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仁宗的烦恼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71章 仁宗的烦恼
一首《水调歌头》写完,陈元叹了口气,看看陈世美书法,还能配的上苏东坡的千古佳作。没办法了,苏老弟,哦不,应该叫苏贤侄才对。大叔为了活着,借你佳作来用一下了!
陈元看过很是满意,然后又极度无耻的在开头写道:“赠菱花。”在落款处写上了陈世美的大名。
要不要再剽窃一首?今天还是不要了,先放一首出去,然后看看动静再说吧。
这还不够,陈元接着又写了一份认罪书。这是必须的,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现在肯定有人想让自己把这个天大的事情给扛了,与其等着他们一股脑的都推过来,不如自己主动一些。
更主要的是,仁宗是个仁慈的皇帝,这一点历史上是公认的,如果自己认罪态度好一点,应该有一条生路吧?不知道,反正仁慈的人一般都是吃软不吃硬的。
陈元在书中坦然承认了自己当时的冲动,是冲动!不是蓄意的。他说自己当时酒喝多了,一切都是发生在非理智情况下的冲动!自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给大宋、给党项使团,也给自已带来的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他对于自己的行为表示非常后悔,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这一段写的是言辞诚恳,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让人看上去觉得认罪的态度非常端正。
在最后,陈元说道了关键的问题,就是请求能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从轻予以处罚,让自己还能为大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等等。
这份认罪书只是一个配角,只是给别人一个借口,让那些看了那首《水调歌头》之后觉得自己死了很可惜的人,有一个理由为自己求情。有没有这样的人陈元不知道,但是,水调歌头一定会轰动,这一点他十分确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仁宗连续的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都觉得非常有韵味,心底仿佛有一根弦被触动了一番。
“这,真是那个陈世美写的?”仁宗看着包拯问道。
包拯马上回答:“回万岁,这确实是陈世美写的,微臣已经从大牢中的狱卒那里打听的清楚,陈世美是早上把这诗词送出来的,等到下午的时候,就已经传遍了汴京。”
仁宗闭上自己的眼睛,好一会才又问道:“如此佳作,必会引人争相拜读的,这倒不足为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爱卿,您说这是陈世美以相思之情寄托现在处境,还是因为现在的处境激发了他相思之情呢?”
包拯听的愣了一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仁宗这时候还有心思和他讨论这诗词。犹豫了一会,包拯说道:“微臣不知!只是陈世美能写出这种意境的,必然和他现在的心情有所关联。”
仁宗点头:“可惜,可惜了。如此才华,实在让朕有些下不了决心了。那张元来催过没有?”
包拯听到这里就知道,仁宗这时候心软了。
陈元的那封认罪书是写给大理寺的,因为在陈元能猜的出来,过几天如果自己还有过堂的机会,那审问自己的一定是包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仁宗态度坚决的要杀他,仁宗的态度才是这件事情的关键所在。
包拯不想杀陈世美,真的不想。在包拯看来,这陈世美虽然招摇一些,但是为人还算不错。所以包拯也想帮着陈元活下来。
听到仁宗心软,包拯马上拿出了陈元的认罪书:“万岁!这是今天早上那陈世美从牢中送出来的,还请万岁过目。”
仁宗顺手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和水调歌头相比,这认罪书就朴实了许多,陈元把自己当时的心里活动完全写了出来,因为喝了酒,看见党项人欺负女人之后,他一时气愤想把党项人赶出客栈,后来双方打了起来。一直到展昭来了把他押上囚车后内心的悔恨,陈元都写的清清楚楚,甚至比过堂交代的还要详细。
最让仁宗满意的是,陈元把所有罪都扛了,说自己罪不可恕,但求能留一条生路。
这就意味着,只要自己把这份认罪书公之于众,杀了陈元就没有任何麻烦,仁宗可以告诉所有的人陈元是罪有应得,连他自己都承认了!可是,真的要杀么?没有麻烦了,仁宗的心里反而犹豫了起来。
“包爱卿,这陈世美倒是干脆的很,居然不曾推脱。”仁宗合上认罪书,手敲着桌案说道。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又看向了那首《水调歌头》。
包拯微微一笑道:“他本就是这样的人,这个案子其实麻烦的不是陈世美,是党项人。皇上,我们怎么处置陈世美都没有问题,可是党项人是否满意却又难说了。就算我们把人杀了,那李元昊日后还是要我们做些别的事情。”
仁宗当然明白,陈世美刚刚被抓起来的时候,李元昊就告诉仁宗,党项人的血不会白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后李元昊可能以此为借口,要钱,要地,要粮食。更甚至不满意就发动战争。
正因为仁宗明白,所以他才要赶快杀了陈世美,乘着李元昊现在不敢和宋朝翻脸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谈好。但是李元昊却好像意味自己很怕他的样子,咄咄逼人。
为什么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很怕他?辽国以为自己害怕,每年都派人来要求增加岁币,李元昊连翅膀都没长硬呢也以为自己怕他!包括那吐蕃使者,也敢动不动威胁自己,难道他们看不出来自己不是怕他们,是害怕战争么!
自己只是不想打仗而已!如果大宋兵强马壮,这陈世美该杀就杀,该放就放,凭什么看你李元昊的脸色!这些都是仁宗内心真实的想法,可是他不敢说出来。
因为仁宗确实害怕战争!
宋朝的对外战争几乎屡屡战败,以前还有一个杨家替大宋撑着,现在杨门只剩下一门寡妇了,他真的不敢再打了!
如果兵强马壮,那只是如果而已。现在的情况是,就算包拯的话刺痛的仁宗,他也只能听着。
“皇上,吕相国求见。”
门外的太监高声回禀,仁宗抛开心中的烦恼:“让他进来。”
吕夷简进门之后先行大礼,然后跪下说道:“皇上,辽国使着耶律涅咕噜递来国书,请求皇上马上选派合适大臣与辽国就当今局势已经双方边境问题会谈。”
仁宗一挥手:“拿来我看。”
吕夷简递上耶律涅咕噜的国书,仁宗仔细的看了一遍。
耶律涅咕噜这是第三次上交国书了。辽国要和宋朝谈判,其目的就是为了迫使宋朝在辽国和党项人打仗的时候支持辽国,最不济要让大宋保持中立。
耶律涅咕噜三次上书,一次比一次催的急,让仁宗赶紧委派大臣来谈判!这一次说的更是直截了当,如果宋朝再拖延的话,那么边关一旦发生摩擦,辽国对此概不负责!
仁宗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整个人气愤异常!李元昊能威胁自己,这耶律涅咕噜也能来威胁自己!
辽国疆域在仁宗时期比宋朝要大,虽然在经济上面没有宋朝繁荣,但是辽国人的作战方式却不是太依赖于补给。自己必须正视这份国书。他也早就想和辽国,和党项谈一谈,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因为谈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终解决的方式必然是战争!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辽国和党项已经开战了,而用不了多长时间,宋朝不可避免的也会被拖入战争,对手要么是党项,要么是辽国。仁宗现在希望的是用谈判把战争脚步拖长一些,让宋朝更晚一点介入,可以在战争之前争取到最有利的位置。
但是仁宗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谁去谈判?
“包爱卿,你认为我们大宋谁去和辽人谈判比较合适。”这就是仁宗对包拯和吕夷简的态度。他一方面需要吕夷简这样懂得奸猾的人,另一方面又知道,整个朝堂之上需要包拯、范仲淹这样耿直人,特别是有这种重大的国事需要人出主意的时候,自己只要依靠包拯和范仲淹这样的人。
庞吉不行,吕夷简不行,他们都是有私心的,他们都会把自己的私心带入国事之上,那样很可能会误了大事。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给自己最中肯的建议。
包拯思考了很长时间,如同庞吉一样,他得出了结论是,除非仁宗派朝中这些重臣,否则年轻一些的官员现在还都不是那耶律涅咕噜和张元的对手。
仁宗很是丧气:“真没有想到,我大宋自称人才济济,居然连一个合适的人都找不出来!”
包拯说道:“万岁,微臣心中倒是有一个人,不知道万岁敢不敢用?”
仁宗这时候还有什么不敢用的?当下说道:“讲!”
包拯双拳一抱:“微臣再次保举宋祁!”
仁宗听的一愣,很是失望。宋祁上次已经输了,而且输的很难看。仁宗本来就没有有过希望,派宋祁去也只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所以宋祁输了他也没打算处罚宋祁。
可是最后,当吕夷简和庞吉向这些发起进攻的时候,仁宗对朝堂上的一些小动作看的非常明白。他知道吕夷简和庞吉要做什么,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作为一个君主,仁宗那时候也认识到朝堂上只有君子是不行的,满朝小人会亡国,满朝君子也一样不能兴邦!所以他也装作不知道,顺势让庞吉和吕夷简杀回来。
他本来没有打算让那些正人君子太难过,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的对宋祁,文彦博,欧阳修等人极度失望!他失望的是,这些人看着夏竦和范仲淹站出来为他们挡去风雨,却安然的躲在这两位老臣的身后!
所以,仁宗最后处罚了欧阳修他们,却偏偏没有动范仲淹和夏竦。他不傻子,他看的很清楚。
宋祁再次被提出来的时候,仁宗很是犹豫。
第271章 仁宗的烦恼
一首《水调歌头》写完,陈元叹了口气,看看陈世美书法,还能配的上苏东坡的千古佳作。没办法了,苏老弟,哦不,应该叫苏贤侄才对。大叔为了活着,借你佳作来用一下了!
陈元看过很是满意,然后又极度无耻的在开头写道:“赠菱花。”在落款处写上了陈世美的大名。
要不要再剽窃一首?今天还是不要了,先放一首出去,然后看看动静再说吧。
这还不够,陈元接着又写了一份认罪书。这是必须的,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现在肯定有人想让自己把这个天大的事情给扛了,与其等着他们一股脑的都推过来,不如自己主动一些。
更主要的是,仁宗是个仁慈的皇帝,这一点历史上是公认的,如果自己认罪态度好一点,应该有一条生路吧?不知道,反正仁慈的人一般都是吃软不吃硬的。
陈元在书中坦然承认了自己当时的冲动,是冲动!不是蓄意的。他说自己当时酒喝多了,一切都是发生在非理智情况下的冲动!自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给大宋、给党项使团,也给自已带来的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他对于自己的行为表示非常后悔,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这一段写的是言辞诚恳,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让人看上去觉得认罪的态度非常端正。
在最后,陈元说道了关键的问题,就是请求能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从轻予以处罚,让自己还能为大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等等。
这份认罪书只是一个配角,只是给别人一个借口,让那些看了那首《水调歌头》之后觉得自己死了很可惜的人,有一个理由为自己求情。有没有这样的人陈元不知道,但是,水调歌头一定会轰动,这一点他十分确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仁宗连续的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都觉得非常有韵味,心底仿佛有一根弦被触动了一番。
“这,真是那个陈世美写的?”仁宗看着包拯问道。
包拯马上回答:“回万岁,这确实是陈世美写的,微臣已经从大牢中的狱卒那里打听的清楚,陈世美是早上把这诗词送出来的,等到下午的时候,就已经传遍了汴京。”
仁宗闭上自己的眼睛,好一会才又问道:“如此佳作,必会引人争相拜读的,这倒不足为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爱卿,您说这是陈世美以相思之情寄托现在处境,还是因为现在的处境激发了他相思之情呢?”
包拯听的愣了一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仁宗这时候还有心思和他讨论这诗词。犹豫了一会,包拯说道:“微臣不知!只是陈世美能写出这种意境的,必然和他现在的心情有所关联。”
仁宗点头:“可惜,可惜了。如此才华,实在让朕有些下不了决心了。那张元来催过没有?”
包拯听到这里就知道,仁宗这时候心软了。
陈元的那封认罪书是写给大理寺的,因为在陈元能猜的出来,过几天如果自己还有过堂的机会,那审问自己的一定是包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仁宗态度坚决的要杀他,仁宗的态度才是这件事情的关键所在。
包拯不想杀陈世美,真的不想。在包拯看来,这陈世美虽然招摇一些,但是为人还算不错。所以包拯也想帮着陈元活下来。
听到仁宗心软,包拯马上拿出了陈元的认罪书:“万岁!这是今天早上那陈世美从牢中送出来的,还请万岁过目。”
仁宗顺手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和水调歌头相比,这认罪书就朴实了许多,陈元把自己当时的心里活动完全写了出来,因为喝了酒,看见党项人欺负女人之后,他一时气愤想把党项人赶出客栈,后来双方打了起来。一直到展昭来了把他押上囚车后内心的悔恨,陈元都写的清清楚楚,甚至比过堂交代的还要详细。
最让仁宗满意的是,陈元把所有罪都扛了,说自己罪不可恕,但求能留一条生路。
这就意味着,只要自己把这份认罪书公之于众,杀了陈元就没有任何麻烦,仁宗可以告诉所有的人陈元是罪有应得,连他自己都承认了!可是,真的要杀么?没有麻烦了,仁宗的心里反而犹豫了起来。
“包爱卿,这陈世美倒是干脆的很,居然不曾推脱。”仁宗合上认罪书,手敲着桌案说道。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又看向了那首《水调歌头》。
包拯微微一笑道:“他本就是这样的人,这个案子其实麻烦的不是陈世美,是党项人。皇上,我们怎么处置陈世美都没有问题,可是党项人是否满意却又难说了。就算我们把人杀了,那李元昊日后还是要我们做些别的事情。”
仁宗当然明白,陈世美刚刚被抓起来的时候,李元昊就告诉仁宗,党项人的血不会白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后李元昊可能以此为借口,要钱,要地,要粮食。更甚至不满意就发动战争。
正因为仁宗明白,所以他才要赶快杀了陈世美,乘着李元昊现在不敢和宋朝翻脸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谈好。但是李元昊却好像意味自己很怕他的样子,咄咄逼人。
为什么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很怕他?辽国以为自己害怕,每年都派人来要求增加岁币,李元昊连翅膀都没长硬呢也以为自己怕他!包括那吐蕃使者,也敢动不动威胁自己,难道他们看不出来自己不是怕他们,是害怕战争么!
自己只是不想打仗而已!如果大宋兵强马壮,这陈世美该杀就杀,该放就放,凭什么看你李元昊的脸色!这些都是仁宗内心真实的想法,可是他不敢说出来。
因为仁宗确实害怕战争!
宋朝的对外战争几乎屡屡战败,以前还有一个杨家替大宋撑着,现在杨门只剩下一门寡妇了,他真的不敢再打了!
如果兵强马壮,那只是如果而已。现在的情况是,就算包拯的话刺痛的仁宗,他也只能听着。
“皇上,吕相国求见。”
门外的太监高声回禀,仁宗抛开心中的烦恼:“让他进来。”
吕夷简进门之后先行大礼,然后跪下说道:“皇上,辽国使着耶律涅咕噜递来国书,请求皇上马上选派合适大臣与辽国就当今局势已经双方边境问题会谈。”
仁宗一挥手:“拿来我看。”
吕夷简递上耶律涅咕噜的国书,仁宗仔细的看了一遍。
耶律涅咕噜这是第三次上交国书了。辽国要和宋朝谈判,其目的就是为了迫使宋朝在辽国和党项人打仗的时候支持辽国,最不济要让大宋保持中立。
耶律涅咕噜三次上书,一次比一次催的急,让仁宗赶紧委派大臣来谈判!这一次说的更是直截了当,如果宋朝再拖延的话,那么边关一旦发生摩擦,辽国对此概不负责!
仁宗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整个人气愤异常!李元昊能威胁自己,这耶律涅咕噜也能来威胁自己!
辽国疆域在仁宗时期比宋朝要大,虽然在经济上面没有宋朝繁荣,但是辽国人的作战方式却不是太依赖于补给。自己必须正视这份国书。他也早就想和辽国,和党项谈一谈,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因为谈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终解决的方式必然是战争!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辽国和党项已经开战了,而用不了多长时间,宋朝不可避免的也会被拖入战争,对手要么是党项,要么是辽国。仁宗现在希望的是用谈判把战争脚步拖长一些,让宋朝更晚一点介入,可以在战争之前争取到最有利的位置。
但是仁宗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谁去谈判?
“包爱卿,你认为我们大宋谁去和辽人谈判比较合适。”这就是仁宗对包拯和吕夷简的态度。他一方面需要吕夷简这样懂得奸猾的人,另一方面又知道,整个朝堂之上需要包拯、范仲淹这样耿直人,特别是有这种重大的国事需要人出主意的时候,自己只要依靠包拯和范仲淹这样的人。
庞吉不行,吕夷简不行,他们都是有私心的,他们都会把自己的私心带入国事之上,那样很可能会误了大事。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给自己最中肯的建议。
包拯思考了很长时间,如同庞吉一样,他得出了结论是,除非仁宗派朝中这些重臣,否则年轻一些的官员现在还都不是那耶律涅咕噜和张元的对手。
仁宗很是丧气:“真没有想到,我大宋自称人才济济,居然连一个合适的人都找不出来!”
包拯说道:“万岁,微臣心中倒是有一个人,不知道万岁敢不敢用?”
仁宗这时候还有什么不敢用的?当下说道:“讲!”
包拯双拳一抱:“微臣再次保举宋祁!”
仁宗听的一愣,很是失望。宋祁上次已经输了,而且输的很难看。仁宗本来就没有有过希望,派宋祁去也只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所以宋祁输了他也没打算处罚宋祁。
可是最后,当吕夷简和庞吉向这些发起进攻的时候,仁宗对朝堂上的一些小动作看的非常明白。他知道吕夷简和庞吉要做什么,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作为一个君主,仁宗那时候也认识到朝堂上只有君子是不行的,满朝小人会亡国,满朝君子也一样不能兴邦!所以他也装作不知道,顺势让庞吉和吕夷简杀回来。
他本来没有打算让那些正人君子太难过,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的对宋祁,文彦博,欧阳修等人极度失望!他失望的是,这些人看着夏竦和范仲淹站出来为他们挡去风雨,却安然的躲在这两位老臣的身后!
所以,仁宗最后处罚了欧阳修他们,却偏偏没有动范仲淹和夏竦。他不傻子,他看的很清楚。
宋祁再次被提出来的时候,仁宗很是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