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整顿亲军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上,兵部尚书刘大夏、左侍郎熊绣求见。 ”王岳这时候走了进来。
“哦,我还想找他们呢,没想到他们倒是先找上门来了。”正在看奏疏的郑德闻言抬起头,吩咐了一句,“让他们进来吧。”
“臣刘大夏、熊绣参见陛下。”两人进来拱手一礼,都没有行跪拜大礼,看来都知道郑德的规矩了。
“都坐吧。”
当看到皇帝指了指御案前的座椅,对于第一次来面见新君的熊绣来说,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不过见自己的上司大大方方在御案前坐了下来,也随之拱手一礼,“谢陛下赐坐。”坐了下来。
郑德看向二人,倒也并不急于问话,而是想知道两人前来的目的,“不知两位爱卿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十二团营北上驰援宣府,导致京师兵力空虚,还请陛下提前调班军入京防守。”
“班军?”听刘大夏这么一说,郑德倒是想起些什么来了。自土木堡之变后导致五十万京军几乎全军覆没,为了弥补京师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特意令山东、河南、江西精兵为班军,共计二十五万人,春秋轮番上京驻守,这便是班军的由来。还好他这一个月恶补了一下明朝的相关政治军事制度,不然还真不知道什么是班军。
“这事朕知道了,等下会传旨让班军入京的。”郑德点了点头,又看向另一边的兵部侍郎熊绣。通过搜索系统的他也是知道,这位的能力可并不比一旁的刘大夏差。不知他前来所为何事,“还有其他事情吗?”
见皇帝看向自己,熊绣起身拱手一礼道,“回陛下的话,先帝在世时曾命臣清查腾骧四卫,现其名额有三四万人,却有一万四千人都是虚籍,每年耗费钱谷数十万之多,多数入了个人的腰包之内。为者乃御马监太监宁瑾等一干太监,还请陛下处置。”
“腾骧四卫,大明亲军二十六卫之一,掌随驾护卫,并不归五军都督府,而是归御马监掌管。没想到不仅边军出现军丁逃亡缺额的情况,连自己身边的亲军也出现了严重的吃空饷问题。既然腾骧四卫都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那其他二十二卫难道就没有吗?”郑德想到这对外招呼一声,王岳很快走了进来,“把刑部尚书闵珪找来。”
看到王岳离去又这看向熊绣,“除了腾骧四卫,其余二十二十卫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熊绣倒是没有想到皇帝会问起这个,再则没有皇帝的命令他也不敢随便去清查,“先帝未曾命微臣清查,所以并不知情。
郑德点了点头,“那就再辛苦一下熊卿,帮朕将亲军剩余二十二卫都给清查一遍。至于腾骧四卫的事情,朕会交给刑部尚书闵珪处理。”
“臣领旨。”熊绣看到皇帝示意坐了下来。
郑德想了想,还是觉得亲军二十六卫太多。明朝一卫五千六百人,二十六卫将近十五万人之多。外有京军守护整个京师,再用这么多人来宿卫一个小小的皇城他感觉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还有亲军二十六卫人数也太多了,朕想要恢复太祖时期亲军十二卫的规模,诸卿以为如何?”
刘大夏闻言一脸无语,还有皇帝嫌弃宿卫自己的将士太多了的?他实在是无法理解,也只能劝道,“还请皇上三思,如此一来容易导致皇宫宿卫将士过于薄弱,不利于保护陛下的安全。”
“太祖在位时期十二卫宿卫皇城都没事,现在怎么反而会有事呢?”郑德看向他,毫不在意得摆了摆手。
刘大夏摇了摇头,“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南京位于大明腹地,而北京毗邻边陲之地,不可同日而语啊。”
“兵贵在精而不再多!亲军只是宿卫皇城,又不是防守京师,这事就这样定了。”郑德懒得和他在这事上多做纠缠,转过头对熊绣说道,“熊卿,这事还得交给你去办吧。在清查亲军二十六卫的同时,除了锦衣卫、旗手卫以及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外,再从剩余二十一卫挑选精锐士卒组成十二旅。”
“每旅缩编为四千零五十人,设旅长一人,旅副两人;千户改为团,每旅下设三团,团一千三百五十人,设团长一人,团副两人;每团下设三营,每营四百五十人,设营长一人,营副两人;每营下设三连,每连一百五十人,设连长一人,连副两人;每连下设三排,每排五十人,设排长一人,排副一人;每排下设五队,每队十人,设队长一人。你就按这样的编制将亲军整顿一番吧。”
“陛下,这样官号是否太多了?”熊绣迟疑着说了一句。
“不会,这是朕特地为今后推行军衔制而设的。”郑德看了两人一眼,终于将自己心里早已经设想好的决定说了出来。
“推行军衔制?”两人对视一眼,有些好奇皇帝嘴里说的军衔制是什么。
郑德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所谓军衔制与品级差不多,不过只是为了区分军人或则武官的等级而设。朕将军衔分为六等十七级,分为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六等,其中元帅一级,为最高军衔;将官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校官分为上校、中校、少校三级;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士官分为上士、中士、少士三级;士兵分为上等兵、一等兵、列兵三级。军衔与军职相对应,若没有相对应的军衔则不能授予相对应的军职,若没有相应的军功以及能力则不能晋升军衔。”
“这不就是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吗?”刘大夏闻言忍不住惊呼出声,随即又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现在可是在皇帝面前,赶紧道,“陛下,是臣失言了。”
“没事。”郑德摆了摆手,对于“军功授爵“这种历史必修的东西自然是知道的。笑着道,“这可不是什么军功授爵,军衔除了区别一位军官级别以及获得相对应等级的俸禄之外,可没有什么田产之类授予的。”
“如此一来陛下为何又要多次一举设置军衔呢,毕竟武官有品级不是一样可以加以区分。”刘大夏有些奇怪的询问,这样看来军衔和武官品级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啊。
郑德只是单纯的想推行军衔制度,至于和武官品级重叠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不过既然被问到也不能不回答,沉吟片刻倒是想到一个不错的借口,“朕想将军衔与官衔品级彻底分开来,文官使用官衔品级,武官使用军衔。如此一来也更加容易区分,也更利于军队的管理。”
刘大夏闻言却觉得皇帝的这个理由不免有些牵强了,而且还有一个疑问不吐不快,“陛下,若是按军衔才能授予武官官职,那武官的官衔品级又有何用?”
“若是军衔制推行开来,除了官职保留外,武官官职的品级一律取消。”郑德毫不迟疑的将心中的想法都吐露出来。
刘大夏闻言也被皇帝的这个想法给震惊到了,“难道陛下现在就准备在军中推行军衔制度吗?”
“现在时机还不成熟。”郑德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毕竟军服肩章什么的都还没有准备好,光个军衔的头衔实在感觉有点儿戏,也不太正式。想到这又看向熊绣,“熊卿,你先将按朕交代的将亲军整编好,至于军衔的事情之后再说吧。”
“臣遵旨!”熊绣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陛下,这十二旅的番号?”
郑德想了想,“按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以此类推至第十二旅。除了各旅正副旅长提交名单给朕外,其他各级军官均由你任命。”
以数字为番号?二人被皇帝的奇特想法给惊呆了,不过想了想倒也觉得没什么,反而是比现在以地名为番号的卫所更容易让人记住。
听到皇上不推行军衔制,刘大夏闻言也是暗松了一口气。毕竟新皇才刚刚登基,朝廷还真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不过他不知道的是郑德不是不想,而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暂时放下了。想到这他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陛下,当今天下卫所军户逃亡严重,还请陛下派出清军御史清查军籍户口。”
“这也是朕想和诸卿说的。”
“自己还未提起此事,这位倒先提起来了。”郑德看着刘大夏,语气不善的开口,“说实话,若不是此次宣府遭到小王子的入侵,我还不知道我大明军丁逃亡如此严重。一个宣府原有兵马十五万之多,没想到军丁竟然逃亡了将近一半。一个九边重镇尚且如此,天下卫所军丁逃亡可知有多严重了。不知刘卿有什么想对朕说的?”
不怪郑德有些生气,军户逃亡这么严重,这位兵部尚书事前没有想着去做些什么,直到出事后才想起去补救,这样做戏给谁看呢?
刘大夏闻言也是一肚子委屈,“回陛下的话,而自正统以来,军屯之法日益败坏,军田为内监、军官以及豪强侵占,而所疏军饷也为其帅侵夺过半,军户生计困难无以为继,以致军户大量逃亡,屡禁不止。由于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只能每年派清军御史清查、勾补、跟补之事。”
“办法还不是人想出来的,莫不是你们太无能了吧!”想到这,郑德一脸怀疑地看向他,有些不解的问了一句,“为何不清理被侵占的军田,若是军户拥有军田维持生计,军丁还会大量逃亡吗?”
“这……”刘大夏一脸为难地看着皇帝,迟疑着说出了实情,“陛下,屯田册籍已经丢失不见,想要清查也无从查起啊。”
“皇上,兵部尚书刘大夏、左侍郎熊绣求见。 ”王岳这时候走了进来。
“哦,我还想找他们呢,没想到他们倒是先找上门来了。”正在看奏疏的郑德闻言抬起头,吩咐了一句,“让他们进来吧。”
“臣刘大夏、熊绣参见陛下。”两人进来拱手一礼,都没有行跪拜大礼,看来都知道郑德的规矩了。
“都坐吧。”
当看到皇帝指了指御案前的座椅,对于第一次来面见新君的熊绣来说,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不过见自己的上司大大方方在御案前坐了下来,也随之拱手一礼,“谢陛下赐坐。”坐了下来。
郑德看向二人,倒也并不急于问话,而是想知道两人前来的目的,“不知两位爱卿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十二团营北上驰援宣府,导致京师兵力空虚,还请陛下提前调班军入京防守。”
“班军?”听刘大夏这么一说,郑德倒是想起些什么来了。自土木堡之变后导致五十万京军几乎全军覆没,为了弥补京师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特意令山东、河南、江西精兵为班军,共计二十五万人,春秋轮番上京驻守,这便是班军的由来。还好他这一个月恶补了一下明朝的相关政治军事制度,不然还真不知道什么是班军。
“这事朕知道了,等下会传旨让班军入京的。”郑德点了点头,又看向另一边的兵部侍郎熊绣。通过搜索系统的他也是知道,这位的能力可并不比一旁的刘大夏差。不知他前来所为何事,“还有其他事情吗?”
见皇帝看向自己,熊绣起身拱手一礼道,“回陛下的话,先帝在世时曾命臣清查腾骧四卫,现其名额有三四万人,却有一万四千人都是虚籍,每年耗费钱谷数十万之多,多数入了个人的腰包之内。为者乃御马监太监宁瑾等一干太监,还请陛下处置。”
“腾骧四卫,大明亲军二十六卫之一,掌随驾护卫,并不归五军都督府,而是归御马监掌管。没想到不仅边军出现军丁逃亡缺额的情况,连自己身边的亲军也出现了严重的吃空饷问题。既然腾骧四卫都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那其他二十二卫难道就没有吗?”郑德想到这对外招呼一声,王岳很快走了进来,“把刑部尚书闵珪找来。”
看到王岳离去又这看向熊绣,“除了腾骧四卫,其余二十二十卫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熊绣倒是没有想到皇帝会问起这个,再则没有皇帝的命令他也不敢随便去清查,“先帝未曾命微臣清查,所以并不知情。
郑德点了点头,“那就再辛苦一下熊卿,帮朕将亲军剩余二十二卫都给清查一遍。至于腾骧四卫的事情,朕会交给刑部尚书闵珪处理。”
“臣领旨。”熊绣看到皇帝示意坐了下来。
郑德想了想,还是觉得亲军二十六卫太多。明朝一卫五千六百人,二十六卫将近十五万人之多。外有京军守护整个京师,再用这么多人来宿卫一个小小的皇城他感觉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还有亲军二十六卫人数也太多了,朕想要恢复太祖时期亲军十二卫的规模,诸卿以为如何?”
刘大夏闻言一脸无语,还有皇帝嫌弃宿卫自己的将士太多了的?他实在是无法理解,也只能劝道,“还请皇上三思,如此一来容易导致皇宫宿卫将士过于薄弱,不利于保护陛下的安全。”
“太祖在位时期十二卫宿卫皇城都没事,现在怎么反而会有事呢?”郑德看向他,毫不在意得摆了摆手。
刘大夏摇了摇头,“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南京位于大明腹地,而北京毗邻边陲之地,不可同日而语啊。”
“兵贵在精而不再多!亲军只是宿卫皇城,又不是防守京师,这事就这样定了。”郑德懒得和他在这事上多做纠缠,转过头对熊绣说道,“熊卿,这事还得交给你去办吧。在清查亲军二十六卫的同时,除了锦衣卫、旗手卫以及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外,再从剩余二十一卫挑选精锐士卒组成十二旅。”
“每旅缩编为四千零五十人,设旅长一人,旅副两人;千户改为团,每旅下设三团,团一千三百五十人,设团长一人,团副两人;每团下设三营,每营四百五十人,设营长一人,营副两人;每营下设三连,每连一百五十人,设连长一人,连副两人;每连下设三排,每排五十人,设排长一人,排副一人;每排下设五队,每队十人,设队长一人。你就按这样的编制将亲军整顿一番吧。”
“陛下,这样官号是否太多了?”熊绣迟疑着说了一句。
“不会,这是朕特地为今后推行军衔制而设的。”郑德看了两人一眼,终于将自己心里早已经设想好的决定说了出来。
“推行军衔制?”两人对视一眼,有些好奇皇帝嘴里说的军衔制是什么。
郑德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所谓军衔制与品级差不多,不过只是为了区分军人或则武官的等级而设。朕将军衔分为六等十七级,分为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六等,其中元帅一级,为最高军衔;将官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校官分为上校、中校、少校三级;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士官分为上士、中士、少士三级;士兵分为上等兵、一等兵、列兵三级。军衔与军职相对应,若没有相对应的军衔则不能授予相对应的军职,若没有相应的军功以及能力则不能晋升军衔。”
“这不就是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吗?”刘大夏闻言忍不住惊呼出声,随即又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现在可是在皇帝面前,赶紧道,“陛下,是臣失言了。”
“没事。”郑德摆了摆手,对于“军功授爵“这种历史必修的东西自然是知道的。笑着道,“这可不是什么军功授爵,军衔除了区别一位军官级别以及获得相对应等级的俸禄之外,可没有什么田产之类授予的。”
“如此一来陛下为何又要多次一举设置军衔呢,毕竟武官有品级不是一样可以加以区分。”刘大夏有些奇怪的询问,这样看来军衔和武官品级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啊。
郑德只是单纯的想推行军衔制度,至于和武官品级重叠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不过既然被问到也不能不回答,沉吟片刻倒是想到一个不错的借口,“朕想将军衔与官衔品级彻底分开来,文官使用官衔品级,武官使用军衔。如此一来也更加容易区分,也更利于军队的管理。”
刘大夏闻言却觉得皇帝的这个理由不免有些牵强了,而且还有一个疑问不吐不快,“陛下,若是按军衔才能授予武官官职,那武官的官衔品级又有何用?”
“若是军衔制推行开来,除了官职保留外,武官官职的品级一律取消。”郑德毫不迟疑的将心中的想法都吐露出来。
刘大夏闻言也被皇帝的这个想法给震惊到了,“难道陛下现在就准备在军中推行军衔制度吗?”
“现在时机还不成熟。”郑德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毕竟军服肩章什么的都还没有准备好,光个军衔的头衔实在感觉有点儿戏,也不太正式。想到这又看向熊绣,“熊卿,你先将按朕交代的将亲军整编好,至于军衔的事情之后再说吧。”
“臣遵旨!”熊绣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陛下,这十二旅的番号?”
郑德想了想,“按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以此类推至第十二旅。除了各旅正副旅长提交名单给朕外,其他各级军官均由你任命。”
以数字为番号?二人被皇帝的奇特想法给惊呆了,不过想了想倒也觉得没什么,反而是比现在以地名为番号的卫所更容易让人记住。
听到皇上不推行军衔制,刘大夏闻言也是暗松了一口气。毕竟新皇才刚刚登基,朝廷还真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不过他不知道的是郑德不是不想,而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暂时放下了。想到这他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陛下,当今天下卫所军户逃亡严重,还请陛下派出清军御史清查军籍户口。”
“这也是朕想和诸卿说的。”
“自己还未提起此事,这位倒先提起来了。”郑德看着刘大夏,语气不善的开口,“说实话,若不是此次宣府遭到小王子的入侵,我还不知道我大明军丁逃亡如此严重。一个宣府原有兵马十五万之多,没想到军丁竟然逃亡了将近一半。一个九边重镇尚且如此,天下卫所军丁逃亡可知有多严重了。不知刘卿有什么想对朕说的?”
不怪郑德有些生气,军户逃亡这么严重,这位兵部尚书事前没有想着去做些什么,直到出事后才想起去补救,这样做戏给谁看呢?
刘大夏闻言也是一肚子委屈,“回陛下的话,而自正统以来,军屯之法日益败坏,军田为内监、军官以及豪强侵占,而所疏军饷也为其帅侵夺过半,军户生计困难无以为继,以致军户大量逃亡,屡禁不止。由于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只能每年派清军御史清查、勾补、跟补之事。”
“办法还不是人想出来的,莫不是你们太无能了吧!”想到这,郑德一脸怀疑地看向他,有些不解的问了一句,“为何不清理被侵占的军田,若是军户拥有军田维持生计,军丁还会大量逃亡吗?”
“这……”刘大夏一脸为难地看着皇帝,迟疑着说出了实情,“陛下,屯田册籍已经丢失不见,想要清查也无从查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