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明末汉之魂 > 第六百三十六章:权衡再三

第六百三十六章:权衡再三

作者:实在闲得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殊不知,黄汉如此一搞,在“红旗军”体系任职的孙传庭恐怕再也无法出头成为挂兵部尚书衔的三边总督。

    黄汉提名朝廷委任原漕运总督杨一鹏接任登莱巡抚使得朝堂上争论不休,人人猜不透黄汉是什么意图。

    其实这里没什么,只是为了体系内的文官武将如臂使指而已,黄汉熟悉的文官不多,大多数是低级文官,能够担任巡抚这样封疆大吏的实在不多。

    杨一鹏本是有可能判斩立决的罪官,由于黄汉出手才被崇祯留下了一条性命。他在四川之时当官政绩显著,不惧权势敢冒死直谏,曾经写有《直陈朝政疏》,检举官员中的腐败行为。

    估摸着历史上的杨一鹏成为凤阳沦陷的替罪羊被斩首,十有八九是因为谏言朝廷惩治腐败埋下了祸根。

    此时举荐他巡抚天津,想必此人不会恩将仇报,谈不上给予助力,也不至于阳奉阴违掣肘安民、养兵。

    皇帝权衡再三,没有动原天津巡抚贺世寿,也没有驳了黄汉的举荐,把杨一鹏放出昭狱委任他为天津兵备道。

    黄汉见皇帝没有言听计从也刻意讨价还价,紧接着举荐了一部分低级官员,其中有徐光启三代单传的独子徐骥。

    徐光启在虎穴城教书育人试种农作物颐养天年,作为徒弟当然要为老人家考虑,黄汉举荐郡庠生徐骥担任正八品抚宁县丞没有被驳回。

    估摸着很快徐光启一家子就会在虎穴城团聚,徐骥在抚宁当官能够经常看望、照顾到父亲善莫大焉。

    位极人臣的黄汉承包了对建奴作战,薊镇防区的兵力调度和钱粮耗用在辽饷之中,使得方正化轻松不少。

    因为京畿之地的外长城不再是他的防区,因此他得以调周遇吉进入居庸关协防,调孙应元驻防倒马关,调陈皋驻防紫荆关……

    有七个大太监和几十宦官二百余锦衣卫将要进入“红旗军”体系履行监军职能,为此黄汉当着皇帝面给接近三百皇帝的家奴、亲军训话。

    黄汉很坦然,一副君子坦荡荡的从容,他警告天子家奴、亲军们,进入军中仅仅有监督的权力,负责把看到的、听到的及时密奏天子。

    兵马的调度、钱粮的支配他们无权干涉,胆敢如同文官武将那样贪墨,尚方宝剑一样会先斩后奏。

    崇祯没想到黄汉会当着他的面如此说话,心里真不痛快。

    可是小三百人都在看他的态度,崇祯被黄汉的言辞绑架了,只得叮嘱郑之惠、杜勋、方竟成、王之心等等用心做事不可丢了天家的脸面。

    黄汉处理太监干政很简单,允许他们打小报告,不许他们接触钱粮更加不给他们兵权,犯事者直接杀头,愿意效力者欢迎,保证他们会立下功劳。

    锦衣卫、东厂其实一直在被旗卫渗透,两个百总锦衣卫中就有十几个是旗卫。

    锦衣卫跟“红旗军”的关系好得很,这两个百总人马是由李若琏、娄允、张超几个亲自选拔,百户官、总旗官都是曾经参加过辽南战役的旧人。

    估摸着真的到了征虏大将军跟监军太监图穷匕见之时,锦衣卫绝大多数会站在黄汉这一边。

    况且七个监军大太监基本上都跟黄汉有些交往,成全和方竟成约等于得到黄汉的提携才有今天。

    今天征虏大将军当着皇帝的面约法三章,恐怕没人敢没事儿找茬。

    黄汉当面奏请天子,明确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上任之初不会立刻发动攻击,而是要淘汰老弱之兵,大量征召年轻力壮的良家子从军。

    必须做到敢战之兵达到十五万以上之时,抛去需要驻防蓟镇长城、宁远、金州防线的基本兵力,才能够调动八万左右人马主动攻击锦州、复州或者朝鲜。

    大举进攻需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够伤亡最小化,战果最大化,因此何时出击?攻打何处?届时都不会请旨。

    很明显黄汉这是要把自主权要足,但是理由冠冕堂皇,皇帝没有理由拒绝,只得表示同意,也同意“红旗军”在京畿之地招募良家子从军。

    皇帝没有跟黄汉扯兵额之事,默许他招兵买马多多益善!

    因为他希望黄汉兵强马壮能够做到五年平辽,反正不管黄汉麾下实际兵马有多少,朝廷一个月只给三十万两银子,这个数量在不被贪墨的情况下仅仅够给十万余将士们发饷、吃饭而已。

    如果黄汉大张旗鼓扩军,每个月不知要贴补多少钱粮,三年五载下来,把黄汉这个大财主拖穷了也未可知,五年后建奴被打败,黄家财力又捉襟见肘,岂不是更加有利于朝廷?

    没几天,“红旗军”的宣传队在刘在旗亲自带领下来到了漳河、卫河、海河一带招募良家子参加卫所军。

    开出的条件比招募随军劳役高了不少,每个月给银一两给杂粮五斗,被录用者当场领取三个月的预发粮饷,家小立刻享受军属待遇,随时可以办理粮本。

    这里群众基础好,几十万参与挑河的老百姓都在念念不忘“红旗军”,曾经有几万主动要求从军的青壮年被拒绝,因为那时候有兵额限制、还有财力限制。

    现在好了,大发展了三年,黄汉的财力翻了倍还不止,又跟皇帝谈妥了条件,每年能够实际到手的粮饷也翻了倍。

    以前辽饷份额“红旗军”占比只有一半不足,还要承受各级漂没,去年全年最后到手的数量也就是一百余万两银子。

    如今用不着给各级官吏分好处,朝廷虽然给出的辽饷少了一小半,但是黄汉实际到手反而能够多出一大半。

    富国强兵的路必须走通,哪怕披荆斩棘也要迎难而上,朝廷不给一两银子,黄汉也不能耽误了练兵和布防,现在一年能够拿到朝廷三百六十万两银子,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善莫大焉!

    有了钱粮、有了权力,无人限制兵额,此时不把身强体壮的热血青年接纳为卫所军,训练他们一年半载后转正为“红旗军”更待何时?