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盛夏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三月末母亲便已担忧起粮食的收成, 屡次垂问司天监,又令各相关衙司各自做好旱灾的部署。以往朝廷倒也不是不这么做, 只是从不敢将这等天象忌讳之事列在明处, 今年母亲忽地挑明了问, 倒颇令大臣们议论了一阵子,不过这并非母亲今年所做的头一件革新事, 自三月拍卖之后,母亲不知被触动了哪根心弦,先是再四下旨广开言路——不是以往那些准许风闻奏事之类的旨意,是正正经经的“求贤问事”,接着是正式命崔明德主持堪舆图测绘、直接汇报于母亲而非事事先报知宰相——这虽非女子头一回主持官事,却是头一次任由女人主持政事,然而因崔明德之前表现卓异, 且堪舆图这事又多少涉及枢机私密,因此除了李昭德上疏抱怨了几句之外,并无甚异议, 次后母亲又命改木兰骑为奉宸卫,分内外二卫, 内卫以尚宫贺娄氏及尚服李氏率后宫妇人有勇力者为之,一应供奉悉如从前之木兰骑——木兰骑中人至今剩下不过百数,择其优异年壮者入内卫为长上, 余人各选任掖庭职司,并优给钱帛、厚加养赡,外卫以高金刚领之, 选内侍及禁卫中年少有力者,在宫门置衙署,屯驻宫中,圣驾出行,除禁卫之外,在内宫则以奉宸内卫扈从,出内廷则以奉宸外卫随侍,又另选禁卫中年少且骑射俱佳者,扩羽林百骑至五千人,全是骑兵,号为万骑,以为常备之军——我藉此向母亲建议,是否可为万骑专门配一批有专长的人员,有攻城健锐,有谍报斥候,有工兵、卫生兵和火头兵,母亲虽未准许,却下令太医署下学生及官府匠人,若能自愿投羽林军效力,则按效力年限给年资三至九转不等。
经母亲数年平衡,诸武之势力已渐消了下去,武承嗣老老实实地编他的书,提拔了许多名不副实的文人,武三思为春官尚书、下面却有李元素这个宰相侍郎,武攸宁为冬官尚书、下面亦有一位宰相侍郎杜景俭,来俊臣倒还与他们来往密切,但此人近些年颇失了母亲些信任——数年前他曾想一次诬告狄仁杰等六位重臣,谁知狄仁杰面上屈服,暗中却以血刺字,经家人进献母亲,得蒙召见,面陈冤屈,于是六人皆只贬官流放,其后母亲念及狄仁杰之敏才,又将他召回都中,虽未拜相,却委以天官侍郎,又时常召对,甚是倚重,李昭德拜相后又多次打压其党,因此这一年间,未再闻三品以上而遭株连者。
而今是证圣元年,母亲登基已有十年出头,比起登基初的频繁更换宰相,近三数年的朝局出奇地稳定:宰相中权最重者一直是李昭德,其余又有娄师德、杨再思、豆卢钦望、韦巨源、苏味道、杜景俭、陆元方、姚璹、李元素、王方庆等或知政事、或掌权要,这些人中,豆卢钦望和杨再思与我颇有几分往来,算不上极亲近,但日常说话总有投机之处,娄师德、韦巨源和苏味道乃是老油条,见谁都是笑,见母亲时命我参与议事,便也常将一些不决的小事来与我商议,王方庆是实干之人,只要事有可为,便不大反对,反倒是余下几个以李昭德唯马首是瞻的宰相,对我虽不冷不热,面上总还过得去。
于我而言,今年可谓是情势大好,一则母亲锐意求变,二则母亲做这些事时,颇咨询了些我的意见,近来又命我回去再想除去奉天局之外,朝廷是否可再开旁的类似产业,以资国帑。
记得前世有一句不知源出何地的格言“得意时总须防失脚”,这句话用在我这里真是恰如其分,上半年我春风得意,到了七月,却遭了大失脚,先是李旦出阁,母亲终于想起自己还有李氏这边的亲眷,下令诸孙一次全部出阁——却不是封王之藩,而是在宫门之外、里坊之中修一处大宅,内列十数小宅,将李彬诸子、李晟二子及守礼全部迁至此宅,名为居住,实则软禁,内中之人无制不得外出,外人无制亦不得进入,接着便是冯永昌这厮为迎合于我,弄虚作假,将一个善堂大操大办,不但我的一切初心都变作了官样文章,还惹来了洛州长史不满,上疏弹这善堂名不副实、越俎代庖。我倒不怕这弹劾奏疏,毕竟母亲与我心里都清楚,善堂之立,颇动了地方州县的利益,洛州长史为都中实际长官,借题发挥是应有之义,我所不安者,却是所有人对此事的态度。
当日之事我所不满者有三,一是冯永昌弄虚作假、雇买人员虚张声势,一是冯永昌将所有受赈济之人的名字都列示乡里,又命他们一个一个上前,在我们面前卑躬屈膝、接受微薄的恩赐,一是冯永昌为遵形式,命这些贫苦人自清晨活生生候到了正午。而其他所有人所唯一关注的,却只有那些市井无赖误将我当做天使、山呼万岁的事。
我倒不是说这事不重要,我自己也吓得不了,当日便特地进宫,单独向母亲禀报了此事,一五一十,毫无遗漏,母亲笑着打趣了我几句,再半敲打半关怀地吩咐日后不要作如此简朴的妆扮便轻轻带过,对我提议的罢免冯永昌之事不但不准,反而还夸他“办事尚算忠心”。
出来和裴兰生提到此事,她则敦促我追查此事背后有无主使、是不是有人蓄意攻歼于我,独孤绍听说这事,跑来半是关心、半是打趣地问了一圈,我向她抱怨,她却反而来安慰我,说这是官场惯例,习惯便好,崔明德是最严肃的,自独孤绍那知了消息后,悄悄寻了我道:“万事办得周全的乃是贴心的臣子,却非亲近的儿女,有些小纰漏、小差错,在父母眼中反倒更可爱。公主只消做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一切自然有陛下做主,不必忧心。”——没有一个人问起善堂的赈济到底怎么样了,这事于受赈济者有无影响。
最可悲的是,她们全是对的。我不敢和阿欢提起这件事,不光是因她已因守礼之事日夜烦心,更因我怕她也会说出这样的话——虽然早已知道她是怎样的人,可有些时候却总期望她能为我而有所改变。
恋人和朋友或是亲人,终究不同。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三月末母亲便已担忧起粮食的收成, 屡次垂问司天监,又令各相关衙司各自做好旱灾的部署。以往朝廷倒也不是不这么做, 只是从不敢将这等天象忌讳之事列在明处, 今年母亲忽地挑明了问, 倒颇令大臣们议论了一阵子,不过这并非母亲今年所做的头一件革新事, 自三月拍卖之后,母亲不知被触动了哪根心弦,先是再四下旨广开言路——不是以往那些准许风闻奏事之类的旨意,是正正经经的“求贤问事”,接着是正式命崔明德主持堪舆图测绘、直接汇报于母亲而非事事先报知宰相——这虽非女子头一回主持官事,却是头一次任由女人主持政事,然而因崔明德之前表现卓异, 且堪舆图这事又多少涉及枢机私密,因此除了李昭德上疏抱怨了几句之外,并无甚异议, 次后母亲又命改木兰骑为奉宸卫,分内外二卫, 内卫以尚宫贺娄氏及尚服李氏率后宫妇人有勇力者为之,一应供奉悉如从前之木兰骑——木兰骑中人至今剩下不过百数,择其优异年壮者入内卫为长上, 余人各选任掖庭职司,并优给钱帛、厚加养赡,外卫以高金刚领之, 选内侍及禁卫中年少有力者,在宫门置衙署,屯驻宫中,圣驾出行,除禁卫之外,在内宫则以奉宸内卫扈从,出内廷则以奉宸外卫随侍,又另选禁卫中年少且骑射俱佳者,扩羽林百骑至五千人,全是骑兵,号为万骑,以为常备之军——我藉此向母亲建议,是否可为万骑专门配一批有专长的人员,有攻城健锐,有谍报斥候,有工兵、卫生兵和火头兵,母亲虽未准许,却下令太医署下学生及官府匠人,若能自愿投羽林军效力,则按效力年限给年资三至九转不等。
经母亲数年平衡,诸武之势力已渐消了下去,武承嗣老老实实地编他的书,提拔了许多名不副实的文人,武三思为春官尚书、下面却有李元素这个宰相侍郎,武攸宁为冬官尚书、下面亦有一位宰相侍郎杜景俭,来俊臣倒还与他们来往密切,但此人近些年颇失了母亲些信任——数年前他曾想一次诬告狄仁杰等六位重臣,谁知狄仁杰面上屈服,暗中却以血刺字,经家人进献母亲,得蒙召见,面陈冤屈,于是六人皆只贬官流放,其后母亲念及狄仁杰之敏才,又将他召回都中,虽未拜相,却委以天官侍郎,又时常召对,甚是倚重,李昭德拜相后又多次打压其党,因此这一年间,未再闻三品以上而遭株连者。
而今是证圣元年,母亲登基已有十年出头,比起登基初的频繁更换宰相,近三数年的朝局出奇地稳定:宰相中权最重者一直是李昭德,其余又有娄师德、杨再思、豆卢钦望、韦巨源、苏味道、杜景俭、陆元方、姚璹、李元素、王方庆等或知政事、或掌权要,这些人中,豆卢钦望和杨再思与我颇有几分往来,算不上极亲近,但日常说话总有投机之处,娄师德、韦巨源和苏味道乃是老油条,见谁都是笑,见母亲时命我参与议事,便也常将一些不决的小事来与我商议,王方庆是实干之人,只要事有可为,便不大反对,反倒是余下几个以李昭德唯马首是瞻的宰相,对我虽不冷不热,面上总还过得去。
于我而言,今年可谓是情势大好,一则母亲锐意求变,二则母亲做这些事时,颇咨询了些我的意见,近来又命我回去再想除去奉天局之外,朝廷是否可再开旁的类似产业,以资国帑。
记得前世有一句不知源出何地的格言“得意时总须防失脚”,这句话用在我这里真是恰如其分,上半年我春风得意,到了七月,却遭了大失脚,先是李旦出阁,母亲终于想起自己还有李氏这边的亲眷,下令诸孙一次全部出阁——却不是封王之藩,而是在宫门之外、里坊之中修一处大宅,内列十数小宅,将李彬诸子、李晟二子及守礼全部迁至此宅,名为居住,实则软禁,内中之人无制不得外出,外人无制亦不得进入,接着便是冯永昌这厮为迎合于我,弄虚作假,将一个善堂大操大办,不但我的一切初心都变作了官样文章,还惹来了洛州长史不满,上疏弹这善堂名不副实、越俎代庖。我倒不怕这弹劾奏疏,毕竟母亲与我心里都清楚,善堂之立,颇动了地方州县的利益,洛州长史为都中实际长官,借题发挥是应有之义,我所不安者,却是所有人对此事的态度。
当日之事我所不满者有三,一是冯永昌弄虚作假、雇买人员虚张声势,一是冯永昌将所有受赈济之人的名字都列示乡里,又命他们一个一个上前,在我们面前卑躬屈膝、接受微薄的恩赐,一是冯永昌为遵形式,命这些贫苦人自清晨活生生候到了正午。而其他所有人所唯一关注的,却只有那些市井无赖误将我当做天使、山呼万岁的事。
我倒不是说这事不重要,我自己也吓得不了,当日便特地进宫,单独向母亲禀报了此事,一五一十,毫无遗漏,母亲笑着打趣了我几句,再半敲打半关怀地吩咐日后不要作如此简朴的妆扮便轻轻带过,对我提议的罢免冯永昌之事不但不准,反而还夸他“办事尚算忠心”。
出来和裴兰生提到此事,她则敦促我追查此事背后有无主使、是不是有人蓄意攻歼于我,独孤绍听说这事,跑来半是关心、半是打趣地问了一圈,我向她抱怨,她却反而来安慰我,说这是官场惯例,习惯便好,崔明德是最严肃的,自独孤绍那知了消息后,悄悄寻了我道:“万事办得周全的乃是贴心的臣子,却非亲近的儿女,有些小纰漏、小差错,在父母眼中反倒更可爱。公主只消做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一切自然有陛下做主,不必忧心。”——没有一个人问起善堂的赈济到底怎么样了,这事于受赈济者有无影响。
最可悲的是,她们全是对的。我不敢和阿欢提起这件事,不光是因她已因守礼之事日夜烦心,更因我怕她也会说出这样的话——虽然早已知道她是怎样的人,可有些时候却总期望她能为我而有所改变。
恋人和朋友或是亲人,终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