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腊月初六去服役,备六礼县学读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了年,正月初五晚上,村正挨家挨户的走了一圈,提醒着明天要去服役,叫人都准备着别差了时辰。他可是“保山”,要是少了一个,可是要他赔银子的。
虽然这服役没李大郎的事儿,可村正还是绕到了司徒嫣家,“丫头,明天村里的就要去县城服役了,这一去的也不知啥时候能回来,你这可有啥主意?”村正现在已经完全当司徒嫣是他的师爷,啥事都想来问问。
“叔来的正好,俺这儿已经备了年礼,也没啥东西,都是自己做的点心、咸鸡蛋,叔明天给县令大人送去,顺便问问看,能不能开春耕地的时候让叔伯们回来给家里帮忙,不然今年的赋税怕是又交不上了。”
“俺这也正愁这事儿呢,你说要是没了这些个劳力,指着一帮的妇孺,这地还不知要种成啥个样儿。可就怕这县令大人不同意的。”
“叔这次去县里,不要去找县丞,只找县令,县令大人廉明,你把村里的情况跟县令好好说说,他一定会同意的,否则今年的赋税交不上,他一样没了功绩,俺听说今年可是这县令在这任上的最后一年,要是考绩为下等,想升官都难。”司徒嫣早就想好了,需要走后门时自然要去找县丞,可要是有正当理由的时候,就不能再去找那个见财起意的县丞,而是要找那个为民着想的县令方可。
村正想了一下,觉得司徒嫣说的正在理儿上,心里高兴,这事儿要是能成,他这面儿上又添了光,和司徒嫣又聊了几句就拿着东西赶回了家,和他爹老村正去商量了。
送走了村正,司徒嫣让李大郎给四叔和亮子家各送去了十张饼子,也算是尽了心。
第二天一早,服役的村民就聚到了村口,当然是一个都不少,村正心里有了主意,看着村民们也来的齐整,高高兴兴的将人都送到了县上,按照司徒嫣说的去找了县令,将礼送上也讲了村里的事儿,县令其实也有这个心思,一是为了自己的考绩,二是真的为这些村民着想,去年大旱,今年也不知会是个啥收成,要是把人都圈在役上,地就得荒了,这没了收成就算只剩下老弱妇孺,也少不得要闹上一闹的。趁着李家村村正来求情,自然就应下了。
村正得了准信儿,高兴的将事情和村民们说了,喜得村民们搓着手直乐。回村后将事情挨家挨户的一讲,自然是一团喜庆。当然村正也听了不少的好话,喜得出了正月十五这脸上都还挂着笑。
司徒嫣今年没同往年一样做花灯炸元宵,一是年头不好,县城里有些乱。二是这龙灯比兔子灯难做,她自己试了一个怎么弄都没弄成,所以只好放弃了。
正月十五一早,司徒嫣和四兄弟坐在堂屋吃着刚出锅的元宵,“俺有个事儿和哥哥们商量一下。俺想送哥哥们去县学里读书,虽说俺在家里能给哥哥们启蒙,可要是想科举,俺教的一定不如县学里的夫子。”
三郎听得眼里直放光,他倒不是不愿意和小妹学,只是他想参加科举,他要给小妹更好的生活,如果去县学读书,那他就可以参加科举了。
李大郎却低着头,一时没有出声,反是二郎先开了口,“小五,俺就不去了,俺也很努力,可就是记不住,去了俺也不成,还白交束修,俺记得以前招财去学的时候,家里人勒紧裤腰带的过日子,就那有时还得跟人借钱才能交的上。”
“老二说的对,束修一个人一年就得一两银钱,而且每个月还得交3斗粟米,逢年过节的还要给夫子送礼,这算下来少说一个月就得400文。而且这家里也得有人照顾,俺也不去了,俺留下来看家。”
三郎本还高兴,可听着哥哥们这么说,他也觉得还不如在家里学来得省钱。而且还能帮着哥哥和小五干活。
四郎倒没啥想头,要是哥哥们去,他就去,要是哥哥们不去,他也不去。
“哥哥们听俺说,如果二哥不喜欢,不去俺不反对,可如果是因为嫌束修贵而放弃那就不值当的。俺们家虽然不如那大户人家富裕,可也交的起束修。哥哥们不用为这发愁。更何况三哥和四哥学的都很好,大哥和二哥只是活干的多分了心这才慢了些。”
“小五,要不就让小三和小四去吧,俺和老二留家里。”李大郎还是不想花那个银钱,其实也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年,是家里的当家人,总不能因为自己读书,把活都丢给弟妹们去干,那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俺说了,俺不去,俺喜欢种地。”
“那三哥和四哥是个啥意思?”司徒嫣转头去看三郎和四郎。
三郎低着头认真的想了一下,“小五,俺想去,俺保证不耽误家里的活计。”
四郎看了三哥一眼,又看了大哥和二哥一眼,也点头要跟着三郎一起去县学。
“那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三哥和四哥明天就去县学里拜夫子读书。明天还要和夫子商量一下,每天三哥和四哥只在县学里学半天,俺早就打听过了,夫子们只是上午授课,下午只是让学生们练字,这练字可以晚上再练,这样即不耽误干活,又可以上县学里读书。而且三哥和四哥一定要好好学,把在县学里学的晚上还要教给大哥和二哥,这样俺们等于交了二份束修,却四个人都能学到。”
“这个主意好。”李大郎觉得这样最好,家里的活儿有人干,也不用小妹累着,而且他也可以跟着三郎学。
兄弟几个都点头同意。司徒嫣又叮嘱三郎和四郎几句,“明天去县学时,夫子一定会问三哥和四哥都学过些什么,哥哥们只要说学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就好,至于俺之前教你们的《笠翁对韵》和《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就不要和夫子提起了。”
“小五,为啥不能说?”四郎有些不明白。
“四哥,这《笠翁对韵》是做诗写对子时才用的上,如果让夫子们知道你们连四书五经都没看过就学了这个,怕会以为你们好高骛远,学习不踏实。而《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那可是兵家之计谋,就是县学里也是学不到的,所以更不能说。哥哥们一定要记牢。”
三郎和四郎紧着点头,他们也听出小妹话中的严肃和担忧,自然对司徒嫣言听计从。
商量妥当,司徒嫣开始准备拜师要用的“六礼”。其实县学里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准备“六礼”,都是以自家的实际条件,随意给夫子送些吃喝等东西。可司徒嫣觉得,尊师重道是身为学生必须谨记的,也是希望借此让夫子知晓,李家很看重夫子,希望夫子能成心教导三郎和四郎。
六礼里最麻烦的就是“芹菜”,这种蔬菜本不该在这个季节里有,如果司徒嫣从戒指里取出,怕要引人怀疑。而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又是极好的意头。最后司徒嫣让李大郎去跟福婶儿买了一只公鸡,作为六礼之一。
至于寓意为苦心教育的“莲子”;红运高照的“红豆”;早早高中的“枣子”;功德圆满的“桂圆”;以及表达弟子心意的“腊肉”。司徒嫣戒指里都有,拿出来也没有引起李大郎几个的怀疑。
又给三郎和四郎用细棉布做出两件长衫,缝了两个书包,将笔墨纸砚都装好,直到子时方才歇下。
第二天天还没亮,几人就起身,吃过早饭,赶在城门刚开的时候就赶着车进了县城。司徒嫣这天特意换了身男装,县学里可是不许女子进入的。
到了县学,王管事特别高兴,他可是盼了几个月才把这几个娃子给盼来,这几个月少了这柴火钱,他的日子可过的不好,见着几人乐得脸上的褶子都多了出来。
“王管事,俺们今天一是为换纸,二是为着求见夫子,哥哥们想进县学里读书。”
“哎哟,这可是好事儿的呢,你们先在这儿等着,俺去问问蒋夫子,这县学里最有学问的就是蒋夫子了。”王管事也是得了好处,所以特意将县学里最有学问的夫子介绍给司徒嫣。这也是司徒嫣没想到的意外之喜。
不一会儿王管事回来,领着几人去拜见夫子。
蒋夫子人端坐在学堂上,四十岁左右年纪,身形纤长,着一件蓝色翔云蝠纹长袍,腰系束带缀一枚莹白玉佩,头带绸缎帽冠,给司徒嫣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由李大郎领着几人上前给蒋夫子见礼。
蒋夫子从几人进门时就发现,来的几人最大的也只有15、6岁的样子。而几人中只有两人身着长衫,可见这几个孩子里只有这两人是要来读书的“你们上前来?”用手一指三郎和四郎,他并没有因为几人没有大人陪着而心生不满,其实他更喜欢这样独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不需要督促,自己就知道上进。
李大郎忙向后退了两步,将位置让给了三郎和四郎,而司徒嫣一直站在四人身后,她年纪最小,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差了礼数。
过了年,正月初五晚上,村正挨家挨户的走了一圈,提醒着明天要去服役,叫人都准备着别差了时辰。他可是“保山”,要是少了一个,可是要他赔银子的。
虽然这服役没李大郎的事儿,可村正还是绕到了司徒嫣家,“丫头,明天村里的就要去县城服役了,这一去的也不知啥时候能回来,你这可有啥主意?”村正现在已经完全当司徒嫣是他的师爷,啥事都想来问问。
“叔来的正好,俺这儿已经备了年礼,也没啥东西,都是自己做的点心、咸鸡蛋,叔明天给县令大人送去,顺便问问看,能不能开春耕地的时候让叔伯们回来给家里帮忙,不然今年的赋税怕是又交不上了。”
“俺这也正愁这事儿呢,你说要是没了这些个劳力,指着一帮的妇孺,这地还不知要种成啥个样儿。可就怕这县令大人不同意的。”
“叔这次去县里,不要去找县丞,只找县令,县令大人廉明,你把村里的情况跟县令好好说说,他一定会同意的,否则今年的赋税交不上,他一样没了功绩,俺听说今年可是这县令在这任上的最后一年,要是考绩为下等,想升官都难。”司徒嫣早就想好了,需要走后门时自然要去找县丞,可要是有正当理由的时候,就不能再去找那个见财起意的县丞,而是要找那个为民着想的县令方可。
村正想了一下,觉得司徒嫣说的正在理儿上,心里高兴,这事儿要是能成,他这面儿上又添了光,和司徒嫣又聊了几句就拿着东西赶回了家,和他爹老村正去商量了。
送走了村正,司徒嫣让李大郎给四叔和亮子家各送去了十张饼子,也算是尽了心。
第二天一早,服役的村民就聚到了村口,当然是一个都不少,村正心里有了主意,看着村民们也来的齐整,高高兴兴的将人都送到了县上,按照司徒嫣说的去找了县令,将礼送上也讲了村里的事儿,县令其实也有这个心思,一是为了自己的考绩,二是真的为这些村民着想,去年大旱,今年也不知会是个啥收成,要是把人都圈在役上,地就得荒了,这没了收成就算只剩下老弱妇孺,也少不得要闹上一闹的。趁着李家村村正来求情,自然就应下了。
村正得了准信儿,高兴的将事情和村民们说了,喜得村民们搓着手直乐。回村后将事情挨家挨户的一讲,自然是一团喜庆。当然村正也听了不少的好话,喜得出了正月十五这脸上都还挂着笑。
司徒嫣今年没同往年一样做花灯炸元宵,一是年头不好,县城里有些乱。二是这龙灯比兔子灯难做,她自己试了一个怎么弄都没弄成,所以只好放弃了。
正月十五一早,司徒嫣和四兄弟坐在堂屋吃着刚出锅的元宵,“俺有个事儿和哥哥们商量一下。俺想送哥哥们去县学里读书,虽说俺在家里能给哥哥们启蒙,可要是想科举,俺教的一定不如县学里的夫子。”
三郎听得眼里直放光,他倒不是不愿意和小妹学,只是他想参加科举,他要给小妹更好的生活,如果去县学读书,那他就可以参加科举了。
李大郎却低着头,一时没有出声,反是二郎先开了口,“小五,俺就不去了,俺也很努力,可就是记不住,去了俺也不成,还白交束修,俺记得以前招财去学的时候,家里人勒紧裤腰带的过日子,就那有时还得跟人借钱才能交的上。”
“老二说的对,束修一个人一年就得一两银钱,而且每个月还得交3斗粟米,逢年过节的还要给夫子送礼,这算下来少说一个月就得400文。而且这家里也得有人照顾,俺也不去了,俺留下来看家。”
三郎本还高兴,可听着哥哥们这么说,他也觉得还不如在家里学来得省钱。而且还能帮着哥哥和小五干活。
四郎倒没啥想头,要是哥哥们去,他就去,要是哥哥们不去,他也不去。
“哥哥们听俺说,如果二哥不喜欢,不去俺不反对,可如果是因为嫌束修贵而放弃那就不值当的。俺们家虽然不如那大户人家富裕,可也交的起束修。哥哥们不用为这发愁。更何况三哥和四哥学的都很好,大哥和二哥只是活干的多分了心这才慢了些。”
“小五,要不就让小三和小四去吧,俺和老二留家里。”李大郎还是不想花那个银钱,其实也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年,是家里的当家人,总不能因为自己读书,把活都丢给弟妹们去干,那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俺说了,俺不去,俺喜欢种地。”
“那三哥和四哥是个啥意思?”司徒嫣转头去看三郎和四郎。
三郎低着头认真的想了一下,“小五,俺想去,俺保证不耽误家里的活计。”
四郎看了三哥一眼,又看了大哥和二哥一眼,也点头要跟着三郎一起去县学。
“那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三哥和四哥明天就去县学里拜夫子读书。明天还要和夫子商量一下,每天三哥和四哥只在县学里学半天,俺早就打听过了,夫子们只是上午授课,下午只是让学生们练字,这练字可以晚上再练,这样即不耽误干活,又可以上县学里读书。而且三哥和四哥一定要好好学,把在县学里学的晚上还要教给大哥和二哥,这样俺们等于交了二份束修,却四个人都能学到。”
“这个主意好。”李大郎觉得这样最好,家里的活儿有人干,也不用小妹累着,而且他也可以跟着三郎学。
兄弟几个都点头同意。司徒嫣又叮嘱三郎和四郎几句,“明天去县学时,夫子一定会问三哥和四哥都学过些什么,哥哥们只要说学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就好,至于俺之前教你们的《笠翁对韵》和《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就不要和夫子提起了。”
“小五,为啥不能说?”四郎有些不明白。
“四哥,这《笠翁对韵》是做诗写对子时才用的上,如果让夫子们知道你们连四书五经都没看过就学了这个,怕会以为你们好高骛远,学习不踏实。而《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那可是兵家之计谋,就是县学里也是学不到的,所以更不能说。哥哥们一定要记牢。”
三郎和四郎紧着点头,他们也听出小妹话中的严肃和担忧,自然对司徒嫣言听计从。
商量妥当,司徒嫣开始准备拜师要用的“六礼”。其实县学里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准备“六礼”,都是以自家的实际条件,随意给夫子送些吃喝等东西。可司徒嫣觉得,尊师重道是身为学生必须谨记的,也是希望借此让夫子知晓,李家很看重夫子,希望夫子能成心教导三郎和四郎。
六礼里最麻烦的就是“芹菜”,这种蔬菜本不该在这个季节里有,如果司徒嫣从戒指里取出,怕要引人怀疑。而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又是极好的意头。最后司徒嫣让李大郎去跟福婶儿买了一只公鸡,作为六礼之一。
至于寓意为苦心教育的“莲子”;红运高照的“红豆”;早早高中的“枣子”;功德圆满的“桂圆”;以及表达弟子心意的“腊肉”。司徒嫣戒指里都有,拿出来也没有引起李大郎几个的怀疑。
又给三郎和四郎用细棉布做出两件长衫,缝了两个书包,将笔墨纸砚都装好,直到子时方才歇下。
第二天天还没亮,几人就起身,吃过早饭,赶在城门刚开的时候就赶着车进了县城。司徒嫣这天特意换了身男装,县学里可是不许女子进入的。
到了县学,王管事特别高兴,他可是盼了几个月才把这几个娃子给盼来,这几个月少了这柴火钱,他的日子可过的不好,见着几人乐得脸上的褶子都多了出来。
“王管事,俺们今天一是为换纸,二是为着求见夫子,哥哥们想进县学里读书。”
“哎哟,这可是好事儿的呢,你们先在这儿等着,俺去问问蒋夫子,这县学里最有学问的就是蒋夫子了。”王管事也是得了好处,所以特意将县学里最有学问的夫子介绍给司徒嫣。这也是司徒嫣没想到的意外之喜。
不一会儿王管事回来,领着几人去拜见夫子。
蒋夫子人端坐在学堂上,四十岁左右年纪,身形纤长,着一件蓝色翔云蝠纹长袍,腰系束带缀一枚莹白玉佩,头带绸缎帽冠,给司徒嫣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由李大郎领着几人上前给蒋夫子见礼。
蒋夫子从几人进门时就发现,来的几人最大的也只有15、6岁的样子。而几人中只有两人身着长衫,可见这几个孩子里只有这两人是要来读书的“你们上前来?”用手一指三郎和四郎,他并没有因为几人没有大人陪着而心生不满,其实他更喜欢这样独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不需要督促,自己就知道上进。
李大郎忙向后退了两步,将位置让给了三郎和四郎,而司徒嫣一直站在四人身后,她年纪最小,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差了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