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chapter 58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为防盗章。V章购买比例不足的读者, 请隔日再看替换章节。 美食街位于江边。夜幕落下,霓虹灯亮。“江鱼馆”“小龙虾”的灯牌五颜六色挂满夜空。店员涌上街头招徕顾客。
宋冉停好车,阵雨停了。
龙虾店的服务员正在门口摆放露天桌椅。
几人商量一下,决定坐外头。刚下完雨, 江风吹着正舒服呢。
宋冉点了三大盆麻辣小龙虾, 又点了莲藕排骨汤,青椒炒藕带, 香干炒茼蒿,萝卜炖鱼头,外加一堆烧烤……
小秋拦道:“别点多了, 待会儿吃不完。”
小冬笑说:“是出差发奖金了?这么大方。”
宋冉说:“吃不完可以打包嘛。”
请同事吃饭要是菜点少了, 挺尴尬的。
小夏说:“何必呢。就这些够了。”
“噢。”宋冉阖上菜单,“那就先点这些吧, 过会儿不够再加?”
“行。”
众人围坐一桌, 平日工作时交流挺多, 但私下聚会少,此刻大眼瞪小眼, 互相傻笑, 空气安静了几秒。
小冬提起话题:“梁城开放落户政策了, 这下房价又要涨了。”
沈蓓补了下口红, 轻松道:“从来没关注过房价。”
小春:“你当然不用关注了。还是你们本地人好, 有房子, 工资想怎么花怎么花, 什么都不愁。”
宋冉摇头:“本地人也是买不起房。”
小秋说:“你不用担心啦, 我们这批新记者里,就你实力最强,升职加薪是早晚的事。”
宋冉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沈蓓把口红扔进香奈儿包包里,抬头问:“点饮料了吗?”
宋冉:“嗯。两扎西瓜汁。”
很快上了小龙虾,大家戴上手套大快朵颐。
小夏吃人嘴软,夸赞:“说实话,《战前•东国记》是真好,我特喜欢看。冉冉,我以前就发现了,不管是你写的稿子,还是你做的记录,看着挺普通,却总吸引人想看。”
小秋附和:“对,还总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角度。”
宋冉微微一笑算作应答。
沈蓓问:“宋冉你是学新闻的吧?”
宋冉摇头:“不是。我学历史的。”
“啊?”大家都挺诧异。他们大部分是传媒相关专业,哪怕沈蓓也跟国际新闻部大有相关。
沈蓓:“我们部门还招历史系的?”
宋冉:“我读书时喜欢写点儿随笔短文,给梁城卫视旗下的报社投过稿。”
“哦。”众人恍然大悟的样子。
小春:“看来是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难怪文章写得好。”
小夏咬着虾肉,道:“冉冉一看就是文青,话少又安静,没事儿就抱着书看。”
小冬说:“宋冉太内向了,可以再活泼一点。”
宋冉解释:“我不内向啊……”就是很多时候并没什么想说的。
“在东国待那么久,有没有遇到过危险?”沈蓓问。当初领导也安排了她去前线,她怕打仗没敢去,留在国内做局势分析。现在看宋冉拍摄记录到那么些鲜活的故事,也有些眼馋。
她问:“那边局势动荡,蛮乱的吧。”
“有时会遇到小偷。别的危险……就没有了。”宋冉停了下,想到了那天,那个男人。
一想到他,便有一段心情涌出来。
他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画面。他的迷彩服,半指作战手套,他的眼睛。
但她不想说。
一句也不想跟任何人提起。
就好像有天忽然看到一本很好的书,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好到你只想一个人私藏,不愿跟任何人分享。
小龙虾有些辣,她吃得鼻尖冒汗。
街道上还是湿漉漉的,几十米开外,江水奔涌。
有一会儿没起风了,空气闷热而潮湿。
宋冉望了眼远处,黑色的江面上闪着点点灯火,是路过的航船上的灯光。
小夏问沈蓓:“你昨天一整天干嘛去了?”
沈蓓迟疑一下,说:“去江城采访几个军人。”
《战前•东国记》太火了,沈蓓趁机向领导提议说加一些对撤侨军官的采访,宣扬一下正能量。领导自然同意。
小秋听言,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宋冉的腿。
宋冉正吃着小龙虾,嘴巴周围全是红油,抬起头拿一双乌漆的眼睛看小秋。
小秋:“……”
她也不知宋冉是不懂,还是装不懂。
小秋干脆自己问沈蓓:“是这次去东国参加撤侨的军人?”
“……对。有一部分是从江城军区抽掉去的。”
梁城江城相隔四小时车程,在同一个大军区。
小秋故意问:“你怎么突然想到采访他们呀?”
沈蓓十分坦然:“他们刚好负责东国中部几个城市的撤侨,经历了些小惊险,蛮有采访价值的。”
“啊!”宋冉捏虾壳时用力过猛,虾壳里的麻辣汤汁一下喷进眼睛里,辣得睁不开眼。
小秋赶紧给她递纸巾。宋冉擦了两下,眼睛还是睁不开,想问沈蓓详情,可眼睛疼得厉害,匆匆跑去洗手间冲洗。
回到座位上时,正好听到沈蓓说:“……叫罗战,是他们政委,长得挺帅的。诶,男人穿军装是真帅。我就喜欢军人。”
罗战。
宋冉一愣。
这片地区的方言平翘舌音不分,罗战的zhan,当地人就说zan啊。
他会不会就是azan?
“冉冉,你发什么呆啊。眼睛还疼吗?”
“啊,没事了。”她回过神,看了眼手表,晚上九点半了。
吃到夜里十点钟散场,又开始下大雨。宋冉把几个同事送到各家后快十一点了。
雨越下越大,她的车行走在环城公路上,下一个交流道右转下高架再走没多久就到她家了。
车灯打在绿色的高架路牌上,耀眼的“江城”二字直指前方。
她再次看手表,十一点整,雨越下越大了。
她开着她的小奥拓,在交流道口直行而去,消失在茫茫雨幕里。
大雨瓢泼般扑在挡风玻璃上,雨刮器用力清扫雨帘,宋冉盯着车前方的近光灯束,雨线千丝万缕,她觉得她从没像现在这样清醒过。
四小时的车程,她一点儿不累。途中甚至有些诡异的激动和兴奋。深夜的高速路上少有车辆,只有漫天的雨水与她同行。
一路过去,雨势渐渐小了。
宋冉到达江城大军区驻地的时候,是凌晨三点。驻地门口铁门紧锁,几个哨兵端着枪站岗。
她把车停在几百米开外,熄了火,蜷在后座上睡了过去。
晨光微亮的时候,她醒了。上午六点,她听到驻地里头传来军号声,军士们要出早操了。
军号声嘹亮而空旷,在清晨的天空回荡。
雨停了,天空中有鸽子飞过。东方有粉色的朝霞。
站岗的士兵询问她来意。
宋冉把记者证和身份证给他看,说:“我是梁城卫视新闻部的。找罗战,罗政委。我同事沈蓓前两天来采访过,但有些问题细节需要补充。所以我过来完善一下。”
对方检查了她的证件,并没有怀疑,说:“您稍等,我联系一下。”
宋冉有些心虚气短。她从小到大是个乖乖女,不会撒谎。头一次骗人,自然底气不足。对方没说什么,自己却把自己闹得脸通红。
士兵说:“可以进去了。罗政委在1号楼0203室。”
“谢谢。”
0203是会议室,装饰简单,一张长桌周围绕着十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国旗党旗军旗,贴着“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字样。
窗外,操场上传来军人们训练时“嚯”“嚯”的口号声。
她望了一会儿,才突然想起摸出镜子来理了下头发。
她是土生土长的梁城人,天生的眼睛清黑明亮,皮肤白皙红润,23岁不到,不用化妆就很好看。但最近总加班,有些黑眼圈,嘴唇也不大有血色。早知道就回家拿一下口红了。
正想着,身后传来推门声。
她瞬间收了镜子回头,就撞见一个身着军装,高大俊朗的男人走进来。
四目相对,宋冉脑子嗡地一下,忽然一片空白。他……
她盯着他的眼睛看。
那一瞬,她懵了。
她原以为记得很清楚,但时间过去近一个月,她已记不清那双黑色的眼睛。
她缓缓抬起手,挡住他的脸,只露出眉眼。
可……
她不确定。
她不知道是不是他。
此刻心间的刺痛很清晰,但那双眼睛却在记忆里模糊,她记不起来了。
伞尖儿淌下一串水渍。
宋冉这才发现他的左半边肩头也全淋湿了。藏蓝色的警服这下真成了黑色。
李瓒发动汽车,提醒:“安全带系上。”
“嗯。”宋冉乖乖照做。
挡风玻璃上全是雨水,跟开了一排水龙头似的。雨刷拼命摆动。侧窗玻璃挂着厚厚的雨帘,看不清外头景象。
宋冉觉得他俩像坐在水下的玻璃盒子里,安安静静,只有盒子外无尽的风雨声。
开出大院了,他才想起来问:“北门街哪儿?”
宋冉答:“青之巷。”
“嗯。”他食指轻敲一下方向盘,没有别的话了。
毕竟是盛夏,关着窗走了一段距离,车内便有一丝丝闷热而回暖的热意。宋冉摸了摸嘴唇上的细汗,李瓒透过车内镜看她:
“要开空调吗?”
“不用。”她摆手,“我坐空调车会晕。”
“晕车?”他淡笑,“记者要经常出勤吧,那怎么办?”
“我都是想办法睡过去。”她一时嘴快。
“那你闭眼休息,到了我叫你。”
宋冉:“……”
她才不想睡觉呢。可下一句该说什么,她琢磨不出来。
车厢内又陷入静谧。
她望着窗外咬嘴唇,淡淡的懊丧。
李瓒料想得没错。她那辆小车开回去,绝对半路飘进水里。
警备区在梁城东南部的落雨山上,起初走着还很顺利,地势稍微落下后,就见街上全是积水,下水道都满了,水流无处可淌,浩浩汤汤跟兽一样在城区各处肆掠。上午还有人在水里推车,此刻都放任自流,连公交都不走了。
城区空空荡荡荒无人烟,只有水。
军用车从积水的街道上驶过,溅起的水花跟轮船破浪似的掀得老高。好几次甚至像要把整辆车都淹没。
宋冉原本想指路来着,但李瓒似乎很清楚地形,没开导航,哪条大道哪条小巷他分得很清楚。
走了一会儿,她发现他心里貌似有一副梁城的地势图,他一路都避开了地势低的地方,尽量往高处走。
宋冉问:“你是梁城人么?”
“不是。江城的。”
“噢。你开车都不用导航。”
“在这边待的时间也长。”
“多久啦?”
他回想一下:“三四年了。”
刚说完,前方出现红灯。
他停了车。
一分三十秒。无限漫长的红灯。
路口没有任何车辆经过。行人也没有。
车内静悄悄的,他手指无声轻叩着方向盘。
宋冉拨着耳边的头发,转过头去看窗外,只有玻璃上近在咫尺的雨幕。
她看向前方,雨刮器扫过,红色的倒计时在流淌。
她蓦地想起上一次的倒计时,扭头看,他亦盯着红灯的计数器。
她忽然轻声说:“你救过我。记得么?”
交通信号灯刚好转绿,他打着方向盘,扭头看她一眼,说:“记起来了。”
宋冉说:“我当时忘记跟你说谢谢了。……所以一直想找你,跟你道谢。”
李瓒道:“不客气。应该的。”
他语气寻常随意,不值一提,并未当作是什么救命大恩。在他看来,那不过是他的职责使命,正如记者报道新闻,交警指挥交通一样——应该的。
宋冉原本还有些什么要说,但又无从说起了。
她微吸了口气,整个城市都是潮湿的,她感觉呼吸进肺腔的全是雨水。
走过一条街,李瓒又打了下方向盘,宋冉回神:“诶!……那儿不能走。”
他刹了车,扭头看她。
宋冉迎着他纳闷的眼神,忍着一丝笑意:“……那边是单行道。”
他换了个档,把车倒回一两米,再换挡,重新上路,奇怪道:“什么时候改的?”
“前几周。”
“嚯。”他轻哼一声。
宋冉见状,也笑着吐槽:“梁城这几年到处修地铁修路,好好的城市弄得跟大农村大工地似的。交通指示也隔三差五地换。”她说:“我们同事每月光吐槽这个,就能写几篇社会新闻。”
李瓒起先用心避着路上的水坑,没接话,几秒的空白后或许是察觉到不妥,不紧不慢地捡起话题,问:“你做国际新闻的?”
“嗯。分得没那么清,国内也做。”宋冉问,“你看梁城卫视么?”
“看。”他微低头,食指挠了挠鬓角,说,“最近好像在播那什么,《战前•东国记》。”
宋冉问:“好看么?”
李瓒反问:“你参与了?”
“噢。……那个节目是我策划的。……大部分资料也都是我记录的。”
李瓒这下看了她一眼,说:“挺不错的。”
“噢。”她唇角微弯,眼睛亮亮的好似在闪光。
外头那么大的雨,她忽然发现,以前没觉得,她还蛮喜欢梅雨季节的。喜欢死了。
但窗外很快出现熟悉的街景,到北门街了。
还没走到青之巷,巷子口收窄,几辆家用车停在巷子里,堵了去路。
李瓒试了几下,开不过去。
宋冉说:“就停这儿吧。”
李瓒说:“走得回去吗?”
“走得回去的。”
“好。”他侧身从后座拿雨伞给她,人一下朝她靠近,伸手时牵动了墨色的衣领,露出一小节锁骨。
宋冉触电般立马别过头去,那一瞬,她忽然想起他的红绳还在她这里。他好像忘了,没记起来。
她……也跟着忘了。
“喏。”
她回头,接过伞:“我下次去开车的时候还给你。”
“别客气。留着也不要紧。”他因她的过分礼貌而莞尔一笑。
她一颗心柔得像水,推开车门,用力撑开那把大伞。雨水砰砰砸在伞面上,她听见他说了句:“薄可塔在火灾中损毁过,后期是重建的。”
宋冉一愣。
《战前•东国记》里有一集提到阿勒城的薄可塔,说那座塔有近3000年的历史。
那天进家门后,宋冉在潮湿的书桌上搜了一整晚的资料,可网上关于东国的历史资料太少,提到这座塔也没有说火灾的。
她在电视台内部的档案库里也没能找到足够的资料。
第三日上午天气转好,飞机通知可以起飞。宋冉去了帝城。
到的第一天,她找了好几个图书馆,最终在冉雨微单位资料馆的一部泛黄的东国史书译作里找到一段文字:
“薄可塔,现阿勒城西郊,建于公元前1世纪,公元1197年阿勒战争中被毁。后几百年间,经数代历史、考古学家重建而成。据称与原迹相较,不足万一。”
只有一小段文字,没有图片记载。近九百年前被毁掉的塔也无从考据它的真实面目了。
宋冉不知道李瓒是怎么知道这段历史的。或许等回梁城后,去警备区开车时可以问他。
此为防盗章。V章购买比例不足的读者, 请隔日再看替换章节。 美食街位于江边。夜幕落下,霓虹灯亮。“江鱼馆”“小龙虾”的灯牌五颜六色挂满夜空。店员涌上街头招徕顾客。
宋冉停好车,阵雨停了。
龙虾店的服务员正在门口摆放露天桌椅。
几人商量一下,决定坐外头。刚下完雨, 江风吹着正舒服呢。
宋冉点了三大盆麻辣小龙虾, 又点了莲藕排骨汤,青椒炒藕带, 香干炒茼蒿,萝卜炖鱼头,外加一堆烧烤……
小秋拦道:“别点多了, 待会儿吃不完。”
小冬笑说:“是出差发奖金了?这么大方。”
宋冉说:“吃不完可以打包嘛。”
请同事吃饭要是菜点少了, 挺尴尬的。
小夏说:“何必呢。就这些够了。”
“噢。”宋冉阖上菜单,“那就先点这些吧, 过会儿不够再加?”
“行。”
众人围坐一桌, 平日工作时交流挺多, 但私下聚会少,此刻大眼瞪小眼, 互相傻笑, 空气安静了几秒。
小冬提起话题:“梁城开放落户政策了, 这下房价又要涨了。”
沈蓓补了下口红, 轻松道:“从来没关注过房价。”
小春:“你当然不用关注了。还是你们本地人好, 有房子, 工资想怎么花怎么花, 什么都不愁。”
宋冉摇头:“本地人也是买不起房。”
小秋说:“你不用担心啦, 我们这批新记者里,就你实力最强,升职加薪是早晚的事。”
宋冉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沈蓓把口红扔进香奈儿包包里,抬头问:“点饮料了吗?”
宋冉:“嗯。两扎西瓜汁。”
很快上了小龙虾,大家戴上手套大快朵颐。
小夏吃人嘴软,夸赞:“说实话,《战前•东国记》是真好,我特喜欢看。冉冉,我以前就发现了,不管是你写的稿子,还是你做的记录,看着挺普通,却总吸引人想看。”
小秋附和:“对,还总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角度。”
宋冉微微一笑算作应答。
沈蓓问:“宋冉你是学新闻的吧?”
宋冉摇头:“不是。我学历史的。”
“啊?”大家都挺诧异。他们大部分是传媒相关专业,哪怕沈蓓也跟国际新闻部大有相关。
沈蓓:“我们部门还招历史系的?”
宋冉:“我读书时喜欢写点儿随笔短文,给梁城卫视旗下的报社投过稿。”
“哦。”众人恍然大悟的样子。
小春:“看来是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难怪文章写得好。”
小夏咬着虾肉,道:“冉冉一看就是文青,话少又安静,没事儿就抱着书看。”
小冬说:“宋冉太内向了,可以再活泼一点。”
宋冉解释:“我不内向啊……”就是很多时候并没什么想说的。
“在东国待那么久,有没有遇到过危险?”沈蓓问。当初领导也安排了她去前线,她怕打仗没敢去,留在国内做局势分析。现在看宋冉拍摄记录到那么些鲜活的故事,也有些眼馋。
她问:“那边局势动荡,蛮乱的吧。”
“有时会遇到小偷。别的危险……就没有了。”宋冉停了下,想到了那天,那个男人。
一想到他,便有一段心情涌出来。
他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画面。他的迷彩服,半指作战手套,他的眼睛。
但她不想说。
一句也不想跟任何人提起。
就好像有天忽然看到一本很好的书,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好到你只想一个人私藏,不愿跟任何人分享。
小龙虾有些辣,她吃得鼻尖冒汗。
街道上还是湿漉漉的,几十米开外,江水奔涌。
有一会儿没起风了,空气闷热而潮湿。
宋冉望了眼远处,黑色的江面上闪着点点灯火,是路过的航船上的灯光。
小夏问沈蓓:“你昨天一整天干嘛去了?”
沈蓓迟疑一下,说:“去江城采访几个军人。”
《战前•东国记》太火了,沈蓓趁机向领导提议说加一些对撤侨军官的采访,宣扬一下正能量。领导自然同意。
小秋听言,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宋冉的腿。
宋冉正吃着小龙虾,嘴巴周围全是红油,抬起头拿一双乌漆的眼睛看小秋。
小秋:“……”
她也不知宋冉是不懂,还是装不懂。
小秋干脆自己问沈蓓:“是这次去东国参加撤侨的军人?”
“……对。有一部分是从江城军区抽掉去的。”
梁城江城相隔四小时车程,在同一个大军区。
小秋故意问:“你怎么突然想到采访他们呀?”
沈蓓十分坦然:“他们刚好负责东国中部几个城市的撤侨,经历了些小惊险,蛮有采访价值的。”
“啊!”宋冉捏虾壳时用力过猛,虾壳里的麻辣汤汁一下喷进眼睛里,辣得睁不开眼。
小秋赶紧给她递纸巾。宋冉擦了两下,眼睛还是睁不开,想问沈蓓详情,可眼睛疼得厉害,匆匆跑去洗手间冲洗。
回到座位上时,正好听到沈蓓说:“……叫罗战,是他们政委,长得挺帅的。诶,男人穿军装是真帅。我就喜欢军人。”
罗战。
宋冉一愣。
这片地区的方言平翘舌音不分,罗战的zhan,当地人就说zan啊。
他会不会就是azan?
“冉冉,你发什么呆啊。眼睛还疼吗?”
“啊,没事了。”她回过神,看了眼手表,晚上九点半了。
吃到夜里十点钟散场,又开始下大雨。宋冉把几个同事送到各家后快十一点了。
雨越下越大,她的车行走在环城公路上,下一个交流道右转下高架再走没多久就到她家了。
车灯打在绿色的高架路牌上,耀眼的“江城”二字直指前方。
她再次看手表,十一点整,雨越下越大了。
她开着她的小奥拓,在交流道口直行而去,消失在茫茫雨幕里。
大雨瓢泼般扑在挡风玻璃上,雨刮器用力清扫雨帘,宋冉盯着车前方的近光灯束,雨线千丝万缕,她觉得她从没像现在这样清醒过。
四小时的车程,她一点儿不累。途中甚至有些诡异的激动和兴奋。深夜的高速路上少有车辆,只有漫天的雨水与她同行。
一路过去,雨势渐渐小了。
宋冉到达江城大军区驻地的时候,是凌晨三点。驻地门口铁门紧锁,几个哨兵端着枪站岗。
她把车停在几百米开外,熄了火,蜷在后座上睡了过去。
晨光微亮的时候,她醒了。上午六点,她听到驻地里头传来军号声,军士们要出早操了。
军号声嘹亮而空旷,在清晨的天空回荡。
雨停了,天空中有鸽子飞过。东方有粉色的朝霞。
站岗的士兵询问她来意。
宋冉把记者证和身份证给他看,说:“我是梁城卫视新闻部的。找罗战,罗政委。我同事沈蓓前两天来采访过,但有些问题细节需要补充。所以我过来完善一下。”
对方检查了她的证件,并没有怀疑,说:“您稍等,我联系一下。”
宋冉有些心虚气短。她从小到大是个乖乖女,不会撒谎。头一次骗人,自然底气不足。对方没说什么,自己却把自己闹得脸通红。
士兵说:“可以进去了。罗政委在1号楼0203室。”
“谢谢。”
0203是会议室,装饰简单,一张长桌周围绕着十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国旗党旗军旗,贴着“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字样。
窗外,操场上传来军人们训练时“嚯”“嚯”的口号声。
她望了一会儿,才突然想起摸出镜子来理了下头发。
她是土生土长的梁城人,天生的眼睛清黑明亮,皮肤白皙红润,23岁不到,不用化妆就很好看。但最近总加班,有些黑眼圈,嘴唇也不大有血色。早知道就回家拿一下口红了。
正想着,身后传来推门声。
她瞬间收了镜子回头,就撞见一个身着军装,高大俊朗的男人走进来。
四目相对,宋冉脑子嗡地一下,忽然一片空白。他……
她盯着他的眼睛看。
那一瞬,她懵了。
她原以为记得很清楚,但时间过去近一个月,她已记不清那双黑色的眼睛。
她缓缓抬起手,挡住他的脸,只露出眉眼。
可……
她不确定。
她不知道是不是他。
此刻心间的刺痛很清晰,但那双眼睛却在记忆里模糊,她记不起来了。
伞尖儿淌下一串水渍。
宋冉这才发现他的左半边肩头也全淋湿了。藏蓝色的警服这下真成了黑色。
李瓒发动汽车,提醒:“安全带系上。”
“嗯。”宋冉乖乖照做。
挡风玻璃上全是雨水,跟开了一排水龙头似的。雨刷拼命摆动。侧窗玻璃挂着厚厚的雨帘,看不清外头景象。
宋冉觉得他俩像坐在水下的玻璃盒子里,安安静静,只有盒子外无尽的风雨声。
开出大院了,他才想起来问:“北门街哪儿?”
宋冉答:“青之巷。”
“嗯。”他食指轻敲一下方向盘,没有别的话了。
毕竟是盛夏,关着窗走了一段距离,车内便有一丝丝闷热而回暖的热意。宋冉摸了摸嘴唇上的细汗,李瓒透过车内镜看她:
“要开空调吗?”
“不用。”她摆手,“我坐空调车会晕。”
“晕车?”他淡笑,“记者要经常出勤吧,那怎么办?”
“我都是想办法睡过去。”她一时嘴快。
“那你闭眼休息,到了我叫你。”
宋冉:“……”
她才不想睡觉呢。可下一句该说什么,她琢磨不出来。
车厢内又陷入静谧。
她望着窗外咬嘴唇,淡淡的懊丧。
李瓒料想得没错。她那辆小车开回去,绝对半路飘进水里。
警备区在梁城东南部的落雨山上,起初走着还很顺利,地势稍微落下后,就见街上全是积水,下水道都满了,水流无处可淌,浩浩汤汤跟兽一样在城区各处肆掠。上午还有人在水里推车,此刻都放任自流,连公交都不走了。
城区空空荡荡荒无人烟,只有水。
军用车从积水的街道上驶过,溅起的水花跟轮船破浪似的掀得老高。好几次甚至像要把整辆车都淹没。
宋冉原本想指路来着,但李瓒似乎很清楚地形,没开导航,哪条大道哪条小巷他分得很清楚。
走了一会儿,她发现他心里貌似有一副梁城的地势图,他一路都避开了地势低的地方,尽量往高处走。
宋冉问:“你是梁城人么?”
“不是。江城的。”
“噢。你开车都不用导航。”
“在这边待的时间也长。”
“多久啦?”
他回想一下:“三四年了。”
刚说完,前方出现红灯。
他停了车。
一分三十秒。无限漫长的红灯。
路口没有任何车辆经过。行人也没有。
车内静悄悄的,他手指无声轻叩着方向盘。
宋冉拨着耳边的头发,转过头去看窗外,只有玻璃上近在咫尺的雨幕。
她看向前方,雨刮器扫过,红色的倒计时在流淌。
她蓦地想起上一次的倒计时,扭头看,他亦盯着红灯的计数器。
她忽然轻声说:“你救过我。记得么?”
交通信号灯刚好转绿,他打着方向盘,扭头看她一眼,说:“记起来了。”
宋冉说:“我当时忘记跟你说谢谢了。……所以一直想找你,跟你道谢。”
李瓒道:“不客气。应该的。”
他语气寻常随意,不值一提,并未当作是什么救命大恩。在他看来,那不过是他的职责使命,正如记者报道新闻,交警指挥交通一样——应该的。
宋冉原本还有些什么要说,但又无从说起了。
她微吸了口气,整个城市都是潮湿的,她感觉呼吸进肺腔的全是雨水。
走过一条街,李瓒又打了下方向盘,宋冉回神:“诶!……那儿不能走。”
他刹了车,扭头看她。
宋冉迎着他纳闷的眼神,忍着一丝笑意:“……那边是单行道。”
他换了个档,把车倒回一两米,再换挡,重新上路,奇怪道:“什么时候改的?”
“前几周。”
“嚯。”他轻哼一声。
宋冉见状,也笑着吐槽:“梁城这几年到处修地铁修路,好好的城市弄得跟大农村大工地似的。交通指示也隔三差五地换。”她说:“我们同事每月光吐槽这个,就能写几篇社会新闻。”
李瓒起先用心避着路上的水坑,没接话,几秒的空白后或许是察觉到不妥,不紧不慢地捡起话题,问:“你做国际新闻的?”
“嗯。分得没那么清,国内也做。”宋冉问,“你看梁城卫视么?”
“看。”他微低头,食指挠了挠鬓角,说,“最近好像在播那什么,《战前•东国记》。”
宋冉问:“好看么?”
李瓒反问:“你参与了?”
“噢。……那个节目是我策划的。……大部分资料也都是我记录的。”
李瓒这下看了她一眼,说:“挺不错的。”
“噢。”她唇角微弯,眼睛亮亮的好似在闪光。
外头那么大的雨,她忽然发现,以前没觉得,她还蛮喜欢梅雨季节的。喜欢死了。
但窗外很快出现熟悉的街景,到北门街了。
还没走到青之巷,巷子口收窄,几辆家用车停在巷子里,堵了去路。
李瓒试了几下,开不过去。
宋冉说:“就停这儿吧。”
李瓒说:“走得回去吗?”
“走得回去的。”
“好。”他侧身从后座拿雨伞给她,人一下朝她靠近,伸手时牵动了墨色的衣领,露出一小节锁骨。
宋冉触电般立马别过头去,那一瞬,她忽然想起他的红绳还在她这里。他好像忘了,没记起来。
她……也跟着忘了。
“喏。”
她回头,接过伞:“我下次去开车的时候还给你。”
“别客气。留着也不要紧。”他因她的过分礼貌而莞尔一笑。
她一颗心柔得像水,推开车门,用力撑开那把大伞。雨水砰砰砸在伞面上,她听见他说了句:“薄可塔在火灾中损毁过,后期是重建的。”
宋冉一愣。
《战前•东国记》里有一集提到阿勒城的薄可塔,说那座塔有近3000年的历史。
那天进家门后,宋冉在潮湿的书桌上搜了一整晚的资料,可网上关于东国的历史资料太少,提到这座塔也没有说火灾的。
她在电视台内部的档案库里也没能找到足够的资料。
第三日上午天气转好,飞机通知可以起飞。宋冉去了帝城。
到的第一天,她找了好几个图书馆,最终在冉雨微单位资料馆的一部泛黄的东国史书译作里找到一段文字:
“薄可塔,现阿勒城西郊,建于公元前1世纪,公元1197年阿勒战争中被毁。后几百年间,经数代历史、考古学家重建而成。据称与原迹相较,不足万一。”
只有一小段文字,没有图片记载。近九百年前被毁掉的塔也无从考据它的真实面目了。
宋冉不知道李瓒是怎么知道这段历史的。或许等回梁城后,去警备区开车时可以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