凝视着泰然自若的卫卿,在心里暗自打定了主意。
“卫卿,你家中还有何人?”
刘辩端坐在御椅上,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问道。希望能够找到火线提拔卫卿的突破口,给他一个拜将封侯的理由,堵住悠悠苍生的口舌。
坐不住的不只是岳飞,就连大汉天子刘辩也被“常十万”搞得十分头疼。
先是副将徐荣,接着是参军徐庶,两封参劾信仅仅隔了一天就先后飞到了刘辩的御案上。这还不算完,就连一向大咧咧的程咬金也恼怒不已,给兵部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弹劾信,把常遇春狠狠的骂了一顿。
不知是程咬金的文采打动了太尉兼兵部尚书黄琬,还是黄琬骨子里就对常遇春这种残暴的行为十分反感。早朝之时,黄琬火力全开,义愤填膺的猛烈弹劾常遇春,甚至要求把常遇春革职查办。
在黄琬的提倡下,司空孔融、刑部尚书狄仁杰也站出来对常遇春虐待士卒,擅杀降兵的行为表示谴责,一致支持免去常遇春的平东将军职位,命他前来金陵接受大理寺的审判,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吏部尚书刘伯温、医部尚书鲁肃,学部侍郎李白,以及孟珙、周泰、尉迟恭等武将则表示理解常遇春的行为,屠杀降卒虽然应该予以谴责,但也不必小题大做。比起过失来,常遇春的功劳更大一些。
“战场上风云变幻,形势随时都会出现变化,身为主将有时做出错误判断在所难免。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上屠杀降卒的不在少数,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万,项羽在巨鹿坑杀秦军二十万。若是按照几位大人的想法,莫非都应该凌迟处死?若是那样,又何来秦王扫六合?”李白站出来侃侃而谈,力撑常遇春的杀降行为。
孟珙也委婉的表示赞成:“前些日子,李药师将军的奏折也说了,李存孝攻破王俭城之后也曾经屠杀过四千唐军。若是按照太尉及诸位大人的建议,莫非也要向李征东、李存孝两位将军问罪,如此岂不让三军将士心寒?”
“哼……一派胡言!”
没想到朝廷中竟然还有不少支持常遇春的声音,这让五十五岁的黄琬更加愤怒,花白的胡须不停的颤抖,怀抱笏板高声斥责:“老夫也曾经统过兵,征战过沙场,也知道战场上千变万化,但这又岂是残忍好杀的借口?白起屠赵军,只因为两国军力相当,若是赵军先降后叛,则前功尽弃,是不得已而杀之!项藉坑秦军,只因为秦军势大,楚军处在弱势,同样不得已而为之。而李存孝杀唐军,是因为大军孤悬海外,唐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常遇春杀的是什么人?在不久之前,他们很可能是我大汉的子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得已被刘表裹挟着与朝廷作对,或许并非本意。既然已经缴械投降,缘何不能放其一条生路?却要残忍的逼迫他们跳崖自尽!我大汉朝泱泱四百年,以孝传邦,以仁治国,何曾有人做过这般残忍的事情?”
孔融与狄仁杰齐声附和,俱都义愤填膺:“太尉说的极是,常遇春手握七万精兵,而降卒不过四千,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常遇春擅杀降卒,分明是性格残暴,嗜杀成性,若是不严加惩处,岂不失去民望?还望陛下召回常遇春,依法严惩!”
“望陛下三思,常遇春虽有过错,但也只是判断失误,只可略施惩戒,不可小题大做。还望陛下念在其往日功劳上,准许常遇春戴罪立功!”
在吏部尚书刘伯温的带领下,鲁肃、李白、孟珙、周泰等文武一起替常遇春求情,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唉……头疼啊!”
刘辩双眉紧蹙,以手抚摸着额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金陵朝廷已经建朝三年,这还是文武大臣之间第一次爆发大规模的分歧,两边各自都有重量级的大佬支持;让刘辩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严惩常遇春也不好,宽恕了常遇春也不好,十分的左右为难。
而且,刘辩也知道,这样的争吵只是开始而已,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地盘的扩大,随着派系的形成;在以后的军国大事,甚至是册立储君等方面,这样的冲突与争执只怕将会更加激烈尖锐,甚至会达到图穷匕首见的地步。作为皇帝,以后有的是头疼的机会,常十万现在只是给自己抛出了一个小小的考验而已!
作为穿越者,刘辩知道常遇春嗜杀的性格,在常遇春刚刚加入自己麾下的时候也曾经敲打过他。而且自己也一直没有让常遇春做主将,先是追随秦琼讨伐青州黄巾,之后又辅佐常遇春镇守宛城,表现的还算尽职尽责。现在岳飞分兵攻打江夏与襄阳,常遇春的职位仅次于岳飞,自然是方面军主将的不二人选,既然岳飞命常遇春统兵攻打江夏,刘辩也不好插手军事,没想到却闹出了这不愉快的一幕。
“启奏陛下,岳都督有奏折呈上!”
就在刘辩为难之际,大太监郑和送上了岳飞的八百里加急文书,这是刚刚送进乾阳宫的,揣在使者的怀里,余温尚存。
刘辩大喜过望,岳飞肯定会在书信中对常遇春事件有个交代,正好可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先找个台阶下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回头再和常遇春慢慢计较。
拆开奏折,匆匆浏览了一遍。果然不出刘辩所料,岳飞在书信中表示已经收到了对常遇春的弹劾信,而且已经修书严厉告诫常遇春,不得再犯同样的错误。当前大战在即,不可自乱军心,所以自己把常遇春调到武关担任主将,命太史慈前往江夏坐镇,待战事平息后回头再追究常遇春杀降之事不迟。
刘辩把岳飞的书信展示给满朝文武,抱着和稀泥的态度说道:“既然岳都督已经做出了安排,那就把这件事暂时搁置下来,让常遇春戴罪立功。待平定荆北三郡,局面安定之后再做计较不迟。朕相信有岳卿坐镇,定然不会出什么纰漏!”
关于常遇春的激烈争辩,在岳飞的奏折与刘辩和稀泥的态度下,就此搁置了下来。文武群臣又讨论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政事,早朝散去,百官各自忙碌去了,头疼不已的刘辩也移驾含元殿稍歇片刻。
一上午的辩论让刘辩口干舌燥,刚刚吃了一块冰镇西瓜解暑,卫疆忽然来报:“启奏陛下,家兄从故乡赶来投军,想要一睹圣上尊容,此刻正在宣武门外等候,不知该如何处置?”
西瓜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传入中国,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到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了非常普及的水果。古人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在寒冷的冬季把冰块贮存在山洞中或地窖里,到了炎热的夏季依然还能保持冰冻状态,拿来消暑降温实在是难得的享受。
“卫卿?”
听说卫青来投,刘辩顿时有些激动,把冰镇西瓜推到一旁,迫不及待的下令:“快宣,快宣卫卿到含元殿来见朕!”
卫疆一脸愕然:“陛下如何知道微臣兄长名字的?”
幸好刘辩反应够快,打着哈哈道:“不是你告诉朕的么?说你有个兄长叫做卫卿?”
卫疆顿时更加迷糊了:“呃……原来小臣曾经向陛下提起过兄长?竟然一点都记不得了,真是惭愧!”
刘辩笑吟吟的岔开话题:“建业你可是曾经向朕提起过令兄饱读兵书,各卷兵书倒背如流,现在来投,真是姗姗来迟。你速去宫门外把令兄请进来与朕相见!”
卫疆领命而去,不消片刻功夫就带着被刘辩复活,这一世名字叫做卫卿的男子来到了含元殿面圣。
刘辩正襟危坐,悄悄打量作揖施礼的卫卿,只见他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纪,身高七尺五寸左右,相貌堂堂,器宇轩昂,一双眸子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
“庶民卫卿拜见陛下,愿吾皇早日扫荡诸侯,重振汉室!”卫卿躬身参拜,语气掷地有声,不卑不亢。
面对着这位民族英雄,与霍去病并称“大汉双璧”的旷世名将,刘辩不由得肃然起敬。急忙起身拱手还礼:“卫先生不必多礼,朕早就从建业口中得知你熟读兵书,胸怀韬略,论用兵之道,当今天下屈指可数。我大汉正是用人之际,先生因何姗姗来迟?”
卫卿莞尔一笑,谦逊道:“陛下别听舍弟胡言乱语,庶民只是略通兵法而已,岂敢当此谬赞?并非庶民不来辅佐陛下,只是学术未成,不敢班门弄斧,徒惹天下英雄耻笑!”
常遇春被调走之后,江夏主将的人选就一直困扰着刘辩。太史慈武勇足够,但谋略欠佳,是将才而非帅才,其他的几个人程咬金、杨延嗣、徐荣也不是三军主帅的最佳人选,诸葛亮现在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自然更不合适。而卫卿的及时出现,顿时让刘辩拨云见日,犹如破开了层层迷雾后见到了曙光。
“当初朕没有直接把陈庆之推上主将的位置,以至于让他的仕途步履维艰,以后朕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朕这次要直接把卫卿推上三军主将的地位!”
刘辩目光如炬,凝视着泰然自若的卫卿,在心里暗自打定了主意。
“卫卿,你家中还有何人?”
刘辩端坐在御椅上,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问道。希望能够找到火线提拔卫卿的突破口,给他一个拜将封侯的理由,堵住悠悠苍生的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