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疯狂老农张三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富贵,你瞧见没有,咱们抛出这个方案,杨一清的脸都变色了!”朱厚熜不无得意,能让老狐狸一脸懵,这个成就太值得自豪了。
敢对武定侯府下手,这叫魄力,能处理好郭家的产业,则是智慧的体现,这俩样合在一起,就叫做成功!
而且这也是王岳和朱厚熜酝酿很久的事情,大约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就在一起商讨。身为天子,必须要领先常人,早在杨廷和倒台之前,他们已经酝酿好了下一步的行动,只等时机合适,就立刻推行。
可以说武定侯郭勋只是撞到了枪口上,活该他倒霉。
拿下了郭家的田产,直接分给流民,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土地可不是荒地放在那里,而是有人在耕种。
他们或是郭家的奴仆,或是佃农,或是单纯投献郭家……如果单纯交给流民,可能解决五万流民的生计,但同时又制造了五万流民,岂不是成了背着抱着一样沉了。
如果这么改革下去,估计出不来顺天府,朱厚熜和王岳就会垮台。搞不好还会有邮递员领着人,杀进皇宫大内,把他们给砍了脑袋。
所以处理这些田产,必须足够智慧。
王岳和朱厚熜,仔细分析过,老百姓为什么要向大户投献土地呢?很简答,就是苛捐杂税沉重,不得不避税。
那有人要问了,明代田赋很高吗?如果查阅史料,你就会发现,真的不算高。
朱元璋在国初规定,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以明代的土地产量推算,即便用很保守的数字,一亩地产粮一石,计算下来,大明的田赋税率也不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当然了,在田赋之外,还有丁税,还有徭役……不过再怎么计算,国初大明百姓的负担也不是很重,甚至可以说是轻徭薄赋,十分轻松了。
既然这样,怎么还有税赋沉重的问题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征税!
某历史写手就说过,如果不考虑落实问题,任何法律都是完美无缺的。
那考虑落实,又是什么一番光景呢?
当年朱元璋为了征税,曾经花费大力气,清查人丁田亩,得到了黄册和鱼鳞册、黄册是征收丁税的标准,鱼鳞册是征收田赋的标准。
而且有据此给各个布政使,府、州、县制定了收税标准。
其中以县为例,三万石以下,是下等县,三万石到六万石,是中等县,六万石到十万石,则是上等县。
每个县都有固定的征税额度。
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看明白了,假如黄册和鱼鳞册不变,征税额度不变,二者完美配合,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可是偏偏有一群士绅集团,他们可以减免赋税徭役,这帮人利用手中特权,大肆吞并田亩……结果就是应该缴纳田赋的土地少了,而且还是大大减少。
但是朝廷又无力重新清点人口,编写新的黄册和鱼鳞册,那么税额就不会变。
税额总数不变,纳税的田亩减少,结果就是每一亩田的田赋暴增!
而且是翻倍增加!
就拿河南布政使司来说,国初140万顷耕地,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十万顷,税额不变,老百姓头上的田赋就增加了三四倍,还不要计算同等增加的徭役。
原来殷实的人家,就要饿肚子,原本饿肚子的,直接就成了流民。
为了能活下去,他们就只有把田亩记到那些能免税的贵人名下。
以顺天等地为例,田租大约在三成到五成左右,也就是说,老百姓要把一半左右交给贵人士绅。
换句话说,田赋,加上苛捐杂税,是要超过田地产出一半以上……毕竟谁也不会干亏本的生意。
王岳和朱厚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动用锦衣卫,东厂的人,查阅各种资料,卷宗,还询问了阳明公,问了杨一清,为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才把这个账算清楚。
而弄懂了这些,如何处置郭家的田产,也就变得轻松无比了。
第一步,就是拿出十万亩,作为对有功将士的奖励。
要想改革变法,没有强有力的武装支持,是半点胜算都没有的。
尤其是朱厚照的死,王恭厂的爆炸,刺激着朱厚熜,文官可是会翻脸掀桌子的,皇帝又怎么能没有掀桌子的本钱!
这次奖励的人员,以平定宁王之乱和北上抗击鞑子为主。
从去岁开始,阳明公整顿禁军,提拔一批新人,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官职上去了,俸禄增加了,再加上土地赏赐,这帮人已经成了朱厚熜的铁杆拥趸,绝对忠诚可靠的力量。
整个神机营,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五军营,在朱厚熜的直接控制下,大约有两万人,看起来数量不多,但是别忘了,之前校阅京营的时候,整个京营也不过是三万多人,不到四万而已。虽然现在数量大大增加,但是实打实的两万精兵,还是给了朱厚熜极大地底气。
这也是他敢掀翻杨廷和,敢对勋贵下手的底气所在。
可话又说回来,直接拿走十万亩田产,原来的那些佃农怎么办?他们失去了土地,不会闹事吗?
对不起,真的不会,因为田赋降了!
拿老农张三为例,他原来租了三十亩地,累死累活,收获六十石粮食,可这六十石粮食里面,有四十石要交给郭家,自己只能剩下二十石。勉强够一家五口人吃喝。
现在呢,拿走了十亩,只剩下二十亩田,产量也变成了四十石,但是税率改了,改成了洪武年的税制,一亩田交三升三,全部田地加起来,还交不上一石税粮,一家能剩下三十九石多,这回不光能吃饱,还能在年节的时候,买点肉,吃顿好的。如果再勒紧裤腰带,甚至可以送孩子读书。
“陛下,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您想想,原来耕种三十亩,张三需要一年到头,在家里忙活,没日没夜地干活。可现在少了十亩地,他就有了空闲时间,陛下以为他会干什么?”
“歇着呗!总不会修仙问道吧?”
王岳翻了翻眼皮,心说老百姓可和你不是一个活法,他们还没有奢侈到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陛下,我判断他们会出来工作……甚至会买下一头耕牛。假如张三有了耕牛,他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耕种收获,其他的农活,都会交给张三的媳妇来负担。然后张三就能抽出半年以上的时间,去打工赚钱,只要能挣到钱,多辛苦的活儿,都会愿意的。”
朱厚熜一脸的怀疑,“我说小富贵,你把张三想成牛了?他就不想过点轻松的日子?还没日没夜地干活?”
“陛下,人家张三可是负重前行啊!他还要为了自己的家人搏命呢!朝廷把税赋降下来,种田就有了赚头,张三一定会想尽办法多挣钱,多买地,然后也成为地主,靠着收田租赚钱!”
朱厚熜脑袋顿时大了一圈,“小富贵,要是张三这么干了,多年以后,朕岂不是又要除掉张三了?”
“所以就要限定最高持有土地的数量……而且陛下放心,只要不再免除田赋,没了免役免赋的优待,张三就没法无限度膨胀田产,实在不行,陛下还可以征收累进的田赋,土地越多,纳税越多啊!”
朱厚熜转了转眼珠,“也有道理……可是要想让官绅都缴纳田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太祖当年都给他们免除了税赋。还有那些勋贵,他们的田产也都是太祖爷当年赐下的,祖制如山啊!”
朱厚熜发出了哀叹,老祖宗啊,你怎么净给我找麻烦呢?
“小富贵,你瞧见没有,咱们抛出这个方案,杨一清的脸都变色了!”朱厚熜不无得意,能让老狐狸一脸懵,这个成就太值得自豪了。
敢对武定侯府下手,这叫魄力,能处理好郭家的产业,则是智慧的体现,这俩样合在一起,就叫做成功!
而且这也是王岳和朱厚熜酝酿很久的事情,大约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就在一起商讨。身为天子,必须要领先常人,早在杨廷和倒台之前,他们已经酝酿好了下一步的行动,只等时机合适,就立刻推行。
可以说武定侯郭勋只是撞到了枪口上,活该他倒霉。
拿下了郭家的田产,直接分给流民,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土地可不是荒地放在那里,而是有人在耕种。
他们或是郭家的奴仆,或是佃农,或是单纯投献郭家……如果单纯交给流民,可能解决五万流民的生计,但同时又制造了五万流民,岂不是成了背着抱着一样沉了。
如果这么改革下去,估计出不来顺天府,朱厚熜和王岳就会垮台。搞不好还会有邮递员领着人,杀进皇宫大内,把他们给砍了脑袋。
所以处理这些田产,必须足够智慧。
王岳和朱厚熜,仔细分析过,老百姓为什么要向大户投献土地呢?很简答,就是苛捐杂税沉重,不得不避税。
那有人要问了,明代田赋很高吗?如果查阅史料,你就会发现,真的不算高。
朱元璋在国初规定,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以明代的土地产量推算,即便用很保守的数字,一亩地产粮一石,计算下来,大明的田赋税率也不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当然了,在田赋之外,还有丁税,还有徭役……不过再怎么计算,国初大明百姓的负担也不是很重,甚至可以说是轻徭薄赋,十分轻松了。
既然这样,怎么还有税赋沉重的问题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征税!
某历史写手就说过,如果不考虑落实问题,任何法律都是完美无缺的。
那考虑落实,又是什么一番光景呢?
当年朱元璋为了征税,曾经花费大力气,清查人丁田亩,得到了黄册和鱼鳞册、黄册是征收丁税的标准,鱼鳞册是征收田赋的标准。
而且有据此给各个布政使,府、州、县制定了收税标准。
其中以县为例,三万石以下,是下等县,三万石到六万石,是中等县,六万石到十万石,则是上等县。
每个县都有固定的征税额度。
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看明白了,假如黄册和鱼鳞册不变,征税额度不变,二者完美配合,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可是偏偏有一群士绅集团,他们可以减免赋税徭役,这帮人利用手中特权,大肆吞并田亩……结果就是应该缴纳田赋的土地少了,而且还是大大减少。
但是朝廷又无力重新清点人口,编写新的黄册和鱼鳞册,那么税额就不会变。
税额总数不变,纳税的田亩减少,结果就是每一亩田的田赋暴增!
而且是翻倍增加!
就拿河南布政使司来说,国初140万顷耕地,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十万顷,税额不变,老百姓头上的田赋就增加了三四倍,还不要计算同等增加的徭役。
原来殷实的人家,就要饿肚子,原本饿肚子的,直接就成了流民。
为了能活下去,他们就只有把田亩记到那些能免税的贵人名下。
以顺天等地为例,田租大约在三成到五成左右,也就是说,老百姓要把一半左右交给贵人士绅。
换句话说,田赋,加上苛捐杂税,是要超过田地产出一半以上……毕竟谁也不会干亏本的生意。
王岳和朱厚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动用锦衣卫,东厂的人,查阅各种资料,卷宗,还询问了阳明公,问了杨一清,为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才把这个账算清楚。
而弄懂了这些,如何处置郭家的田产,也就变得轻松无比了。
第一步,就是拿出十万亩,作为对有功将士的奖励。
要想改革变法,没有强有力的武装支持,是半点胜算都没有的。
尤其是朱厚照的死,王恭厂的爆炸,刺激着朱厚熜,文官可是会翻脸掀桌子的,皇帝又怎么能没有掀桌子的本钱!
这次奖励的人员,以平定宁王之乱和北上抗击鞑子为主。
从去岁开始,阳明公整顿禁军,提拔一批新人,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官职上去了,俸禄增加了,再加上土地赏赐,这帮人已经成了朱厚熜的铁杆拥趸,绝对忠诚可靠的力量。
整个神机营,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五军营,在朱厚熜的直接控制下,大约有两万人,看起来数量不多,但是别忘了,之前校阅京营的时候,整个京营也不过是三万多人,不到四万而已。虽然现在数量大大增加,但是实打实的两万精兵,还是给了朱厚熜极大地底气。
这也是他敢掀翻杨廷和,敢对勋贵下手的底气所在。
可话又说回来,直接拿走十万亩田产,原来的那些佃农怎么办?他们失去了土地,不会闹事吗?
对不起,真的不会,因为田赋降了!
拿老农张三为例,他原来租了三十亩地,累死累活,收获六十石粮食,可这六十石粮食里面,有四十石要交给郭家,自己只能剩下二十石。勉强够一家五口人吃喝。
现在呢,拿走了十亩,只剩下二十亩田,产量也变成了四十石,但是税率改了,改成了洪武年的税制,一亩田交三升三,全部田地加起来,还交不上一石税粮,一家能剩下三十九石多,这回不光能吃饱,还能在年节的时候,买点肉,吃顿好的。如果再勒紧裤腰带,甚至可以送孩子读书。
“陛下,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您想想,原来耕种三十亩,张三需要一年到头,在家里忙活,没日没夜地干活。可现在少了十亩地,他就有了空闲时间,陛下以为他会干什么?”
“歇着呗!总不会修仙问道吧?”
王岳翻了翻眼皮,心说老百姓可和你不是一个活法,他们还没有奢侈到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陛下,我判断他们会出来工作……甚至会买下一头耕牛。假如张三有了耕牛,他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耕种收获,其他的农活,都会交给张三的媳妇来负担。然后张三就能抽出半年以上的时间,去打工赚钱,只要能挣到钱,多辛苦的活儿,都会愿意的。”
朱厚熜一脸的怀疑,“我说小富贵,你把张三想成牛了?他就不想过点轻松的日子?还没日没夜地干活?”
“陛下,人家张三可是负重前行啊!他还要为了自己的家人搏命呢!朝廷把税赋降下来,种田就有了赚头,张三一定会想尽办法多挣钱,多买地,然后也成为地主,靠着收田租赚钱!”
朱厚熜脑袋顿时大了一圈,“小富贵,要是张三这么干了,多年以后,朕岂不是又要除掉张三了?”
“所以就要限定最高持有土地的数量……而且陛下放心,只要不再免除田赋,没了免役免赋的优待,张三就没法无限度膨胀田产,实在不行,陛下还可以征收累进的田赋,土地越多,纳税越多啊!”
朱厚熜转了转眼珠,“也有道理……可是要想让官绅都缴纳田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太祖当年都给他们免除了税赋。还有那些勋贵,他们的田产也都是太祖爷当年赐下的,祖制如山啊!”
朱厚熜发出了哀叹,老祖宗啊,你怎么净给我找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